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地與經濟:生態效益 精明增長

2021-01-19 東營網

清明假期期間,在廣利河森林溼地公園憶鄉堤上,遊客正在享受美好春光。

河海交織,湖澤鑲嵌;蘆花飛雪,百鳥翔鳴。東營溼地,中國六大最美溼地之一;東營,全球首批國際溼地城市。在獲評「國際溼地城市」近半載後,生活在溼地點點的城市裡,市民收穫著令人幸福的「賞溼」體驗。本期「產財一線」試從「效益觀」的角度觀察溼地與經濟之間的關係。

4月7日上午,廣利河森林溼地公園憶鄉堤上,一排蒼翠的老榆樹下,遊人多是全家出動,大家在石路上或慢行或拍照,自行車愛好者不時騎車而過。目光越過一片溼地,往西望去,陽光草坪上更是遊人如織,歡笑聲聲,歡欣滿懷。據了解,廣利河森林溼地公園原規劃區內原本多為鹽鹼地、水庫及沉沙池等閒置用地。2015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對這片區域進行生態建設,以河流、湖泊、溼地、森林為資源特色,打造集生態保育、休閒運動、科普教育、旅遊觀光、主題活動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城市森林溼地公園。目前,該公園已成為我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重要載體和閃光點。

如今,溼地旅遊正在成為人們親近自然的「新寵」方式。我市提出,要牢固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成溼地城市總體設計」,高效集約、規劃先行的理念有助於我市以智慧之道謀求溼地與城市的和諧發展。「形成『城內玩溼、近郊賞溼、遠郊遊溼』的溼地遊憩網絡。」在一份「東營市域溼地空間管控與中心城溼地系統規劃」的初稿文件中,記者看到這樣的設想。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份初稿已於今年3月份形成。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實施溼地公園建設、公園溼地恢復、植被恢復及景觀綠化等項目,初步構建了全市溼地保護體系。據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我市溼地總面積687.23萬畝,約佔山東省的四分之一。豐富的溼地資源需要我市加大管控力度,通過溼地城市建設實現生態文明轉型。

另一方面,正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所闡釋的,溼地與經濟之間並不是對立的,不可一談「溼地經濟」便要「色變」。一個典型的範例便是,浙江杭州的西溪溼地。當地政府堅持「生態優先、最小幹預、修舊如舊、注重文化、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六大原則,在保護和利用之間尋求一個最大公約數、最佳平衡點,實現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最大化,為地方經濟帶來巨大效益。在保護、修復大量溼地資源的同時,發展溼地旅遊以及相關延伸產業也當成為我市做好溼地這篇大文章的應有之義。

沿東二路一路向北,「東營馬拉松 國際溼地城」的標語幅已懸掛在路兩旁的燈柱上,甚是醒目。在東二路與德州路交叉口西南方向,孫家溼地田園綜合體項目正在建設中。項目現場,山東匯創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濤介紹,該項目將在溼地生態休閒遊的基礎上植入健康頤養、民宿、養老、婚紗攝影以及有機農業生態鏈等產業。「由於投資巨大,純粹的旅遊並不掙錢,我們真正的盈利點是在衍生的第三產業上。」孫濤表示,通過5到10年的努力,這裡將打造出一處集生態農業種養殖、農產品深加工、休閒旅遊、民俗演義、健康頤養等產業於一體的生態、科技、頤養特色小鎮,力爭成為我市鄉村旅遊、鄉村振興及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樣板工程。說到溼地的保護,孫濤說:「這裡棲息著6000多隻白鷺,天然的溼地有幾百畝,我們在陸續地恢復起來,一條四公裡半的航道已經貫通了。白鷺園附近的項目要等到其飛遷之後才能動工;現在白鷺正在產卵,那個區域已經封閉了,任何人都不會去打擾它們;產卵期過後要觀鳥的話是在觀鳥臺,也不能近前。」

如果說人工溼地可進行農業種植、水產養殖、溼地休閒遊憩開發等,那麼對於重要溼地而言,需要的則是嚴格執行溼地保護修復,用心呵護「地球之腎」。「山東黃河三角洲國際重要溼地保護與恢復工程項目已於今年3月份施工。項目主要為實現保護區內長期穩定補水,改善珍稀瀕危鳥類棲息環境,修復退化溼地生態系統,提升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旅遊管理科科長劉靜介紹,該項目於2018年2月獲得省發改委立項批覆,對於落實國家溼地保護戰略,履行自然保護國際公約,恢復和保護溼地生態系統、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促進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有重要意義。該局科研中心副主任王安東告訴記者,被稱為「溼地精靈」的黑嘴鷗連續十多年在東營孵化,數量已由1000多隻增長到7000多隻;被形容為「高壽、高傲、高挑」的東方白鸛在我市已經有1333隻(2018年統計),而全世界也僅有4500來只。無論是鳥類的繁育還是其他動植物的和諧共生,越來越好的生態系統彰顯的是我市對這方寶地不遺餘力地保護修復力度。

生態效益的不斷累積會帶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充分釋放——在精明增長之間,溼地與經濟也可相得益彰。為落實「旅遊富民」三年行動計劃,把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成為富裕東營的支柱產業、幸福東營的惠民產業和宜居東營的生態產業,圍繞黃河入海的文旅品牌建設正在我市積極展開。今年,緊緊圍繞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的目標定位,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將堅持「生態立區、科研強區、旅遊興區」,突出「河海交匯、新生溼地、野生鳥類」三大世界級旅遊資源,研究確立了「1251」工作思路。即突出以水系連通工程為主的生態修復這一根本,打造河海交匯和野生鳥類觀覽「兩大精緻產品」,積極推進黃河入海文化旅遊投資平臺組建、與華僑城合作、黃河口文旅小鎮規劃建設、國家5A級景區創建、環保突出問題整改「五項重點工作」,構建一體化自然資源大數據平臺,叫響「黃河入海,我們回家」旅遊品牌,爭當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排頭兵。

欄目主持人 劉冬輝

相關焦點

  • 溼地有哪些生態效益
    溼地不但具有豐富的資源,還有巨大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生態效益。各種類型的溼地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淡水資源、均化洪水、調節氣候、降解汙染物和為人類提供生產、生活資源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溼地的這些重要功能和價值一直是人類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物質基礎。  溼地的生態效益表現在:一是保護生物和遺傳多樣性。
  • 程連元:最大限度發揮溼地生態環境效益
    掌上春城訊日前,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程連元主持召開滇池周邊溼地建設、提升改造專題會議。程連元強調,全市各級各相關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注重系統謀劃,加大保護力度,最大限度發揮溼地生態環境效益,為滇池保護治理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江西省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評估成果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我們開展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評估,就是要對森林、溼地的綜合服務價值作出客觀全面的計量和評價,對森林、溼地產品進行準確的價值定位。通過「用數據說話」,讓大家更加直觀地認識森林、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深刻地領會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係,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正確的綠色發展觀。  第二,開展綜合效益評估,是深入推進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需要。
  • 青海湖上遊惟一國家溼地公園生態效益顯現
    6月25日,航拍沙柳河溼地公園。記者26日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獲悉,總投資7690萬元人民幣的青海湖環湖惟一國家級溼地公園——沙柳河國家溼地公園生態效益已經顯現。沙柳河是青海湖第二大入湖河流,也是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湟魚的主要洄遊河道,溼地公園修建以來,通過此地洄遊的湟魚數量逐年增加。中新社記者 趙凜松 攝6月25日,航拍沙柳河湟魚洄遊通道。記者26日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獲悉,總投資7690萬元人民幣的青海湖環湖惟一國家級溼地公園——沙柳河國家溼地公園生態效益已經顯現。
  • ...活動·專家訪談] 溼地專家崔保山:發揮溼地生態功能 實現效益最...
    作為一項百年大計的民生工程,推進過程有哪些需要進一步關注和改善的事項,4月1日,本報記者專訪了前來儋州調研的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專家、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崔保山,對儋州溼地工作進行點對點的分析。「儋州溼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這是不可多得的。儋州應該從單純注重保護,走向『溼地+旅遊』有機結合。」
  • 突出生態效益 包河積極探索溼地保護新模式
    初冬時節,安徽合肥巢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裡多了黃色落葉,俯瞰公園,一片常青的草坪油油的點綴其間,赤色的水杉則夾雜在楊樹叢中,零星的殘荷像水墨畫,呈現出一派秋意漸濃的生態畫卷。合肥巢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是環巢湖十大溼地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水草豐茂,景色優美。
  • 地理小常識:溼地的相關知識(成因、效益和保護)
    本次地理小常識給大家介紹:溼地的相關知識,從原因、效益和保護措施3個方面總結。下面是亞洲最大的溼地,額爾古納溼地。(2)青藏高原溼地成因:海拔高,氣溫低,蒸發量小;冰川積雪融化較多;低洼地易積水;地下凍土層厚,地表水不易下滲。(3)長江中下遊平原溼地成因:降水豐富;河湖較多,地表水豐富;地勢低平,洪水易泛濫,排水不暢。2.溼地的生態效益,可以分為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
  • 看得見碧水 聽得見鳥叫 包頭市溼地功能和生態效益日益顯現
    近年來,包頭市把加強溼地保護作為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的一項重要工作,全力實施黃河溼地生態體系建設工程,溼地功能和生態效益日益顯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小白河景觀大道320公裡處,包頭黃河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的監測人員趙巍一會兒時間就觀察記錄到這片水域有14種大約500多隻候鳥在嬉戲。
  • 江西森林和溼地生態價值1.49萬億元
    記者5月30日從省政府新聞辦、省林業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歷時2年完成了全省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總體評估,算出一本詳盡的「生態帳」——2016年,全省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為14951.34億元,其中森林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為13510.22億元,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為1441.12億元。
  • 江西省林業廳召開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評估成果專家評審會
    中國林業網2月22日訊2月10日,江西省林業廳召開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評估成果專家評審會。評審會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以及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國家林業局華東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國家林業局西北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南昌大學、江西農業大學的專家參加評審。
  • 遼寧舉行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新聞發布會
    為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念」和國清書記提出的「生態宜居」營商環境建設目標,進一步推進全省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我省林草局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森林、溼地、草地「三位一體」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工作,今天各位發言人將就評估情況向大家進行通報,並回答大家的提問。
  • 溼地生態系統的作用
    由於溼地是陸地與水體的過渡地帶,因此它同時兼具豐富的陸生和水生動植物資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單一生態系統都無法比擬的天然基因庫和獨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氣候提供了複雜且完備的動植物群落,它對於保護物種、維持生物多樣性具有難以替代的生態價值。  2、系統的生態脆弱性。  溼地生態系統水文、土壤、氣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溼地生態系統環境主要素。
  • 溼地生態系統的特點
    由於溼地是陸地與水體的過渡地帶,因此它同時兼具豐富的陸生和水生動植物資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單一生態系統都無法比擬的天然基因庫和獨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氣候提供了複雜且完備的動植物群落,它對於保護物種、維持生物多樣性具有難以替代的生態價值。  2、系統的生態脆弱性。  溼地生態系統水文、土壤、氣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溼地生態系統環境主要素。
  • 黑龍江省森林和溼地生態價值居全國之首
    12日,「黑龍江省森林與溼地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研究與評估」通過專家鑑定。項目研究認為:黑龍江省森林生態及溼地生態效益總價值達1.8萬億元,位居全國之首。全省森林涵養水源500多億立方米,相當於一個半三峽大壩水儲量。
  • 溼地上建起農業複合生態系統新模式
    9月11日,一個由17名市民組成的「拍客團」乘車從省城濟南出發,奔赴壽光北部,走進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然而,由於歷史變遷和前些年盲目開發,不合理利用,壽光北部沿海的溼地面積萎縮,生態功能退化。  近年來,壽光多措並舉保護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這塊風水寶地。壽光市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黨工委書記王桂芝告訴記者,2011年12月,壽光專門組建了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加大保護力度。2015年,該區與山東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攜手,開展溼地生態環境監測、友好型溼地農業開發模式構建的研究。
  • 生態文明關鍵詞之溼地生態系統
    ,生長著溼地植物的地區,溼地生物與周圍環維共同組成了溼地生態系統。它包括所有的陸地淡水生態系統(如河流、湖泊、清洋)以及陸地和海洋過渡地帶的濱海生態系統,同時還包括了海洋邊緣部分成水和半成水水域。它兼有水域和附地生態系統的特點,國際上通常把森林、海洋和溼地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類型。嚴格來講,溼地生態系統在地理單元是可跨多個氣候帶的,即在森林、草原、荒漠地區甚至海洋都有溼地的分布。
  • 溼地: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生態屏障
    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溼地是介於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是滋養世間萬物重要的生態系統和生態空間,是人類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小」家,更是全球多樣性物種的「大」家。據記載,全球超過40%的物種都依賴溼地繁衍生息,是當之無愧的「生命搖籃」。
  • 堅持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並舉 首府全力打造生態之城綠色之城
    首府堅持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並舉,全力實施「九大生態工程」,大力推進林業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為了恢復大青山植被,呼和浩特市全面停止了大青山山脈呼市境內礦山企業勘查、開發建設活動,取締違規礦山開採等汙染企業268家。
  • 保護溼地資源 提高生態功能
    經濟日報訊:天津市日前研究制定《天津市溼地自然保護區規劃》和《七裏海溼地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天津市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天津市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規劃》《天津市大黃堡溼地自然保護區規劃》。
  • 澱山湖著力打造世界級生態湖區 500畝彩虹橋溼地生態效益顯著
    第二十八屆「世界水日(3月22日)」和第三十三屆「中國水周」(今起至3月28日)之際,記者從上海水務部門了解到,澱山湖主要水質指標已基本穩定在Ⅲ類水,未來的澱山湖,將成為世界級生態湖區。水質基本穩定在Ⅲ類澱山湖是上海市最大天然淡水湖泊,57.9公裡岸線中,上海青浦段有31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