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創微納:國內紅外熱成像領先企業,快速成長正當時

2020-12-05 證券之星

公司定位國內紅外熱成像領域領先企業

睿創微納成立於2009年,一直以來專注於紅外熱成像核心技術與產品的研發,主要產品包括非製冷紅外熱成像MEMS晶片、紅外熱成像探測器、紅外熱成像機芯、紅外熱像儀及光電系統。 2016-2018年, 公司營收、 淨利快速增長,軍品及民品銷售比例大致保持在3:7左右,海康為其第一大客戶。

紅外熱成像市場軍用領域打破封鎖,民用領域需求旺盛

軍用紅外產品從上世紀70-80年代起逐步應用於海陸空戰場, 根據MaxtechInternational預測, 2023年全球軍用紅外市場規模將達107.95億美元。 目前國際軍用市場主要被歐美發達國家企業主導,但2012年後以睿創微納、高德紅外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在非製冷紅外探測器技術上相繼突破,打破了歐美的技術封鎖,國內軍用紅外市場大力追趕正當時。民用領域,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紅外產品成本、 價格不斷下降,紅外熱成像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增速遠大於軍用領域。根據Maxtech International預測, 2023年全球民用紅外市場規模將達74.65億美元。 中國民用市場對紅外熱成像儀的需求也日趨旺盛, 其中安防監控、汽車輔助駕駛是重要增長極。

公司產品關鍵指標優異,募投技改及產能擴張,再添成長助力

紅外成像行業準入門檻較高, 目前國內從事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技術研發且具有生產能力的企業有高德紅外、大立科技、北方廣微及公司自身。經對比,公司產品關鍵指標優異,且盈利能力相對較強,加之公司募投主要圍繞技改及產能擴張, 未來有望再添成長新助力。

盈利預測與估值

預計公司2019-2021年將實現歸母淨利1.82、 2.53、 3.58億元,對應當前股價, PE分別為107、 77、 55倍,暫不予評級。

風險提示: 技術遭遇瓶頸,市場競爭加劇,實控人持股比例較低等。

相關附件

相關焦點

  • 一文讀懂紅外熱像儀龍頭睿創微納:科創板「業績王」測溫暴增545倍
    來源:時刻頭條受國內外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紅外熱成像測溫儀需求急速上漲,國內幾大主流紅外廠商相關訂單均迎來大幅增長。科創板「業績王」、紅外晶片龍頭睿創微納增長數字尤為驚人,其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公司用於體溫篩查的紅外熱成像測溫儀和紅外晶片模組銷售獲得大幅增長,較去年同期增長545倍。
  • 疫情防護重點物資|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產業鏈深度解析
    例如,睿創微納已成功量產陣列規模達1280×1024、像元尺寸達 12μm 的氧化釩非製冷探測器,在這兩個主要參數上已經超越 BAE、ULIS,並且已成為全球繼 DRS 後第二家成功研製 10μm 非製冷探測器的企業。但 12μm 在睿創微納產品系列中滲透率不高,多數產品仍使用 17μm 等大尺寸探測器。
  • 深度解析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產業鏈
    但 12μm 在睿創微納產品系列中滲透率不高,多數產品仍使用 17μm 等大尺寸探測器。同時在封裝技術上,國內企業如睿創微納、高德紅外仍以陶瓷封裝、金屬封裝為主(而國外晶圓級封裝已較為普及),良品率也尚待提高,預計未來國內廠商將集中在降低成本以提升產品性價比上發力,並有望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 當紅外測溫遇見AI,「人臉識別」全自動人體測溫儀硬核戰疫
    現在,睿創微納正全力調配各類資源加大生產,艾睿光電產品支援全國疫情一線:煙臺機場、煙臺火車站、武漢協和醫院、廣州白雲機場、成都高鐵站、北京地鐵7號線等。作為紅外行業領先的上遊晶片企業,睿創微納供給下遊合作廠商的核心器件和測溫模組需求量更大,也正在日夜趕工,攜手多個合作夥伴一起「戰」疫。為何公司成為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的定點單位?
  • 睿創微納入局高端特色晶片:擬2.6億投資設立半導體研究院
    14日晚間,煙臺睿創微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睿創微納.688002.SH)公告稱,公司擬使用2.6億元超募資金與煙臺業達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設立合資公司「山東齊芯半導體研究院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億元,公司出資金額佔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的52%;並由合資公司開展「煙臺新型半導體技術研究院」項目,
  • 高德紅外研究之二:紅外技術哪家強?
    一文中,市值觀察對紅外熱成像技術基本概念以及高德紅外基本面情況進行了介紹。本文將進一步對國內紅外製造行業的競爭格局以及參與企業的相對競爭力逐一分析。相對於大立科技、睿創微納而言,高德紅外在產業鏈的延伸方面遙遙領先,這也是其能夠享受行業最高估值的一個關鍵因素。
  • 紅外成像行業非製冷紅外探測器用途日益廣泛
    一、紅外成像行業概況紅外熱成像技術歷經三代,製冷光子型探測器和非製冷熱式探測器並行發展。,它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紅外熱成像儀被廣泛應用於電力、建築、執法、消防、車載等行業。據統計,民用領域競爭實力最強的業內公司為FLIR,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品種最齊全的紅外熱成像儀產品供應商。FLIR佔據了全球民用紅外熱成像儀市場66.3%的市場份額。
  • 「防疫神器」紅外測溫儀需求約6萬臺,資金搶籌大立科技、高德紅外
    在這場全國總動員的「防疫戰」中,紅外測溫儀(或稱之為紅外熱成像體溫快速篩查設備)是防疫人員手中的重要工具。在A股市場,紅外測溫儀生產企業也開始受到資金的追捧。2月4日,國內3家生產紅外測溫儀的上市公司股價齊刷刷暴漲,截至收盤,大立科技(002214,SZ)漲停,科創板公司睿創微納(688002,SH)大漲13.05%,高德紅外(002414,SZ)午後發力,當日上漲9.65%。
  • 紅外成像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非製冷紅外探測器用途日益廣泛
    一、紅外成像行業概況紅外熱成像技術歷經三代,製冷光子型探測器和非製冷熱式探測器並行發展。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國內市場對於紅外熱像儀的需求也日趨旺盛。由於紅外熱像儀產品應用領域廣泛,且能為人們生產生活提供極大的便利性,預計未來紅外熱像儀的市場需求將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
  • 紅外行業:探測器技術獲突破 關注國產化投資機遇
    短波紅外利用目標反射環境中普遍存在的短波紅外輻射,在解析度和細節上類似於可見光圖像;長波、中波紅外成像利用室溫目標自身發射的熱輻射,用於各種紅外熱視設備。睿創微納等。集中發展非製冷探測器,沿襲法國Sofradir非晶矽工藝;睿創微納
  • 熱成像測溫儀「跑贏」口罩?國內產能基本滿足供應量
    這是復工潮來臨時,企業面臨的真實困境。「復工了,我們要對園區進行熱成像體溫篩查,請協助我們一同部署解決方案。」這是張江高科技園區向園區內企業發出的求助通知。隨著疫情防控和復工推進,越來越多的單位開始恢復現場辦公,測溫成為上班出行的第一道關卡,也成為各企業管理者的一場「入門考試」。為此,交通部門、各大企業紛紛展開「自救」,「只是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溫度就被記錄下來」的紅外熱成像測溫儀因此成為新晉「網紅」。一同飄紅的還有股價。
  • 英飛睿紅外成像全景雷達織「天網」,助力機場周界安防!
    英飛睿(睿創微納(科創板:688002)全資子公司)正式發布XSENTRY系列紅外成像全景雷達系統,該系統核芯採用紅外熱成像晶片,基於大數據、光電、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科技研發,並融合先進的光學穩像和圖像處理技術,完美實現快速360°廣域實時監控,同時具備智能目標探測、識別和跟蹤功能,實現廣域監測
  • 英飛睿正式發布XSENTRY系列紅外成像全景雷達系統
    打開APP 英飛睿正式發布XSENTRY系列紅外成像全景雷達系統 發表於 2020-06-01 14:27:07 英飛睿(睿創微納全資子公司)正式發布XSENTRY系列紅外成像全景雷達系統,該系統核芯採用紅外熱成像晶片,基於大數據、光電、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科技研發,並融合先進的光學穩像和圖像處理技術,完美實現快速360°廣域實時監控,同時具備智能目標探測、識別和跟蹤功能,實現廣域監測。
  • 睿創微鈉瞄準高端特色晶片產業
    睿創微鈉表示,公司在進一步深耕紅外行業的同時,在其他高端光電晶片、器件和整機領域積極進行布局。目前,國內絕大多數新建的半導體工藝線都是針對電源、存儲、邏輯、處理器等通用晶片,對於半導體雷射器、微波器件和功率器件等高端特色晶片,國內只有少數研究所和地方政府、國有企業擁有自建的工藝線,難以滿足公司亟需的研發中試需求。此外,項目的建設有利於當地形成產業特色集群,促進產業鏈發展。
  • 那些走在抗「疫」前線的紅外測溫儀製造企業
    而新興的紅外體溫檢測儀則完美契合了瘟疫期間高效安全測溫的需求。 近日,紅外體溫檢測儀已被工信部納入疫情控制重點物資,並親自調配相關企業,協調渠道分配。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國內知名的紅外體溫檢測儀製造企業。
  • 國內紅外熱成像三防手機、平板發展趨勢及集成模組
    S60發布至今已有兩年多時間,隨著紅外熱成像技術的普及與技術應用成熟度的飛速發展,國內的不同行業對三防手機、工業平板電腦集成紅外熱成像的功能需求越來越旺盛2017年下半年開始,國內眾多三防手機廠商開始布局此類紅外熱成像手機、平板產品,並致力於電力、暖通、石油化工、軌道巡檢、消防檢修等越來越多不同行業的應用布局。
  • 首批受理企業3家審核狀態有變化,從已受理到已...
    繼受理企業進入常態化之後,科創板又有新動向。3月30日,上交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板塊顯示,煙臺睿創微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武漢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的狀態從「已受理」變更為「已問詢」。
  • 蓬勃發展的MEMS傳感器企業,正推動MEMS走向多樣化的未來
    近年來,全球傳感器市場一直保持快速增長,隨著經濟環境的持續好轉,市場對傳感器的需求將不斷增多,2016年市場規模突破1700億美元,增速達到9.7%。我國傳感器市場也持續快速增長,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