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地是農業的成長夥伴 灌溉、養殖、生態產品全靠它

2020-11-28 華龍網

    華龍網1月26日15訊(記者 肖子琦)2014年世界溼地日的宣傳口號是「溼地與農業:成長中的夥伴」。溼地與農業是相互依存的,但溼地對於農業而言,究竟有多重要?張洪在訪談中談到,溼地不但是種養殖業的基本載體和農業經營的基礎條件,為農業提供灌溉水源,而且能夠有效去除農業生產排放物中多餘的營養物質和汙染物質。

    溼地對於農業有著非常大的作用。比如水稻田、魚塘、三峽庫區等等這些都離不開水在中間進行調解。張洪說,溼地不光是為老百姓提供生態產品,同時農業的灌溉以及養殖業作為它的一個載體,在生態、農業等方方面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而重慶在利用溼地、水培養動植物產品方面有著許多好的模式,能為市民提供食品以及相關的生產原料。

    (微博報料方式:網友可登錄騰訊微博、新浪微博或華龍微博「@華龍網原創新聞」提供新聞線索)

相關焦點

  • 溼地農業園裡感受生態循環農業
    蹲點人:記者王杭徽通訊員吳 曄吳劍飛  蹲點地點:王江涇鎮洪典村  雨後的北部灣溼地農業園內,工人正在園內的空地上補種一些青菜。雖然整個農業科技園規劃面積有1000餘畝,但在園區工程部經理陳春興的眼裡,每一分土地都要充分利用起來。
  • 溼地上建起農業複合生態系統新模式
    這裡,沒有城市的喧囂,映入眼帘的是一望無際的溼地,隨風搖曳的蘆葦,清澈宜人的湖水;這裡,還有「稻-蟹」「稻-漁」「稻-菜」溼地農業種植養殖模式。拍客們好似發現了新大陸,人人興奮得睜大眼睛,手持照相機,「咔咔咔」拍個不停。  溼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具有淨化水質、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降解汙染物等多種生態功能。
  • 養殖大戶做環保以綠狐尾藻生態溼地處理養殖廢水
    白沙鎮第一個進行雨汙分離和乾濕分離、第一個建沼氣池、第一個建「四池淨化系統」、第一個以綠狐尾藻生態溼地處理養殖廢水的人都是他——大花村養殖大戶劉新明
  • 稻田溼地改善生態扮靚環境
    初秋,記者驅車來到西青區王穩莊鎮,小雨剛剛停歇,稻田溼地美如畫。這是西青區王穩莊鎮特色農業休閒體驗綜合景區,萬畝稻田生機盎然,稻束散發陣陣稻香。涼爽秋風吹拂,記者沿著木棧道一路漫步前行,兩邊稻浪起伏,白鷺展翅高飛。跟著副鎮長高俊成,登上20餘米高的「豐收塔」,巨幅稻田畫映入眼帘。
  • 「綠狐尾藻」——新幹治理養殖汙染靠它啦
    原標題:既能治汙水 又可當飼料 「綠狐尾藻」——新幹治理養殖汙染靠它啦近日,筆者在新幹縣溧江鎮方桂生的養豬場裡,看到一片片青翠碧綠的植物在溼地中成片生長,形狀很像狐狸的尾巴,又因其鮮嫩肥美還可用來餵豬,養豬場負責人方桂生介紹,通過到安徽等地實地考察學習,他們引進的這種綠色植物叫「綠狐尾藻」,目前種植了10餘畝,通過綠狐尾藻進行生物治汙取得了明顯效果,該場處理後的汙水樣品送至省分析測試中心檢驗,報告顯示各項指標基本符合達標排放。
  • 豬場裡的「溼地公園」
    豬場裡的「溼地公園」狐尾藻生態溼地汙水處理模式在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中「顯身手」 文章來源:紅河州農業農村局
  • 吉林省近年來不斷探索溼地與農業共同發展新模式
    新華社長春2月1日電(記者 高楠)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溼地日。2014年世界溼地日的主題是「溼地與農業:共同成長的夥伴」。如何在糧食安全與生態安全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近年來,吉林省不斷探索溼地與農業共同發展的新模式。
  • 關於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
    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創設有利於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健全保障農業綠色發展的考核評價體系,形成支撐全區綠色農業發展的制度體系。開展農產品綠色生產、加工、運輸、存儲全產業鏈科技聯合攻關,積極推進綠色儲糧,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加快推動綠色生態農業技術集成示範與推廣,培育以綠色科技為引領的農業發展新動能,全面激活農業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
  • 生態養殖循環系統(狐尾藻)
    這種植物是經過長期研究、反覆比對挑選出來的。狐尾藻可以大量吸收水中的氮和磷,同時自身飛快地生長,其數量一星期就能翻一番。「水體的富營養化越嚴重,粉綠狐尾藻就生長得越好。等水質轉好後,因為失去營養來源,它又會自然枯萎,不留下生態後遺症。 狐尾藻治水技術由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專家,通過近8年的研究探索取得治理農業汙染的最新成果。
  • 發展「海水農業」 實現「耕海種洋」
    奉行「天人合一」的列祖列宗早就明白「靠海吃海」的道理,河姆渡遺址出土了7000年前的單柄船槳;雙王城水庫發現了商周時期的古鹽業遺址,這說明,「漁鹽之利」的海洋文化由來已久。秦漢以降,「舟楫之便」又成為海洋文明的核心。新中國成立以後,面對過度捕撈造成的漁業資源匱乏,中國人率先嘗試人工養殖,並一舉成為海水養殖大國。
  • 溼地與經濟:生態效益 精明增長
    2015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對這片區域進行生態建設,以河流、湖泊、溼地、森林為資源特色,打造集生態保育、休閒運動、科普教育、旅遊觀光、主題活動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城市森林溼地公園。目前,該公園已成為我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重要載體和閃光點。如今,溼地旅遊正在成為人們親近自然的「新寵」方式。
  •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
    但總體上看,農業主要依靠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方式沒有根本改變,農業面源汙染和生態退化的趨勢尚未有效遏制,綠色優質農產品和生態產品供給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農業支撐保障制度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為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一、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
  • 淺談現代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原標題:淺談現代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現代農業是一個動態和歷史的概念,它不是一個抽象的東西,而是一個具體的事物,它是農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
  • ...印發《黑龍江省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堅持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落實構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的要求,防止將農業生產與生態建設對立,把綠色發展導向貫穿農業發展全過程,走空間優化、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穩定的綠色發展之路。  ——更加注重產品質量。
  • 淺談現代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_生態_中國西藏網
    二、現代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地球上幾乎沒有不受人類活動影響的生態系統。農業活動是人類最早作用於自然生態系統的活動,它不但改變當地的自然生態系統,使之成為人工生態系統,而且有可能對生態環境產生更為廣泛的影響。
  • 溼地與城市生物多樣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視角
    程兆鵬 :溼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視角包括第一覓食地-原生溼地保護區的擴區,利用塹秋湖來建設第二覓食地,以及在農業生產空間中利用低洼地和水塘建設第三覓食地-溼地公園。第四,分析溼地與城市的互動關係,如何促進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為此提出了鄱陽湖與南昌市關係中關於生態、城鎮、農業功能的三個空間模型,其中城鎮功能和生態功能曲線在城區和湖區之外都出現斷崖式下跌。
  • 中國林科院副院長崔麗娟:滋潤生命——溼地的力量(二)多樣的溼地生態系統服務
    2020年,溼地公約發布的全球溼地每年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為332.1萬億人民幣,比森林、草原或沙漠都要多。溼地,作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能為人類提供哪些服務呢?1、維持生物多樣性溼地可稱為「生物超市」 ,它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樣性。我國溼地類型多樣、面積大、生境獨特,決定了其生物多樣性富集的特點。據初步統計,我國海岸帶溼地植物有5000多種,動物有3200多種;內陸溼地植物有1500多種,動物有1500多種。
  • 養殖大棚東莞供應商產品的主要裝置
    養殖大棚東莞供應商產品的主要裝置 ,「g6u2seg0」   養殖大棚東莞供應商產品的主要裝置    食用菌栽培熟料熟料指將原輔材料按比例組合併加水充分拌勻,先進行裝袋再進行處理,然後才能用來播種的食用菌基料。
  • 痕量灌溉:挑戰農業節水極限
    痕量灌溉技術是一項新的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大到規模化荒漠造林,小到家庭盆景種植,都可以利用它。  問:這項技術是如何做到更加節水的?最核心的奧秘是什麼?  鄒洪濤:灌溉是調節農田土壤水分狀況的重要措施。當農田土壤水分不足時,就必須人為地將水分輸送到植物根系,滿足作物對水分的需求。
  • 【循環農業】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例如,吉林省德惠市發揮該地農畜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將農畜產品加工企業作為核心企業,通過產業化進行農畜產品的轉化和精深加工,實現「種植-養殖-加工」相配套,實現生產與生態的良性循環。其主要產品為肉雞、肉牛、玉米、大豆、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