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專家訪談] 溼地專家崔保山:發揮溼地生態功能 實現效益最...

2020-11-30 儋州市政..

據《今日儋州》消息   日前,我市儋州灣溼地入選綠皮書2019「最值得關注的十塊濱海溼地」,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作為一項百年大計的民生工程,推進過程有哪些需要進一步關注和改善的事項,4月1日,本報記者專訪了前來儋州調研的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專家、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崔保山,對儋州溼地工作進行點對點的分析。

「儋州溼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這是不可多得的。儋州應該從單純注重保護,走向『溼地+旅遊』有機結合。」 崔保山說,儋州應向鄉村旅遊教育、環境生態保護教育等方面發展,去吸納更多的人和管理者進行參觀交流,引導對方從內心深處認識到保存原有的農業特色溼地景觀的重要性

崔保山表示,溼地保護與管理牽扯麵廣,涉及部門多,儋州在濱海溼地保護工作中,要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出現問題便於協調和解決。生活垃圾、建築垃圾汙染嚴重等導致溼地破壞的行為屢禁不止,市委、市政府要成文管理辦法加強管理。「保護好內河的源頭,關係到整個河流的命運以及河流流經之處的生態安全。」談及儋州目前的溼地修復工作要注意哪些問題,崔保山說,溼地作為完整的生態系統,要建立大溼地生態系統觀念,讓水、植物、動物、土壤等自然因子達到一個平衡狀態,方可發揮其生態功能。

崔保山認為,溼地是多功能的,在經濟效益中,關鍵是實現它的功能最大化。比如一個儋州灣溼地,既可支持航運發展經濟,又可以生產水產品,還可為生物提供棲息地,保證生物多樣性的維護,實現效益最大化,這樣不僅可以提升溼地品質、振興鄉村,還可以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記者李秋歡   編輯朱建花

相關連結:

崔保山:環境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湖沼溼地生態過程和環境響應、流域生態系統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相關焦點

  • 程連元:最大限度發揮溼地生態環境效益
    掌上春城訊日前,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程連元主持召開滇池周邊溼地建設、提升改造專題會議。程連元強調,全市各級各相關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注重系統謀劃,加大保護力度,最大限度發揮溼地生態環境效益,為滇池保護治理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規範溼地利用行為 發揮溼地生態功能
    本報訊(記者 盧小龍)昨日,記者在市林業局採訪時獲悉,為進一步加強我市淮河流域溼地的保護修復,規範溼地利用行為,充分發揮溼地生態功能,近日我市出臺了《關於淮河流域溼地保護修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溼地有哪些生態效益
    溼地不但具有豐富的資源,還有巨大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生態效益。各種類型的溼地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淡水資源、均化洪水、調節氣候、降解汙染物和為人類提供生產、生活資源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溼地的這些重要功能和價值一直是人類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物質基礎。  溼地的生態效益表現在:一是保護生物和遺傳多樣性。
  • 江西省林業廳召開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評估成果專家評審會
    中國林業網2月22日訊2月10日,江西省林業廳召開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評估成果專家評審會。評審會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以及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國家林業局華東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國家林業局西北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南昌大學、江西農業大學的專家參加評審。
  • 溼地與溼地功能
    溼地與森林,農田、草地等生態環境一樣,廣泛地分布於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豐富、生產力很高的生態系統。  溼地是人類最重要的環境資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樣性和較高生產力的生態系統。它不但具有豐富的資源,還有巨大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生態效益。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溼地生態系統
    溼地具有巨大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環境效益,是天然的蓄水庫,對蓄洪防旱、補充地下水、降解環境汙染、控制土壤侵蝕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人們形象地稱溼地為「自然之腎」。而溼地的功能與物理、化學和生物的過程、功能、價值等都是密切相關的。溼地生態系統的主要結構是具有光合能力的植物、以植物組織為食的植物消費者、以草食動物為食的食肉動物、雜食動物和以死的動植物物質為食的分解者。
  • 溼地與經濟:生態效益 精明增長
    2015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對這片區域進行生態建設,以河流、湖泊、溼地、森林為資源特色,打造集生態保育、休閒運動、科普教育、旅遊觀光、主題活動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城市森林溼地公園。目前,該公園已成為我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重要載體和閃光點。如今,溼地旅遊正在成為人們親近自然的「新寵」方式。
  • 江西省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評估成果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今年2月,這項評估成果已經專家評審通過。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這次全省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評估的有關情況。  一、本次評估的意義重大   第一,開展綜合效益評估,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溼地公園景觀設計要注意保持溼地的生態功能
    過分強調景觀的藝術性,忽視了溼地的生態功能,導致「建設性破壞」,這種思路是不可取的。建設溼地公園的初衷應當是首先要保護好當地的溼地生態系統,然後再考慮兼具休閒、娛樂等功能。在驗收溼地公園時,如果它的鳥類多樣性水平較高,就說明其設計比較成功。因此,溼地公園的生態好不好,鳥類最有發言權。
  • 「地球之腎」需進「補」 保護溼地有措施
    今年2月2日是第11個「世界溼地日」,溼地被譽為「地球之腎」。    「已認知的或未被認知的,溼地的作用很多。」溼地研究專家、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院長楊志峰教授和副院長崔保山教授認為,首先,溼地能調節區域氣候。溼地的蒸騰作用可保持當地的溼度和降雨量,通過誘發降雨和增加地下水,具有調節地方小氣候的功能。其次,溼地具有調蓄洪水,防止自然災害的功能。
  • 成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發揮人工溼地作用
    眾多國外政要和國際環境保護專家都曾前往參觀,並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國內部分城市也派出專人前往學習。佔地不過2?8萬平方米、日處理汙水量不過300噸的小公園,何以能吸引如此的關注?活水公園負責人魏完道出了其中的奧秘:雖然活水公園展現了溼地的自然淨化過程,揭示了水、自然和人類、健康互相依存的關係,對參觀者具有教育意義,但推廣性和可實施性才是其受到關注最主要的原因。
  • 看得見碧水 聽得見鳥叫 包頭市溼地功能和生態效益日益顯現
    近年來,包頭市把加強溼地保護作為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的一項重要工作,全力實施黃河溼地生態體系建設工程,溼地功能和生態效益日益顯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小白河景觀大道320公裡處,包頭黃河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的監測人員趙巍一會兒時間就觀察記錄到這片水域有14種大約500多隻候鳥在嬉戲。
  • 遼寧舉行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新聞發布會
    為更好地評價新形勢下全省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突出貢獻,更深入地貫徹「兩山論」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我省在中國林科院的大力支持下,於2020年完成了《遼寧省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的編制,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森林、溼地、草地「三位一體」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  現將評估情況通報如下。
  • 突出生態效益 包河積極探索溼地保護新模式
    溼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美化環境、調節氣候等生態功能,對於打造優質優良宜居宜業的生態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包河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高點定位,高效落實,積極探索溼地保護和管理的「包河模式」,著力繪就「水綠交織、清新明亮、城湖共融」的和美包河生態畫卷。
  • 江西森林和溼地生態價值1.49萬億元
    被譽為中國「最綠省份之一」的江西,綠水青山價值幾何?記者5月30日從省政府新聞辦、省林業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歷時2年完成了全省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總體評估,算出一本詳盡的「生態帳」——2016年,全省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為14951.34億元,其中森林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為13510.22億元,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為1441.12億元。
  • ...全國率先實現森林、溼地、草地「三位一體」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
    央廣網瀋陽12月25日消息(記者張靜)遼寧省林業和草原局昨天發布:在中國林科院的大力支持下《遼寧省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已經完成編制,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森林、溼地、草地「三位一體」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
  • 讓溼地排毒功能更強
    近期,北京和華北多地飽受霧霾之苦,這其中有汙染的原因,但很多地方溼地、森林等功能不強,環境自淨能力差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溼地作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不僅能夠提供水源、調節氣候、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更有清除和轉化毒物、雜質的功能,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進程中,加強溼地保護,增強其生態功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黑龍江省森林和溼地生態價值居全國之首
    12日,「黑龍江省森林與溼地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研究與評估」通過專家鑑定。項目研究認為:黑龍江省森林生態及溼地生態效益總價值達1.8萬億元,位居全國之首。全省森林涵養水源500多億立方米,相當於一個半三峽大壩水儲量。
  • 發揮溼地功能 淨化河湖水質
    完善河口與湖濱帶生態屏障,扎牢汙水入湖的最後閘門  湖濱帶及入湖河口是內陸最為重要的水陸交錯帶,生物多樣性豐富,兼具入湖水質淨化、穩定湖泊岸線、遲滯洪水等多種生態功能。湖濱帶也往往是湖泊流域人類活動幹擾強度較高的區域。
  • 我國溼地生態系統現狀堪憂 美麗溼地亟須法律保護
    門診專家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張西峰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檢察院檢察官 馬濤  專家觀點在制定法律的過程中,應統一溼地的概念,明確溼地的主管機關及其在管理溼地過程中的權責,釐清溼地保護與環境、水資源等相關法律的關係。  據《人民日報》7月23日報導,各級政府在溼地保護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我國溼地生態系統仍然面臨著盲目圍墾與改造、汙染、水土流失、泥沙淤積、生物資源過度利用等多種因素的破壞和威脅,導致面積減少,生態功能下降,生物多樣性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