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沿黃生態屏障 推動流域地區高質量發展

2020-11-28 求是網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動山西沿黃地區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從黃河流域省份及黃河流經市縣的兩個層次,統籌把握,一體推進,形成良性互動、整體推進的貫徹工作格局,為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山西應有的努力和貢獻,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堅持加強「兩山七河」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築牢築好京津冀的重要生態屏障。山西是黃河流域省份,黃河山西段總長965公裡,流經4市19縣,流域面積佔全省的62.2%。近年來,我省啟動實施太行山、呂梁山以及以汾河為重點的七河流域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重大工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在黃河支流源頭設立保護區,開展汾河等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嚴格壓減地下水開採,推動山西黃河流域的水生態整體好轉,汾河流域地下水位普遍回升,河流水量得到有效改善。全省每年新增營造林面積400萬畝以上,黃河流經市縣林草覆蓋率接近60%,向黃河的年輸沙量由上世紀末的1.2億噸減少到目前的1700萬噸。我們開展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實施沿黃四市6.9萬戶、20.1萬人的搬遷安置,礦區生態得到保護和修復。經過不懈努力,山西沿黃地區正在從生態脆弱區變為京津冀的重要生態屏障。下一步,要瞄準減少水土流失,全力加大黃河流經市縣水資源保護力度。大力實施退耕還林、荒山綠化、經濟林提質等營造林工程。繼續深化採煤沉陷區治理,加快礦區生態保護和修復。系統研究、全面提升沿黃防洪水平,加強蓄水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抵禦旱澇和地質災害能力。同時,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依水資源供給能力,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和技術,實施全社會節水行動,使有限的水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

  堅持環保倒逼轉型發展,逐步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環境保護工作,堅持鐵腕治汙、環保倒逼、綜合治理、改革創新,鮮明提出「寧可犧牲點GDP,也要把環保指標提上去」。2018年7月,召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出臺《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就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作出安排部署。嚴格能耗、質量、安全等門檻和標準,加快推進焦化等行業改造升級,對排放不達標的企業深度治理,限期達標。加強散煤汙染治理,加快實施煤改氣、煤改電清潔取暖改造,全省11個市建成區全部建成禁煤區。大力推進計程車、公交車電動化,太原成為全球第一個計程車全部電動化的城市。開展「小散亂汙」專項整治行動,持續開展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啟動違法排汙大整治「百日清零」專項行動,引導樹立綠色消費觀,讓人民群眾自覺養成節能環保的綠色消費習慣。全省生態環保總體態勢、發展方式與動能、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生態文明建設格局正在發生積極變化,經濟運行和生態環保呈現同向好轉態勢。下一步,要加強水汙染治理,繼續推進省內「五水同治」,確保2019年年底前汾河入黃水質退出劣V類。堅持環保倒逼產業轉型,加快沿黃礦山、化工類企業、重汙染企業退出步伐,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山西省是中國嚴重缺水地區之一,萬家寨引黃工程是從根本上解決山西水資源短缺的大型調水工程。圖為2018年9月28日拍攝的正在排沙運用的萬家寨水利樞紐,這是萬家寨引黃工程的龍頭。 黃河萬家寨水利樞紐有限公司供圖

  堅持以「三大目標」為引領,鞏固提升全省高質量轉型發展強勁態勢。山西沿黃地區集生態脆弱與粗放增長於一體,轉型任務十分艱巨。近年來,我們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確立建設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示範區、打造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三大目標」,開啟了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嶄新曆程。主動推動煤炭「減優綠」,去產能走在全國前列,先進產能佔比由2016年的36%提高到目前的68%,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裝機佔比超過30%。堅定擔起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國家使命,努力實現從「煤老大」到「能源革命排頭兵」的歷史性跨越。橫下一條心培育新興產業,加快推動工業內部結構反轉,近兩年全省煤炭產業年均增長1.9%,製造業年均增長9%,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通用航空、光機電、現代煤化工等產業集群快速挺起。2018年全省煤炭產業佔工業比重下降2.5個百分點。近期,省委省政府先後就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中部盆地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工業高質量發展等作出部署,各地各部門加快轉型發展的積極性進一步激發。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保持穩中有進且向優的良好態勢,GDP增長6.6%,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效益穩步提升,實體經濟活力有效激發,新舊動能加快轉換,高質量轉型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當前,山西沿黃地區轉型態勢良好,一大批轉型項目在這裡布局,資源優勢正在逐步轉化為經濟優勢,山西「小雜糧王國」和有機旱作農業品牌正在形成。下一步,要堅持改革「補考」、「趕考」一起抓,堅持兩眼向外、擴大開放,不斷鞏固和發展來之不易的良好勢頭。黃河流經市縣要著眼全局和長遠,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強化區域協作協同,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子。

  堅持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持續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山西根祖文化、德孝文化、佛教文化、晉商文化等聞名遐邇,紅色文化內涵豐富。堅持大力弘揚太行精神、呂梁精神、右玉精神,不斷堅守初心、踐行初心,努力扛起使命、不辱使命。山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共有53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居各省份之首。堅持在繼續做優五臺山、雲岡石窟、平遙古城「老三篇」的同時,提出加快打造黃河、長城、太行「新三板」,構建起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2019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旅遊者3.9億人次,旅遊總收入增長20%以上。下一步,要堅持以文化人,弘揚革命傳統與精神,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努力建設文化旅遊強省。加強對根祖文化的田野考證和系統研究,為增強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作出新貢獻。

  堅持以深度舉措攻堅深度貧困,確保沿黃老區人民如期實現全面小康。山西貧區皆老區,沿黃19個縣中有12個貧困縣,其中6個是深度貧困縣。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太原主持召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兩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採取一系列超常舉措,攻堅深度貧困取得決定性進展,帶動脫貧攻堅整體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全省58個貧困縣中有41個摘帽,10個深度貧困縣貧困發生率由18.4%下降到7.2%。堅持在「一個戰場」上同時打贏脫貧攻堅和生態治理「兩個攻堅戰」,聯動實施退耕還林、荒山綠化、森林管護、經濟林提質和林產業增收「五大項目」,帶動52.3萬貧困人口增收,使建設綠水青山的過程成為群眾脫貧增收的過程。下一步,要以「打不贏脫貧攻堅戰,就對不起這塊紅色土地」的決心,繼續打好制度、政策、資金、項目、黨建的「組合拳」,確保年底貧困縣全部摘帽。統籌做好就業、收入分配、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安全等各項民生工作,確保沿黃地區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作者:中共山西省委書記

相關焦點

  • ...黃河流域各區域用水指標 進一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
    黃河流域合理的水資源分配是實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是實現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加快「一帶一路」倡議的客觀需要,也是實現我國經濟產業結構轉型、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必然要求。全國人大代表、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方蘭在今年的兩會上提出,沿黃地區要構建縱貫黃河的「幾」字形經濟帶,更好地服務於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短期內首先要進行合理的水資源分配。
  • 奏響高質量發展的黃河樂章 ——東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升為國家戰略。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東阿縣舉全縣之力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百裡沿黃岸邊,奏響魯西大地上的新樂章。
  • 「黃河戰略」落地生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
    如今,已經成為網紅打卡地的黃河灘地公園是鄭州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落地見效的重點項目之一。去年以來,正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鄭州把握機遇,積極作為,謀劃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努力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示範。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召開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石喻涵 實習生 王超傑)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黃河流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月5日上午,來自全省相關領域的專家齊聚西安工程大學,參加第二屆「黃河流域(陝西段)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
  • 生態保護與協同創新 助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  從歷史角度來看,在我國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黃河流域有3000多年都處於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地位。從現實角度來看,黃河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裡,截至2018年底,流域人口達4.2億,所流經區域地區生產總值約為23.9萬億元。
  • 習近平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一直很關心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多次就三江源、祁連山、秦嶺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建設提出要求。
  • 正確處理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五個關係
    作者: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李貴成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為進一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黃河流域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 沿黃複合型生態廊道,將會建成什麼樣?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近日,我省發布了《中共河南省委關於制定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打造沿黃生態保護示範區。據黃河灘地公園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趙紅勳介紹,灘地公園是由北京大學建築設計院院長俞孔堅負責設計,總體設計理念是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核心示範區起步區建設要求和「北靜」城市功能定位。提起以前的黃河邊,相信鄭州市民都記憶猶新,晴天一腳灰,雨天一腳泥,大部分都是土路,農家樂、採摘園、飼料廠、化肥廠、家具廠隱藏在灘區深處,無所不在,十分混亂。
  • 山西永濟打造沿黃融合發展示範循環圈——做好「沿黃」綠色文章
    (資料圖片)立足「黃河沿岸、三晉門戶、文明之源、生態富地」的生態建設定位,近年來,山西省永濟市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地理優勢、文化積澱,以產業為支撐,文化為靈魂,旅遊為載體,打造沿黃融合發展示範循環圈,推動優良生態、美麗城鄉、全域旅遊互促共進。「不是海,卻比海更美」,這是很多到過山西省永濟市伍姓湖的遊客對它的評價。
  • 以中心城市建設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區域發展帶動作用  當前,我國正著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中心城市與城市群已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因此,發揮中心城市帶動作用是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有助於增強黃河流域地區間經濟聯繫。黃河流域面積廣袤,部分城市群還處於形成和發展階段,城市間的經濟聯繫相對較弱。
  • 劉以雷:聚焦核心問題 把握科學內涵 高起點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
    黃河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和山東9個省(區),流域面積75萬平方公裡,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重要的經濟地帶和鞏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區域。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對改善和保障我國人居環境和經濟社會穩定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我們黨兌現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和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政治意義。
  • 推動生態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四川省政協「推動...
    「川西北黃河流域作為黃河上遊生態屏障建設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區域,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對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傳承保護具有重要作用。」近日,四川省政協召開「推動川西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對口協商會,第一個搶到話筒的省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沈光明開門見山。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框架、路徑與對策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黃河流域橫跨我國北方東、中、西三大地理階梯,是我國重要生態屏障的密集區和「一帶一路」陸路的重要地帶。黃河流域自然生態脆弱,水資源短缺,土地、能礦、生物等資源稟賦區域差異明顯。目前,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滯後,貧困面廣、量大、程度深,是我國生態安全保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地區。
  • 鄭州都市圈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20~2035年)出爐 5年後「圈」內五...
    省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鄭州都市圈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20~2035年)》,明確要加快構建與鄭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生態環境支撐保障體系,為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提供基礎支撐。《規劃》以鄭州都市圈空間範圍為重點,統籌考慮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四市其他區域,形成以鄭州都市圈為主體的全域生態環保大格局。
  • 新華財經|智庫對話:以城市合作拓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劉夢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新時代沿黃九省區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和政策機遇。為探尋黃河流域城市合作共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中國經濟信息社日前在京舉辦「黃河流域城市發展合作」研討會。
  • 【專家視角】董戰峰: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思路與重點
    摘要:建立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是解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推動黃河流域實現高質量發展、協 調流域上下遊生態經濟利益、調動各方流域保護治理積極性的有效手段。
  • 山西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行動
    山西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行動 2020-11-11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關於印發《支持引導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方案...
    ,搭建起「全面覆蓋、權責對等、共建共享」的合作平臺,加快實現高水平保護,推動流域高質量發展,保障黃河長治久安。   堅持以水生態環境和資源質量只能更好不能更差、用水總量不超限為目標導向,對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和修復進行考核,全面客觀反映沿黃各省(區)相關工作成效,並根據考核結果分配資金,突出對水資源貢獻、水質改善、節約用水等成效突出地區資金傾斜。省際間橫向生態補償應緊緊圍繞目標,合理安排資金,充分體現對提供良好生態產品的利益補償。
  • 四部門:建立黃河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方案》提出,以持續改善流域生態環境質量和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為核心,立足黃河流域各地生態保護治理任務不同特點,遵循「保護責任共擔、流域環境共治、生態效益共享」的原則,探索建立具有示範意義的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模式,強化聯防聯控、流域共治和保護協作,搭建起「全面覆蓋、權責對等、共建共享」的合作平臺,加快實現高水平保護,推動流域高質量發展,保障黃河長治久安。
  • 四部門:支持沿黃九省(區)探索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建立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管理平臺四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建立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工作平臺,充分利用現有成果,統籌整合相關數據,服務於機制建設,與有關部門和地方的其他信息系統充分銜接,匯總集成黃河流域森林、草原、溼地、湖泊、生態流量、水土流失治理、生態環境質量、汙染排放,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