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神器」紅外測溫儀需求約6萬臺,資金搶籌大立科技、高德紅外

2021-01-09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編輯:文多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這場全國總動員的「防疫戰」中,紅外測溫儀(或稱之為紅外熱成像體溫快速篩查設備)是防疫人員手中的重要工具。

在A股市場,紅外測溫儀生產企業也開始受到資金的追捧。2月4日,國內3家生產紅外測溫儀的上市公司股價齊刷刷暴漲,截至收盤,大立科技(002214,SZ)漲停,科創板公司睿創微納(688002,SH)大漲13.05%,高德紅外(002414,SZ)午後發力,當日上漲9.65%。

資金搶籌

2月2日,工信部新聞發布會上曾提到,目前為止收到各地各方面對紅外體溫檢測儀(即上述紅外測溫儀)的需求大概2萬臺,手持式是30餘萬臺。工信部預計,整個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需求大概6萬臺,手持式約55萬臺。

由於國內紅外成像市場較小,因此尚未有較權威的市場份額數據。據睿創微納招股說明書(註冊版)顯示,國內紅外成像企業主要包括睿創微納、高德紅外、大立科技等。

資金層面,2月3日就有機構開始搶籌大立科技。龍虎榜信息顯示,2月3日,三家機構共計買入大立科技約7290萬元。

此外,融資融券信息顯示,大立科技至4日時融資淨買入6428.99萬元,淨買入額兩市排名第18,連續5日淨買入累計1.64億元。

在2月3日A股一度出現超3000股跌停的背景下,大立科技開盤便迅速漲停。2月4日,大盤暴漲時,大立科技已收兩連板。

消息層面,1月29日,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組織大立科技等3家全自動紅外熱成像測溫儀、手持紅外線測溫儀生產企業儘快向疫區供貨,支援疫區前線。

2月4日,A股另外兩家紅外成像儀生產企業也開始受到資金關注。當日,高德紅外、睿創微納主力淨流入分別為9463萬元、3396萬元。

關鍵是產能

可以看出,紅外成像儀的需求量明確。考慮到即將到來的企業復工、學校複課等,上述3家企業的訂單是否還會增加?

在互動易平臺,也有投資者向高德紅外提問:「很快學生面臨開學,即將需要大批的紅外測溫計,請問貴公司做好準備了嗎?現在學校都買不到,還發動家長找門路購買。」

當下,在防疫大背景下,原材料運輸以及上遊零部件採購等考驗著上述三家企業的產能。特別是高德紅外,其總部和主要生產基地均位於武漢。

1月21日,高德紅外微信公眾號文章提到,公司董事長黃立表示:「力保半個月之內完成500到800臺體溫篩查產品的生產任務並交付使用!」

2月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產能狀況致電高德紅外,其董秘辦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備產1.5萬臺,預計2月10日之後達到每天1000臺的產能。」

對上遊零部件供應是否充足,該工作人員表示:「公司探測器晶片是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晶片儲備量完全可以滿足現在的需求。另外,武漢疫情之後,國務院也將公司列為疫情防控物資生產單位,上遊企業快速響應,幫助解決原材料問題,所以說原材料是充足的。」

在物資運輸方面,高德紅外在互動易平臺表示,相關部分為其開闢了綠色通道,公司物流運輸不受影響。除了供應湖北省內,高德紅外甚至向省外供貨。2月3日,高德紅外表示,在滿足湖北省內疫區需求的前提下,公司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告警系統產品在省外銷售佔比遠過半數。

關於產能問題,2月4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採訪了大立科技。公司董秘範奇告訴記者:「公司目前紅外熱成像測溫儀日產能穩定在100臺左右,月均大概3000臺,計劃在供應鏈穩定後,提高到5000臺。產品有兩種,單品價格主要取決於探測器解析度,不同場景配備的不同鏡頭等等。」

另外,大立科技方面還表示,公司目前產能充足,可根據疫情防控需要進一步提高產能,當地省經信廳還向公司派駐了駐廠幹部,幫助公司協調相關部門和供應商,確保供應鏈的持續穩定。

1月21日睿創微納公告稱,公司的主要產品為紅外探測器、機芯組件及紅外熱像儀,用於人體體溫篩查的產品往年銷售佔比較低,且非公司主要銷售產品。上述產品的在手訂單金額較小,對公司整體業績影響不大。對此,記者2月4日致電睿創微納,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紅外熱成像測溫儀:守住抗疫第一道防線
    還真有一個,就是被稱為「復工神器」的紅外熱成像測溫儀。——無接觸,入門不用排隊「挨槍」。不「挨槍」也能測體溫嗎?其實,在乘客步入地鐵站的同時,遠距離紅外熱成像測溫儀就已經繪製出了人們的體溫「畫像」。廣州地鐵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復工客流增加,逐一用測溫槍檢查難免影響通行速度。相比之下,紅外熱成像測溫儀的檢測距離可達10米,而且毫秒之間就能測出人們的體溫數據。在防疫「黑科技」的助力下,乘客完全可以「無感通關」。
  • 紅外測溫儀上市公司有哪些
    紅外測溫儀上市公司一:高德紅外   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位於中國光電子產業基地——「武漢;中國光谷」,是一家專業製造紅外熱成像系統的高科技企業,是全球領先的紅外熱像儀專業研製廠商。
  • 紅外體溫檢測需求激增 高德紅外一季度淨利預增超19倍
    紅外體溫檢測為本次防疫重要檢測手段。作為紅外熱像儀專業研製廠商之一,高德紅外(002414)一季度業績表現搶眼。兩份靚麗「成績單」4月7日晚間,高德紅外披露了今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一季度盈利1.2億元至1.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909.71%至2579.62%。
  • 那些走在抗「疫」前線的紅外測溫儀製造企業
    1月22日,在獲悉湖北紅外測溫儀仍存在短缺情況後,海康威視又連夜調撥40臺紅外測溫設備馳援武漢。該批產品已被安裝在武漢市第七醫院等地,協助進行高精度體溫篩檢。 後續,海康威視陸續推出了適合多種場景的測溫方案,並把價格控制在兩三千到萬元,做到即使小批量訂單也做到隨時發貨。
  • 疫情防護重點物資|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產業鏈深度解析
    雖然國內紅外熱成像產業鏈企業大立科技、高德紅外、華中數控等緊急復工,並提供數千臺紅外熱像儀,攜手助力各地防疫工作,但遠遠滿足不了目前疫情的需求。一、非接觸式紅外熱成像體溫篩檢市場需求巨大2020年2月2日,工信部新聞發布會上曾提到,目前為止收到各地各方面對紅外體溫檢測儀的需求約為2萬臺,手持式約30餘萬臺。工信部預計,整個全自動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儀需求約為6萬臺,手持式約55萬臺。
  • 紅外測溫儀需求大,亟須破解復工和原材料難題|眾志成城,戰勝疫情
    這裡是天津九安醫療,您需要的手持紅外測溫儀我們正在抓緊生產!您可留下聯繫方式我們滿足武漢地區需要後會在第一時間聯繫您。」這是1月31日早晨記者給天津九安醫療的客服打電話時客服人員的表述。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國內有資質的紅外測溫儀生產企業大部分已經開工,有的甚至春節也沒休假,加班加點生產以保證疫情所需。加班生產但缺口仍很大
  • 紅外技術堅守前線十七年,大立科技戰疫之旅不止步
    這種社會信念的凝聚,不僅來自於政府的正確領導,也來自於科技進步的體現。在戰「疫」一線,以往只在軍工領域頗有影響的紅外熱成像技術,率先為公眾築起了第一道防疫高牆。      特別是業內首款600萬像素超大面陣探測器的研製成功,在應用中可提供更高、更細膩紅外圖像,能夠滿足高動態、大視場的應用需求,適用於航空航天、空間遙感、態勢感知等高端應用場景。      完全自主研發生產和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彰顯了大立科技先進的紅外技術實力和國產智造的底氣。大立科技還是具有完備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資質,軍工「四證」齊全的浙江省首批軍民融合示範單位。
  • 高德紅外研究之二:紅外技術哪家強?
    一文中,市值觀察對紅外熱成像技術基本概念以及高德紅外基本面情況進行了介紹。本文將進一步對國內紅外製造行業的競爭格局以及參與企業的相對競爭力逐一分析。相對於大立科技、睿創微納而言,高德紅外在產業鏈的延伸方面遙遙領先,這也是其能夠享受行業最高估值的一個關鍵因素。
  • 深度解析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產業鏈
    雖然國內紅外熱成像產業鏈企業大立科技、高德紅外、華中數控等緊急復工,並提供數千臺紅外熱像儀,攜手助力各地防疫工作,但遠遠滿足不了目前疫情的需求。隨著各地延遲上班時限的臨近,返程復工大潮即將開啟,必將對於疫情的防控帶來更大的挑戰。
  • 紅外專家科普:人體測溫儀體溫篩查時必須注意的「九大要點」!
    一般人體測溫儀的精度在±2%,據紅外行業數據表明目前國內頂尖的紅外大廠高德紅外(GUIDE)的XT236/IR236型人體測溫儀(「IR236是IR230的改進型」)、艾睿光電(InfiRay)的AT300/600型人體測溫儀(同時「供應測溫機芯」)以及大立科技(DALI)的DW60-W型人體測溫儀等用於人體篩查的人體測溫儀的人體測溫精度都在
  • 額溫槍火了:紅外測溫百億級市場在望 有公司已布局
    截圖來自微信魚躍醫療周一亦在投資者關係互動平臺上表示,由於來自全國各地醫療機構與包括學校在內的各企事業單位的需求在不斷增大,額溫槍產品應江蘇防疫領導組要求,需要定額大量供給政府部門統籌分配,公司體溫產品目前供不應求。冷門「黑科技」站上風口與無間道式「舉槍」相比,另一種測溫設備則友好得多,在春節後已經出現在諸多企業的門口。
  • 抗疫「網紅」高德紅外,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在當時紅外探測器技術主要掌握在國外企業的大背景下,紅外探測器價格多達幾倍,大多數企業都只是從法國進口幾臺或者幾十臺,高德紅外創始人黃立在2003年年初下單了1000臺探測器。後來證明,這一舉動恰恰是高德紅外加速發展的關鍵。
  • 一文讀懂紅外熱像儀龍頭睿創微納:科創板「業績王」測溫暴增545倍
    來源:時刻頭條受國內外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紅外熱成像測溫儀需求急速上漲,國內幾大主流紅外廠商相關訂單均迎來大幅增長。科創板「業績王」、紅外晶片龍頭睿創微納增長數字尤為驚人,其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公司用於體溫篩查的紅外熱成像測溫儀和紅外晶片模組銷售獲得大幅增長,較去年同期增長545倍。
  • 謠言粉碎機:車站體溫篩查紅外線測溫儀能夠殺死白細胞?熱像儀專家談?
    最近很多人在問目前地鐵、車站、碼頭、火車站、機場等高人流密集場所安裝的「紅外線測溫儀對人體有害嗎?」、「紅外線測溫儀對人體傷害大嗎?」等問題,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走訪了紅外行業專家,解答如下:1. 紅外線測溫儀對人體傷害大嗎?
  • 紅外測溫,加入了疫情防控戰
    圖片來自高德紅外縱觀全球紅外熱成像技術市場,最好的技術公司應該是成立於1978年,世界最大的紅外熱成像產品供應商FLIR。而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較晚,直到2001 年,華中光電研究所才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臺非致冷紅外熱像儀,被譽為「中國紅外探測技術劃時代的突破」。
  • 熱成像測溫儀「跑贏」口罩?國內產能基本滿足供應量
    2月3日開市以來,高德紅外(002414)、大立科技(002214)、睿創微納(688002)、華中數控(300161)、海康威視(002415)、大華股份(002236)等紅外熱成像概念股紛紛走高。2月2日,工信部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收到各地各方面對紅外體溫檢測儀的需求大概2萬臺,預計整個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需求大概6萬臺。但根據東興證券2月23日的研報,從了解到的企業工廠訂單情況,初步預計市場需求約為9.3萬臺。
  • 清遠生產的紅外測溫儀即將上市
    記者今天從清遠高新區毅力工業園獲悉,園區內的鴻鑫隆醫療科技(清遠)有限公司正開足馬力進行紅外測溫儀的生產。待該公司的II類醫療器械生產經營許可證拿到後,這些紅外測溫儀就可以上市銷售了。「面對疫情,很多單位和企業都緊缺紅外測溫儀,價格也一路水漲船高。」
  • 測溫儀背後的故事——紅外探測器
    全民防疫的舉措讓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再猝不及防。飛機場、火車站、公司、小區、超市等入口處都能見到防疫工作者的身影。他們是防疫先鋒,是公共健康的衛士,是居民區的守護者。而他們的必備神器之一——手持測溫儀,也進入了公眾的視野,廣為人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測溫儀的那些事。
  • 當紅外測溫遇見AI,「人臉識別」全自動人體測溫儀硬核戰疫
    2020年春武漢NCP疫情大規模爆發,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醫藥戰線加速研發爭分奪秒針,科技戰線緊急復工加快生產作為公共場所防疫的「第一道防線」「紅外人體測溫儀,全國緊急備貨,睿創微納全資子公司艾睿光電研發生產的人工智慧紅外人體測溫儀以及測溫晶片等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
  • 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系列)
    三、本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全自動紅外測溫儀擴建項目  1、項目實施的必要性  (1)本項目建設有助於公司突破產能瓶頸,提升訂單承接能力  年初以來,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政府與企事業等大型單位加大了對防疫防控物資的投入,激發了市場對紅外熱像儀的潛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