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碧水 聽得見鳥叫 包頭市溼地功能和生態效益日益顯現

2021-01-19 內蒙古日報

4月1日,風和日麗,56歲的市民金保華與夥伴沿小白河景觀大道一路騎行。「看得見碧水,聽得見鳥叫」,金保華說,「感覺特別有詩意。」

近年來,包頭市把加強溼地保護作為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的一項重要工作,全力實施黃河溼地生態體系建設工程,溼地功能和生態效益日益顯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在小白河景觀大道320公裡處,包頭黃河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的監測人員趙巍一會兒時間就觀察記錄到這片水域有14種大約500多隻候鳥在嬉戲。趙巍告訴記者:「這裡面有赤麻鴨、白骨頂等,這段時間正是候鳥的求偶期,也是市民的最佳賞鳥期,不久後,部分鳥類會繼續往北遷徙。」

包頭處於黃河流域上遊,黃河溼地緊鄰城市,屬於稀缺的內陸半乾旱高緯度溼地,具有多樣的溼地類型和原生的溼地生態系統,生物資源極為豐富。所以每到候鳥遷徙期,我市都會在溼地公園的五個片區設置30多個監測點,監測候鳥的數量及種類。同時加強溼地巡護,給溼地動植物繁衍生息創造良好的自然環境。

採訪間隙,一架無人機緩緩升起,飛向遠處更為寬闊的水域。市森林公安局刑偵治安支隊支隊長劉華告訴記者:「除了安排警力在重點區域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巡邏巡查,在比較偏遠的灘涂沼澤一帶,還會利用無人機進行監測巡護。」

溼地是地球之腎,保護好溼地的生態環境關鍵是保護好溼地的水量、水質。從2015年開始,包頭市逐步開展了黃河國家溼地公園水質監測工作,定期對主體水環境進行現場監測和實驗室化學指標分析。

包頭黃河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劉瑞龍欣慰地告訴記者,溼地的水質正在趨於好轉,個別測量點檢測的以前是劣五類或者五類的水質,現在基本上能達到三類或者四類水質。

近幾年,包頭市不僅完善了溼地保護的相關政策法規,還通過建設溼地公園、溼地自然保護區,實施退耕還溼、植被恢復、河道綜合治理等一系列措施,擴大溼地面積保護溼地生態系統。截至目前,我市溼地面積達到140萬畝,建成包頭黃河國家溼地公園、內蒙古南海子溼地自然保護區、騰格淖爾溼地自然保護區,鳥類由1992年的77種增加到現在的228種,溼地功能和生態效益日益顯現。

據包頭黃河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副處長孫建華介紹,今年包頭市將重點實施小白河生態治理工程、南海生態修復工程和失地補助項目,建設好包頭黃河國家溼地公園,繼續打造沿黃綠色生態廊道,逐步實現東西南北生態環城綠色格局。(包頭日報記者 姬卉春)

相關焦點

  • 青海湖上遊惟一國家溼地公園生態效益顯現
    6月25日,航拍沙柳河溼地公園。記者26日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獲悉,總投資7690萬元人民幣的青海湖環湖惟一國家級溼地公園——沙柳河國家溼地公園生態效益已經顯現。沙柳河是青海湖第二大入湖河流,也是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湟魚的主要洄遊河道,溼地公園修建以來,通過此地洄遊的湟魚數量逐年增加。中新社記者 趙凜松 攝6月25日,航拍沙柳河湟魚洄遊通道。記者26日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獲悉,總投資7690萬元人民幣的青海湖環湖惟一國家級溼地公園——沙柳河國家溼地公園生態效益已經顯現。
  • 突出生態效益 包河積極探索溼地保護新模式
    溼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美化環境、調節氣候等生態功能,對於打造優質優良宜居宜業的生態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包河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高點定位,高效落實,積極探索溼地保護和管理的「包河模式」,著力繪就「水綠交織、清新明亮、城湖共融」的和美包河生態畫卷。
  • 溼地有哪些生態效益
    溼地不但具有豐富的資源,還有巨大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生態效益。各種類型的溼地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淡水資源、均化洪水、調節氣候、降解汙染物和為人類提供生產、生活資源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溼地的這些重要功能和價值一直是人類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物質基礎。  溼地的生態效益表現在:一是保護生物和遺傳多樣性。
  • ...活動·專家訪談] 溼地專家崔保山:發揮溼地生態功能 實現效益最...
    作為一項百年大計的民生工程,推進過程有哪些需要進一步關注和改善的事項,4月1日,本報記者專訪了前來儋州調研的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專家、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崔保山,對儋州溼地工作進行點對點的分析。「儋州溼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這是不可多得的。儋州應該從單純注重保護,走向『溼地+旅遊』有機結合。」
  • 程連元:最大限度發揮溼地生態環境效益
    掌上春城訊日前,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程連元主持召開滇池周邊溼地建設、提升改造專題會議。程連元強調,全市各級各相關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注重系統謀劃,加大保護力度,最大限度發揮溼地生態環境效益,為滇池保護治理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溼地與經濟:生態效益 精明增長
    2015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對這片區域進行生態建設,以河流、湖泊、溼地、森林為資源特色,打造集生態保育、休閒運動、科普教育、旅遊觀光、主題活動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城市森林溼地公園。目前,該公園已成為我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重要載體和閃光點。如今,溼地旅遊正在成為人們親近自然的「新寵」方式。
  • 江西省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評估成果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這麼好的山水到底有哪些效益、效益有多大?這是很多人想了解的問題。為比較全面、客觀、準確地展示這些年來我省林業生態建設成就,深入分析我省林業生態系統綜合效益,更好推動我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從2017年開始,江西省林業廳委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華東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對江西省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開展了全面研究和評估,形成了《江西省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評估報告》。
  • 讓溼地排毒功能更強
    近期,北京和華北多地飽受霧霾之苦,這其中有汙染的原因,但很多地方溼地、森林等功能不強,環境自淨能力差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溼地作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不僅能夠提供水源、調節氣候、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更有清除和轉化毒物、雜質的功能,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進程中,加強溼地保護,增強其生態功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包頭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知識問答
    包頭市已經獲得了「國家園林城市」稱號,為什麼還要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答:「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是園林城市更高的層次,它要求城市綠地系統分布更均衡、結構更合理,城市功能更完善、景觀更優美,人居生態環境更清新舒適、安全宜人。從包頭市城市發展現狀來看,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3. 包頭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周期多長?
  • 上海:兩大溼地公園生態功能顯現
    吳淞炮臺灣溼地公園位於寶山區吳淞街道和友誼街道,東瀕長江、黃浦江,南迄塘後支路,北至寶楊路。長達2000米曲折蜿蜒的濱江岸線,使市民「與長江零距離接觸」的夢想變為了現實。為了讓市民真正享受到長江的生態原味,沿江岸線運用了大小生態島的組合,利用植物的多樣性和生長特性等條件,營造豐富的溼地森林景觀。為方便周邊居民健身,在南部塘後支路入口附近設籃球場、籠式足球場、體育俱樂部等。
  • 江西省林業廳召開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評估成果專家評審會
    中國林業網2月22日訊2月10日,江西省林業廳召開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評估成果專家評審會。評審會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以及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國家林業局華東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國家林業局西北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南昌大學、江西農業大學的專家參加評審。
  • 溼地公園景觀設計要注意保持溼地的生態功能
    過分強調景觀的藝術性,忽視了溼地的生態功能,導致「建設性破壞」,這種思路是不可取的。建設溼地公園的初衷應當是首先要保護好當地的溼地生態系統,然後再考慮兼具休閒、娛樂等功能。在驗收溼地公園時,如果它的鳥類多樣性水平較高,就說明其設計比較成功。因此,溼地公園的生態好不好,鳥類最有發言權。
  • 溼地與溼地功能
    溼地與森林,農田、草地等生態環境一樣,廣泛地分布於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豐富、生產力很高的生態系統。  溼地是人類最重要的環境資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樣性和較高生產力的生態系統。它不但具有豐富的資源,還有巨大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生態效益。
  • 地理小常識:溼地的相關知識(成因、效益和保護)
    本次地理小常識給大家介紹:溼地的相關知識,從原因、效益和保護措施3個方面總結。下面是亞洲最大的溼地,額爾古納溼地。(2)青藏高原溼地成因:海拔高,氣溫低,蒸發量小;冰川積雪融化較多;低洼地易積水;地下凍土層厚,地表水不易下滲。(3)長江中下遊平原溼地成因:降水豐富;河湖較多,地表水豐富;地勢低平,洪水易泛濫,排水不暢。2.溼地的生態效益,可以分為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
  • 遼寧舉行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新聞發布會
    為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念」和國清書記提出的「生態宜居」營商環境建設目標,進一步推進全省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我省林草局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森林、溼地、草地「三位一體」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工作,今天各位發言人將就評估情況向大家進行通報,並回答大家的提問。
  • 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關於包頭市水汙染防治完成情況的預警函
    為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對2020年1月份全區水環境形勢和水汙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完成情況進行了調度分析。
  • 江西森林和溼地生態價值1.49萬億元
    記者5月30日從省政府新聞辦、省林業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歷時2年完成了全省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總體評估,算出一本詳盡的「生態帳」——2016年,全省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為14951.34億元,其中森林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為13510.22億元,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為1441.12億元。
  • 黑龍江省森林和溼地生態價值居全國之首
    12日,「黑龍江省森林與溼地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研究與評估」通過專家鑑定。項目研究認為:黑龍江省森林生態及溼地生態效益總價值達1.8萬億元,位居全國之首。全省森林涵養水源500多億立方米,相當於一個半三峽大壩水儲量。
  • 蒙草生態:運用生命共同體思維保護、修復溼地生態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關於2020年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的通知》,內蒙古包頭昆都侖河國家溼地公園順利通過驗收。昆都侖河國家溼地公園北起桃兒灣,南至包頭城區110國道,全長約11公裡,總面積714.93公頃,溼地面積佔總面積的54.91%。
  • 制度見效 碧水長流——我區生態文明建設亮點綜述
    美麗的烏倫古湖煥發勃勃生機,賽裡木湖宛如仙境,塔裡木河沿岸綠樹成蔭……各地河湖治理,不僅換來碧水長流,也讓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加快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經濟優勢。  新疆實施河湖長制以來,制度從全面建立向全面見效轉變,通過實施系統治理和綜合治理,建設了一批讓人民群眾滿意的幸福河湖,沿岸群眾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