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中高端市場 自主品牌扎堆布局智能汽車領域

2020-11-30 中國經濟網

  近日上汽集團宣布,代號為「L」的「一號項目」落地。該項目名為「智己汽車」,是由上汽集團、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集團三方聯合打造的汽車科創公司。

  業內人士指出,面對當前個性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市場需求,衝擊中高端市場成為自主品牌「品牌向上」的必由之路。

  寬度和深度的全新突破

  11月26日晚,上汽集團發布公告稱,擬與張江高科、恆旭資本共同出資設立上海元界智能科技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認繳出資總額為人民幣72億元。其中,公司認繳出資53.99億元,張江高科認繳出資18億元,恆旭資本認繳出資0.01億元,專項投資於高端智能純電汽車項目。

  根據規劃,智己汽車定位為全新的用戶型汽車科創公司,致力於成為「智能時代出行變革的實現者」。公司將重新定義商業價值模式,以用戶數據驅動價值創造。

  據了解,智己汽車將重構傳統汽車行業的生產模式和營銷模式,專注於產品和技術創新,打造全新的電子電器架構,從底層打通整車與駕乘體驗高度相關的ECU控制器,將客戶場景和汽車感知融合,鼓勵用戶進行高度自定義,實現汽車智能化寬度和深度的全新突破。

  智己汽車成為上汽轉型發展的「新載體」。上汽集團方面表示,新公司將打破原有汽車企業重資產運營的傳統模式,更加專注於技術創新和應用,通過整合利用上汽及其他夥伴在研發、製造、營銷等領域的優勢資源,打造全新的運營模式。新公司將徹底顛覆汽車公司與用戶間商品交易的傳統關係,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讓用戶成為汽車價值鏈的核心驅動,打破用戶與企業的邊界,實現用戶與企業的「共創、共生、共享」,開創用戶價值企業新時代。如果這一全新的商業形態獲得成功,將以點帶面,從局部到整體推動整個上汽的轉型升級。

  在產品端,新公司將推出多款高端豪華電動智能汽車,圍繞用戶出行新需求,在沉浸式自動駕駛、全新人車交互、內容分享等方面打造極致體驗;在服務端,將圍繞造車、購車、用車、車生活等全生命周期各環節,為用戶提供個性定製、貼心便捷的高品質服務。智己汽車將充分運用自身強大的軟體能力,實現產品的快速迭代和服務的持續進化。

  自主品牌向高端化發展

  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選擇以獨立高端品牌加入這場激戰。近日,長安汽車宣布與華為、寧德時代合作打造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並希望藉助該品牌與UNI序列共同實現企業的「雙高端」目標。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已推出高端品牌嵐圖,旗下首款中大型高端智能電動SUV將在今年12月舉行全球首發。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個性化、智能化、高端化成為汽車市場發展方向,而自主品牌「品牌向上」必須瞄準中高端市場。

  事實上,早在十年前,已經有自主品牌向高端化之路發起衝擊,但收效甚微。

  2017年,長城WEY和吉利領克幾乎同時推出自己的首款車型,並且價格都突破了15萬元。而重塑後的紅旗品牌一路突飛猛進,超過沃爾沃一躍成為豪華品牌銷量排行榜第五名。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自主品牌車企發展進入一定規模後,模塊化和平臺化架構成為提升汽車產品升級效率的重要手段,自主品牌逐漸告別了低質、低價的發展階段,消費者也日益成熟。隨著規模增大和市佔率提升以及電動化到來,自主品牌可以依託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技術再次向高端化發起衝擊。

(責任編輯:陳夢宇)

相關焦點

  • 「瑞風」正式成為江淮汽車旗下獨立汽車品牌,重新聚焦商務車市場
    為更好地促進商務車的發展,近日,「瑞風」正式成為江汽集團旗下獨立汽車品牌,並發布全新獨立品牌標識,開啟瑞風品牌新時代。瑞風品牌一路順應經濟、市場需求的改變,從中國汽車市場迅速成長、百花齊放的蓬勃發展期,走向精細化發展的「新四化」階段,而且明年瑞風也將迎來20周年的重要節點,將通過全新的品牌定位和產品規劃來提升細分市場的競爭優勢。
  • 汽車行業2021年度策略:自主多維塑品牌,三化重塑供應鏈
    多品牌策略使得其在 2009-2014年滲透率快速提升,充分享受市場紅利。2017年推出首 款增程,2018年推出 48V 微混技術,2022年推出 BEV3純電平臺,從目前看美系雖然過去十年在 各個技術方向皆有布局,但是未來的動力路線大方向上類似大眾僅布局了純電。
  • 「新國貨」風潮吹暖自主品牌汽車
    誠然,對於中國汽車產業而言,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出現,不僅讓本已經身處銷量寒冬的汽車市場雪上加霜,同時增加了車企復工復產的難度,打亂了已制定好的新車推出規劃。「今年對於各大車企,尤其是自主品牌而言,是一場不小的考驗。」
  • 長城汽車貓狗歡騰,緣何難破新能源困局
    雖然哈弗大狗和歐拉好貓作為長城汽車在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領域銳意創新的代表,但最終都未能突破長城汽車的品牌上限,價格均在15萬元以內。即便是起名營銷博取眼球效果不錯,但落地到產品上,長城汽車的新品牌都難以突破15萬元自主品牌的「隱形圍欄」。
  • 江淮汽車發布全新獨立品牌標識 L系首款新車瑞風L6 MAX正式「出道」
    11月20日,第十八屆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拉開帷幕,作為國內三大車展之一,本屆展會以「新科技、新生活」為主題理念,旨在為汽車行業提供高品質的展覽體驗平臺,展示新世代智能汽車新生活。會上,江淮汽車宣布「瑞風」正式成為集團旗下獨立汽車品牌,並發布全新獨立品牌標識,同時L系列首款新車瑞風L6 MAX正式「出道」,引發廣泛關注。
  • 自主技術打造核心競爭優勢 卡諾普布局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
    工業機器人作為通用智能裝備的典型代表,為製造業發展的風向標之一。 具體到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市場,GGII(高工機器人)數據顯示,用於搬運碼垛、焊接、噴塗、裝配及拋光打磨等操作的機器人佔比約為93.82%。裝配應用佔比受3C和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影響,延續下滑態勢;焊接和噴塗應用受到汽車行業下行的影響,均呈不同程度的下滑,碼垛與拋光打磨領域有小幅增長。
  • 上汽全新高端品牌R標汽車獨立運營!
    作為國內汽車龍頭企業的上汽集團,終於正式推出面向中高端新能源市場的新品牌。在2020年廣州車展期間,上汽集團設立了一個新的展臺——R汽車展臺,引起了外界的關注。當R標汽車剛剛推出時,它的定位只是上汽榮威的一系列品牌,而不是一個自主品牌。」
  • 全球智能汽車產業市場規模已突破300億元
    自動駕駛技術分為自主式和協同式兩類。自主式是基於先進的車載傳感裝置和控制系統,應用人工智慧等技術,實現汽車對車身自主控制的智能汽車。以美國、德國及日本為首的發達國家積極布局智能汽車產業,各國整車廠商積極為產品搭載駕駛輔助及有條件自動駕駛技術,加大核心技術研發,已經明確了高度自動駕駛商業化時間計劃表,其中美國計劃2017年實現高速公路自動駕駛(L3)商業化,日本2018年將實現,德國最遲將於2020年發售自動駕駛(L3)汽車。他們皆致力於搶佔智能汽車技術及市場的制高點。
  • 車勢|瞄準歐洲市場,國內電池企業出海布局正當時
    而若深其動力電池業務的走高,下遊市場客戶的結構便是LG化學逆襲的重要原因。 現階段國內廠商除AESC供貨日產,其他公司客戶結構以自主品牌、合資品牌為主。松下供應美國特斯拉工廠為主。而韓系廠商除供應本土市場,還是供應歐洲市場的主力。本次韓企的逆勢表現主要由於歐洲電動車市場的爆發。
  • 自主品牌大敗局,新能源汽車需要「換」道超車 || 深度
    而自主品牌汽車的定位由於多種因素所限,到目前為止還是處於中低端市場,因此汽車剛需的下降自然就導致自主品牌所處市場空間的萎縮。更讓人心酸的是,汽車行業整體增速是放緩了,進口和合資品牌受到的影響卻不大,反而一騎絕塵,在市場份額中撕開的口子越來越大,而自主品牌連汽車產業的平均水平都不到。
  • 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實現「階層晉升」的最佳突破口——智能化
    因為,中國公司所擅長的智能化,也被視為中國自主品牌實現「階層晉升」的最佳突破口。率先布局的蔚來、小鵬及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已經憑「智能化」佔據了用戶心智;傳統車企中,長城成立了咖啡智能,並掀起了一場組織文化的變革;但還有許多公司正遭遇人才、組織文化等多個方面的挑戰,那麼,在這場「星火燎原」的大變革來臨前,這些公司的生存策略是什麼?
  • 高端品牌「扎堆」推出 自主車企如何摸準向上「脈搏」?
    至此,一時間「炒」得沸沸揚揚的長城汽車全新高端品牌終於慢慢掀開了面紗。  如果說以往自主品牌推出的中高端車型是在試探,那此次長城和吉利推出的全新高端品牌將成為自主品牌邁向高端汽車消費市場的重要一步。10月下旬吉利全新品牌LYNK&CO特意選擇在德國發布,就是想向外界傳遞其直面主流合資品牌的信心。
  • 實施自主品牌雙子星計劃,挑戰年產銷350萬輛,廣汽集團「十四五...
    上有政策引導,下有市場倒逼。今年廣州車展,國內大型汽車集團在公布十三五成績單的同時,也紛紛發布依託智能汽車、智能網聯、智能製造實施突圍轉型的十四五規劃。廣汽集團總結,成效主要體現在八個領域,分別是黨建工作、綜合實力、項目建設、新品投放、自主品牌、電動化/國際化/網聯化突破、深化改革、品牌文化。十三五期間,研發累計投入260億元,自主研發10餘款常規車型及5款新能源汽車。同樣在十三五期間,廣汽集團成立廣汽新能源公司,建成了全球領先的廣汽新能源智能生態工廠,推出純電專屬平臺和三款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純電產品,月銷量規模已躍居行業前三。
  • 榮威為代表的上汽自主品牌,憑藉「網際網路X新能源」技術優勢
    在這一背景之下,無論在集團轉型層面還是「十三五」規劃中,上汽集團都將以榮威為代表的自主品牌和自主創新放在戰略的重要位置上,很早便開始在新能源和網際網路汽車領域,做重要的戰略布局與投入。事實證明,以榮威為代表的上汽乘用車,已經在新能源和網際網路汽車領域,佔得先機並全速前進。
  • 從增程式到混合動力,自主品牌轉型「備胎」多
    新能源大潮來勢洶洶,在大力發展電動化的同時,自主品牌也在探索更多的可能性。11月25日,嵐圖首款中大型高端智能電動SUV正式下線,除了提供純電動的版本外,這款車型還新增了增程電動的動力模式。
  • 新能源汽車品牌加速滲透,選址瞄準高端購物中心
    作為內地市場的必爭之地,成都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拓展的主要戰場,2020年度其表現也格外亮眼。蔚來汽車在成都龍湖上城天街項目開啟了其成都首家「蔚來空間」,以更輕量化的運營和簡約前衛的門店設計,在商業綜合體中搭建起與客群的消費觸點。據悉,特斯拉也將在該項目中設立體驗中心。而即將面世的成都摩方購物中心也將迎來新能源品牌「高合汽車」的入駐。
  • 高端電動能成為自主品牌向上的突圍...
    汽車行業是從來不缺熱點的大市場。在面向高端純電動汽車市場的上汽R品牌剛剛脫離榮威品牌獨立運營不到一周的時間,上汽集團在新能源領域的又一新項目浮出水面。11月26日,上汽集團發布公告稱,擬與張江高科和恆旭資本共同出資設立上海元界智能科技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認繳出資總額為人民幣72億元,用於發展自主高端純電動汽車品牌——智己汽車。
  • 華為智能汽車戰略深度解析
    在智能汽車的幾大核心領域,如 C-V2X、AI、汽車電子,華為均有布局,而且汽車 Tier1 又是一個足夠大的市場,博世 2017 年車相關的收入就達到了 474 億歐元,這顯然是一個對華為足夠大並有足夠潛力的市場,華為在相關解決方案上也有長期的布局。
  • 威馬汽車攜手韓國MS明信集團,共同拓展亞洲智能電動汽車市場
    雙方將整合各自優勢資源,共同探索智能電動汽車整車出口、生產製造、新零售模式、智慧出行等領域的合作機會,為韓國乃至亞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呈現「威馬方案」,帶動全球新能源汽車上下遊產業鏈技術和生態的提升,進一步推動全球新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表示,這是威馬汽車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又一重要布局。
  • 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為什麼幹不過特斯拉
    最後我想補充一句,自主品牌新能源研究補貼政策。這些新能源車企沒少研究怎麼拿國家補貼。生產出了一大批電動車,就是為了拿國家補貼,有人會說了,生產出來的車型要賣出去才行啊。我們這些自主品牌也是很有頭腦的,左手倒右手,錢就來了。至於如何倒啊?這些車企,一起成立第三方租賃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