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勢|瞄準歐洲市場,國內電池企業出海布局正當時

2020-12-01 騰訊網

僅隔一個月的時間,國軒高科遠赴德國建生產基地的態度發生了變化。「我們將在現有的生產基地基礎上,拓展海外生產能力,包括在德國、印度建新的工廠以更好服務客戶。」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國軒高科)高級副總裁徐興無在接受蓋世汽車採訪時透露稱。而就在一個月前的全球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上,他對外的話術還停留在「有這方面的考慮」。

對於國軒高科的態度變化,除了其與大眾汽車合作項目的深化外,歐洲新能源汽車今年以來持續向好的發展趨勢或也是改變國軒高科決定的重要影響因素。

無獨有偶,受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吸引,繼波蘭工廠之後,LG化學或將在西班牙建立第二家電池工廠。

動力電池市場三分天下,韓企靠歐洲市場逆襲

縱觀歷年動力電池市場,排名靠前的鋰電企業全部來自中日韓三國,電動車核心環節基本掌握在亞洲廠商手中,其中中國鋰電企業有5家進入前十,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2020年以來,電動車市場受疫情衝擊,宏觀經濟下滑等影響,表現較弱。去年的季軍LG化學取代原先的常勝將軍寧德時代,裝機量躍居第一。寧德時代、松下、比亞迪同比有較大程度下滑,而韓國三巨頭LG化學、三星SDI、SKI保持高速增長。

據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9月LG化學電池裝機量保持全球第一,佔據了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24.6%的市場份額,寧德時代則以23.7%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二。基於動力電池業務的持續向好,LG化學第三季度無論是銷售額還是營業利潤雙雙創下歷史新高。而若深其動力電池業務的走高,下遊市場客戶的結構便是LG化學逆襲的重要原因。

現階段國內廠商除AESC供貨日產,其他公司客戶結構以自主品牌、合資品牌為主。松下供應美國特斯拉工廠為主。而韓系廠商除供應本土市場,還是供應歐洲市場的主力。本次韓企的逆勢表現主要由於歐洲電動車市場的爆發。LG化學實現高速增長是因為其配套特斯拉Model 3(中國和歐洲大賣)、奧迪e-tron、雷諾Zoe等暢銷車型。三星SDI為奧迪e-tron、寶馬330e、大眾e-Golf等車型供貨,SK Innovation受益於現代和起亞的訂單。

歐洲電動車市場反超中國,電池需求存缺口

自2019年開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各地區電動車銷量有不同程度下滑,歐洲成為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區域,這一態勢今年仍在延續。據Marklines數據,2020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同比下降38.5%,歐洲新能源車同比增長55.1%。但就目前公開數據推算,歐洲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已提升到7.9%,而中國滲透率從4.6%下滑至3.6%。歐洲的規模體量已經超過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難怪寧德時代董事長痛心疾呼:「我們不能起個大早,趕了晚集。」

財政的巨額刺激,政策的嚴厲懲罰,推動歐洲各車企加快電動化轉型。在以上三重刺激因素下,歐洲新能源市場未來將迎來持續的爆發。歐盟領導人曾對外表示,歐洲電動汽車的生產預計在未來五年增長6倍,從原材料開採到生產,再到廢舊電池回收,整個電池產業的價值鏈將在2025年達到2500億歐元。

與火熱的下遊需求相比,歐洲本土動力電池供給能力卻令人擔憂。根據歐洲議會電動車研究報告稱,目前全球電池產量只有3%位於歐洲,亞洲佔85%。目前當地電池採購嚴重依賴LG化學、寧德時代、SKI等鋰電企業,而且在近年來多篇報導中披露,奧迪、奔馳等車企多次因為電池產能不足陷入停產境地。據SNE Research的預測,至2023年,歐洲對電動汽車電池的需求預計為406GWh,而供應預計為335GWh,短缺約18%;到2025年這種情況將進一步惡化,供應短缺或擴大至40%。

國內電池企業出海布局正當時,機遇與挑戰並存

優質的下遊市場與巨額的電池需求缺口,歐洲鋰電池市場成為各方勢力的必爭之地。歐洲本土電池廠加緊建設,2019年,Northvolt、先進電池技術聯盟、德法聯盟超級工廠、英國Britishvolt、挪威Freyr、法國Verkor等電池廠宣布建廠計劃;亞洲企業動作似乎更快,2012年遠景AESC就已在英國桑德蘭設立電池工廠,2016年LG化學在波蘭弗羅茨瓦夫設廠。

與此同時,中國鋰電企業在出海布局歐洲上也有很強的積極性。根據公開信息透露,目前寧德時代、遠景AESC在歐洲已有工廠,未來還有擴建計劃;國軒高科、孚能科技、蜂巢能源、微宏動力亦將布局歐洲放入未來規劃中。此外,相關上遊產業鏈公司也在歐洲進行布局配套,其中包括恩捷股份、星源材質、天賜材料、新宙邦、江蘇國泰等已明確將於歐洲布局的鋰電材料企業。

未來全球電動車市場龐大,據德勤最新報告預測,到2030年全球電動車或達3000萬輛規模,中國市場佔比將達50%。在這場全球電動化浪潮中,中國鋰電池企業走出國門,布局海外是必然趨勢。

一方面,國內動力電池市場競爭激烈,且短期下遊需求疲弱,尋求新增長點成為電池企業的發展目標。整個行業由於前幾年裝備競賽式的瘋狂擴張導致整體產能過剩,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據專家預測,2016年到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企業淘汰率達9成。而近期國內電動車市場受宏觀經濟影響,疫情衝擊,下遊增速放緩,進一步加劇了行業洗牌。尤其是特斯拉等外資品牌入駐中國後,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大幅下滑,依賴配套自主品牌的電池廠也因此銷售下滑慘重,遭遇業績、資金鍊問題。所以,從經營策略層面來說,拓展外資品牌乃至開拓新戰場以保證銷售穩定性是很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歐洲對亞洲鋰電池企業來說是非常好的生長發育土壤。歐洲本土鋰電池產業起步較晚,未來較長時間需要依賴外部電池企業輸血。作為傳統汽車工業強國,歐洲擁有眾多豪華車、高端品牌,這些車企在供應鏈、質量管理、產品研發方面積累了豐厚的經驗,這也決定了他們在加速電動化轉型過程中,對於鋰電池企業甚至上遊鋰電材料、設備等配套企業有著更高的要求。基於此,蓋世汽車研究院資深分析師認為,若國內鋰電企業能夠藉此契機進入一流車企供應鏈體系,共同研發產品或配套新產品新車型,其生產製造、質量管理、技術水平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隨後,再將這一能力反哺國內動力電池行業,進而可以促進整個產業生態圈正向發展。

對此,遠景AESC市場部負責人在接受蓋世汽車採訪時也給出了相同觀點,她表示,「國際車企還是中國電池企業都需要在這場全球化浪潮中相互合作,不斷突破技術創新,提升各自產業化能力。」

布局歐洲對中國鋰電企業來說雖然有上述種種優點,但作為企業方需要考量的因素不少。蓋世汽車研究院資深分析師指出,與中國整體的營商環境、製造業基礎、汽車行業基礎不同,想要在歐洲布局建廠還需考慮宏觀政治環境、當地法律,以及工廠周邊經濟程度、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是否有可靠的高質量人才供應渠道等。考慮完這些因素,還可能面臨投資成本高昂、客戶認證周期過長等問題。

基於此,有業內人士透露,由於歐洲人力、電力價格偏高,鋰電池企業在歐洲建廠成本普遍遠高於國內,1GWh產能的建設成本幾乎是國內的兩倍。高昂的投資成本對任何企業都是不小的財務負擔,如果是資金實力不雄厚的中小企業,大額資本支出可能會導致現金流壓力。

此外,客戶拓展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正如前文所說,歐洲鋰電池市場已成為眾家企業爭奪重地,落到實地仍是對於當地市場份額的競爭,因此即便是專供日產的遠景AESC也不得不積極開發更多企業,以進一步瓜分歐洲鋰電池市場的蛋糕,「遠景AESC也正在積極接觸海內外主流車企,這些主流車企客戶都高度認可遠景AESC的產品技術與國際化產能,且更多知名車企的合作已進入深度談判階段,並很快將對外公布。」

但要知道的是,進入海外客戶供應鏈體系固然有諸多好處,但其認證體系嚴格,產品從定點到大批量供貨可能需要長達數年的時間,若沒有提前做好客戶儲備,未來產能建好下遊訂單銷售會是較大問題。

正是出於這點考慮,孚能科技在規劃布局的同時,積極聯繫歐洲品牌車企,為未來打下穩固的銷售鏈。「目前,根據戴姆勒的需求,我們已啟動歐洲相關本地化布局,同時也與大眾、雷諾、PSA等歐洲其他品牌車企深度接觸,進展順利,相信很快會有確切的合作項目落地。」孚能科技市場部負責人向蓋世汽車透露道,「孚能科技2011年開始給海外供貨,並於2018年拿下戴姆勒全球項目定點,對歐洲市場的環境比較熟悉,在此過程中已經克服了諸多不適應的問題。」

綜合來看,中國鋰電企業布局海外面臨的機遇很多,挑戰也不少。雖然現階段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電池工廠面臨停擺,歐洲多國也面臨政治動蕩問題,但從長期來看,鋰電企業出海布局乃至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已經在電池領域具備技術優勢和人才積累,結合未來國際化產業鏈供應優勢,也一定會在未來的電動化競爭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遠景AESC市場部負責人如是說道。

「過去數十年,中國汽車產業因起步較晚,在市場競爭中一直處於被動狀態。寧德時代等鋰電池企業去到歐洲與國際骨幹企業競爭,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振奮的消息,證明了中國人在零部件上也能夠有所作為。」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在接受蓋世汽車採訪時表示,希望可以多幾家這樣的優秀企業,從而推動中國零部件走向全球化的最前沿。

《車勢》是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和蓋世汽車聯合打造的產業焦點觀察欄目。聚焦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提供產業發展趨勢及汽車供應鏈相關的政策、市場、企業案例解讀,以期對汽車行業的發展有所貢獻。

相關焦點

  • 歐洲市場成為中國鋰電池企業的投資熱土
    歐洲市場成為中國鋰電池企業的投資熱土。進入2020年,越來越多中國鋰電材料企業前往歐洲建廠。優質的下遊市場與巨額的電池需求缺口,歐洲鋰電池市場成為各方勢力的必爭之地。中國鋰電企業在出海布局歐洲上也有很強的積極性,國軒高科、孚能科技、蜂巢能源、微宏動力亦將布局歐洲放入未來規劃中。
  • 中國鋰電企業的出海邏輯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想要在歐洲大展拳腳自然離不開其背後供應鏈的支持,中國鋰電供應鏈企業跟隨出海成為必然趨勢。2020年歐洲電氣化加速,一批具備「走出去」實力的中國鋰電企業相繼在歐洲建廠布局,帶動中國鋰電池產業鏈出海。
  • 歐洲正成為華為與三星展開5G設備競爭的角力場
    法國運營商Orange在去年底宣布不採用華為的5G設備之後,近日其卻宣布正考慮採用三星的5G設備,這似乎顯示出三星在美國、澳大利亞等限制華為的市場爭取5G設備之外,也開始進入華為做得最成功的歐洲市場,意欲與華為展開較量。
  • 韓國企業在動力電池市場取得第一名,中國企業蓄力趕超
    ,但是今年上半年由於韓國企業LG化學奪得了特斯拉上海工廠的訂單,LG化學由此一舉提升四個名次超越寧德時代,不過隨著採用寧德時代磷酸鐵鋰電池的model3的上市,寧德時代正迅速迎頭趕上。    寧德時代能長期居於全球動力電池行業第一名獲益於中國市場,由於這幾年中國市場實行白名單制度,外國動力電池企業無法從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分羹,讓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獨享國內市場
  • 榮耀9登陸德國比國內貴一大截,詮釋中國手機出海的「榮耀之道」
    來自IC Insights的研究數據表明,2016年全球14家智慧型手機廠商出貨量中,中國企業佔到10家,份額增長到39%。2016年全球賣出的14.9億臺手機中,來自中國企業的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為6.29億臺,已接近一半,隨著2017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出海的進一步加速,中國手機有望分食全球一半的蛋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頂部手機品牌也正在由「雙強格局」轉化為「中國強局面」。
  • 電化學儲能專題報告:電化學儲能興起,鐵鋰出海正當時
    國內鐵鋰出海正當時3.1. 磷酸鐵鋰是電化學儲能中的最佳賽道 鉛蓄電池是目前化學儲能中最為成熟的技術,經濟性較好,佔比較高。但鉛蓄電池 的能量密度較低,而且含有汞、鉛等重金屬元素,容易造成環保方面的隱形成本。 另一方面,鉛蓄電池循環壽命較鋰電池較短,這直接加大了儲能項目的成本,還間 接的造成頻繁更換電池,管理程序更為複雜,從而造成人員、管理成本的增加。
  • 網文出海「進化論」:從翻譯到原創
    同年10月,閱文戰略投資了韓國網文企業Munpia,後者將作為起點國際進入韓國網文市場的渠道。如今,中國網文出海不僅僅局限於文字,也逐漸拓展到有聲書、漫畫、遊戲、影視、手遊等形式,連尚文學CEO王小書認為,「網文出海將更受關注,無論是中文作品的翻譯和傳播,還是海外作者的培育,都將是2020年行業重點關注和布局的方向。」
  • 2020動力電池企業排行榜|動力電池|鋰離子電池|新能源汽車|磷酸鐵...
    鋰電池全產業鏈均臨「大考」相較於2019年,2020年的國內動力電池市場變化較大。據GGII(高工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合計約5.68GWh,同比下降54%。涉及裝機的動力電池企業共計51家,其中31家企業動力電池裝機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負增長。
  • 百億美元吸入劑市場 國內企業開始發力
    【製藥網 市場分析】近日,歐米尼醫藥宣布與一家印度大型製藥企業達成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共同開發一款吸入粉霧劑產品,劍指美國/歐洲/加拿大COPD/哮喘領域的百億美元級市場。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哮喘和COPD用藥市場規模就已經超過525億美元,其中吸入製劑達437億美元,佔比為83.2%;歐美地區市場規模超357億美元,吸入製劑市場佔比為86.1%,其中吸入粉霧劑的市場份額較高,達41%,吸入氣霧劑位居第2,約佔40%。另外,有預測顯示,2020年哮喘/COPD全球品牌藥市場將維持在260.6億美金。
  • 國內重點單晶矽企業產業布局全解
    2015年起,單晶在性價比上實現對多晶矽片的超越,光伏單晶化似乎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國內眾多企業紛紛布局。寡頭壟斷格局明顯2018年中環股份和隆基股份矽片分別出貨30億片和36億片,合計佔全國矽片總產量的 32%,佔單晶矽片總產量的70%。截至2018年底兩家合計產能已達53GW,寡頭壟斷格局明顯。
  • 動力電池市場未來的演化趨勢
    2020年,部分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已經陸續啟動對國際車企的動力電池輸出供應。其中,寧德時代上半年境外收入已經超越去年全年,車用領域主要供貨PSA,目前海外訂單處於滿產狀態;國軒高科也開始供貨塔塔,上半年海外業務同比增長超4倍;億緯鋰能供應現代、戴姆勒的軟包動力電池也已近乎滿產。 除了買方市場強勁,國際車企在中國動力電池領域的布局也在進一步加快。
  • 徵戰鋁塑膜「處女地」 看8家國產企業布局進展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鋰電池鋁塑膜的需求量(不含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工廠,ATL除外)為9500萬㎡,同比增長44%;其中,國內鋁塑膜產量達494萬㎡。國產化率僅佔7%。這意味著,還存在巨大的進口替代空間可挖掘。 巨大需求主要來自兩大市場,一是軟包電池在數碼領域佔比提升,二是新能源汽車領域帶動動力電池市場需求。
  • 睿創微納:國內紅外熱成像領先企業,快速成長正當時
    公司定位國內紅外熱成像領域領先企業睿創微納成立於2009年,一直以來專注於紅外熱成像核心技術與產品的研發,主要產品包括非製冷紅外熱成像MEMS晶片、紅外熱成像探測器、紅外熱成像機芯、紅外熱像儀及光電系統。
  • 中國壟斷鋰電池,歐洲想擺脫依賴:遠沒那麼容易
    中國鋰動力電池市場佔有率數據顯示,2019年初,全球鋰電池製造能力達316千兆瓦時(GWh)。其中,中國鋰電池產能位居世界首位,佔73%。排名第二的美國,只有12%。具體到企業市場份額,全球十大鋰電池生產企業,中國佔據6家。
  • 2020年動力電池產業的10大趨勢
    從國際市場來看,2020年歐洲電動化浪潮加速到來開啟歐洲動力電池產能擴充競賽,歐洲成為全球動力電池產能建設的新基地,歐洲市場競爭快速升溫。 歐洲動力電池新基建也吸引了一批中國鋰電材料和設備企業落子歐洲,為其歐洲客戶提供就近配套服務,中國鋰電產業鏈企業出海漸成趨勢。
  • 國內改性塑料企業在5G材料布局
    慧聰塑料網訊:改性塑料在5G時代可用於設備的外框、鍵盤、後蓋、中框、支架等部件,具有外殼包覆、裝飾、支撐和連接等作用,如5G基站外殼、濾波器、天線振子、手機後蓋及中框等等,應用廣泛,市場可期。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國內改性塑料企業在5G領域的布局。
  • 電子菸網售「涼涼」 電池供應鏈或遭洗牌
    尤其是在「雙十一」大促期間,將直接影響部分電子菸企業的銷售額。同時,失去廣闊的線上平臺,對新進產品的推廣也會帶來較大難度。在相關政策未明朗之前,資本止步觀望也將加劇行業的洗牌。作為一個風口行業,電子菸行業近幾年高速發展,同時帶動上遊電池供應鏈企業賺得盆滿缽滿。僅今年以來,國內電子菸企業已新增超2000家。
  • 10月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同比大增企業加速布局市場回春?
    10月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同比大增企業加速布局市場回春?我愛電車網我要分享經歷了高峰與低谷的磷酸鐵鋰電池,呈現出東山再起的勢頭。據數據顯示,10月份磷酸鐵鋰電池共計裝車量同比增長127.5%,環比上升3.5%。風頭蓋過三元鋰電池。
  • 從領跑變跟跑的松下電池
    三家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工廠將「基於松下的領先技術,瞄準歐洲電動汽車和其他市場應用」。值得注意的是,松下電池發言人稱,包括為特斯拉供貨在內,都在考慮,不過目前尚未決定是否在歐洲新建工廠。據悉,松下電池、Equinor和Norsk Hydro將與歐洲汽車製造商、其他潛在客戶以及挪威及其他地方的相關當局進行接洽,計劃在2021年年中之前提交此項目可行性的初步調查結果。
  • 全球氫燃料電池市場深度解析
    三、中國擁抱氫能產業,當前階段如同 2011-2012 年鋰電池中國燃料電池產業目前與 2012 年鋰電池極為相似,政策自上而下支持, 技術達到產業化條件,產業鏈國產化進程開啟,企業加快布局速度,資本 市場投融資熱度持續上升。中國燃料電池產業處於上行通道起點,燃料電 池萬億級產業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