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技術堅守前線十七年,大立科技戰疫之旅不止步

2020-12-05 鈦克風暴

非典記憶——卓越品質銘記永存 一臺老式的DL700A紅外熱成像儀,勾起了17年前的記憶。永遠記住2003年的春天,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為那段歷史帶來的危難、恐慌和悲壯;也正因為抗擊非典的鬥爭,凝聚了大

       非典記憶——卓越品質銘記永存

      一臺老式的DL700A紅外熱成像儀,勾起了17年前的記憶。永遠記住2003年的春天,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為那段歷史帶來的危難、恐慌和悲壯;也正因為抗擊非典的鬥爭,凝聚了大立人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的企業文化。

曾於2003年使用過的大立DL700A設備又出現在溫州火車站。2020年2月攝。

      2003年首都北京。正當全市人民全力貫徹十六大精神,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和「辦一屆最出色的奧運會」兩大歷史任務闊步邁進之時,非典型肺炎這一人類從未遭遇過的疫病,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和意想不到的程度向北京襲來。 

      與此同時,遠在浙江杭州的大立科技剛剛成功實現企業化轉制滿兩年,一批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的大學畢業生加入大立團隊,誰也沒想到,他們面對的第一場社會大考,是如此嚴酷。「那時公司規模還不大、人員較少,在應對突發疫情時,需要支持北京、上海、浙江、湖南、四川、重慶等眾多地區,當時只有幾名技術骨幹,只能哪裡有需要就去哪裡。」大立科技的賴曉健說道。

      溫州火車站的那臺老機型紅外熱像儀,當年是賴曉健和團隊親手送到溫州,部署在火車站的。前些天聽說這臺十七年前的老設備還在火車站被遇見時,他激動不已。當看到現場照片的一剎那,同事們泛起了淚花,十七年的設備,看到很有感觸。十七年,足矣成人的年紀。

      2020年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不同於當年的非典,新冠疫情下的中國少了幾分恐懼,更多的是對國家的堅信和人民的勇氣。

      這種社會信念的凝聚,不僅來自於政府的正確領導,也來自於科技進步的體現。在戰「疫」一線,以往只在軍工領域頗有影響的紅外熱成像技術,率先為公眾築起了第一道防疫高牆。

      紅外熱成像技術因其核心紅外探測器可通過測量被測對象的紅外輻射量,經適當修正後將溫度轉化為視覺圖像的光電技術,具有「無接觸式體溫檢測」、「大規模人群實時體溫測量」、「自動精確鎖定體溫異常人員」等特點。這些戰「疫」急需的技術手段,使得紅外熱成像篩檢系統成為了疫情防控的利器。而大立紅外熱成像體溫快速篩檢設備恰恰是公司自2003年非典以來的重點系列產品,通過多年持續的改進、提高,具有「測溫精度高」、「測溫穩定性好」等優異性能,在此次疫情防控戰中脫穎而出,憑藉專業性和可靠性成為各大交通樞紐、公共場所的「防控標配」。

      軍工品質——引領「智造」魅力

      從專業角度來看,紅外熱像儀熱靈敏度越高,分辨細小溫差的能力越強,測溫更準確。而這一切的核心都來自於紅外熱成像探測器。小小的一枚國產紅外晶片背後是大立科技經過數十年自主研發、攻堅克難的成果,也是國家「核高基」的科研專項。

      大立科技前身為1984年成立的省屬研究所,依託研究所雄厚的技術力量和強大的技術團隊,結合自身二十年如一日的深耕研發,自2004年紅外探測器研發項目啟動以來,先後成功研製出像元尺寸為45μm、35μm、25μm、17μm、15μm、12μm的紅外晶片,突破了紅外核心技術瓶頸,打破國外高端技術封鎖,紅外核心技術的完全自主可控,從根本上保證了產品質量和供貨周期。

      特別是業內首款600萬像素超大面陣探測器的研製成功,在應用中可提供更高、更細膩紅外圖像,能夠滿足高動態、大視場的應用需求,適用於航空航天、空間遙感、態勢感知等高端應用場景。

      完全自主研發生產和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彰顯了大立科技先進的紅外技術實力和國產智造的底氣。大立科技還是具有完備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資質,軍工「四證」齊全的浙江省首批軍民融合示範單位。從紅外非製冷焦平面探測器、機芯組件到紅外熱像整機系統均實現全鏈路自主研發生產,奠定了堅實的行業品牌地位。

大立科技完全自主研製的紅外非製冷焦平面探測器

      全力迎戰——應對新冠疫情顯擔當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大立用先進的紅外技術積極應對。從響應國家工信部號召到落實組織生產,大立人放棄春節假期馳援疫情一線,誓要將「社會的企業」身份踐行到底。疫情期間,大立科技全員保持戰備狀態,切實保證線上線下所有環節正常運轉,全面保障紅外測溫儀這一防控物資的快速供應。

      截止至3月5日,公司已有超7000臺套紅外熱成像體溫快速篩檢設備部署在國內29個省區市的人員密集場所。由於現階段港澳臺地區和海外國家的疫情形勢不斷嚴峻,防控所需的紅外熱成像儀器也成為疾控人員手中的防疫利器,此時這枚來自大立科技的「中國芯」彰顯的不僅是家國情懷,更是自主國產的「硬實力」。無論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還是SARS、H1N1、伊波拉病毒、鼠疫、塞卡疫情,大立人始終站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以紅外熱成像技術築起抗疫的第一道防線。大立的可靠堅實的紅外技術和細緻的服務,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並獲得中央電視臺、上海東方衛視、浙江衛視、韓國KBS等海內外權威媒體的多次報導。

大立紅外熱成像體溫快速篩檢設備全力保障供貨

      未來之機——大立詮釋「發展」之道

      積累經驗,重視創新,自主科研,放眼未來。大立科技不僅以技術實力為戰勝疫情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也以企業文化不斷塑造大立人勇敢擔當的品格。面對疫情肆虐,大立科技依託自主的紅外熱成像技術、以高質量的產品及專業的服務團隊無縫銜接,站好防控防疫第一崗,不斷助力工廠、企業、學校、商業等各行業復工復學。

      大立始終秉承 「技術讓用戶放心,服務讓用戶滿意」的經營宗旨,沿著改革、創新、求實、發展的道路,以「世界級紅外熱成像專業智造商「為目標,以鍛造出中國產品的真實力為已任,不斷努力。

大立科技產業園區

(本內容屬於網絡轉載,文中涉及圖片等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防疫神器」紅外測溫儀需求約6萬臺,資金搶籌大立科技、高德紅外
    在這場全國總動員的「防疫戰」中,紅外測溫儀(或稱之為紅外熱成像體溫快速篩查設備)是防疫人員手中的重要工具。在A股市場,紅外測溫儀生產企業也開始受到資金的追捧。2月4日,國內3家生產紅外測溫儀的上市公司股價齊刷刷暴漲,截至收盤,大立科技(002214,SZ)漲停,科創板公司睿創微納(688002,SH)大漲13.05%,高德紅外(002414,SZ)午後發力,當日上漲9.65%。
  • 大立科技研發獲突破,推出業內首款600萬像素級非製冷紅外焦平面...
    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是以微機電技術(MEMS)製備的熱傳感器為基礎,將物體紅外熱輻射信號,轉換成可供人眼視覺分辨的圖像的高技術產品,是紅外熱成像系統的核心和難點。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民用紅外熱像儀生產廠商之一,大立科技已是軍用紅外非製冷探測器定點承研承制單位。
  • 大立科技:紅外技術可與雷射雷達等其他傳感器一道為自動駕駛汽車...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7月17日訊,有投資者向大立科技提問, 貴司的產品能否用於無人自動化駕駛?有沒有相關的研發、合作、訂單?公司回答表示,紅外技術在自動駕駛領域具有獨特優勢,紅外成像傳感器可在特殊的天氣條件下,如黑夜、大霧、霧霾、沙塵,對面強光照射等情況下依然具有感知識別能力。公司的大面陣非晶矽紅外成像探測器可提供更高速、更細膩紅外圖像,滿足高動態、大視場的應用需求,特別適合高速運動平臺使用。可與雷射雷達等其他傳感器一道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更安全高效的解決方案。感謝您的關注,謝謝!
  • 高德紅外研究之二:紅外技術哪家強?
    一文中,市值觀察對紅外熱成像技術基本概念以及高德紅外基本面情況進行了介紹。本文將進一步對國內紅外製造行業的競爭格局以及參與企業的相對競爭力逐一分析。相對於大立科技、睿創微納而言,高德紅外在產業鏈的延伸方面遙遙領先,這也是其能夠享受行業最高估值的一個關鍵因素。
  • 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系列)
    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會  二○二○年七月一日    證券代碼:002214 證券簡稱:大立科技 公告編號:2020-046  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屆監事會第十三次會議決議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的內容真實、準確、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
  • 大立科技:的主要業務涵蓋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晶片、紅外熱像儀...
    投資者問:你好,請問公司的製冷型紅外熱成像儀的研製進展如何了? 大立科技(002214):公司的主要業務涵蓋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晶片、紅外熱像儀及其他光電系統和巡檢機器人等三大領域。非製冷型紅外熱成像儀和製冷型紅外熱成像儀都是公司的主要產品,應用於不同行業。
  • 那些走在抗「疫」前線的紅外測溫儀製造企業
    杭州海康威視數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海康威視於2008年開始熱成像技術研發,並在2016年推出全系列熱成像產品。1月22日,在獲悉湖北紅外測溫儀仍存在短缺情況後,海康威視又連夜調撥40臺紅外測溫設備馳援武漢。該批產品已被安裝在武漢市第七醫院等地,協助進行高精度體溫篩檢。
  • 大立科技:探測器價格持續下降 非晶矽較氧化釩有明顯優勢
    集微網消息 7月31日,大立科技接受投資者提問時表示,紅外探測器和可見光的CMOS器件,發展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點是,都同屬於光電器件,發展方向都是不斷提高解析度和不斷降低價格。不同點是,可見光的能量強,而紅外光的能量由於在空氣中的大幅衰減,必須充分考慮像元的不斷縮小,直接導致單個像元吸收紅外能量能力的減弱,如無法有效吸收能量會導致圖像變差,制約應用場景,所以並不能把降低像元作為單一發展途徑。據了解,大立科技擁有國內唯一的非晶矽非製冷紅外探測器生產線,國內廠商大多選擇了氧化釩技術路線。
  • 「戰疫」利器為何持續緊缺?深度解析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產業鏈
    雖然國內紅外熱成像產業鏈企業大立科技、高德紅外、華中數控等緊急復工,並提供數千臺紅外熱像儀,攜手助力各地防疫工作,但遠遠滿足不了目前疫情的需求。隨著各地延遲上班時限的臨近,返程復工大潮即將開啟,必將對於疫情的防控帶來更大的挑戰。
  • 紅外行業:探測器技術獲突破 關注國產化投資機遇
    紅外熱成像儀可以突破人類視覺障礙,能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下探測到物體,即使在有煙霧、粉塵的情況下也可實現探測,且不需要光源照明,因此可以全天候使用。  國內的探測器力量主要包括研究院所如上海技物所、中電11所、北方夜視以及民企如高德紅外、大立科技、
  • 國產紅外探測器哪家好?
    作為紅外熱成像產品的核心部件,我國的相關廠商以前主要依賴進口,近幾年隨著國家的扶持及廠商的大力投入,高德紅外(002414,股吧)、大立科技(002214,股吧)、北方廣微以及艾睿光電四家廠商已成功實現非製冷型紅外探測器自主研發及生產。9月3日,在第十七屆光博會的雷射紅外展區,這四家具有自主研發紅外探測器實力的廠家也拿出自己的看家產品,來了一場國產紅外探測晶片的「大閱兵」。
  • 一文讀懂紅外熱像儀龍頭睿創微納:科創板「業績王」測溫暴增545倍
    2019年8月1日,睿創微納在10微米紅外晶片上取得重大突破,研製成功10 微米1280×1024非製冷紅外晶片,成為繼美國DRS公司後,全世界第2家掌握10微米紅外晶片技術的公司。世界著名紅外公司Flir system和雷神Raytheon皆止步於12微米。
  • 紅外測溫儀需求大,亟須破解復工和原材料難題|眾志成城,戰勝疫情
    中電科光電公司黨群工作部主任沈悅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電科生產的三款人體溫度快速篩查儀利用紅外技術,能夠對大規模移動人群進行快速體溫測定,產品通過非接觸式紅外測溫方式,在機場、火車站、地鐵站、醫院等人流密集場所通過快速掃描,完成人體溫度測定,幫助安檢及醫護人員提高疫情檢測與防護效率,築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 CIOE紅外技術及應用展聚焦紅外技術在應用場景的深入融合
    而此次防疫工作中,紅外技術則被廣泛的帶入到了人們的視野中,同時伴隨著最近幾年紅外技術的不斷升級,成本下降,紅外技術也從以前國防軍用的專項技術轉向到了廣泛的民用市場,都進一步揭開了紅外技術的神秘面紗。為了聚焦紅外技術在民用市場的深入拓展,2020年9月9-11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CIOE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簡稱:CIOE中國光博會),同期紅外技術及應用展將集中展示紅外材料與器件中的紅外鏡頭、探測器陣列等;紅外設備及應用中的紅外熱像儀、紅外測溫儀、紅外探測器、紅外夜視儀等;先進的太赫茲監測與成像技術、紫外技術、高光譜及遙感技術等創新技術。
  • 紅外熱成像測溫儀:守住抗疫第一道防線
    「非接觸、速度快,是紅外測溫的兩個主要特點。」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龐惠民說,「如果使用傳統測溫儀器,每分鐘可能測量十幾個人;但紅外熱成像測溫儀可以每分鐘測量數百人。不但節省人力,而且能保證正常工作、生活秩序不受影響。」——實時測,不分晝夜「保駕護航」。
  • 紅外測溫儀上市公司有哪些
    自成立以來,高德公司立足自主創新,積極開展紅外光學、成像電路、圖像處理、人工智慧、機械結構及系統工程等方面的設計與研究,開發出上百款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紅外熱像系統及高科技光電系統,各項技術居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並擁有「GuideIR」, 「MobIR」,「Thermopro」等馳名海外的註冊商標。
  • 額溫槍火了:紅外測溫百億級市場在望 有公司已布局
    「平時全國一年沒有一千套的量,現在一萬套也不愁賣出去,只要有貨,一堆一堆人等著買」,一家從事體外體溫篩查設備企業負責人告訴中證君,各種意向性訂單湧來,但公司實在是做不過來,大年初三公司就恢復生產了,政府部門也派員駐廠督陣,幫忙協調各種問題。實際上,紅外體溫熱像儀與額溫槍系出同門,都是紅外測溫技術的應用。
  • 科技「戰疫」,南京企業展露「創新力量」
    位於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武漢新建醫院緊急工作組」,和現場施工設計單位通力合作,承擔起在建醫院項目的ICU等病房的淨化空調方案制定與設備供應。工作組全面統計調用天加全系統可調用貨源,形成全清單反饋給各設計院,為反推設計方案形成有力依據。2月1日凌晨,天加公司捐贈的第二批醫用淨化空調設備運抵武漢。
  • 紅外成像行業非製冷紅外探測器用途日益廣泛
    從技術發展的歷史看,現代紅外探測器技術是從20世紀40年代的製冷光子型單元紅外探測器開始的,後來發展出線列探測器,再到今天的焦平面探測器和雙色探測器,已發展到第三代。非製冷型紅外焦平面技術屬於第三代紅外探測器技術,由美國霍尼韋爾公司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研發成功,並於2000年前後實現商用。
  • CIOE紅外技術及應用展 推動紅外產業發力應用領域
    中國深圳2018年4月2日電 /美通社/ -- 第20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CIOE中國光博會)同期CIOE紅外技術及應用展將於2018年9月5-8日在深圳會展中心盛大開幕,是匯聚創新力量融合紅外產業鏈集合商貿採購、展示、技術及學術交流的平臺,展會將全面展示紅外材料、器件、設備及應用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