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今日儋州》消息 日前,我市儋州灣溼地入選綠皮書2019「最值得關注的十塊濱海溼地」,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作為一項百年大計的民生工程,推進過程有哪些需要進一步關注和改善的事項,4月1日,本報記者專訪了前來儋州調研的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專家、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崔保山,對儋州溼地工作進行點對點的分析。
「儋州溼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這是不可多得的。儋州應該從單純注重保護,走向『溼地+旅遊』有機結合。」 崔保山說,儋州應向鄉村旅遊教育、環境生態保護教育等方面發展,去吸納更多的人和管理者進行參觀交流,引導對方從內心深處認識到保存原有的農業特色溼地景觀的重要性
崔保山表示,溼地保護與管理牽扯麵廣,涉及部門多,儋州在濱海溼地保護工作中,要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出現問題便於協調和解決。生活垃圾、建築垃圾汙染嚴重等導致溼地破壞的行為屢禁不止,市委、市政府要成文管理辦法加強管理。「保護好內河的源頭,關係到整個河流的命運以及河流流經之處的生態安全。」談及儋州目前的溼地修復工作要注意哪些問題,崔保山說,溼地作為完整的生態系統,要建立大溼地生態系統觀念,讓水、植物、動物、土壤等自然因子達到一個平衡狀態,方可發揮其生態功能。
崔保山認為,溼地是多功能的,在經濟效益中,關鍵是實現它的功能最大化。比如一個儋州灣溼地,既可支持航運發展經濟,又可以生產水產品,還可為生物提供棲息地,保證生物多樣性的維護,實現效益最大化,這樣不僅可以提升溼地品質、振興鄉村,還可以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記者李秋歡 編輯朱建花)
相關連結:
崔保山:環境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湖沼溼地生態過程和環境響應、流域生態系統管理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