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成為全球「硬通貨」 汽車巨頭紛向中國車企「抄作業」

2020-12-05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翟亞男 北京報導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隻口罩可見中國製造的能量。疫情之下,中國車企轉產醫療物資的反應速度和製造能力讓國人不禁為之點讚,從造口罩、消毒液到口罩機,「大材小用」的五菱、比亞迪們結合自身優勢成為戰役中的堅強後盾。

而當疫情在全球蔓延之時,中國口罩已成「硬通貨」,各國汽車巨頭更是排隊在華「抄作業」,其中國工廠紛紛宣布轉產口罩。據阿里國際統計,海外國家對口罩等防護用品的需求量增長了13500%,100多個國家加起來每天生產2000萬隻的產能,無法滿足這一龐大需求。關鍵時刻,全球再次呼籲「中國製造」。

日產口罩800萬隻

「中國速度」立竿見影

從疫情爆發伊始,國內車企就發揮出了積極能動性,捐款、捐物,出人出力支援一線防疫,甚至轉產最為緊缺的醫療物資。2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對外宣布,將聯合供應商通過改建生產線的方式轉產口罩,一句「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不打動所有國人。2月8日,五菱自產的第一批共20萬個「五菱牌」民用口罩下線。從想法提出到第一批口罩下線,只用了3天,不僅生動詮釋了」五菱速度」,也為行業帶來極好的示範效應。此後,比亞迪、廣汽、長安汽車等紛紛表示加入口罩、消毒液生產大軍,截至3月初,國內車企所貢獻的口罩日產能已經高達800萬隻,此外還有一定數量的消毒液。

3月16日,上汽通用五菱和比亞迪陸續宣布將口罩向社會公眾投放。上汽通用五菱通過全國免費申領的方式,預計發放超600萬隻口罩,以緩解口罩緊缺的情況。比亞迪採取與藥店籤約的方式,向華潤萬家、國大藥房、海王星辰等六大藥房低價供應1500萬隻醫用口罩,並規定每隻銷價不得高於2.5元。

美國知名新能源汽車新聞網站Inside EVS專門撰文介紹了比亞迪等車企生產口罩和消毒液的「精彩故事」,並將其稱為「一個真正令人驚嘆的項目」,並感慨稱:「中國車企在醫療物資生產中以驚人的速度前進,在不到兩周時間裡完成了通常需要兩個月才能完成的工作。」

車企之所以那麼快造出口罩機,和其自身的產業特性有直接關係的。生產汽車本來就需要非常強大的綜合能力,從產品設計、加工到調試、組裝,都需要大量工程師的共同整合。比如比亞迪生產口罩機,比亞迪從旗下12個事業部裡面一共抽調出3000名精英工程師,涵蓋了設計、研發、加工、調試工程師……,短短3天就做出了400多張設計圖紙。再加上車企本身就有衝壓機,自動化工具機等設備,如果齒輪買不到,直接切割、現切、定做。據悉,比亞迪的口罩機裡面1000多個零件,90%的零件自己做出來的,目前每天能夠規模化生產5至10臺口罩機。同時,在車企的長期供應鏈中,生產NVH隔音棉等高分子材料的公司就能夠解決口罩生產的關鍵原材料問題。在原料有保障的情況下,生產口罩的「硬指標」即高級別無塵環境,對於車企來說也並不困難,汽車四大車間之一的「塗裝車間」就是無塵車間。「企業具備一定的跨界實力和優勢,擁有一定的協同能力,加之平常做足了準備,具有一定的底氣,因而可以快速響應和轉產。」有評論稱。

排隊在華「抄作業」

汽車巨頭伏案中國工廠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包括歐美發達國家在內的醫療系統均產生了嚴重的物資短缺。其中,德國、英國、美國和義大利等國的政府都開始向汽車等製造業企業尋求轉產呼吸機等醫療設備。對此,路透社等外媒認為,西方國家車企與政府商議生產呼吸機,實際上是受到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廣汽集團等中國車企轉產口罩、消毒液等醫療用品的啟發。路透社在3月19日刊發的一篇報導中就提到,「英美意車企轉產醫療用品的想法始於中國,比亞迪共生產了500萬個口罩和30萬瓶消毒劑。」

看到中國車企轉產口罩、消毒液帶來迅速增長的產量,深陷疫情困境的外企和媒體感到眼饞不已。對此,Inside EVS等外媒就表示:「希望他們能擴大到支持其他國家的水平,因為世界其他地區剛剛開始與新型冠狀病毒作鬥爭。」

一方面是寄希望於中國製造帶來的巨大產能,另一方面國外幾大汽車巨頭開始向中國的合資工廠發起救援。近日,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CA)就宣布,其在中國的一家工廠將被改造成為醫護人員生產口罩的工廠,並將在未來幾周內達到每月100萬個口罩的目標,這些口罩將捐贈給美國的急救人員和醫療保健提供者。

無獨有偶,大眾汽車執行長赫伯特·迪斯於3月21日稱,在中國工廠恢復車輛製造的同時,還將生產口罩。並表示口罩目前德國非常匱乏的物資,大眾汽車將承擔這筆費用,並將在中國生產的口罩捐獻給德國衛生部門。除此之外,大眾集團還將花費千萬歐元,從中國採購醫療設施,包括醫用防護服、醫用手套、體溫計、診斷試劑和呼吸機等疫情防控的緊需物資。

3月25日,韓國起亞汽車公司發言人稱,該公司正考慮在其中國工廠生產口罩,為防止疫情蔓延做努力。該發言人表示,中國政府鼓勵汽車製造商生產口罩,這或許能幫助起亞汽車獲得生產資質並在其江蘇鹽城工廠生產。

除了口罩,各國對呼吸機的需求也在急速上升。目前幾大車企巨頭正根據政府呼籲轉產呼吸機,福特、法拉利、FCA集團表示正在與呼吸機製造商洽淡事宜,而在英國,勞斯萊斯、捷豹路虎、豐田、本田、日產也迅速響應。美國總統川普也於3月22日發布推特稱,通用、福特和特斯拉三家車企已經獲得了臨時製造呼吸機保供的批准。值得一提的是,「狂人」馬斯克在中國緊急採購了千餘臺呼吸機後,更是頻頻發布有關特斯拉製造呼吸機的動向。

海外車企轉產呼吸機的舉動,被外媒看成是「抄中國作業」。如果「抄作業」對疫情防控有益,那麼當然無可厚非,但轉產呼吸機和轉產口罩相比,難度係數完全不能相提並論,馬斯克就認為呼吸機的交付、安裝和操作是其中最難的部分。對此,外媒中時下較為中肯的觀點可以總結為,受制於呼吸機的技術難點和供應鏈等因素,海外車企生產呼吸機很難像中國車企轉產口罩那樣事半功倍,短期內生產的產品或為「閹割版」。

其實說到底,「中國速度」和「中國製造」這份作業是不太好抄的。當然,難以複製的還有「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造什麼」的這份擔當。

編輯:於建平 主編:趙雲

相關焦點

  • 美國收到47億中國口罩,中國口罩正成全球新「硬通貨」,事情有進展
    BWC中文網百家號早在2月時就獨家提出,中國製造的口罩正在成為全球經濟新的「硬通貨」。不出所料,過去三個月間,特別是自3月以來,中國製造的口罩等一系列醫療物資都在成為全球搶手貨。這就進一步佐證了,美國製造企業生產能力不足,需要依賴中國貨等全球企業的供給。實際上,中國製造的生產能力在過去三個月間再次令世界矚目。就以口罩和呼吸機為例,中國口罩日產量已達到1.16億隻,這一產能的提高用了9天時間。與此同時,有醫療設備企業稍早前表示,為了滿足歐美各國的抗疫需要,該企業生產的醫用無創呼吸機產品產量劇增。
  • 全世界認可的「中國瓷器」成為硬通貨,你家裡有嗎?
    如果說全世界硬通貨是什麼,我們會聯想到黃金、美元、甚至房產等,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瓷器已經成為收藏投資的「硬通貨」。、匯率穩定而成為全球硬通貨。
  • 口罩成為硬通貨 中國目前是全世界唯一不缺口罩的國家
    疫情在海外快速擴散,讓國人迷惑的是,國外都不提倡戴口罩,說戴口罩沒用。大家去超市搶衛生紙,而不是口罩。口罩真的沒有用嗎?不是沒用,而是沒有口罩用。一開始由於中國缺少口罩,海外口罩被華人買的差不多了。本身他們生產口罩不多,大部分是中國,日本在生產。因此現在需要的時候,根本沒有。
  • 當電池成為汽車「心臟」,車企與寧德時代們爭奪控制權
    ,汽車巨頭們不希望被他人扼住通向未來的咽喉。 車企與電池廠的競合與博弈,正在逐漸滲透進彼此的深處。   自產還是外採,車企曾徘徊   提到車企自產電池,很多人第一個反應就是比亞迪,它不僅是一家整車製造企業,同時也是中國新能源電池領域的頭部供應商之一。
  • 有別日韓汽車 中國車企赴俄設廠遭冷遇
    「歐美日韓車企暢通無阻,中國車企遙遙無期」這是俄羅斯對待不同國家汽車企業入俄設廠的真實寫照。是什麼造成兩種不同的待遇?中國車企有沒有必要急於擴軍俄羅斯?對此,本報採訪了熟悉俄羅斯市場的資深人士,他們認為,俄羅斯歡迎歐美日韓汽車巨頭是想「以市場換技術」,而冷淡中國汽車則是害怕低成本的中國車企衝擊俄本土汽車。
  • 口罩成全球「硬通貨」後,市場亂象卻頻頻發生,普通人要小心上當
    之前,武漢曾打掉了一起偽劣口罩造假案,其涉案的總額達到了670萬元,警方在現場查扣了11.5萬個口罩、五百個護目鏡、三千件防護服,但在相關部門的檢測來看,這些產品的質量多半是不符合國家標準的。不過相比之下,國外的疫情卻在快速的蔓延,在歐美國家也在大肆的傳播,目前的口罩也成為了各國的需求品,而瑞士的口罩更是先後幾次被其他國家截留,讓人感慨無限。可以說目前的口罩已經成為了全世界的「硬通貨」,出門如果不戴口罩的話,那就很難會進入各大商場。
  • 全球的硬通貨既不是黃金也不是美元,而是曾今極不起眼的口罩?
    國內疫情爆發的時候,大家一窩蜂的去買口罩,於是口罩價格瞬間暴漲,連國外的口罩也被源源不斷的運回國內,要知道當初它們大多數可是從國內運出去的,沒想到它們也只是出國旅遊一番又回來了!就如早些年出國求學或淘金的學子一樣。
  • 科技巨頭跨界造車:軟體定義汽車成不可阻擋的趨勢
    當特斯拉市值衝破8000億美元,創始人馬斯克一度躍升至世界新任首富之時,智能汽車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就在1月11日,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百度宣布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與此同時,另一家科技巨頭蘋果造車的傳聞也頻頻傳出新的進展,據媒體報導,1月8日,韓國現代汽車發表聲明稱,蘋果正與現代就造車事項進行初期談判。
  • 汽車晶片短缺致全球汽車巨頭減產
    汽車晶片面臨嚴重短缺,已波及全球!因此最近豐田、日產、大眾,本田等多個汽車巨頭都公布了相應的減產計劃。晶片緊缺會延續至2021年一季度。今年下半年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汽車生產商都可能遇到晶片不足的問題,並且晶片價格會進一步攀升。由於半導體短缺,豐田汽車決定減少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工廠生產的Tundra皮卡的產量。
  • 六大車企鬧分家!全球汽車產業進入新周期,福特奔馳大陸已經拆了
    2、全球貿易環境惡化汽車產業早已是個全球競爭的產業,然而今年以來,由美國發起的無差別貿易戰已經使得全球汽車產業的「互通有無」遭到了嚴重打擊,各國分別出臺了針對整車與零部件的報復性關稅措施。強勢如戴姆勒集團,儘管旗下的奔馳越賣越好,業績和利潤反而越來越差。奔馳在其第二季財報中明確表示,業績下滑與關稅有重要的關係。
  • 閃電深1度|埋頭造車?!科技巨頭「花式開啟」2021
    在特斯拉股價持續飆升,蘋果、索尼要造車的消息也逐漸坐實之際,網際網路巨頭百度也正式宣布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成為其戰略合作夥伴。業內人士表示,「新能源+科技」正在不斷驅動汽車產業的顛覆與重構,越來越多科技巨頭選擇用「埋頭造車」的方式獲取2021年的第一桶金。李彥宏造車,到底是不是心血來潮?「埋頭造車」成為2021年科技行業的開局熱詞,是不是很意外?
  • 蝴蝶效應顯現 疫情波及全球汽車產業鏈
    而新冠肺炎疫情除了對中國汽車產業產生影響,更影響到全球汽車產業鏈的正常運轉。此前,來自德國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巨頭博世集團CEO Volkmar Denne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博世集團全球供應鏈存在斷裂的風險。伴隨著中國在全球汽車產業鏈中扮演著愈發重要的位置,新冠肺炎疫情所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在逐漸顯現。
  • 汽車晶片缺貨,多家車企尋找替代料或停產應對
    國內汽車廠商的供貨主要來自博世和大陸集團。博世幾乎壟斷國內市場,特別自主品牌,此外在奔馳、奧迪、卡迪拉克、別克裡也比較常見。大陸集團主要供應大眾、寶馬、PSA、奔馳,採埃孚主要供應美系車。有分析人士表示,大陸集團和博世集團通過採購晶片再組裝成相關模塊向車企供應,由於全球晶片行業面臨缺貨問題,大陸和博世的生產面臨難題。這兩大汽車零部件巨頭先後發出了供應鏈警告。
  • 自主車企產業升級迎拐點 汽車風洞試驗將成為新選擇
    所以說國外汽車風洞試驗起步早、數量多且專業性強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溫床」。緣何國內車企風洞試驗進展緩慢既然汽車風洞試驗能夠為車輛提供完整的測試數據,那麼為什麼中國的汽車風洞試驗中心少之又少呢?市場層面:首先一款汽車從無到有需要經歷很長時間的研發設計,在這期間車企的投入是巨大的,而中國汽車產業近十年來才迎來迅速發展期,所以說對於自主品牌來說運用「逆向研發」作為生產指導是最為穩妥的方式,同時對於中國市場迅速更迭的車型來說,汽車風洞無疑會增加壓法成本。
  • 特斯拉降價 成為中國電動車企的「鯰魚」?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北京1月5日電 (夏賓)中國電動車企2019年經歷過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縮水」,2020年又面臨特斯拉下調中國製造Model3價格。A股市場以比亞迪為代表等一些新能源汽車個股飄綠,美股市場的蔚來也隨之下跌,特斯拉股價則有所上揚。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1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萬輛和9.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6.9%和43.7%。儘管去年前11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增長3.6%和1.3%,但也告別了此前的大幅增長。
  • 「汽車人」2021年打開了跨國車企「破壞性」轉型的加速器
    無論從哪個角度衡量,中國都將成為汽車「再造」領域的試驗田與主戰場。特別是對跨國車企來說,後疫情時代遠未安定的世界,沒有哪個市場能夠有與中國比肩的車市規模與活力。文/《汽車人》管宏業2021年,中國市場倒逼跨國車企亮出各自「絕活」,競爭再度加劇。如大流行暴發之初的一個假說,新冠肺炎很可能是一個規模最大的歷史加速器。
  • 聯手全球工程技術巨頭 恆大造車裡程碑式合作落地
    過去數十年裡,它們已為法拉利、保時捷、寶馬、奔馳、奧迪、豐田、福特等全球知名車企研發設計了無數款經典車型。許家印與全球汽車工程技術龍頭CEO及籤約高管合影此次戰略合作,進一步彰顯了恆大造車的「大戰略、大目標、大格局、大定位、大布局」,既是恆大造車的重要裡程碑,也將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裡程碑,在世界汽車工業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許家印與全球汽車工程技術龍頭CEO交流
  • 百度聯手吉利造車 科技巨頭掀第二輪新造車浪潮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周報特約記者 劉洋 李卓玲 發自廣州持續近1個月的百度造車傳聞終於塵埃落定。1月11日早間,百度發布公告稱,將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將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據百度方面稱,新組建的百度汽車公司將面向乘用車市場,並獨立於母公司體系,保持自主運營。
  • 兩個月後,中國可能會成為全球最安全的地方
    其實也可以換一個說法,連續多日中國新增患者低於韓國新增。 很多人說外國可以抄作業嘛,中國已經交卷了啊,還是開卷的。然而咱們國內的作業真的不好抄。 就說物資這塊,中國才是世界上第一大口罩生產國和原材料國,而當中國在全球掃貨的時候,全球的反應是緩慢的。
  • 韓系車落寞了?人家是全球第四大汽車強國
    這是坐井觀天的表現,韓國可是全球第四大汽車強國。 1、韓系車落寞? 自從2002年進入中國以來,韓系車在華順風順水。2016年北京現代銷量高達114萬輛,同比增長7.5%,連續第四年年銷過百萬;同年,東風悅達起亞實現銷量65萬輛,同比增5.5%。兩者合計,現代集團在華銷量近18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