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晶片短缺:概念股漲飛 2021年科技股最大的方向是智能汽車

2021-01-19 金融界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1月14日,半導體板塊領漲兩市,同花順數據顯示,光刻膠、國家大基金、中芯國際概念板塊漲幅居前。芯源微、滬矽產業-U、賽微電子、清溢光電等個股股價實現暴漲,漲幅均在10%以上。

當天,半導體細分領域汽車晶片同樣表現突出,中國汽研、申達股份均實現漲停,中鼎股份、中穎電子、科博達等個股則漲幅居前。近期,汽車晶片漲價掀起行業漲價潮,並引起官方關注。

1月13日,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發表了對汽車產業晶片匱乏的看法,他表示:「晶片短缺從12月份下旬開始,對2021年一季度的生產造成很大影響,有可能會對二季度產生影響。」

解決車用晶片短缺問題,無非兩個辦法:一是廠商加大生產速度,二是行業提價。「漲價」已經成為車用晶片的一大關鍵詞。長期跟蹤科技股的投資者對《紅周刊》記者表示,半導體供需失衡,2021年全年,半導體都將處於供應緊張的局面,汽車晶片漲價確定無疑。而就整個科技股而言,智能汽車將是2021年最大的風口,同時,5G作為科技股裡被低估得最厲害的板塊,尤其值得關注。

2021年半導體將持續供應緊張

汽車晶片領域的漲價確定無疑

《紅周刊》:我們看到,近期科技股領域的半導體相關個股如韋爾股份、卓勝微等龍頭公司均創下歷史新高,您認為半導體板塊走強的邏輯是什麼?

@唐史主任司馬遷:半導體板塊回調的時間差不多有半年了,一些2020年估值炒得很高的股票近期並沒有上漲,所以其內部其實是有分化的。在大部分個股持續下跌過程中,少部分個股創新高的邏輯有以下幾種,一是從國內視角看有國產自主替代的需求。二是從全球視角看,半導體從2017年底、2018年初就開始了去庫存的周期,此後由於疫情影響,導致供給跟不上,而電子化需求又有所上升,還疊加汽車電子化轉向等因素,導致半導體庫存非常緊張,至2020年底就進入了庫存很低的狀態,尤其是8英寸和12英寸為代表的晶圓,已經非常稀缺。這直接導致行業供需失衡,現在有些企業2021年的訂單排單已經排到好幾個月以後,它們甚至打算春節時給工人三倍薪水,但即使把人留下來算上春節期間搶的產能,依舊要排單排到5、6月,可見供需失衡程度。現在即使是現金拿貨都拿不到了,如果是預付款(已經下單,企業也接受了訂單),則可能要等到4月份以後才被接收。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是因為這些代工廠非常清楚,接下來的漲價確定無疑,但具體什麼時候漲價還不確定,都在等行業龍頭漲價。最近臺灣的封測企業日月光報價已經上漲了20%左右,華潤微也發出了漲價函。

供需失衡並不是簡單的需求旺盛,而是供應鏈不穩定,加上下遊的企業本身並沒有多少庫存,導致它們很恐慌,必須補庫存。從出貨企業的角度講,除了生產商還有中間商,這些中間商根本無法提升庫存,反而是不斷在消耗庫存。因此,在需求很旺盛的基礎上,還根本拿不到貨,單子就越下越大。按照目前的景氣度看,半導體研究員預期補庫存的周期要持續兩年,打個折扣的話,持續一年是可以肯定的。這意味著2021年全年,半導體都將處於供應緊張的局面,尤其是IGBT這類汽車用的較多的晶片,本來廠商就少,中低端產品也不多,供需失衡局面則更加嚴重。反映到資本市場,一些標的如華潤微、華虹半導體、捷捷微電、揚傑科技等都是這個上漲邏輯。

當然,還有很多半導體企業之所以走強,除了供需不平衡因素,還與自身的成長邏輯非常好有關係,比如被納入上證50指數的韋爾股份,雖然近一年股價漲得多,但成長性也非常好,即使市值已經很大,但本身還是一隻成長股,這從企業的研發、產品、訂單增量等都可以看出來,因此市場還是以成長股的估值模式對其進行評估。再比如瀾起科技、聞泰科技等也屬於這類真成長標的,抗跌性也很強。

此外,機構抱團也是半導體公司股價走強的一大邏輯,同時這也是近期很多大市值公司走強的一致邏輯,也就是各種「藥茅」「糧茅」「豬茅」等的市場共性。但凡是能跟「茅」沾上邊的,都是基金產品的必配品,也就是由市場產品結構、資金結構導致的。

5G是科技股裡被低估得最厲害的板塊

2021年5G最大的機會主要在集成方面

《紅周刊》:目前申萬通信板塊PE(TTM)為37.15倍,低於2010年至2019年44.80倍的十年均值。而且半導體和5G調整半年之久,2021年是否會有較好的投資機會?

@唐史主任司馬遷:5G是目前整個科技股裡被低估得最厲害的板塊。工信部預計2021年建設基站60萬臺以上,但這並沒有包括廣電系,事實上廣電手上也有5G牌照,而且其覆蓋的國土面積範圍較廣。2020年底廣電錶示,2021年的目標是覆蓋95%的國土面積,這樣算下來會有相當的份額。按照一些「沒有負擔」的專家的預測,2021年基站要達到100萬臺以上。這裡面應該還沒有包括室內加強的小天線、WiFi 6設備以及交通部路測方面的設備、工業網際網路的專網建設等等。因此,從整體的設備採購看,2021年主設備商能拿到的份額會比2020年高。海外市場方面,因為貿易摩擦以及疫情等因素,2020年是最緊張的時候,但由於我們的技術更好、產品更便宜,遲早會形成預期差。

從技術的角度看,關於5G的發展大多數人都放在觀察設備商上,但實際上,我認為2021年的機會主要在集成上。比如海康威視就是一個典型,它以前主要是賣攝像頭的,但是AI技術足夠強,且中臺足夠好的時候,就可以直接賣安防服務、各種產品服務,其實賣的就是「產品包」了。好比監控一家工廠,以前需要安裝攝像頭、一堆中控設備、寫好程序等等,但現在這些都不用了,買了海康的攝像頭,它在雲端就可以把這些問題都解決。

因此,未來5G的應用,肯定不是用來做手機的,而是改造一個行業方面的應用,關鍵是怎麼讓應用的門檻降低,這是2021年5G最重要的預期方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這些原先的運營商很難同時面對100個甚至1000個行業的需求,而類似華為這樣的企業,就會重點在某些領域去推進這些方面的應用,比如華為現在就會跟最老的煤炭、鋼鐵等重資產行業合作,對其進行改造,因為改造最老的行業,其商業利潤產生的彈性是最大的。面對海量的中小型企業以及千奇百怪的產品需求,集成商發揮作用的機會就來了。

孔令峰(鑫然投資董事長):進入2021年,半導體和5G市場出現一些向好的「信號」,比如中芯國際港股近期股價大漲,有一部分原因是美國對中芯國際成熟製程可能進行放開,這塊放開的話,那麼有些領域就會受益,比如電信、能源、石化等領域,因為它們更多是使用成熟製程而不是3納米、5納米這樣的先進位程。從這個角度看,制約2020年半導體和5G的最大因素,在2021年可能得到邊際好轉,整個行業或板塊可能會邊際向好。

具體到投資上,5G真正的標的並不多,類似中興通訊這樣的龍頭值得長期跟蹤,而偏上遊的比如生益科技,公司所處的行業地位、業績表現都還不錯,最近行業也在漲價。而半導體的細分領域非常多。目前中國自主可控有三條主要路徑,一是華為海思的ARM架構,還有中國長城的飛騰也是ARM架構,另一個是中科曙光的海光,實質上還是X86為主的海外技術路徑。最近,蘋果推出的首款晶片使用的也是ARM技術,這個技術廣受關注。目前國內呼聲最高的是華為和中國長城,但因為華為還面臨外部壓力,中國長城在PC端、伺服器端晶片的機會則比較確定一些。當然,現在市場風格已經發生轉變,大家更喜歡龍頭股,事實上,很多標的市場都已經選出來了,比如上證50就納入了韋爾股份、兆易創新這樣的龍頭公司。

《紅周刊》:現在有沒有做得好的集成商或者有這樣端倪的公司?

@唐史主任司馬遷:有這個跡象的特別多,但目前真正做得好的沒有幾個。所以2021年5G領域的投資,最大的預期差就在這個方向。一季度財報出來之前,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除了頭部的華為和中興通訊,其他的都還沒有認知到。因為它們現有的客戶用不上,裝了基站的運營商都在虧錢,而中興和華為是很理解這種困境的,所以在發力如何降低應用的門檻。

蘋果產業鏈真正的「大戲」

在於蘋果汽車的蓄勢待發

《紅周刊》:相比半導體和5G,蘋果產業鏈的機會在哪裡?

@唐史主任司馬遷:蘋果產業鏈首先還是手機鏈重新分配的問題。因為華為的市場受抑制,蘋果肯定會率先拿走一部分份額。2021年蘋果產業鏈有兩大因素需要關注,首先,從供應商的角度看,蘋果一季度就會上新品並使用Mini LED屏,而且不僅僅在手機上使用,汽車的很多增量部分也會直接使用Mini LED,但具體到蘋果,究竟哪些企業對其進行供應,還需要持續跟蹤財報。

其次,蘋果產業鏈2021年真正的「大戲」,則在於蘋果汽車的蓄勢待發。手機鏈後面最大的增量並不是手機,因為手機發展到現階段,在當前材料的基礎上,已經沒有更多的進步空間,後續使用柔性屏也就足夠了,很難再出現飛躍式的發展。所以,所有手機鏈的增量和變革,都落在一個點上,就是如何把現有手機的功能拆解開並落到汽車上去,因為汽車的智能化水平比手機多太多了。特斯拉造出了更便宜的電動車,並具有一定的智能化,而蘋果汽車將是第一個真正的在手機上裝了4個輪子的汽車。所有在汽車上有待實現的電子化,蘋果在手機上都做過了,比如Siri、監控駕駛員的攝像頭、監控道路的攝像頭等等,對於蘋果來說,把一個手機拆下來,對應到汽車場景上去,是順水推舟的事。這是蘋果汽車最大的亮點,會跟現在所有的汽車都不一樣,不論是否是智能化的,它首先會是全電子化的,除了必要的機械操作以外,應該會是全電子操作。

2021年科技股最大的風口在智能汽車

《紅周刊》:在科技領域,您覺得2021年最大的風口在哪兒?

孔令峰(鑫然投資董事長):就科技領域而言,智能汽車無疑是最大的風口,現在電動車率先做起來了,接下來整車廠商之間實現差異化競爭,肯定是靠無人駕駛等智能化應用,電動車再往上升級,智能汽車肯定是最大的方向。

除了科技領域,我個人更看好偏製造業的領域,一些行業並沒有太高的科技水平,但有足夠的市場空間,比如面板領域的京東方A、安防領域的海康威視,它們的共同特徵是,都立足於中國,但需求是面向全球的大製造業龍頭。我們尤其喜歡行業最大的龍頭公司,比如海康威視,它跟大華股份的市值差距越來越大,接下來它在人工智慧賽道的研發投入也會更多,這樣門檻也更高,空間更大,龍一和龍二、龍三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相關焦點

  • 汽車晶片短缺致全球汽車巨頭減產
    汽車晶片面臨嚴重短缺,已波及全球!因此最近豐田、日產、大眾,本田等多個汽車巨頭都公布了相應的減產計劃。晶片緊缺會延續至2021年一季度。今年下半年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汽車生產商都可能遇到晶片不足的問題,並且晶片價格會進一步攀升。由於半導體短缺,豐田汽車決定減少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工廠生產的Tundra皮卡的產量。
  • 2021年中國汽車電子晶片產業鏈及市場投資前景深度分析(附概念股)
    2019年,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超700億元。在新能源汽車快速推廣及智能汽車不斷發展的利好下,汽車半導體市場將保持增長,預計2021年將超1000億元。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從市場結構來看,汽車半導體市場中,MCU細分領域及功率半導體細分領域的份額佔比相近,都是目前汽車使用的關鍵電子晶片。
  • 財聞點金: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發布 氫能源成重要方向
    重大事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發布 氫能源成重要方向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要求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引導企業根據氫燃料供給、消費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氫基礎設施,提升安全運行水平;開展高壓氣態、深冷氣態、低溫液態及固態等多種形式儲運技術示範應用
  • 「缺芯」焦慮蔓延至汽車圈 供需失衡半導體漲價概念股集體大漲
    目前,當下晶片的產業規劃是,中國晶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在2030年製造出目前最先進的5納米晶片和7納米晶片,屆時或將緩解並逐步解決晶片產能和高端晶片製造難題。2021全球半導體市場或增長8.4%眾所周知,半導體晶片漲價背後體現的是行業景氣,漲價是表象,供需關係是核心。終端需求暴增、現有產能難以及時跟上是目前半導體行業最主要的矛盾。
  • 晶片緊缺蔓延,蔚來新車引爆無人駕駛!科技和汽車成抱團新方向!
    汽車股表現也較好,南方軸承、華陽集團、路暢科技等漲停,午後隨著指數回落,汽車、半導體板塊漲幅收窄。銀行漲幅居前,招商銀行盤中漲逾5%,上海銀行、杭州銀行漲逾3%。多數板塊回調,煤炭、農林牧漁、有色、保險等跌幅居前。 展望後市,指數短期震蕩調整。指數近期持續上漲後,短線技術面出現頂背離跡象,市場短期存在震蕩整固需求。另外,部分近期持續上漲的白馬股出現抱團鬆動跡象。
  • 汽車電子概念股拉升 華陽集團等個股紛紛上漲
    據報導,汽車電子概念股拉升,*ST索菱(002766)股價大漲超過5%,華陽集團(002906)漲逾3%,永貴電器(300351)、東風科技(600081)等個股也有不錯的表現。那麼,汽車電子概念股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
  • 2021得科技股者得天下!4大方向挖掘超級龍頭
    轉眼間,2020年只剩下1個半月了。在這一年裡,我們看到了許多新技術、新模式的崛起和死亡,產品的驚豔和平庸,科技大佬的浮浮沉沉……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招商證券金牌策略團隊在《A股2021年度投資策略展望》中提到,長期來看,「十四五」期間會跑贏的方向主要有4個:工業軟體;新能源車;生物科技;集成電路產業鏈。
  • 致敬2020:智能與電動勢不可擋 中國汽車大有作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致敬2020:中國汽車大有作為一束光芒從這個縫隙中照射出來,以前所未有的亮度提醒全世界,中國在智能電動汽車時代,可以大有作為。2021年開年,特斯拉的一顆新年「炸彈」,在中國汽車市場引發了巨大反響。特斯拉上海工廠生產的第二款車型國產Model Y正式開售,又一次展現出價格屠夫的姿態。
  • 晶片供應緊張,汽車減產成定局
    晶片供應緊張,汽車減產成定局 智慧半導體 發表於 2021-01-10 08:48:18 1月9日電福特、菲亞特克萊斯勒、豐田等汽車公司8日表示,由於晶片短缺,它們將削減汽車產量。
  • 固態電池大事件:續航超1000公裡 蔚來發布150度電池包 概念股曝光
    日產表示,計劃減少在日本神奈川縣的奧帕瑪工廠混合動力汽車Note的產量,計劃2021年1月將奧帕瑪工廠的Note產量從最初計劃的15000臺削減至5000臺。此前,德國大眾在2020年12月曾表示,公司面臨晶片供應短缺,將調整中國、北美和歐洲工廠的生產。針對此次媒體報導的汽車晶片短缺現狀,通用汽車和寶馬汽車表示,它們暫未受到晶片短缺影響,目前正密切關注晶片供應形勢。
  • 小米三季報創新高概念股有望上漲 新能源汽車產業迎利好
    智慧型手機方面,第三季度智慧型手機收入達476億元,同比增長47.5%;智慧型手機出貨量4660萬臺,同比增長45.3%,智慧型手機業務收入及出貨量均創歷史新高。中信建投此前的研報指出,持續看好小米在全球份額的提升,隨著小米及產業鏈的不斷壯大,小米概念股也將繼續成長,逐漸成為市場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 半導體晶片概念股大解析
    不管是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虛擬實境、影音娛樂、汽車數碼,新產業的發展都要圍繞這三個行業進行,所以大數據、5G和半導體晶片是工業4.0的根基,是所有新興行業的根本,足可見晶片的重要核心地位。我國國產晶片領域現狀如何呢?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刁石京4月21日談到,2017年我國包括晶片在內的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到5411億元。
  • 新銳科技掀漲停潮 全屏手機概念「錢」景無限(概念股)
    來源:金融投資報在近期大盤快速反彈中,科技股無疑是最耀眼的明星,資金流入明顯。2月13日,以OLED面板為代表的全屏手機概念股掀漲停潮,28隻概念股封漲停。有分析指出,科技股一直具有較高的股價彈性,在消息面的刺激下反彈動能充足。考慮到科技股整體已有一定的漲幅,後市存在分化可能,投資者可關注資金流入較大的細分領域龍頭。
  • 蔚來重磅發布150度電池包,概念股...
    日產表示,計劃減少在日本神奈川縣的奧帕瑪工廠混合動力汽車Note的產量,計劃2021年1月將奧帕瑪工廠的Note產量從最初計劃的15000臺削減至5000臺。此前,德國大眾在2020年12月曾表示,公司面臨晶片供應短缺,將調整中國、北美和歐洲工廠的生產。針對此次媒體報導的汽車晶片短缺現狀,通用汽車和寶馬汽車表示,它們暫未受到晶片短缺影響,目前正密切關注晶片供應形勢。
  • 地平線餘凱:智能汽車晶片的決賽已經開始了
    不過,即便在車規級AI晶片出貨10萬片,目標未來12個月衝刺100萬片之際,仍有朋友調侃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不是晶片行業中人。餘凱坦白,自己做了20多年軟體算法,在2015年猛然發現,AI算法需要有適應它的晶片,隨後在晶片行業最受冷落的時候殺入市場。  2020年,伴隨著賽道的火熱,有更多企業想要殺進這個行業。但餘凱認為,現在智能汽車的奧林匹克決賽已經開始。
  • 新能源汽車概念股票有哪些?新能源汽車龍頭股票一覽
    10隻新能源汽車  概念股發布年報業績預告  11月以來,新能源汽車依舊保持著上漲動能,新能源汽車指數11月累積上漲9.87%,跑贏同期大盤(4.75%)。根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11月以來,有29隻新能源汽車概念股獲得北上資金的增持。
  • 汽車電子概念股拉升 拓普集團股價上漲超過5%
    據最新消息顯示,汽車電子概念股拉升,長鷹信質(002664)股價大漲超過9%,和而泰(002402)漲逾6%,拓普集團(601689)、東風科技(600081)等個股也有比較不錯的表現。那麼,汽車電子概念股都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每經15點丨中汽協:晶片供應緊張問題將影響我國汽車產業運行穩定性...
    2丨整點投資丨指數全天震蕩走弱,北向資金淨買入27.12億元每經AI快訊,1月13日,指數全天震蕩走弱,市場分歧加大,個股普跌,漲幅超9%個股僅50餘家,市場賺錢效應較弱。板塊上,白酒、軍工、鋰電、光伏等高位抱團板塊集體下挫,三一重工、金龍魚等抱團股分歧加劇,資金開始高低位切換,5G、半導體等科技方向發力,北方華創、長電科技、兆易創新、中興通訊等股大漲。
  • 賽昉科技發布全球首款RISC-VAI單板計算機關注相關股
    【點評】:推動大型骨幹流通企業下沉農村市場,促進流通網點融合,支持鄉鎮商貿中心建設,鼓勵開展皮卡等汽車下鄉,提升鄉村商品和服務的供給品質。新洋豐,三泰控股等。2。據報導,RISC-V處理器供應商賽昉科技近日舉行新品發布會,賽昉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徐滔發布了全球首款用於邊緣計算的、為Linux作業系統量身定做的RISC-V「星光」系列AI單板計算機。
  • 汽車晶片缺貨,多家車企尋找替代料或停產應對
    同時,中國市場的全面復甦也進一步推動了需求增長,使得情況更加嚴峻,導致一些汽車生產面臨中斷的風險。《財聯社》稱,接近上汽大眾的知情人士表示,上汽大眾暫停了部分低端車型的生產,但這也和公司今年整體產品向高端走的策略相一致。豐田方面,在2020年11月下旬,就有高管表示「2021年4月以後的整車生產可能會停滯」,顯示出危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