正確處理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五個關係

2021-01-10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李貴成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為進一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黃河流域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在「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中處理好現象和本質、長遠和眼前、繼承和創新等辯證關係,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更大更好的成就。

  正確處理總體規劃和久久為功的關係

  只有科學編制好規劃,才能為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前提條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盤大棋,要把這盤大棋走好,必須規劃先行。總體規劃就是「總規矩」,沒有這個「總規矩」,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容易陷入五龍治水的困境,勢必會造成公共支出的極大浪費。要編制好這個總體規劃,就需要樹立一體設計、多規合一的理念,遵循流域和區域發展的規律,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整體性、長期性和基本性問題進行統籌謀劃。而總體規劃之後的建設更是重頭戲,沿黃九省要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要求,既各司其職,又勠力協作,以釘釘子精神,久久為功,把總體規劃所描繪的美麗藍圖,切切實實地刻畫在黃河流域這片豐饒的土地上。

  正確處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發展經濟不能對生態環境竭澤而漁,保護生態環境也不能捨棄發展而緣木求魚。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正確處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係,確保永續發展。這就需要牢牢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積極探索把生態保護「優先」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的途徑、措施、辦法。一是要把握好上下遊、左右岸的全流域互動關係。要深化落實黃河流域上遊主體功能區建設,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同時在黃河流域整體框架下加強下遊環境綜合治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在水裡,根子在岸上,要著重加強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加快城鎮生活汙水治理,優化沿黃工業布局,促進農業綠色化、工業園區化和生活低碳化,切實維護好「中華民族生態屏障」。二是把握好生態文明建設中全領域合作關係。黃河流域生態系統的整體性與跨界性,決定了全流域治理需要政府、企業、市場以及公眾等多元利益主體的參與,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配置、社會協同的多方合力的大保護格局,共同守護好黃河流域天藍地綠水清的優美環境。三是把握好生態文明建設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建設的全維度融合關係。要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遵循,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立足黃河流域資源稟賦特點,積極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現代經濟體系,走出一條生態文明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建設相得益彰的新路徑。

  正確處理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

  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系統集成重大改革舉措,處理好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整體推進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安排,既有保障國家水資源安全的要求,又有破解新舊動能轉換的難題;既有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重任,又有生態脆弱性的剛性約束;既有保障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使命,又有加強民族團結保持社會大局穩定的囑託。這就要求我們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中統籌兼顧,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打好組合拳,放大整體效應。整體推進並不意味著不分重點,「眉毛鬍子一把抓」,而是要善於抓住重點,集中精力解決主要矛盾。這就要求在堅持整體推進的同時,在黃河流域生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

  正確處理外部借力與內部發力的關係

  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必須準確把握內因與外因之間的互動關係,凝聚起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外部借力是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沿黃流域9省區有5個同處於「一帶一路」重要節點上,應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時」與「勢」,主動融入「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通過流域協調發展進一步扭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而內部發力則是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成效的根本動力。為此,要深化「放管服」改革釋放活力,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重構審批流程,切實做到減程序、減時間、減費用;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在改革創新和發展新動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後過剩產能上做「減法」,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加快建設黃河流域現代化經濟體系。

  正確處理脫貧致富與鄉村振興的關係

  黃河流域一些欠發達地區是精準扶貧的難點,也是脫貧攻堅的重點,打好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無疑就成為黃河流域現階段的重大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定為新時代解決「三農」問題的總抓手。對於黃河流域而言,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絕不能割裂開來,在某種意義上說,沒有鄉村的振興,脫貧攻堅任務就難以完成。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沿黃億萬農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也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因此,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農村生態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探索「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致富新路子,吸引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鄉村流動,帶動貧困人口增收,實現脫貧致富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統一。

[ 責編:李貝 ]

相關焦點

  • 生態保護與協同創新 助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9月18日在河南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提出,「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召開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石喻涵 實習生 王超傑)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黃河流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月5日上午,來自全省相關領域的專家齊聚西安工程大學,參加第二屆「黃河流域(陝西段)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框架、路徑與對策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中提到的「黃河流域」涉及的地級行政區數有 91 個,包括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山東 7 省份全域,以及內蒙古西部的 6 市 1 盟和四川的阿壩、甘孜 2 個州(圖 1)。
  • 「黃河戰略」落地生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
    「現在修了多條慢行道路,大家可以很方便地感受黃河美景,真是太好了!」正和朋友在這裡遊玩的市民王霞高興地說。 如今,已經成為網紅打卡地的黃河灘地公園是鄭州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落地見效的重點項目之一。去年以來,正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鄭州把握機遇,積極作為,謀劃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努力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示範。
  • 以中心城市建設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為貫徹落實好這一戰略,應著重發揮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帶動引領作用,提升黃河流域綜合承載力和資源配置效率,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區域發展帶動作用  當前,我國正著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中心城市與城市群已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因此,發揮中心城市帶動作用是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有助於增強黃河流域地區間經濟聯繫。黃河流域面積廣袤,部分城市群還處於形成和發展階段,城市間的經濟聯繫相對較弱。
  • 習近平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一直很關心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多次就三江源、祁連山、秦嶺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建設提出要求。
  • 奏響高質量發展的黃河樂章 ——東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9月4日,站在正在修建中的聊泰公路黃河大橋上極目遠眺,寬闊蜿蜒的河水與美麗鄉村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升為國家戰略。
  • 「生態文明@溼地」保護黃河三角洲,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鄭重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相併列,新時代治理黃河的藍圖和路徑由此明晰。
  • ...黃河流域各區域用水指標 進一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陸航)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提出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  方蘭長期關注和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她告訴記者,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五千年華夏文明的根源所在。黃河流域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山西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行動
    山西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行動 2020-11-11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華財經|智庫對話:以城市合作拓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劉夢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新時代沿黃九省區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和政策機遇。為探尋黃河流域城市合作共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中國經濟信息社日前在京舉辦「黃河流域城市發展合作」研討會。
  • 智庫|張永生:以生態文明新思維重新定義黃河流域發展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孕育出中華文明,滋養著華夏兒女。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以下簡稱「黃河流域座談會」),首次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掀開了新時代黃河治理與保護的新篇章。
  • 鄂爾多斯市生態環境局召開黃河流域鄂爾多斯市高質量發展「十四五...
    2021年1月7日上午,鄂爾多斯市生態環境局在12369應急指揮中心召開黃河流域鄂爾多斯市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啟動座談會議,部署安排我市「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各項工作。會議要求各規劃編制單位共同參與和大力支持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齊心協力為我市「十四五」期間的低碳減排工作開好篇,布好局。柴麒敏詳細解析了我國當前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方針政策,闡明了編制專項規劃的必要性,圍繞落實我國二氧化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做好目標引領和政策創新。
  • 「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
    今天是我市「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16場,我們邀請到濟南市發展改革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李冠偉,請他圍繞《觀大勢 謀大局 幹實事 全力提升省會位勢能級》,介紹我市重大戰略規劃和產業政策編制起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落實、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有關情況。
  • 荒山披綠裝 溼地鳥飛翔——黃河流域陝北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見聞
    」生態調研採訪舉行,記者深入榆林市和延安市生態示範基地、環境治理工程、環保模範企業等,實地了解陝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 據了解,2017年以來,榆林市為加強黃河流域水汙染防治,新建市控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5座,目前已建成38個斷面、12座水質自動監測站的水環境監測網絡,新建截汙管網23.45公裡,實行雨汙分流管網改造4.5公裡,新建分散式汙水處理站5座,共清除沙河、榆陽河、榆溪河、富康路至劉官寨段黑臭水體28.4公裡,完成了中心城區黑臭水體治理。
  • 李奉利:港口應發揮三大功能支撐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在日前由中國經濟信息社《經濟分析報告》舉辦的「多想圓桌會」之「黃河流域城市發展合作」研討會上,山東省港口集團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李奉利表示,要支撐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港口關鍵是做好接口、樞紐和平臺三大功能。
  • 劉以雷:聚焦核心問題 把握科學內涵 高起點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對黃河流域水土流失與黃河水患進行了長期大規模綜合治理,保障了黃河流域生態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去年9日18日習近平總書記就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今年8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由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成為國家意志。黃河流域保護、發展和利用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掀開新的篇章。
  • 張改平委員:三個「統籌」推進黃河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人民網北京5月26日電(記者 朱一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水更綠、山更青、民更富美好目標的必由之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認為,要實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關鍵是做到環保與吃飯、治理與發展之間的平衡。「歐美發達國家工業化大多經過先汙染後治理的過程。我國是一個十多億人口需要吃飯穿衣的發展中國家,汙染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加快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2020年4月28日,省市主要領導到先行區調研,2020年7月23日,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提出北起戰略,2020年8月31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明確提出「支持濟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先行區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發展機遇。2021年,先行區將聚焦落實黃河戰略,加快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 破解黃河流域複雜水問題的基本思路
    □韓宇平    水資源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破解黃河流域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汙染、水生態系統退化、水沙關係失調導致洪水泛濫、水資源利用效率低下、湖泊溼地萎縮、生物多樣性下降等問題,對於流域生態保護、黃河長治久安、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