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焦慮蔓延至汽車圈 供需失衡半導體漲價概念股集體大漲

2021-01-15 香港財華社

歲末年初,半導體及晶片行業迎來「調價潮」。有數據顯示,2020年四季度以來,已有超過20家半導體及晶片企業發布「調價函」,行業漲價幅度平均在10%~20%之間,聯電、格芯和世界先進等公司產品價格提高了約10%~15%,個別企業如得一微電子,其嵌入式存儲控制晶片價格上調50%。如新潔能、匯頂科技、華微電子、上海貝嶺、晶豐明源、富滿電子、華潤微等多家半導體廠商紛紛發布調價通知函。

半導體漲價,背後是供需關係的變化。從整個中國晶片行業看,目前中國晶片的製造代工產能確實非常緊缺,這與中國的國際地位不符。中國是世界第一大需求國,但晶片進口已成為第一大貿易逆差來源,一年有2000多億美元,而且70%多的晶片都依靠進口。作為高精尖科技的代表性領域,我國對晶片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已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此前,財政部等四部委年底12月發布關於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指,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設計、裝備、材料、封裝、測試企業和軟體企業,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國家鼓勵的重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軟體企業,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徵企業所得稅,接續年度減按1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目前,當下晶片的產業規劃是,中國晶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在2030年製造出目前最先進的5納米晶片和7納米晶片,屆時或將緩解並逐步解決晶片產能和高端晶片製造難題。

2021全球半導體市場或增長8.4%

眾所周知,半導體晶片漲價背後體現的是行業景氣,漲價是表象,供需關係是核心。終端需求暴增、現有產能難以及時跟上是目前半導體行業最主要的矛盾。半導體市場的主要需求來源於5G大規模建設以及汽車行業的逐步復甦,使半導體行業處於高景氣度。

2020年下半年以來,由於8英寸晶圓廠產能持續緊張,引發電源管理IC、功率半導體等供不應求而開啟調價潮,隨後晶片封測廠、汽車電子企業、晶片設計公司均紛紛做相應調價。受晶圓廠產能限制以及當前下遊需求旺盛,8英寸晶圓代工資源供不應求。以功率半導體市場為例,當前正迎來下遊手機快充、無線充電等產品的需求推動,加速了功率半導體供不應求的進程。

由此不難看出,最新一輪半導體企業掀起「調價潮」的原因都大同小異,即:由於上遊原材料以及封裝成本持續上漲,且產能緊張、採購周期延長,產品成本大幅增加,故提升產品價格來分攤成本壓力。有市場機構預計,2021年的半導體及相關產品價格漲幅可能接近20%,「急單」價格漲幅甚至達40%。

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此前發布預測,該機構預期2020年半導體業產值將增長5.1%,達到4330億美元,與2019年同比下滑12%至4120億美元相比有了明顯提升。WSTS還預計,2021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將增長8.4%,達到4694億美元,有望創下歷史新高。受內存和光電子兩位數增長的推動,預計其他所有產品類別也將呈現正增長,預計2021年所有地區都將實現增長。WSTS預計,除了小部分光電和分立半導體之外,今年幾乎所有類別的半導體都有增長。另外,由於5G的普及,半導體和傳感器的需求高漲。WSTS預計2020年存儲晶片銷售額將增長12.2%至1190億美元,其次是傳感器(增長7.4%)和邏輯晶片(增長6.5%)。WSTS認為存儲晶片也是2021年增長最快的類別,預測明年將大幅增長13.3%。

「缺芯」焦慮蔓延至汽車行業

自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逐漸升級到科技方面的遏制以後,「核心技術被卡脖子」的焦慮在公眾心裡瀰漫,其中以晶片最受矚目。

繼華為缺芯之後,最近汽車行業又傳出缺芯之困。如今,汽車製造早已告別「四把椅子+四個輪子+發動機」的時代,大多數汽車都至少需應用40多種晶片,而高端車型更是多達150種,只要有部分缺乏,就會影響生產。隨著下半年車市逐漸復甦,特別是中國汽車尤其明顯,但晶片廠商已無產能應對汽車晶片爆增的需求,導致汽車晶片的供應停滯。

中國是汽車製造大國,從汽車產業規模看,約新車產量佔據全球汽車產量近30%的份額。然而,2019年全球汽車晶片市場規模約為475億美元,中國自主汽車晶片產業規模不到150億元,約佔全球的4.5%。自2020年12月初就傳出中國「南北大眾因缺芯而被迫停產」的消息,廣汽集團日前表示,因新型冠狀病毒擴散導致全球經濟情勢受到波及,廣汽集團個別企業收到了供應商關於部分車型零部件供應將受到影響的預警信息,相關情況還在滾動確認中。同時,廣汽與本田合資公司廣汽本田亦表示,部分車型零部件供應收到預警信息。另外,不只中國,汽車晶片的短缺目前似乎已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因晶片短缺,包括福特、菲亞特克萊斯勒、豐田等車企在內的多家汽車巨頭都均宣布將削減汽車產量。德國大眾在去年底就表示,將調整中國、北美和歐洲工廠的生產。

事實上,汽車行業晶片短缺從12月份下旬開始,對2021年一季度的生產造成很大影響。中汽協1月13日表示,汽車晶片短缺可能持續到二季度。而面對目前車用晶片供應短缺問題,廠商一方面加大生產速度,另一方面也祭出了汽車晶片漲價的招數。有業內分析認為,產能吃緊的情況短期得到緩解的可能性不大,2021年汽車晶片全產業鏈的漲價行情有望繼續維持較長時間。

行業高景氣度延續半導體晶片等科技股領漲

半導體行業具有產業鏈長的特點,涉及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等多個領域。隨著5G技術的發展,實現萬物互聯,可以支持8000億個設備同時在線,每個設備都需要半導體晶片,未來晶片需求巨大,這也意味著晶片產業設計、製造和封測等上下遊產業環節,都面臨巨大的發展需求。

近年來,嗅覺靈敏的投資人早已開始關注中國晶片、半導體產業機會,A股晶片板塊持續大熱的同時,該賽道的投融資熱潮也一浪高過一浪。據企查查數據顯示,近10年我國晶片半導體賽道共發生投融資事件3169起,總投融資金額超6025億元。2020年,晶片半導體行業共發生投融資事件458起,總金額高達1097.69億元。其中,最高融資金額被中芯國際拿下,合計198.5億元,由國家基金一期、國家大基金二期、上海集成電路和國家集成電路共同注資,皆為國資背景。而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的高科技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

此外,中芯南方、安世半導體以及中興微電子等16家企業獲得總金額超過10億元的融資事件同樣矚目。整體來看,2020年晶片半導體賽道的投融資金額和數量均在過去10年中排第二位,整體呈穩健遞增趨勢。在業內看來,目前半導體板塊前有廣闊市場、後有政策紅利,在雙層利好之下,行業高景氣度將得到延續。

華西證券認為,國內半導體行業在大環境的驅動下,未來3~5年將迎來較好的發展機遇,持續看好國內半導體產能擴張帶來整體半導體設備行業空間的增長、看好國產半導體設備份額提升帶來國產半導體設備行業規模的擴大、看好龍頭公司收入規模持續擴大背景下盈利能力的提升。重點推薦半導體產業鏈核心標的,包括晶片設計、設備和材料、功率半導體、晶片製造、晶片封測等細分領域。

市場表現方面,1月14日,半導體晶片等科技股持續拉升。截止午間,博創科技(300548-CN)大漲20%,滬矽產業-U(688126-CN)漲15%,芯原股份(688521-CN)漲超13%,賽微電子(300456-CN)、芯源微(688037-CN)、芯朋微(688508-CN)、中微公司(688012-CN)漲超10%,中晶科技(003026-CN)、中瓷電子(003031-CN)、晶方科技(603005-CN)等漲10%漲停,寒武紀(688256-CN)、鼎龍股份(300054-CN)漲近10%,敏芯股份(688286-CN)、南大光電(300346-CN)、英唐智控(300131-CN)、科隆股份(300405-CN)等多股漲逾7%。

相關焦點

  • 漲價30%後仍供需失衡,被鋰電推升起來的電子銅箔還有機會嗎?
    根據此次大會研討及多方訪談,國金證券了解到,由於今年銅箔加工費和銅價齊漲,今年銅箔整體相對年初和年內最低點漲價約 20%和 30%~35%。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銅箔漲價趨勢中,電子銅箔漲價的幅度更為強烈,電子銅箔相對銅箔平均漲價幅度要高 5%~10%。
  • 汽車晶片短缺:概念股漲飛 2021年科技股最大的方向是智能汽車
    長期跟蹤科技股的投資者對《紅周刊》記者表示,半導體供需失衡,2021年全年,半導體都將處於供應緊張的局面,汽車晶片漲價確定無疑。而就整個科技股而言,智能汽車將是2021年最大的風口,同時,5G作為科技股裡被低估得最厲害的板塊,尤其值得關注。
  • 全球電子元件龍頭漲價幅度超預期 概念股全解析(名單)
    供需嚴重失衡,節後三連漲,全球電子元件龍頭漲價幅度超預期,概念股全解析(附股)數據寶現階段晶片電阻等被動元件庫存水位過低,需求高於供給,製造商重新掌握主導權,再度啟動漲價。此次晶片電阻拋開其他被動元件,漲價幅度繼30%、50%後,不出意外又將上調至70%-80%。 被動元件價格漲不停被動元件的龍頭廠商主導了此次漲價。
  • 半導體需求向好驅動盈利回升 逾62億元大單加倉18隻概念股
    原標題:半導體需求向好驅動盈利回升 逾62億元大單加倉18隻概念股  「需求向好+供給受限,高景氣驅動漲價潮,提升半導體板塊景氣度,凸顯中長期配置價值。2020年以來,受益於新能源汽車、工控、光伏風電等下遊景氣,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需求向好,疊加邏輯IC等產品需求增長,擠佔8英寸產線產能,雙重刺激下導致MOSFET等功率器件交貨周期不斷延長,漲價沿產業鏈蔓延,功率半導體處於高景氣狀態中。預計行業高景氣度有望持續到2021年下半年。」光大證券行業策略分析師劉凱在最新研報中如此表述。
  • 漲價潮襲來股期映射巧布局 連續大漲難以為繼
    記者 張利靜  從有色金屬、化工到水泥、紙張、鈦白粉,一場商品漲價帶來的投資盛宴,如烈火烹油。一時間漲價概念股,成為市場中炙手可熱的投資對象。
  • 半導體新年集體漲價,會加速我國晶片行業發展嗎?
    關於半導體芯年漲價這個問題,我認為肯定會促進我國晶片行業的發展。半導體漲價,說白了還是供需關係發生了變化,一個行業的發展,消費水平決定了一切。消費量增加,必然會導致此行業出現旺盛期。但如果供應鏈跟不上去,勢必會造成某些產品的價格提升。
  • 今年鋰電池銅箔供需失衡風險大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2020年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回暖,當月銷量達20萬輛,連續5個月穩定增長。新能源汽車需求的恢復,帶動了鋰電池需求走高。
  • 地熱能概念股集體反彈 煙臺冰輪大漲
    地熱能概念股盤中集體反彈,煙臺冰輪>盤中一度大漲逾7%。的「敢死隊」同樣不甘寂寞,在近日的地熱概念股中頻繁狙擊,隨著盛宴的即將落幕,銀河與中信的營業部「大鱷」也浮出水面。
  • 供需兩端齊施壓 多種氣體價格集體飆升
    7、8月間,氣體集體大幅漲價。  拿起一瓶百事可樂或是可口可樂,「配料」一欄往往註明有:水、果葡糖漿、食品添加劑(二氧化碳、焦糖色……)等。在啤酒中也會用到二氧化碳以增加那股「爽朗感」。過去半年,這股「氣」漲價明顯。
  • 供暖季來臨天然氣漲價勢頭強勁 供熱及燃氣概念股逆市走高
    國內液化天然氣市場行情一改此前的沉寂走勢啟動加速上漲模式,偏強行情延續至本周,7天連續上漲超10%,漲價勢頭強勁;國產氣和進口氣攜手上漲,共同迎接傳統旺季到來。 日前北方地區氣溫下降明顯,部分城市甚至出現雨雪天氣,供暖需求的到來極大提振了市場的氣氛。
  • 第三代半導體概念股是什麼?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龍頭股有哪些?
    第三代半導體概念股是什麼?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龍頭股有哪些?9月3日,A股兩市臨近午盤集體翻綠,午後繼續走低,創業板收盤跌近1%,大盤也再次回踩下方支撐。  白馬股集體暴跌揭秘  受美股納斯達克以及標普500指數創歷史新高刺激,早盤白酒、食品飲料、醫藥集體拉漲,指數也不斷走高。
  • 供需錯配下,明年成長性如何?
    近期,光伏玻璃概念股又活躍起來了。12月3日早盤,港股光伏玻璃板塊走強,盤中多隻概念股飄紅。截止收盤,板塊漲勢雖有所收窄,但也不乏多隻個股走出向上態勢——北控清潔能源集團(01250)大漲8.93%,北京能源國際(00686)則漲超1%。
  • 電阻原材料大漲15%,被動元件提前漲價?
    而這兩天馬來西亞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潮州三環集團電阻原材料調漲15%,更是給被動元件廠商提供了漲價的火種,新一輪的被動元件漲價潮或許不用等到年後。電阻原材料大漲據臺媒經濟日報報導,日前,電阻上遊材料氧化鋁陶瓷基板龍頭潮州三環訂單爆滿,但面臨招工不易與原料上漲等多重因素,近期正式對電阻等主要客戶調升合約報價逾15%,開出被動元件產業鏈漲價第一槍。潮州三環是全球氧化鋁陶瓷基板龍頭,第二大是日商丸和(Maruwa),第三大是臺廠九豪。
  • 科技股集體大漲 國產晶片燃爆了!機構看好這些晶片股(名單)
    外資掃貨A股近200億,深市創股災後新高 摘要 【科技股集體大漲 國產晶片燃爆了!機構看好這些晶片股(名單)】機構分析認為,在國產替代及產業升級的時代背景下,國內半導體製造、設計、材料、設備及封測等各個環節有望加速成長。
  • 功率半導體行業深度報告:供需錯配,盈利釋放,持續突破
    至 2022 年,變頻家電 整體滲透率有望達 65%,對應的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有望從 2017 年的 31.4 億美元升至 2022 年的 68.6 億美元, CAGR 近 17%二、周期視角:復盤 17-18 年漲價,映證當前周期啟動(一)2017-2018 漲價潮:手機創新周期與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共振下的供給不足
  • 化工漲價潮蔓延 聚碳酸酯價格短期暴漲逾60%
    化工漲價潮蔓延 聚碳酸酯價格短期暴漲逾60% 2020
  • 半導體股票龍頭 碳基半導體概念股
    今天早盤A股三大指數全線收綠,半導體指數下挫0.83%,但受碳基半導體突破新聞的影響,相關概念股開盤大漲。丹邦科技和銀龍股份一字漲停開盤,分別封單17萬手和15萬手;中科電氣收盤漲停,封單6.5萬手;科創板公司金博股份上漲9.32%,楚江新材股價衝高后小幅回落,收漲6.31%。
  • 硝酸價格大漲 熔鹽面臨進一步漲價壓力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市場曝出消息稱硝酸單日價格大漲約40%,60%稀硝酸價格每噸上漲約400元,以11月8日相關機構監測數據為例,當日硝酸均價為1941元/噸,與11月1日相比,上漲了36.6%,同比上漲67.39%。
  • 國家層面再發聲撬動3704億市值 稀土概念股集體大漲
    來源:中國證券報來新浪理財大學,聽吳丹講《行業投資精品課》,20個主流行業150節精品課,快速建立你的投資體系今日早盤結束,稀土永磁板塊多隻個股大漲。東財Choice數據顯示,稀土永磁指數收漲1.91%;41隻稀土永磁概念股中有32隻上漲,其中德宏股份率先漲停,金力永磁大漲6.81%,包鋼股份大漲6.50%,五礦稀土漲5.81%。
  • 聚氨酯強勢反彈 化工品漲價潮蔓延
    從螢石、雙鹼等開始引發的本輪化工品漲價潮正向更大範圍內蔓延。本報記者昨日了解到,近段時期MDI、TDI等聚氨酯品種的價格顯著上漲。此外,尿素、硝酸等品種也開始步入上漲通道。  但是,前期上漲較大的一些品種近日則有所滯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