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晶片短缺致全球汽車巨頭減產

2021-01-21 沃見報告

汽車晶片面臨嚴重短缺,已波及全球!因此最近豐田、日產、大眾,本田等多個汽車巨頭都公布了相應的減產計劃。晶片緊缺會延續至2021年一季度。今年下半年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汽車生產商都可能遇到晶片不足的問題,並且晶片價格會進一步攀升。

由於半導體短缺,豐田汽車決定減少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工廠生產的Tundra皮卡的產量。該公司尚未發布有關減產的規模或時間框架的詳細信息,但正在調查缺乏半導體是否會影響其他車輛。

12月,豐田公司的代表向日本的集團汽車零部件公司解釋說,該公司尚未確定是否能確保足夠的半導體晶片。通常情況下,豐田公司會解釋其來年的生產計劃。但全球晶片緊縮導致該汽車製造商難以正式制定計劃。

日產汽車將在1月份將其旗艦車Note的產量減少5,000輛,這種減少可能會持續到2月份。

大眾汽車已經宣布將減少在中國、北美和歐洲的產量。在德國,該公司還停止了從12月開始一直持續到1月中旬的Golf車型的生產。同時,位於大眾汽車旗下的西班牙汽車製造商西特(Seat)也將從1月底至4月前後減產。

目前面臨的汽車晶片短缺問題,短期看是疫情等原因導致的供求失衡,但從更長期角度看,是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已經成為全球趨勢,汽車廠商對晶片的需求大增,但晶片製造商對這一情況準備不足,晶片產能和儲備量沒能趕上下遊的需求。

汽車晶片短缺的原因

新能源汽車的熱銷提高了對汽車晶片的需求,電動汽車使用的半導體數量是汽油驅動汽車的兩倍。2020年由於新冠肺炎的流行,致使很多人在家辦公,使得智慧型手機銷量增長,加大了手機和通信基站等其他產品中晶片的使用量,從而佔據了部分汽車晶片的產能。

在全球幾大主要汽車市場,高增長時代都已經結束,2018至2020年,中國車市已經連續三年出現負增長,2019年日本車市下跌1.5%,美國、澳洲、歐洲近幾年汽車市場也並不景氣。2020年的疫情再給汽車市場沉重一擊,年初,汽車市場幾乎陷入冰點。

在增長疲軟、疫情衝擊的情況下,晶片廠商對2020年汽車晶片需求量做出了較低的預判,並調低了對供應鏈庫存的計劃供給。但是在中國,汽車市場在下半年卻迎來了反常的火熱,尤其是新能源概念大放異彩,汽車銷量的攀升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一方面特斯拉市值猛漲將馬斯克送上全球首富的寶座,蔚來市值突破900億美元,並正式發布電動轎車ET7,小鵬飛行汽車開放試乘試駕,再一次打開未來汽車的想像空間。另一邊網際網路巨頭、傳統車企們也不甘落後:蘋果牽手現代,百度聯手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攀升同時對汽車晶片的需求急劇上升。

在汽車市場回暖,需求端快速調整生產銷售計劃時,晶片供給端卻沒能及時跟上步伐。這是因為需求與供給的另一個差距,製造周期的差距。

感受到需求量變化,主機廠或許只需要兩三個月就能完成產能爬坡,但是晶片行業的生產周期較為固定,要滿足主機廠開出的訂單,晶片廠商需要可能十幾個月才能完成產能爬坡。雙方節奏的不同,導致疫情後國內汽車銷量攀升後,晶片廠商供應能力無法及時跟上。

晶片代工產能緊張

汽車晶片短缺另一大原因是晶片代工產能的緊張。晶片代工商可預見的汽車晶片代工訂單,已可排到今年年底。

包括臺積電、聯華電子和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這3家中,臺積電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商,聯華電子是重要的8英寸和12英寸晶圓代工商,世界先進也是一家專業的晶片代工商。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份,曾有多家廠商表示,由於疫情對生產造成了影響,加之重要市場需求反彈,汽車生產所需的半導體產品供應緊張。晶片代工商可預見的汽車晶片代工訂單可排到年底,可能使汽車晶片供應緊張的狀況延續。

而未來還有更多科技公司求助於晶片代工廠商的幫助。為了解決晶片工藝技術落後的問題,英特爾正在和三星、臺積電進行談判,打算將部分晶片外包給另外兩家廠商生產。只是,英特爾即使和三星、臺積電達成合作,合作後生產的晶片也不能在短期內上市,最快也要等到2023年才能上市。這樣一來,英特爾可能在短時間內會呈現出低迷的狀態,通過別的方式來維持自己的地位。

另外,業內有知情人士透露稱,臺積電將會為英特爾提供4nm製程工藝來生產晶片,在正式生產之前會進行5nm製程工藝的初始測試。如果此消息屬實,那麼未來英特爾或許能夠藉助臺積電的力量來穩住自己的地位,日後再逐步實現反超。

國產汽車晶片替代風口

風險與機遇往往都是同時到來的。尤其對國產汽車晶片廠商來說,在產業對汽車晶片的重視程度陡然提升、汽車晶片需求量不斷擴大的背景下,機會已經出現。在汽車晶片重要性不斷提升的同時,「國產替代」的趨勢也逐漸明顯。此次「缺芯」危機也將加速國產替代趨勢。目前,汽車晶片進口率高達90%,全球主要汽車半導體廠商為英飛凌、恩智浦、瑞薩電子,國內汽車行業車用晶片自主率極低。

汽車、晶片,這是2020年兩個備受關注的產業。如今,這兩個關鍵詞被結合在一起,資本自然不會忽視「汽車晶片」這一冉冉升起的風口。

2020年12月22日,晶片廠商地平線完成總額為1.5億美元的C輪融資,由五源資本-晨興資本、高瓴創投、今日資本領投,此時距離地平線獲得上一輪戰略投資僅過去三個月。在僅半個月後,2021年1月7日,地平線又完成了C+輪融資,總額4億美元,由Baillie Gifford、雲峰基金、中信產業基金、寧德時代領投。

除了獨角獸地平線,近年還有不少汽車晶片廠商崛起,如2018年成立的芯馳科技,兩年內已經完成三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中國、經緯中國、聯想創投等。

當然,車企們也在嘗試自研,例如特斯拉在早期採用的是對外採購Mobileye EyeQ3晶片,之後由於Mobileye開發節奏跟不上而採用高算力NVIDIA晶片平臺,隨後其在2019年推出了針對全自動駕駛(FSD)的晶片。

從根本上來講,汽車晶片風口的誕生,是汽車產業變革、國產替代趨勢為國內汽車晶片廠商打開的結構性機會。

隨著汽車智能化變革對算力需求的指數級增長,預計到2030年,每輛汽車的車載AI晶片平均售價將達1000美元,整個車載AI晶片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000億美元,成為半導體行業最大的單一市場。

相關焦點

  • 汽車晶片缺貨,多家車企尋找替代料或停產應對
    根據相關人士預測,本田今年晚些時候減產的力度會加大,因為從二月份開始,缺少晶片的局勢可能會越來越嚴重,在第一季度就會影響日本國內成千上萬輛汽車製造。此外,由於2020年10月旭化成的宮崎縣半導體工廠發生火災,加強了面向車載音響設備半導體的供應短缺。不過,本田針對該產品表示,「現階段已確保庫存」,此次減產被認為與此無關。
  • 晶片供應緊張,汽車減產成定局
    由於半導體供應短缺,本田計劃本月將汽車產量減少約4000輛。 由於人們主要生活在室內並在家工作,因此市場對智慧型手機和電腦中使用的晶片的需求增加。由於晶片製造商專注於滿足這一需求,因此對汽車零部件製造商的半導體供應陷入停滯。 本月,本田不會停止工廠運營,但該公司希望限制每日生產的汽車數量。知情人士透露,今年晚些時候,該公司削減產量的幅度可能會更大。
  • 汽車晶片短缺:概念股漲飛 2021年科技股最大的方向是智能汽車
    當天,半導體細分領域汽車晶片同樣表現突出,中國汽研、申達股份均實現漲停,中鼎股份、中穎電子、科博達等個股則漲幅居前。近期,汽車晶片漲價掀起行業漲價潮,並引起官方關注。1月13日,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發表了對汽車產業晶片匱乏的看法,他表示:「晶片短缺從12月份下旬開始,對2021年一季度的生產造成很大影響,有可能會對二季度產生影響。」
  • 晶片短缺「卡住」全球多個行業 需求量猛增始料未及
    本報記者 李司坤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 張 靜「全球晶片供應短缺正影響手機生產和筆記本電腦製造等一整條電子產業鏈。」今日日本網站21日報導稱,根本的原因在於,亞洲相關企業對晶圓製造廠的投資不足,這意味著面對5G手機、筆記本電腦和汽車快於預期的需求增長,這些企業難以提高晶片產量。東亞晶圓供應吃緊韓國「全球財經」網站23日的報導稱,全球半導體不足並非突然出現的,此前受美國制裁的華為就曾大規模囤貨。
  • 「A股資訊」2021年1月11日汽車整車板塊盤前資訊
    政策與經濟公安部:2020年全國新註冊登記機動車3328萬輛 新能源汽車達492萬輛汽車召回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召回部分KX3純電動汽車 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
  • 【臺股看過來】全球晶片供應吃緊!臺積電承包訂單仍是關鍵 英特爾...
    【臺股看過來】全球晶片供應吃緊!臺積電承包訂單仍是關鍵 英特爾將棄三星尋臺積電製造7奈米 文/editor2021-01-13 07:39:41來源:FX168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造成消費電子產品需求激增,晶圓代工廠商擴產速度仍不夠快,造成晶片供應吃緊現象影響到汽車生產
  • 從汽車電子到自動駕駛:晶片巨頭的新戰場 | 2016 影響因子
    除去傳統汽車廠商以及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這些絕對主角外,晶片廠商也積極參與進來。以往,汽車行業擁有自己的晶片供應商,包括恩智浦、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瑞薩等公司,車用半導體市場被他們牢牢佔據。近年來,因為ADAS、自動駕駛技術的興起,這樣的狀況有了鬆動跡象。
  • 市場要聞 | 地平線與豪威集團合作,國產汽車晶片挑戰幾何?
    11月30日,邊緣AI晶片企業地平線與中國半導體設計公司豪威集團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地平線成立於2015年,主要研發車規級人工智慧晶片,面向智能駕駛以及更廣泛的通用 AI 應用領域提供相關解決方案。豪威集團是中國半導體設計公司,主要提供圖像傳感器、觸摸顯示、高能效的電源管理以及接口管理等解決方案。
  • 蝴蝶效應顯現 疫情波及全球汽車產業鏈
    而新冠肺炎疫情除了對中國汽車產業產生影響,更影響到全球汽車產業鏈的正常運轉。此前,來自德國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巨頭博世集團CEO Volkmar Denne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博世集團全球供應鏈存在斷裂的風險。伴隨著中國在全球汽車產業鏈中扮演著愈發重要的位置,新冠肺炎疫情所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在逐漸顯現。
  • 口罩成為全球「硬通貨」 汽車巨頭紛向中國車企「抄作業」
    而當疫情在全球蔓延之時,中國口罩已成「硬通貨」,各國汽車巨頭更是排隊在華「抄作業」,其中國工廠紛紛宣布轉產口罩。據阿里國際統計,海外國家對口罩等防護用品的需求量增長了13500%,100多個國家加起來每天生產2000萬隻的產能,無法滿足這一龐大需求。關鍵時刻,全球再次呼籲「中國製造」。
  • 汽車自動駕駛產業鏈深度報告:晶片及軟體專題
    在汽車新四化浪潮下,車廠、晶片廠 商、Tier1、OS 以及其他軟硬體供應商積極投入研發,產品迭代速度顯 著加快。尤其巨頭廠商在底層技術的突破,為市場帶來質變。伴隨著智能駕駛滲透率提升,全球晶片 巨頭紛紛布局推出具備人工智慧計算能力的主控晶片,取代傳統分布式的功能 晶片,IHS 預測在 2020 年汽車主控晶片市場規模可達到 40 萬億美元。 「一塊晶片、多屏互交」將成為智能座艙未來趨勢,單一晶片可以降低系統復 雜度以提高安全性能,並降低成本預算。
  • 任澤平:汽車百年大變局——2020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
    另一面,通用、福特等傳統車企陸續裁員,FCA(菲亞特克萊斯勒)和PSA(標緻雪鐵龍)合併成為全球第四大車企,傳統車企抱團取暖與新勢力的高歌猛進形成鮮明對比。2)價值鏈重構:未來汽車產業的核心價值將不再是發動機、車身、底盤,而是電池、晶片、車載系統、數據。做蛋糕可能是傳統車企,而吃蛋糕的可能是新勢力。
  • 「缺芯」焦慮蔓延至汽車圈 供需失衡半導體漲價概念股集體大漲
    目前,當下晶片的產業規劃是,中國晶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在2030年製造出目前最先進的5納米晶片和7納米晶片,屆時或將緩解並逐步解決晶片產能和高端晶片製造難題。2021全球半導體市場或增長8.4%眾所周知,半導體晶片漲價背後體現的是行業景氣,漲價是表象,供需關係是核心。終端需求暴增、現有產能難以及時跟上是目前半導體行業最主要的矛盾。
  • 2021年中國汽車電子晶片產業鏈及市場投資前景深度分析(附概念股)
    有消息稱,受晶片供應不足影響,上汽大眾從12月4日開始停產,一汽大眾也從本月初進入停產狀態。據大眾中國回應表示,雖然晶片短缺影響了生產,但情況並沒有傳聞中嚴重,目前正在尋求解決辦法。據悉,影響大眾停產的主要原因是晶片供應不足,尤其是高端半導體晶片,這對中高端的車型影響較明顯。今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晶片短缺、供應不足,這對我國大部分車企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 汽車自動駕駛產業鏈深度報告:晶片及軟體專題|智能座艙|軟體定義...
    (報告出品方/作者:國信證券,熊莉、於威業)核心觀點巨頭廠商底層技術突破,為汽車智能化帶來質變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廠都在深度布局汽車智能化,座艙域、 駕駛域的發展速度尤為驚人。目前智能座艙的新車型普及度持續攀升, 智能駕駛的落地速度也有所加快。
  • 恩智浦的汽車晶片戰略解讀
    據公司財報數據顯示,在2019年,汽車相關晶片業務貢獻了公司47%的營收。而順勢而為的轉變和創新則是他們擁抱市場的底氣。 恩智浦全球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裁史帝夫·歐文 從史帝夫·歐文的介紹我們得知,造車新勢力往往會更加專注於新能源汽車,為此恩智浦通常會與它們在電池管理系統
  • 【晚間3分鐘】:Intel第二顆10nm處理器現身;全球MOSFET晶片短缺...
    【晚間3分鐘】:Intel第二顆10nm處理器現身;全球MOSFET晶片短缺警報解除;亞馬遜AWS急招FPGA工程師 xiaoqingmei 發表於 2018-05-18 18:32:47   【導讀】:
  • 華為智能汽車戰略深度解析
    汽車電子產業鏈 Tier1 系統集成廠商目前處於國際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全球前十大汽車電子供應商擁有 70% 市場佔有率。即使國內市場也被博世、大陸、電裝等國際 Tier1 巨頭所壟斷。中國產業信息預測全球電子零部件 2019 年的市場規模約為 2285 億美元(市場規模大),且電子零部件佔汽車零部件的比例在不斷提升,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前景向好),且主要市場皆被國際巨頭壟斷(技術壁壘高)。作為中國 ICT 領域實力最強的公司,華為入局智能汽車,定位為 Tier1 供應商,實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