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特汽車入駐AGL聯盟成首家加盟的中國車企

2020-12-02 金融界

來源:環球資訊網

作為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車聯網已經成為每一個車企都在著力布局的重點技術。目前,最主流的車載系統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黑莓的QNX、一類是基於Linux的作業系統。國內眾多基於Android開源項目的作業系統,它們本身也基於Linux的。

AGL聯盟作為汽車行業最大的車聯網開源平臺,吸引了包括奔馳、豐田、日產、捷豹路虎、福特、馬自達等主流汽車品牌的入駐。據了解,聯盟最近迎來了首家中國車企的加盟,國內新能源汽車新銳勢力新特汽車正式入駐,且在其首款量產車型DEV 1上搭載了以AGL為基礎打造的D-OS系統。

車載系統兩大陣營,智能車載系統如何站隊?

對於新能源汽車而言,智能化無疑是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而選擇一個適合汽車的車載網際網路系統則是走向智能化的前提。同為車載系統兩大陣營之一,新特為何選擇AGL作為其車聯網系統呢?

首先,基於Linux系統是更符合車聯網系統的分布式架構的,在系統的加載速度、穩定性上較Android系統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其次,如果車聯網系統的定位僅僅是作為信息娛樂系統,那麼採用Android系統較為可行,但對於未來真正智能化的汽車,恰恰需要的是在整車硬體規劃設計上有所長,所以車載系統需與硬體進行深度整合改造,顯然Linux系統更加適合進行這樣的改造。同時,AGL作為開源平臺可允許所有致力於車聯網發展的車企和相關配套服務商加入,為未來的車聯網系統提供了廣闊的想像空間。

中興事件亦給中國眾多技術企業敲響警鐘,對於新興車企來講,採用軟授權費用和開發費用均較高的QNX系統會帶來較大的成本壓力,而若採用封閉的國外成熟系統,沒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深度研發,終究不夠明智。在此背景下,Linux系統才會成為眾多汽車品牌和主機廠的選擇。

基於AGL推出D-OS智能車聯網系統,新特打造優秀駕駛體驗

對於注重自主研發主機廠而言,AGL的優勢不言而喻。AGL聯盟能夠提供一系列可定製,開源的軟體開發工具包(SDK),通過完全開放的車載軟體平臺將汽車製造商、供應商和技術公司結合起來,加速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在AGL的基礎之上,汽車廠商能夠將自己的研發能力發揮到極致,同時又可以整合細分專業領域優勢企業的成果,打造豐富而別具一格的創新功能。

以新特汽車為例,新特基於Linux自主研發的智能車聯網系統D-OS涵蓋了對駕駛、服務、體驗的全方位思考。D-OS以D-User ID為原點,打通全鏈路數據,打造「端」+「雲」的一體化平臺,囊括駕駛智能、服務場景智能、交互智能,給用戶帶來超預期的出行體驗。

具體來說,基於AGL新特的D-OS系統推出了眾多獨創功能,體現了新特強大的研發能力同時,也體現了AGL巨大的開發潛力和靈活空間。D-OS系統打通了與用車生活相關的全鏈條,從銀行支付、到餐飲娛樂、到旅遊出行等等車生活場景,D-OS可以想用戶所想,先你所想,隨時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為用戶提供服務。

通過專屬USER ID,D-OS系統可以實現突出自我,張揚個性的精準推薦。用戶上車會自動獲取雲端數據,同步用戶喜歡的音樂。在駕駛場景中,D-OS系統可以結合時間,用戶所處的位置,推薦用戶到自己喜歡口味的餐館就餐等等。結合音樂會,體育賽事,電影上映時間,推薦用戶喜歡的娛樂服務。在用車場景中,甚至可以結合用戶的興趣愛好,推薦不同的香囊等車內飾品。

通過D-OS平臺,新特的產品可以實現用手機代替車鑰匙與汽車進行認證,用戶可以方便的授權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讓他們可以方便的開啟車輛,徹底放棄傳統鑰匙。開放的技術平臺,可以對接任何一家成熟的視頻、網絡音樂電臺,甚至連接家庭影院,對戰遊戲。另外還可實現與車友的零距離交互,可以與附件車輛實現位置共享,通過語音智能對講組建群聊等等。

在大數據應用方面,D-OS系統同樣走在了業界的最前列。D-OS系統可以結合大數據分析,糾正駕駛習慣。例如如果用戶頻繁高速變道,AI助手TEDDY會進行主動溫馨提醒;在違章高發地段,提前預警。與此同時,D-OS系統結合車輛的靜態屬性,為每輛車建立了電子檔案。利用國家車輛檢測中心的安全參數模型,搭建了一套雲端車輛安全體檢過濾器,對於有潛在安全風險的零部件提前預警,及時通知到用戶,防患於未然。且上述所有功能還將根據大量累計的反饋數據,自主迭代優化算法模型,不斷提高車輛的智能化水平。

「汽車大腦」時代正在加速來臨,汽車已經成為繼電腦、手機、平板電腦之後的又一移動終端。智能車聯將在未來智能電動車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對主機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視自主研發、從用戶需求角度出發,設計出真正個性化與人性化兼備的車載系統至關重要。在眾多造車新勢力中,新特顯然選擇了一條更加務實和創新的發展路徑,加入AGL聯盟之後將進一步助力新特的智能化發展。

相關焦點

  • 自主車企產業升級迎拐點 汽車風洞試驗將成為新選擇
    20世紀中葉,歐美等發達國家與地區已經建立了多個專業的汽車風洞試驗基地,其中德國斯圖加特內燃機與車輛研究所(FKFS)是最早且風洞配套設施最為完整的第三方機構,其每年服務的汽車廠商多達數十家。不僅如此,國外眾多車企也紛紛將新車新技術的開發工作前移,僅美國福特(Ford)和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公司就分別擁有8座和7座風洞試驗室。而通用、寶馬、奧迪、沃爾沃等跨國車企也各自擁有獨立的風洞試驗室。
  • 車企高管面臨職業十字路口 聚光失焦該何去何從
    伴隨這一過程,很多在車企浸淫多年的精英人士,不滿足於現狀,需要改換門庭去證明自己,也使得幾家老車企成為了人才流動的黃埔軍校。與此相契合的是,這一時期正逢造車新勢力風雲乍起,所以跳槽到新勢力,成為很多主機廠老總的重要選擇。有些車企的特定部門,甚至被連鍋端。
  • 首家「京東汽車商城」加盟店開業;電池巨頭沃特瑪資金難放假半年
    文/Autodealer1、全國首家「京東汽車商城」品牌加盟店開業6月23日,成都宇霖眾志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作為全國首家「京東汽車商城」品牌加盟店在成都金堂正式舉行了開業暨新車交付儀式。
  • 盤點2015年國內車企 118位高管職位變動
    2015年中國汽車市場先冷後熱,在華業績的起落也間接影響著車企高管的職位變動,加之網際網路造車、眾籌造車等新興製造模式的興起,也吸引眾多汽車職業經理人加盟掌舵。
  • 數字解讀十大中國車企財報
    行至9月初,主流車企基本都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財報,而15家上市乘用車公司的財務數據顯示(北汽集團尚未披露),66%的企業盈利水平不及去年同期水平,7家車企陷入虧損泥潭,眾泰、力帆、海馬三家企業還因大幅下跌的業績等「披星戴帽」。那麼在受疫情波及且車市整體下行的大環境下,又有誰賺到錢了呢?本期文章讓我們先行走近排名Top 5的企業一探真相。
  • 當電池成為汽車「心臟」,車企與寧德時代們爭奪控制權
    車企與電池廠的競合與博弈,正在逐漸滲透進彼此的深處。   自產還是外採,車企曾徘徊   提到車企自產電池,很多人第一個反應就是比亞迪,它不僅是一家整車製造企業,同時也是中國新能源電池領域的頭部供應商之一。
  • 騰訊眾創空間入駐企業翌擎科技獲騰訊A輪投資,助力車企數位化轉型
    陸維琦是中國車聯網的第一批參與者,2016年他與IBM的老搭檔劉偉都看準了汽車數位化的時機,一拍即合,踏上自主創業路,成立了翌擎科技。 他們看好中國車聯網日趨成熟的基礎環境與未來潛力,堅信數位化是汽車產業的下一代引擎,翌擎科技(Next Engine)的命名便蘊含著陸維琦的期許。
  • 六大車企鬧分家!全球汽車產業進入新周期,福特奔馳大陸已經拆了
    在整個汽車產業鏈上,各路玩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惡化的貿易環境的負面影響。此時他們更需要通過發展新業務來增強競爭力、抵消不利影響。當然,除了受外部因素驅動,整車廠和零部件供應商對拆分的好處也看得很明白。1、方便找錢上述提到的絕大多數車企的分拆企業,都明確表示將擇機上市。通過分拆、進行新一輪融資,車企們能夠獲得發展新業務所需要的資金。
  • 口罩成為全球「硬通貨」 汽車巨頭紛向中國車企「抄作業」
    而當疫情在全球蔓延之時,中國口罩已成「硬通貨」,各國汽車巨頭更是排隊在華「抄作業」,其中國工廠紛紛宣布轉產口罩。據阿里國際統計,海外國家對口罩等防護用品的需求量增長了13500%,100多個國家加起來每天生產2000萬隻的產能,無法滿足這一龐大需求。關鍵時刻,全球再次呼籲「中國製造」。
  • 有別日韓汽車 中國車企赴俄設廠遭冷遇
    「歐美日韓車企暢通無阻,中國車企遙遙無期」這是俄羅斯對待不同國家汽車企業入俄設廠的真實寫照。是什麼造成兩種不同的待遇?中國車企有沒有必要急於擴軍俄羅斯?對此,本報採訪了熟悉俄羅斯市場的資深人士,他們認為,俄羅斯歡迎歐美日韓汽車巨頭是想「以市場換技術」,而冷淡中國汽車則是害怕低成本的中國車企衝擊俄本土汽車。
  • 前百度美研架構師黃浴加盟奇點汽車,細數這家智能造車企業的人才戰略
    雷鋒網新智駕了解,黃浴博士加入奇點汽車以後將以美國矽谷為基地,帶領奇點汽車矽谷和中國兩地的自動駕駛研發團隊,開發奇點汽車自動駕駛系統並應用於奇點汽車首款量產車型is6。1、無廠房2015年一年的時間,奇點重點工作就是驗證某些假設,比如能否做一個輕資產的汽車企業。沈海寅認為,車企建廠房,採購生產設備的開銷不少。而在手機或家電行業,這些公司並沒有廠房,只通過代工就將產品生產出來。那為什麼造車不能這樣做?
  • 中國移動率先發布5G消息APP 華為攜18車企成立「5G汽車生態圈」
    《科創板日報》(上海,何律衡)訊,今日科創板早報主要內容有:中國移動率先發布5G消息APP:支持iOS/Android;華為攜手首批18家車企成立「5G汽車生態圈」,加速5G技術在汽車產業的商用進程;財政部下發氫能汽車「十城千輛」徵求意見函;「復工」受阻,馬斯克要把工廠搬出加州。
  • 「汽車人」2021年打開了跨國車企「破壞性」轉型的加速器
    無論從哪個角度衡量,中國都將成為汽車「再造」領域的試驗田與主戰場。特別是對跨國車企來說,後疫情時代遠未安定的世界,沒有哪個市場能夠有與中國比肩的車市規模與活力。文/《汽車人》管宏業2021年,中國市場倒逼跨國車企亮出各自「絕活」,競爭再度加劇。如大流行暴發之初的一個假說,新冠肺炎很可能是一個規模最大的歷史加速器。
  • 新能源汽車品牌加速滲透,選址瞄準高端購物中心
    上海此政策出臺後,新能源汽車由於滬牌牌照的易獲得性,訂購量顯著提升。北京新能源汽車企業受政策支持積極擴張,眾多車企在2020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發布新款新能源車型,多個新能源品牌在京有進一步開店計劃。據悉,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北京多家新能源汽車體驗店新開,其中就包括藍色港灣的蔚來中心、來福士的榮威和王府中環的奔馳EQ體驗店。
  • 華為成立5G汽車生態圈!18家車企已加入「群聊」!塑料產業或迎新機?!
    5G手機,大家已不再陌生,但「5G+汽車」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帶來怎樣的驚喜?日前,華為聯合中國首批18家車企組成了「5G汽車生態圈」,以加速5G技術在汽車產業的商用進程。消費者能夠感知的全新駕駛體驗、娛樂體驗,以及人、車、家全場景體驗是未來5G汽車的創新重點,是眾多車企和華為共同發力的方向。不過華為再次強調,他們並不會直接去製造汽車,而是聚焦信息通信技術,將5G技術賦能汽車產業。雖然一再表示「不會直接造車」,但華為卻一直在汽車行業有所布局。公開信息顯示2013年華為成立了車聯網業務部。
  • 早知道:雙積分管理辦法出臺 促進更多車企生產新能源車
    精研科技、金辰股份、萬隆光電今日申購;雙積分管理辦法出臺,促進更多車企生產新能源車;工信部加大對水泥、玻璃去產能政策支持,加速過剩產能退出;國家存儲器基地廠房提前封頂,產業迎加速發展期;阿里巴巴重兵布陣雲通信,開啟千億級市場;環保汽車需求推動,16年來鈀金價格首次超越鉑金;阿里將在杭州建「智能加油站」。
  • 坐擁5款「強混」車型 廣汽本田成合資車企混動標杆
    作者:時代財經 楊方 編輯:潘卓倫 在純電技術愈發受到車企重視之際,混動及其相關車型同樣以其獨特的技術路線和方式長青於汽車行業。 目前,廣汽本田已成為國內擁有混動車型最多的合資車企,包括銳 混動聯盟四款車型連同廣汽Acura NEW CDX SPORT HYBRID,廣汽本田旗下共擁有5款混動車型。
  • 車享成為騰訊汽車首要合作夥伴 聚合能量引爆汽車新零售磁場共振
    為了尋求新的增長突破口,企業需要不斷貼近用戶,探索適應新環境的全新商業模式。目前我國的消費市場的主力,主要是以90後為主的網際網路「原住民」,為了迎合年輕一代的消費偏好,各大傳統車企開始秉承開放心態,積極尋求與網際網路企業合作,走上新零售轉型之路。
  • 特斯拉降價 成為中國電動車企的「鯰魚」?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北京1月5日電 (夏賓)中國電動車企2019年經歷過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縮水」,2020年又面臨特斯拉下調中國製造Model3價格。A股市場以比亞迪為代表等一些新能源汽車個股飄綠,美股市場的蔚來也隨之下跌,特斯拉股價則有所上揚。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1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萬輛和9.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6.9%和43.7%。儘管去年前11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增長3.6%和1.3%,但也告別了此前的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