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發《黑龍江省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2020-11-24 黑龍江省..

中共黑龍江省委辦公廳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各市(地)委和人民政府(行署),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單位:

  《黑龍江省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已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黑龍江省委辦公廳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4月4日

黑龍江省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必然要求,是建設農業強省、推動龍江全面振興發展的有力抓手,是實施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戰略的具體實踐,是守住綠水青山、建設現代化新龍江的時代擔當。我省作為農業大省,肩負著爭當新時代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做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重要責任和使命,必須全面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全力保障國家食物安全、資源安全和生態安全。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的通知》精神,創新體制機制,推進我省農業綠色發展,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動力,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尊重農業發展規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空間布局,節約利用資源,保護產地環境,提升生態服務功能,以綠色發展引領生態振興,全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發展新格局,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為建設美麗繁榮新龍江、增進民生福祉、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二)基本原則

  ——更加注重資源節約。堅持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落實構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的要求,防止將農業生產與生態建設對立,把綠色發展導向貫穿農業發展全過程,走空間優化、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穩定的綠色發展之路。

  ——更加注重產品質量。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綠色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基本任務,發揮龍江生態優勢,構建綠色發展產業鏈價值鏈,提升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做到保供給、保收入、保生態的協調統一,助力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更加注重機制創新。堅持以制度創新、政策創新、科技創新為基本動力,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構建以資源管控、環境監控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為主要內容的農業綠色發展制度體系,科學適度有序的農業空間布局體系,綠色循環發展的農業產業體系,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政策支持體系和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全面激活農業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

  ——更加注重依法監管。堅持以農民主體、市場主導、政府依法監管為基本遵循,既注重發揮廣大農民等生產經營主體參與綠色發展的積極性,又要加大政府支持和執法監管力度,推動實現資源有償使用、環境保護有責、生態功能改善、產品優質優價。

  (三)目標任務。把農業綠色發展擺在生態文明建設全局的突出位置,全面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制度體系,基本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與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農業發展格局,努力實現耕地數量穩定、耕地質量提升、地下水不超採,全面推進農業「三減」,減少化肥、農藥和除草劑使用量,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汙、農膜基本回收利用,農業面源汙染得到有效控制,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生活更加富裕、鄉村更加美麗宜居。

  資源利用更加節約高效。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保持在2.08億畝以上,耕地質量平均比2015年提高0.5個等級,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60。到2030年,全省耕地質量水平和農業用水效率進一步提高。

  產地生產環境更加清潔。到2020年,全省化肥畝均施用量比2015年減少10%以上,化肥利用率達到42%;除草劑用量減幅達到20%以上;農藥利用率達到45%;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農膜回收率達到80%。到2030年,化肥、農藥利用率進一步提升,農業廢棄物全面實現資源化利用。

  生態系統更加穩定。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7.3%以上,天然溼地面積不低於7710萬畝,基本農田林網控制率達到95%,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67%,全省退耕還溼面積達到50萬畝。到2030年,田園、草原、森林、溼地、水域生態系統進一步改善。

  綠色供給能力明顯提升。到2020年,全省糧食(穀物)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500億斤以上,綠色、有機認證面積達到9000萬畝,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品牌農產品佔比明顯提升,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加快發展。到2030年,農產品供給更加優質安全,農業生態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

  二、優化農業主體功能與空間布局,提升農業綠色供給能力

  (四)落實農業功能區制度。大力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調整優化空間結構,合理控制開發強度,提高空間利用效率。實施「藏糧於地」戰略,選擇農田基礎設施較好、相對集中連片的田塊,科學合理劃定水稻、玉米、小麥生產功能區和大豆生產保護區,2018年年底前完成「兩區」劃定任務。逐級落實省、市、縣、鄉「兩區」耕地監管主體責任,加強「兩區」耕地用途管控,確保「兩區」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用途不改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快創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編制《黑龍江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促進綠色有機蔬菜、食用菌、白瓜子、漢麻等特色農業產業做大做強,提升特色農產品的產品優勢、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

  (五)建立健全農業生產力布局制度。深入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按照自然資源利用上線的要求,調整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在第一、二、三積溫帶建立玉米優勢產區,在松花江、嫩江沿岸和三江平原大型灌區建立水稻優勢產區,在北部第四、五積溫帶建立大豆優勢產區,加強定期監測和動態調整,引導農業發展向優勢區集中,努力建立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與資源稀缺程度的農業生產力布局。健全糧食產銷協作機制,加強與粵、浙、滬、閩等糧食主銷區合作,推動糧食產銷橫向利益補償。發揮農機合作社和農墾率先示範作用,推進農業綠色標準化生產全覆蓋,打造農業綠色發展的試點先行區。圍繞建立黑土保護和水資源治理機制,開展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創建試點,探索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管理與運行機制,打造農業可持續發展樣板。

  (六)建立完善農業資源環境管控制度。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政策措施。按照誰保護、誰受益的原則,加大耕地保護補償力度。強化用途管控,嚴禁侵佔耕地、水面、溼地、林地、草原等生態空間的農業開發活動。以縣為單位,建立農業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依據資源承載力和持續集約利用紅線,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發展產業目錄,控制種養業發展規模和強度,有效解決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劃定水生生態保護紅線,禁止開發重要魚類集中分布區、產卵繁衍功能區、洄遊通道、生態系統連通區等自然水域,以及呼瑪河、湯旺河、黑瞎子島等具有完整性自然水域生態特徵和生態系統功能的水域。

  (七)推行農業綠色循環低碳生產制度。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嚴格控制旱改水,水資源超載地區要退減不合理灌溉面積。加快選育推廣節肥、節水、節藥、抗逆的玉米、水稻、大豆等農作物新品種,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品質、產量和市場競爭力。落實畜禽規模養殖等環評制度,加強對畜禽汙染防治設施的配套建設,加強對畜禽汙染企業的執法檢查。優化水產養殖業生產布局,加大池塘等養殖水域標準化改造力度,強化養殖設施設備配備,提高養殖產能。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範活動,推行水產健康養殖制度,合理確定湖泊、水庫、池塘等養殖規模和養殖密度,防控水產養殖汙染。建立低碳、低耗、循環、高效的農產品加工流通體系。探索區域農業循環利用機制,實施糧經飼統籌、種養加結合、農林牧漁融合循環發展。

  (八)建立貧困地區農業綠色開發機制。對於生態脆弱的貧困地區,加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通過生態改善,培育發展綠色農業產業,助力精準脫貧。對於生態環境優良的貧困地區,推進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生態經濟的優勢,大力推行綠色、有機種植,擴大綠色有機雜糧雜豆、蔬菜和食用菌基地建設規模,培育壯大一批有資源優勢的特色產業。發揮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對貧困地區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的引帶作用,增加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和認證數量,大力發展地理標誌優質特色農產品。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揮生態資源優勢,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帶動貧困農戶持續穩定增收。

  三、加強農業資源節約與利用,夯實農業綠色發展根基

  (九)建立耕地輪作制度。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的前提下,積極推進耕地輪作試點,建立耕地輪作制度,以第三、四、五積溫帶為重點地區,以大豆等重點品種為中軸作物,集成推廣米豆雜、米豆薯、米豆經、米豆米等綠色生產、高產高效、綜合配套的技術模式,形成制度化的組織方式、技術模式和政策框架,實現均衡利用土壤養分,恢復和提升地力,減少病蟲害發生,提高農產品品質,推動用地與養地相結合。落實東北黑土地保護制度,擴大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開展耕地質量監測和等級評價工作,建立耕地質量監測和等級評價制度,明確經營者耕地保護主體責任。落實《黑龍江省億畝生態高產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13—2020年)》,推進生態高產標準農田建設。

  (十)建立健全節約高效農業用水制度。推進河湖長工作機制,落實各級水資源保護責任。推行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強化農業取水許可管理,嚴格控制地下水利用,調整農業用水結構,控制利用地下水發展水田規模,推進地表水置換地下水,加大地下水超採治理力度。全面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大力推進以計量供水、按方收費為重點的農業水價改革,加快建立合理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和節水激勵機制,切實保護農民合理用水權益,提高農民有償用水意識和節水積極性。應用農藝節水和工程節水措施,推廣水稻節水控制灌溉、旱作農業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及噴灌、微灌、管道輸水灌溉等農業節水技術,健全基層節水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充分利用天然降水,積極有序發展雨養農業。

  (十一)建立健全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體系。加強動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加快農林種質資源庫、畜禽水產基因庫和資源保護場(區、圃)規劃建設,推進種質資源收集保存、鑑定和育種,全面普查農作物種質資源,建立農業野生植物資源資料庫。加強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建設,推進瀕危野生植物資源原生境保護、移植保存和人工繁育。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開展東北虎、東方白鸛等17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熊、馬鹿等66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東北紅豆杉等3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紅松、野生大豆等12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物種調查和專項救護,實施施氏鱘、達氏鰉等珍貴瀕危水生生物保護行動計劃和大馬哈魚等洄遊性魚類及哲羅鮭、細鱗鮭、烏蘇里白鮭、黑龍江茴魚、雷氏七鰓鰻、翹嘴?、鱖魚等珍稀特有水生生物拯救工程,構建水生野生動物收容救護快速反應體系。強化和規範自然水域漁業保護區管理,建立自然水域重點保護對象及重點保護區域名錄,在重要經濟、珍稀、瀕危水生生物物種的棲息地建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加強漁業資源調查研究能力建設。完善外來物種入侵生態環境風險評估與防控機制,建立馬鈴薯甲蟲、蘋果蠹蛾、稻水象甲等重大疫情關鍵區域重點生物阻截監測點和入侵阻隔帶,加強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試驗示範,有效阻截境外疫情侵入和擴散蔓延,確保農業生態安全。

  四、加強產地環境保護與治理,切實保證農產品生產質量

  (十二)建立工業和城鎮汙染向農業轉移防控機制。開展農業綠色發展行動,加大黑土保護力度。以城市郊區和工礦企業周圍土地為重點,確定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並向社會公布,嚴禁工業和城鎮汙染向農業農村轉移。嚴格執行國家農田汙染控制標準,建立農業面源汙染監測網絡體系。嚴格工業和城鎮汙染物處理和達標排放,依法禁止未經處理達標的工業和城鎮汙染物進入農田、養殖水域等農業區域。強化經常性執法監管制度建設。按照耕地土壤汙染治理及效果評價標準,開展汙染耕地分類治理。

  (十三)建立健全農業投入品減量使用制度。全面推進農業「三減」,實施化肥、農藥、除草劑減量行動,加大測土配方施肥政策支持力度,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側深施肥、水肥一體化等精準施肥技術,推廣應用配方肥、緩釋肥、水溶肥、有機肥及生物肥等高效新型肥料,推廣生物、物理等綠色防控技術及高效、低毒、環保新型農藥,更新施藥裝備,開展專業化防治,強化病蟲害統防統治和全程綠色防控。加強農藥執法隊伍建設,強化農藥安全使用指導,加快實施高劇毒農藥替代計劃。加強農藥登記、生產和市場管理,建立農業投入品電子追溯制度,嚴格農業投入品生產和使用管理,支持低消耗、低殘留、低汙染農業投入品生產。規範限量使用飼料添加劑,減量使用獸用抗菌藥物。

  (十四)建立完善秸稈綜合利用機制。嚴格依法落實秸稈禁燒制度。推廣秸稈「五化」利用模式,堅持農用優先、還田為主,整縣推進秸稈全量化綜合利用試點。加大翻轉犁、免耕播種機、撿拾打包機等秸稈綜合利用專用機械補貼力度,完善農作物秸稈還田作業補助政策,積極推廣農作物秸稈機械化還田和「一翻兩免」耕作模式,鼓勵整村、整鄉開展農作物秸稈還田。加快推進秸稈固化壓塊燃料化利用,推廣普及生物質節能爐具。扶持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擴大秸稈收集規模,提高秸稈養畜、有機肥生產和工業化利用水平。推進秸稈發電併網運行和全額保障性收購,開展秸稈高值化、產業化利用,落實好秸稈等可再生能源電價政策。

  (十五)建立完善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制度。落實《黑龍江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強化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促進黑土修復和耕地地力提升。在畜牧大縣全面開展畜禽養殖糞汙資源化利用試點工作。以農用有機肥和農村能源為主要利用方向,分類推廣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模式,大力發展有機肥和清潔能源生產。支持大型企業建設能源設施,對利用糞汙生產有機肥的企業給予適當扶持,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有機肥處理廠,不斷提高糞汙資源化利用效果。依法落實規模養殖場環境評價準入制度,明確地方政府屬地責任、規模養殖場主體責任。將以畜禽糞汙為主要原料的集中處理中心建設用地納入各級政府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年度用地計劃中優先安排。落實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農業用電政策。

  (十六)建立農村生活垃圾和汙水處置制度。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採取「村收鎮轉縣處理」「戶收村轉鎮處理」和「戶收村處理」等多種模式,通過建設中小型垃圾處理設施,實現農村垃圾源頭減量治理。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大力開展農村戶用衛生廁所建設和改造,積極探索農村廁所糞汙廢水和生活汙水分類收集處置模式。

  (十七)建立完善廢舊地膜和包裝廢棄物等回收處理制度。加快推進地膜國家新標準的實施。鼓勵推廣使用非降解地膜回收再生利用技術和可降解地膜。開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研製和推廣。依法強制生產、銷售和使用符合標準的加厚地膜,以縣為單位開展地膜回收和資源化利用試點示範,推進地膜產品標準化、地膜覆蓋減量化、地膜撿拾機械化、地膜回收專業化。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等回收和集中處理體系,落實使用者妥善收集、生產者和經營者回收處理的責任。開展農藥精準配置、包裝物清洗回收及殘液無害化處理示範,支持專業合作社和防治服務組織建立「配藥站」,開展農藥配置、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理服務,探索農藥精準配置服務和農業面源汙染綜合治理的有效途徑。

  五、加強生態系統養護與修復,構建綠色協調發展新格局

  (十八)構建田園生態系統。遵循生態系統整體性、生物多樣性規律,合理確定種養規模,建設完善生物緩衝帶、防護林網、灌溉渠系等田間基礎設施,恢復田間生物群落和生態鏈,實現農田生態循環和穩定。深入實施天保二期工程和大小興安嶺、長白山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堅決守住林地、溼地、保護區等生態紅線,保護龍江農業綠色屏障。優化鄉村種植、養殖、居住等功能布局,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打造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環境優美的田園生態系統。

  (十九)創新草原保護制度。健全草原產權制度,落實牧區草原禁牧制度,其他地區可根據草原生態修復需要探索建立草原禁牧休牧制度,落實草原承包經營制度、牧區基本草原保護制度和牧區草原佔用總量控制制度,規範草原經營權流轉,探索建立全民所有草原資源有償使用和分級行使所有權制度。以西部松嫩平原草原為重點,依託國家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和天然草原退牧還草工程建設,通過草原圍欄封育、補播改良和人工種草措施,推動退化、沙化和鹽鹼化草原生態治理,提高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恢復草原生態環境。完善草原監管制度,加強草原監理體系建設,強化草原徵佔用審核審批管理,落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二十)健全水生生態保護修複製度。嚴格執行禁漁區和禁漁期制度,探索開展流域幹流延長禁漁期試點和常年禁漁試點工作,強化流域系統保護。劃定水生生態環境修復區域。修訂完善漁具準用目錄、最小網目尺寸、最小可捕標準和幼魚比例標準,嚴厲打擊「絕戶網」等非法捕撈行為,取締禁用漁具。構建布局合理的增殖放流苗種供應體系,完善增殖計劃申報審批、增殖苗種檢驗檢疫和放流過程監控制度。嚴格執行捕撈漁船「雙控」制度,對捕撈漁船數量和功率實行總量控制。嚴厲打擊涉漁「三無」船舶等各類違法行為。保持自然水域水系連通完整,確定河道砂石禁採區、禁採期,減少影響生態系統變化的人為活動,提高自然水域自淨能力。

  (二十一)實行林業和溼地養護制度。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將所有天然林都納入保護範圍。繼續實施我省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打造覆蓋全面、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的農田防護林和村鎮綠化林帶。擴大退耕還林還草規模,將具備條件的25度以上,重要江河湖泊一級水功能區劃中規定的保護區、保留區迎水面15—25度坡耕地,嚴重沙化耕地等非基本農田,全部退耕還林還草。對沿江湖河、沿路、林業局(場)址周邊、林間空地、荒山荒地等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改善生態環境。出臺《黑龍江省落實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實施細則》,逐步建立省級溼地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加強溼地管控,嚴控在溼地周圍造田、放牧和捕撈狩獵。開展退化溼地恢復和修復,嚴格控制開發利用和圍墾強度。加快構建退耕還林還草、退耕還溼、防沙治沙,以及水土流失綜合生態治理長效機制。

  六、建立健全創新驅動與約束激勵機制,激活農業綠色發展內生動力

  (二十二)構建支撐農業綠色發展的科技創新體系。實施「藏糧於技」戰略,完善科研單位、高校、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協同攻關機制,建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協同創新體系,引導扶持高校、科研院所與龍頭企業建立緊密聯結型科技創新聯合體,圍繞農業綠色生態、提質增效開展聯合攻關,在化肥農藥除草劑減量高效利用、黑土地保護與修復、機收脫粒玉米、高蛋白質優質食用大豆和適口性好的優質粳稻等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選育、有害生物綠色防控、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綠色食品營養品質、農產品綠色加工貯藏及安全體系等領域儘快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探索引入第三方機構對相關技術成果進行評價和轉化機制,完善「一主多元」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加快成熟適用綠色技術和綠色品種的示範、推廣、應用。學習借鑑國際和其他省(區、市)農業綠色、有機發展經驗,加強國際和其他省(區、市)間農業科技成果交流合作。

  (二十三)建立完善農業生態補貼制度。以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目標,推進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改革。建立與耕地地力提升和責任落實相掛鈎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機制。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統籌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完善機械化深松整地補助政策。改革漁業補貼政策,支持捕撈漁民減船轉產、江河牧場建設、增殖放流等資源養護措施。探索利用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對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裝備實行敞開補貼。探索建立種養結合有機肥施用補貼制度。完善耕地、草原、森林、溼地、水生生物等生態補償政策,支持退耕還林還草還溼。支持綠色農業科技進步、綠色有機食品加工、銷售及品牌創建。

  (二十四)創新金融支持機制。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創新信用產品,加大對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多渠道運用直接和間接融資工具,推進「兩權」抵押貸款業務試點,支持土地流轉和農業集約化經營。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融資模式試點,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及重點水利建設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大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加工、營銷金融貸款支持力度。支持發展現代畜牧業,加大綠色有機畜產品開發、天然牧場和現代化養殖基地建設的信貸支持力度,推進畜禽活體抵押貸款業務。加大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綠色農業科技創新等綠色農業重點領域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綠色農業企業上市融資。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切實降低涉農及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創新綠色生態農業保險產品。加大信貸及專業化擔保支持農業綠色發展的力度,推進全省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擴大擔保業務覆蓋面,執行優惠擔保費率。加大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在農業綠色發展領域的推廣應用,拓寬農業綠色發展等公共服務領域PPP項目多元融資渠道,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資源節約、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動物疫病淨化和生態保護修復等領域。

  (二十五)建立健全綠色農業標準體系。貫徹落實國家綠色農業標準體系,嚴格執行農獸藥殘留、畜禽屠宰、飼料衛生安全、冷鏈物流、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水產養殖尾水排放等國家標準,鼓勵採用高於國家標準的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落實國家綠色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提升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農產品等認證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加快制定完善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修訂黑龍江省綠色有機食品生產技術規程標準。實施農業綠色品牌戰略,通過股權重組、合約使用、特許經營等方式,培育具有區域優勢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綠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健全與市場準入相銜接的食用農產品產地合格證管理制度,健全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銜接機制。推進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務平臺與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對接,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

  (二十六)完善綠色農業地方立法制度體系。貫徹實施《黑龍江省耕地保護條例》,層層落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組織實施國家耕地質量監測評價技術標準。制定《黑龍江省種子管理條例》,加強轉基因農作物種子市場監督管理,禁止非法生產、經營和推廣轉基因農作物種子,依法禁止種植轉基因玉米、水稻、大豆等糧食作物。依法懲處非法從事轉基因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推廣、品種研究與試驗及種植等違法行為。

  (二十七)建立農業資源環境生態監測預警體系。建立耕地、草原、漁業水域、生物資源、產地環境以及農產品生產、市場、消費信息監測體系,組建專業技術團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統一標準方法,實時監測報告,科學分析評價,及時發布預警和通報監測信息。定期監測農業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繼續在肇源、密山開展重要農業資源臺帳制度試點工作,探索建立相關部門協同合作的農業資源臺帳數據共建共享機制,推進耕地、水、氣候、農業生產廢棄物等農業資源臺帳數據採集、更新工作,健全完善農業資源監測體系。整省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積極應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網際網路+」現代農業,構建天空地數字農業管理系統。

  (二十八)健全農業人才培養機制。

  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組織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培訓,把節約利用農業資源、保護產地環境、提升生態服務功能等內容納入培訓範疇,著力培養一批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能創業,具有綠色發展理念、掌握綠色生產技術技能的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隊伍和新型職業農民,鼓勵其率先開展綠色生產。健全生態管護員制度,在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因地制宜增加護林員、草管員等公益崗位。

  七、加強組織領導與考核獎懲,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保障

  (二十九)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把農業綠色發展納入領導幹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內容。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本實施意見要求,抓緊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職責分工和具體要求,建立農業綠色發展推進機制,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重要情況要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報告。

  (三十)實施農業綠色發展全民行動。在生產領域,推行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有機肥替代化肥、秸稈綜合利用、農膜回收、水生生物保護,以及投入品綠色生產、加工流通綠色循環、營銷包裝低耗低碳等綠色生產方式。在消費領域,從國民教育、新聞宣傳、科學普及、思想文化等方面入手,持續開展「光碟行動」,推動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抵制奢侈、低碳循環等綠色生活方式。

  (三十一)建立完善嚴格考核獎懲制度。依據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完善農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適時開展部門聯合督查。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工作,對農業綠色發展情況進行評價和考核。建立獎懲機制,對農業綠色發展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對落實不力的進行問責。

相關焦點

  • 關於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
    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黨委、政府,各地、州、市黨委、政府(行署),自治區黨委各部、委,自治區各委、辦、廳、局、人民團體、大專院校,自治區大中型企業,中央駐疆單位,生產建設兵團:《關於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已經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領導同志同意
  •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
    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全文如下。
  • 河南省「兩辦」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
    近日,中共河南省委辦公廳、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全文如下:為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形成機構健全、職權匹配、制度完備,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系,更好發揮教育督導在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省、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的通知》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 ...價格指數保險相繼出單 農業農村部要求完善生豬種業創新體制機制
    華儲網:1月15日中央儲備凍豬肉投放3萬噸  據華儲網消息,根據國家有關部門安排,定於2021年1月15日組織開展中央儲備凍豬肉投放競價交易,投放數量3萬噸,具體事項另行通知。  1月15日交易的中央儲備凍豬肉將是年內第二次投放。上一次投放在1月7日,投放量為2萬噸。
  • 文件|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黑龍江省「頭雁...
    本文原標題:《文件 |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黑龍江省「頭雁」行動方案的通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黑龍江省「頭雁」行動方案的通知黑政規〔2019〕2號各市(地)、縣(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屬單位:現將《黑龍江省「頭雁」行動方案
  • 10部門印發指導意見 部署全面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1日訊(記者顧陽)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共同印發了《關於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對全面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進行了部署。
  • 黑龍江省「網際網路+農業」水利行動計劃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陸昊省長在全省「網際網路+」推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及《陸昊省長在全省「網際網路+農業」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工作部署,發揮黑龍江省農業資源優勢,加強水利對農業的支撐保障作用,推進「網際網路+農業」戰略實施,結合水利實際制定行動計劃。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20〕4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提出如下意見:一、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穩定產業鏈供應鏈
  • 關於印發《貴港市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促進人才順暢有序流動實施意見...
    各縣(市、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為深入貫徹落實《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於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促進人才順暢有序流動的實施意見》(桂人社規〔2019〕16號),提高人才資源配置效率,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了《貴港市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促進人才順暢有序流動實施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 河南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專題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開發區改革創新有關要求,激發開發區發展活力、推動河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19年,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意見》,選取了29家開發區實施體制機制改革試點,試行開發區純公司化、積極穩妥推進「政區合一+公司」、全面推行「管委會(工委)+公司」等一系列開發區體制改革。目前試點任務已基本結束,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學習《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筆談
    《意見》在堅持改革主體框架的基礎上,針對當前教育現實問題,從體制機制層面提出了施工路線圖和時間表,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和解決辦法,標誌著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已從「立柱架梁」進入「內部裝修」的新階段。  ——在改革廣度上,由「重點突破」進入「系統推進」新階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從教育體制入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 推進「數字+農業」發展,「三鄉工程網」等11個項目重點建設!
    意見背景「十三五」期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我市「網際網路+農業」發展工作,將其作為我市現代都市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工程來抓,2015年,我市全面啟動「網際網路+農業」發展工作,同時,「網際網路+農業」工作列入全市「網際網路+」創新工程11項重點工程之一;2018年起,市政府又啟動實施農村電商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我市「網際網路+農業」取得快速發展。
  • 深化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 推進政府更好地履行教育發展職責
    河南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 鄭邦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繼2012年《教育督導條例》頒布實施後,教育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舉措,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督導工作的高度重視,標誌著中國特色的教育督導制度建設邁出了重大步伐
  • 沿長江省市創新體制機制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央廣網北京1月6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長江經濟帶重大戰略實施五周年以來,沿江省市創新體制機制,實現重點領域率先突破,有力推進了生態環境治理,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地震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地震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黑政辦規〔2020〕31號各市(地)、縣(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屬單位: 《黑龍江省地震災害應急預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落實並做好銜接工作
  • 【3月27日環保要聞】黑龍江省印發《2020年生態環境工作要點》;8...
    《2020年生態環境工作要點》印發為紮實做好黑龍江省2020年生態環境工作,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省生態環境廳日前印發了黑龍江省《2020年生態環境工作要點》。近日,江蘇省應急管理廳和省生態環境廳共同印發《關於做好生態環境和應急管理部門聯動工作的意見》,探索建立廢棄危險化學品等危險廢物和環境治理設施安全環保聯動工作機制……【詳細】
  • 學習貫徹督導體制機制改革文件精神丨石城縣出臺《實施意見》
    為全面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廳字〔2020〕1號)、《中共江西省委辦公廳  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贛辦發〔2020〕22號)、《中共贛州市委辦公室  贛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具體措施>的通知》(贛市辦字
  • ...全面推進全市政務公開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昆辦發〔2016〕25號)
    各縣(市)區黨委和人民政府,各國家級、省級開發(度假)園區,市委和市級國家機關各部委辦局,各人民團體,市屬企事業單位,大專院校:《關於全面推進全市政務公開工作的實施意見》已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 關於印發《中國科學院進一步推進項目聘用制度的實施辦法》的通知
    院屬各事業單位、院機關各部門:   為進一步推進我院項目聘用制度,規範對項目聘用人員的管理,現將《中國科學院進一步推進項目聘用制度的實施辦法》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總 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推進我院崗位聘用加項目聘用的基本用人機制,保證各單位科技事業發展和科研任務實施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創新三期院倡導和鼓勵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加大項目聘用人員的規模。
  •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黑政辦規〔2020〕30號各市(地)、縣(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屬單位: 《黑龍江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落實並做好銜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