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鋰電企業的出海邏輯

2021-01-21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儲能網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想要在歐洲大展拳腳自然離不開其背後供應鏈的支持,中國鋰電供應鏈企業跟隨出海成為必然趨勢。

2020年歐洲電氣化加速,一批具備「走出去」實力的中國鋰電企業相繼在歐洲建廠布局,帶動中國鋰電池產業鏈出海。

2018年7月,寧德時代宣布擬投資2.4億歐元(約19億元人民幣)在德國圖林根州埃爾福特市設立電池生產基地及智能製造技術研發中心,拉開了中國鋰電企業登陸歐洲的序幕。

寧德時代德國建廠的背後,是其已經並與寶馬、戴姆勒、大眾、沃爾沃、PSA等多家歐洲主流主機廠籤訂了長期合作協議。

寧德時代落子德國也吸引了其它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跟隨。孚能科技宣布投資6億歐元(約合46億人民幣)在德國建電池廠;蜂巢能源宣布投資2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5億元)在德國建設年產24GWh電池工廠;微宏動力PACK工廠落戶德國,初期規劃年產能1.5GWh等。

上述電池企業歐洲建廠的目的是為其歐洲客戶提供就近配套服務,搶佔歐洲動力市場,與日韓電池企業展開正面競爭,提升國際競爭水平。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想要在歐洲大展拳腳自然離不開其背後供應鏈的支持,中國鋰電供應鏈企業跟隨出海成為必然趨勢。

在此情況之下,包括天賜材料、新宙邦、星源材質、江蘇國泰、石大勝華、星源材質、科達利、利元亨等一批中國鋰電材料和設備企業已經宣布在歐洲設廠,同時還有更多中國鋰電企業制定海外建廠計劃,預計將在2021-2022年落地。

據高工鋰電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中國鋰電企業出海建廠案例已達15起,其中動力電池領域4起、材料領域10起,設備領域1起,涉及金額超370億元。歐洲成為了中國鋰電企業的投資熱土。

與直接出口產品不同,中國鋰電企業相繼在歐洲建廠背後反映出以下信息:

一是手握巨額訂單或項目定點,與海外客戶達成長期合作,成為中國鋰電企業出海的直接原因。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有一批技術領先的鋰電產業鏈企業進入了國際車企和動力電池企業的供應鏈,為上述企業直接供貨。

歐洲電氣化進程加速釋放巨大的動力電池市場空間,歐洲成為全球動力電池新基建的主陣地。

從市場競爭角度來看,在歐洲建廠提供就近配套是中國鋰電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然選擇,而斬獲巨額訂單則是驅動中國鋰電企業出海的直接因素。

例如,寧德時代獲得寶馬7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78億元)動力電池採購訂單;孚能科技與戴姆勒籤訂2021年至2027年合計140GWh動力電池供貨協議;蜂巢能源獲歐洲客戶採購定點7GWh;科達利拿下Northvolt合計40GWh方形電池所需殼體的供貨合同;星源材質與Northvolt籤訂戰略合作協議等。

此外,新宙邦、天賜材料、星源材質、科達利等企業此前已經和LG化學、三星SDI等韓系電池巨頭達成了長期合作,在歐洲建廠有助於加深其與海外客戶的合作,提升海外銷售佔比。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進入外資電池的國際供應鏈之外,給中國電池企業在歐洲提供就近配套也是中國鋰電材料和設備企業出海建廠的重要因素。

寧德時代、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等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在歐洲建廠,必然要求其上遊供應商提供就近配套服務,進而帶動中國鋰電供應鏈出海。

二是中國鋰電材料及設備全球化配套加速,中國鋰電產業鏈整體出海漸成趨勢。

經過10年的培育,中國鋰電產業鏈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在技術實力、產品性能與成本等方面形成了成熟的體系與經驗,深度參與歐洲大規模電池項目建設,開始從國內走向國際競逐全球化。

在動力電池領域,全球十大動力電池裝機排名中,中國佔據五個席位,國際市場佔比快速提升。

在四大鋰電材料領域,國內四大材料的自給率已經超過90%,近三年中國四大材料出貨全球佔比均超過55%且有上升趨勢,頭部材料企業加速向全球主流動力電池企業供應鏈體系滲透。

在鋰電設備領域,國產設備的替代化基本結束,部分設備甚至出口進入日韓電池供應鏈。

總體來看,從上遊礦產到關鍵材料再到電池,中國每個鋰電產業鏈環節都已擁有參與海外競爭實力的企業,中國鋰電材料及設備全球化配套加速,中國鋰電產業鏈整體出海漸成趨勢。

憑藉完善的產業鏈配套、高效快速的服務響應、集聚化的規模生產製造及成本等優勢,中國鋰電企業有望助力歐洲建立本土化的供應鏈,增強中國鋰電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參與度和影響力。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中國鋰電企業出海建廠是大勢所趨,但也面臨著多重壓力和挑戰。

一方面,中國鋰電產業鏈海外建廠布局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

與日韓動力電池企業在歐洲深耕多年相比,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在歐洲市場的根基較淺,國際市場佔比較低,國產電池導入國際主機廠供應鏈可能在前期需要經過多年的驗證,要求中國電池企業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

另一方面,和在國內投資布局相比,中國鋰電企業在海外設廠面臨的難度和挑戰成倍提升。

除了高昂的投資成本之外,如何應對歐洲的政治環境、排放法規、基建要求、產業鏈配套、專利糾紛、企業文化、人才管理和客戶要求等方面,對初次出海的中國鋰電企業而言都是新命題。

由於前期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主要是政策推動型市場,中國鋰電企業的成長發展很大程度受益於政策支持。而現在想要在海外設廠進入國際市場,中國鋰電企業就必須在技術、產品、規模、性價比、資本等硬實力方面具備核心競爭力,做好長遠的戰略規劃。

以下為中國鋰電企業出海布局部分案例,且看下文:

寧德時代141億元建設德國動力電池生產基地

2018年7月,寧德時代與德國圖林根州州政府籤署了投資協議,計劃投資2.4億歐元在德國圖林根州埃爾福特市設立電池生產基地,預計2022年可實現14GWh的電池產能。2019年6月,寧德時代對該項目追加投資,增加後項目投資總額將不超過18億歐元(約合141億元人民幣)。

蜂巢能源155億元動力電池項目落子德國

2020年11月,蜂巢能源宣布在德國薩爾州建立其歐洲電池工廠,項目總投資2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5億元)將建設一座年產能24GWh的電芯工廠和PACK工廠,分別於2023年底和2022年中建成投產。

孚能科技建設德國動力電池工廠

2019年5月,外媒報導稱,孚能科技計劃在德國薩克森-安哈特州的比特菲爾德-沃爾芬鎮建立電動車電池廠,擬投入逾6億歐元(約合46億人民幣)建設新電池工廠,初始產能為6GWh/年,後期將提升至10GWh。

微宏動力PACK工廠落戶德國

2019年,微宏動力德國子公司宣布將在德國柏林附近的路德維希斯費爾德鎮建立一座動力電池PACK工廠。一期項目投資43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4億元),初期計劃年產1.5 GWh,後期將擴充至6GWh。目前該工廠已建成,計劃在2021年3月啟動其第一條生產線。

星源材質1.3億元投建歐洲隔膜工廠

2020年9月,星源材質發布公告稱,公司已通過瑞典公司及投資建設歐洲工廠一期項目議案,積極開展歐洲工廠擴產項目。歐洲工廠一期項目投資金額約1.3億元人民幣,新建塗覆隔膜生產線四條,年產塗覆隔膜約9000萬平方米。預計2022年建設完成。

天賜材料2.75億元投建捷克電解液工廠

2020年8月,天賜材料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天賜材料捷克有限公司擬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鋰電池電解液項目(一期),項目總投資2.75億元。2019年10月,天賜材料發布公告分別在韓國和捷克成立子公司,在當地開展電解液生產經營業務。

新宙邦年產4萬噸電解液項目落戶波蘭

2018年6月,新宙邦發布公告稱,擬在波蘭設立子公司,註冊資本5750000茲羅提(約合1000萬元人民幣),投資建設年產40000噸鋰離子電池電解液、5000噸NMP和5000噸導電漿項目。

江蘇國泰在波蘭投建4萬噸/年電解液項目

2017年12月,石大勝華發布公告稱,擬在波蘭成立子公司投資建設4萬噸/年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項目,項目總投資3億元。

石大勝華在波蘭/捷克建設鋰電材料項目

2019年3月,石大勝華發布公告稱,擬與PCC Rokita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投資1.7億元建設一期2萬噸/年碳酸乙烯酯項目。2020年10月,石大勝華宣布擬在捷克成立子公司,預計投資1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789萬元),主營鋰離子電池原材料(含化學品和危險化學品)的銷售、化學品貿易等業務。

科達利三度落子歐洲建設結構件生產基地

2020年,科達利接連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在德國、瑞典和匈牙利設立子公司,並分別投資6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4.7億元)、5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94億元)和3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3億元)建設科達利德國生產基地一期項目和科達利瑞典生產基地一期項目,以及科達利匈牙利生產基地一期項目。

利元亨落子德國

2019年末,利元亨成立首家海外全資子公司——利元亨(德國)有限責任公司,與利元亨在美國、加拿大、瑞士的辦事處共同推進總部國際業務發展。截止目前,利元亨德國已與多個歐洲車企及其動力電池供應商建立良好聯繫。

原標題:15起案例看中國鋰電企業出海邏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歐洲市場成為中國鋰電池企業的投資熱土
    歐洲市場成為中國鋰電池企業的投資熱土。進入2020年,越來越多中國鋰電材料企業前往歐洲建廠。優質的下遊市場與巨額的電池需求缺口,歐洲鋰電池市場成為各方勢力的必爭之地。中國鋰電企業在出海布局歐洲上也有很強的積極性,國軒高科、孚能科技、蜂巢能源、微宏動力亦將布局歐洲放入未來規劃中。
  • 車勢|瞄準歐洲市場,國內電池企業出海布局正當時
    動力電池市場三分天下,韓企靠歐洲市場逆襲 縱觀歷年動力電池市場,排名靠前的鋰電企業全部來自中日韓三國,電動車核心環節基本掌握在亞洲廠商手中,其中中國鋰電企業有5家進入前十,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 鋰電材料領域誕生了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秀企業
    打開APP 鋰電材料領域誕生了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秀企業 高工鋰電 發表於 2021-01-05 10:02:57 經過十年的培育
  • 諾德股份將見證中國鋰電行業的創新與發展
    摘要 諾德股份作為高工鋰電十周年慶典暨高工金球獎頒獎典禮冠名贊助商,將見證中國鋰電行業的創新與發展。 2019年,動力電池產業跌宕起伏,面對產業的暗流湧動與市場的寒潮驟雨,鋰電企業仍然保持逆流勇進的勇氣,砥礪前行,向世界展示著鋰電行業向上的「中國力量」。 2020年,在新冠疫情打擊下,鋰電企業整體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和生存挑戰,但逐步走出疫情影響之後,下半年國內鋰電市場恢復增長,細分領域頭部企業加速出海布局,進一步顯示了中國鋰電產業鏈的競爭實力。
  • 圓桌分享:流量為王,中國企業出海遠航
    熊娟「每年都會有些變化,工具出海發生一些變化」,對於企業出海,蘭向輝向來敏感。他認為中國企業出海有這兩大機會,1、懂得某細分領域的企業,2、大國的邏輯是全球化,把中國的東西推向全球。張學海:美醫國際是紮根於美國本土的企業,主要是根深蒂固的糾結一大批科學家把美國的醫療資源挖掘出來,供美國本土乃至海內外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企業使用的。我們和其它的醫療機構沒有區別,我們是整合資源的,把美國最好的醫生、醫院打包起來,供我們包括中國、越南、美國、東南亞國家使用的,我可以做外包。對中國的海外醫療我們還沒有做,我們只是做外包服務。
  • 出海領航黃兆華:中企出海頂層邏輯——全球發展與本地融合的關係
    出海領航黃兆華:中企出海十大頂層邏輯——全球發展與本地融合的關係本文發表於2018年5月4日。作者:出海領航創始人、知名國際化業務實戰專家 黃兆華。1、從全球經濟一體化到區域經濟一體化全球化的大勢難以被逆轉,但未來可能以不同的面貌和形態出現:區域經濟一體化也許將成為全球化的主要形態。
  • 2018年中國鋰電三元正極材料企業出貨量排名
    2018年中國鋰電三元正極材料市場規模達263億元,同比增長52.9%;出貨量13.68萬噸,同比增長57%。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調研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鋰電三元正極材料市場規模達263億元,同比增長52.9%;出貨量13.68萬噸,同比增長57%。
  • 【鋰電 維科杯】年度卓越材料企業——翔鷹 鋰電材料界高翔的雄鷹
    為表彰動力電池行業具有突出貢獻的企業、技術和產品,鼓勵更多企業投入技術創新發展,OFweek維科網設立了鋰電行業的年度評選。維科杯2018中國鋰電行業年度評選自今年啟動以來,獲得廣大業內人士的大力支持。
  • 國產鋰電材料更新換代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經過十年的培育,中國已經構建了一條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在鋰電材料領域誕生了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秀企業。進入下一個產業發展十年,中國鋰電池材料產業鏈積極出海,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為國際客戶提供就近配套服務。
  • 年終盤點:2017十大明星鋰電企業
    在去年,鋰電企業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憂。有的企業順勢而起,比如炙手可熱的寧德時代,登陸創業板IPO,超高估值讓其成為鋰電第一暴發戶,而有的鋰電「老兵」,沒能跟上發展腳步的,則日漸式微。小編根據企業產能規模和今年的熱度評選出了今年的十大明星企業。
  • 什麼是鋰電用銅箔,鋰電銅箔分析
    據存能電氣小編了解,鋰電8μm銅箔價格跌了,現市場價格已在9萬/噸以下。銅價目前已跌至48000元/噸左右。加工費已從最高跌至40000-43000元/噸。某銅箔企業表示已跌至最低價。受加工費下挫的影響,銅箔利潤也從最高的10000+下滑至目前的5000元/噸。 鋰電銅箔價格由「原料銅+加工費」兩部分構成。
  • 得歐洲者得天下,現在是中國企業進軍歐洲的黃金時刻
    面對一個強大的歐洲,中國已經跟幾十年前很不一樣了。雙邊開放市場之後,不再僅僅是歐洲企業來搶奪中國市場。中國企業也將大批量登陸歐洲市場。最主要的領域包括光伏、風電、網際網路、手機、新能源汽車。在遏制全球碳排放、推動新能源方面,歐洲是最堅決的。新能源最關鍵的就是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這兩個領域都是中國的強項。尤其是光伏,中國企業可以說獨步天下。歐洲的光伏、風電產業,已經被中國打趴下了。
  • 鋰電設備企業深度綁定動力電池龍頭
    業內人士表示,鋰電池企業擴產將為鋰電設備行業帶來發展機遇,深度配套全球頭部動力電池企業的鋰電設備公司將獲得更大發展。景氣度提升寧德時代日前發布不超過390億元的投資計劃,建設福鼎基地鋰離子電池生產項目、江蘇時代動力及儲能鋰電池研發與生產項目(四期)、動力電池宜賓製造基地擴建項目,以進一步完善產能布局。
  • 鋰電上遊企業市值飆升的背後
    動力電池頭部企業產能的擴增,也給上遊鋰電材料、設備企業帶來了巨額訂單。以寧德時代為例,2020年其就給包括先導智能、贏合科技、海目星、大族雷射、聯贏雷射、華自科技、星雲股份、超業精密、正業科技、納科諾爾、今天國際等在內的上遊鋰電設備企業派發了超過80億元的巨額訂單,而這也拉動了鋰電設備企業市值的高漲。
  • 深度|疫情不改高端鋰電銅箔長期確定性!【國金石化&鋰電】
    行業觀點:  行業觀點  疫情不改新能源汽車需求增長長期趨勢,中國率先從疫情中恢復,隨著國家加大新基建的政策決心,我們認為中國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增長非常值得期待,於此同時歐洲國家1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也不乏亮眼之處,顯示新能源汽車需求長期增長邏輯穩固,而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核心部件高端鋰電銅箔供給從長期來看供求格局好
  • 國內鋰電銅箔企業面臨內外夾擊,發展機會受限
    打開APP 國內鋰電銅箔企業面臨內外夾擊,發展機會受限 高工鋰電 發表於 2020-11-24 14:23:56 編者按 「尋找100位鋰電人,口述10年記憶」是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十年系列活動的重要策劃之一,高工鋰電將挑選100位具有代表性的從業者,包括政策制定者、專家學者、企業領袖、技術研發、市場、銷售等各個環節代表介紹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個人視角管窺行業變遷。
  • 天能鋰電新紀元丨中國鋰電產業總裁私享會成功舉辦,釋放三大重要...
    鋰電安全性問題如何得到妥善解決?中國鋰電產業協同發展又將如何展開?回顧整場會議,會上釋放出的三個信號很重要,對於中國鋰電產業及電動車行業的發展具有指引性價值。國內不少行業的龍頭企業爭相投資布局,加大研發創新力度,推動產業規模穩步增長、產品技術加速應用,促使鋰電成為最具潛力的新興產業之一。
  • 價格開啟上升通道 鋰電銅箔企業爭相擴產
    對於明年中國市場的銷量,市場普遍認為會達到180萬輛。新能源汽車銷售的火爆,帶動著動力電池需求的增長,同時也拉動了更上遊的銅箔產業。 此外,鋰電銅箔也處於產品結構調整期。在動力電池技術路線朝著高能量密度方向發展的趨勢下,銅箔的厚度也趨於輕薄化。據業內人士介紹,銅箔減薄能保持較低內阻,從而提高鋰電池能量密度。
  • 新能源行業投資策略:鋰電出海,新能源開啟黃金髮展期
    (報告出品方/作者:太平洋證券,張文臣、劉晶敏、周濤、方傑)第一篇:新能源汽車:全球加速,鋰電出海一、 2020 年回顧:國內回暖,歐洲高增長(一) 國內補貼延期,退坡幅度明確我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給予極大支持,包括牌照和補貼等,而補貼也是新能源 汽車爆發式增長的最直接推手。
  • 啟東一企業鋰電車間爆炸
    原標題:啟東一企業鋰電車間爆炸本報訊 5月31日下午臨近6時許,啟東江蘇海四達電源有限公司鋰電車間突發爆炸事故,造成多名企業員工及消防隊員受傷。據啟東發布稱,當天下午快5時53分,該公司鋰電池車間突然發生爆炸,造成12名員工在事故中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