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餘凱:智能汽車晶片的決賽已經開始了

2021-01-08 網易

  採訪整理|AI財經社 牛耕

  編輯|趙豔秋

  2020年,電動車和晶片成了最火熱的賽道。而地平線,作為一家聚焦車載AI晶片公司,已經成為同業中估值全球最高的獨角獸。從中關村擁擠的海龍大廈,搬到一棟頂部鑲嵌著公司logo的大樓,成為這家公司最直觀的外在轉變。

  不過,即便在車規級AI晶片出貨10萬片,目標未來12個月衝刺100萬片之際,仍有朋友調侃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不是晶片行業中人。餘凱坦白,自己做了20多年軟體算法,在2015年猛然發現,AI算法需要有適應它的晶片,隨後在晶片行業最受冷落的時候殺入市場。

  2020年,伴隨著賽道的火熱,有更多企業想要殺進這個行業。但餘凱認為,現在智能汽車的奧林匹克決賽已經開始。如果要進入決賽圈,晶片今年就必須量產。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

  時也,命也。如果不是特斯拉一騎絕塵,2020年可能不會成為餘凱的高光時刻,他可能還在蟄伏。但在黑暗裡摸索了五年,他還是等來了對自己判斷和堅持的獎賞。

  決賽圈已關閉,未來贏者通吃

  Q:2020年地平線的大事是什麼?

  A:第一件大事絕對是徵程2代晶片開始量產了。表面看只是量產,其實是冰山一角,下面至少有10倍的量產車型正在研發過程中。

  車規級關係到安全,它的可靠性的門檻是很高的。一般整車廠對一個新的晶片公司進入,總要打一個巨大的問號:有沒有其他車廠用過?我們要去突破一個巨大的心理門檻。

  前段時間,我們在武漢拿了一個量產金獎鈴軒獎,是中國幾乎所有的主機廠採購老大一起評的獎。一個採購部老大跟我說,大家真的很振奮,因為以前車規級半導體的供應商清一色是國外的,這次是一個中國公司,並且還是在車載AI計算晶片這麼一個核心領域。

  Q:2020年哪個瞬間讓您最感動?

  A:2020年3月的一天晚上,我們在前方的同學拍了一張照片,有大概300輛汽車正在更新軟體,都搭載了我們的晶片。那個照片還挺壯觀的。我們在群裡分享的時候,大家都很振奮。

  Q:有感覺到車廠訂單變多了,或者他們更感興趣了嗎?

  A:一方面是晶片出貨量在上升。像長安UNI-T這款車型,裡面都搭載徵程2代處理器。別家車廠就不會再問,「有車廠用過嗎?」跨過了一個心理門檻。

  另一個外部因素是,特斯拉在電動車領域一騎絕塵。特斯拉的核心競爭力不在新能源,而在於智能化。去年開始,特斯拉搭載了自研晶片,而此前這麼多車廠幹了100多年,從來沒有想要自研晶片。這客觀證明了做汽車晶片的重要性。

  我們跟特斯拉是不約而同看到這一點,整個智能化在提速,這是一個產業大環境。我們知道確定性的方向,但拐點早兩年、晚兩年出現,都有隨機性。能抓住的都是四五年前就開始準備的人。

  在這種不確定性中把握確定性,掌握大方向,還要把握節奏,我覺得這個是創業既磨人又迷人的地方。

  Q:有沒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華為事件以後,很多晶片行業的人說,他們發現不只是低端消費品在用國產晶片,而是工業、高端設備,都開始慢慢往國產晶片上轉了。

  A:這個肯定對晶片國產化有促進作用,大家更願意去用國產晶片,覺得這很有正當性。這是全產業鏈的共識。

  Q:但是他們也講,能留給國產晶片跑馬圈地的時間也就三四年。你怎麼看?

  A:我也這麼看。現在智能汽車的奧林匹克賽場,決賽已經開始了。智能汽車實際上就是4個輪子上的超級計算機。從PC和行動裝置的經驗看,底層晶片的玩家一定是非常集中的。未來三年的話,如果做不到產業的前兩名,我認為基本上決賽就拿不到任何好的名次了。甚至第一、二名的份額差距都會非常大。所以我覺得未來三年會是非常關鍵的。

  Q:除了特斯拉,2020年蔚來跟英特爾Mobileye合作似乎很不愉快,也想自己搞晶片。這些新造車公司如果都走上自研路,你們是不是就失去了長期「飯票」?

  A:我認為未來一定會有一些玩家,像蘋果和特斯拉這樣,從終端到軟體作業系統、晶片都自研。但是這樣的玩家一定是很少的。絕大部分的廠家還是擁抱第三方晶片和作業系統。因為核心能力的要求太高了。誰都可以學習蘋果,但有多少公司能成為蘋果?

  Q:可能跟你搶主機廠的,除了英特爾和英偉達,還有哪些潛在對手?

  A:如果要進入決賽圈,2020年就必須已經量產,否則就已經out了。因為後面的開發節奏會非常緊密,到2023年比賽就結束了。現在能量產的就只有三家。

  Q:這個時間點是怎麼來的?

  A:因為我們對標特斯拉的晶片基本上在2021 ﹑2022 年推出,然後搭載上標杆的自動駕駛車型,都趕在2023年。標杆指的就是特斯拉以外的最高水平。

  懂晶片的最初都不投我們

  Q:地平線2020年出貨10萬片晶片,未來12個月爭取出貨100萬片,你發朋友圈說這事的時候,有人調侃說,晶片行業的行話都是以kk計的,你回覆說你們是軟體行業,你承認自己不是晶片行業的人?

  A:我不是。你想我做了20多年的軟體算法,然後創業選擇做晶片是2015年,我們是當時國內唯一一家做人工智慧晶片的企業。

  對於AI晶片來說,最核心的是軟體跟硬體的結合。因為AI晶片本質上是手段,目的是為了跑軟體。你不懂AI軟體,怎麼去設計高效的晶片?這是一個常識性的邏輯,但是絕大部分人卻意識不到。

  現在這個方向特別熱,很多人都來做,但我覺得這不是好的創業者,聞味道就不太像正確的方式,最後一定是一地雞毛。真正的機會還是留給深度思考、反共識,敢於去做當時大家都看不懂,但內心非常相信那個東西的人。

  Q:你2015年創立地平線時,晶片行業還是很落寞的。

  A:是的,非常不景氣。當時英偉達的市值是現在的1/40,才是一個100 億美元的公司,沒人注意它。

  Q:你在百度工作都是軟體基因,能做好晶片嗎?

  A:好多人問這個問題。新造車最初也好多人問:他們都不懂造車,能不能把車造好?我想,任何人剛出發時一定不是全能冠軍,關鍵是要知道自己缺什麼,在成長中去補齊人才和團隊,然後對大趨勢的判斷要對,要能夠不斷學習。

  我認為,地平線是晶片公司裡面最懂軟體算法、算法公司裡面最懂晶片的。這個基因跟傳統的晶片公司是非常不一樣的。

  Q:2014年成立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大基金,對你的判斷有影響嗎?

  A:沒有影響。我們那麼多投資人,但裡面沒有大基金。它設立的方向是投製造和封裝,不投晶片設計類企業,更不投我們這種帶軟體基因的。

  而且很明顯,我們一開始遇到的那些很懂半導體的投資人,統統不投地平線,因為我們的邏輯跟傳統半導體的邏輯完全不一樣。有時候你太懂一個領域,反而成為創新的桎梏。我們一開始都是跟高瓴、晨興這些合作的。

  當然我們後面也有英特爾和海力士投資,說明把晶片這方面能力補齊了。2017 年12 月,我們做出第一款晶片,也是中國最早的邊緣人工智慧晶片。

  Q:去年地平線也經歷了一波挑戰現在回顧的話,有沒有一個總結?

  A:去年年底,我們決定要all in汽車這個方向。地平線的創業初心是要做機器人的晶片。我們說要讓每輛車、每個機器人都具有環境感知、人機互動、決策控制的能力,但是車和非車的場景,發展節奏不一樣。2019年年底我們認識到,其他場景暫時不會發展到汽車這麼大的垂直領域,所以就把90%的精力都放在車上。今天看來這個判斷是對的。

  另外我們也擔心,如果整個公司在車的方向上沒有足夠聚焦,會趕不上這個時代。

  客觀上來講,企業這些關鍵時間點,你是要做這些決策的。但對的決策不一定是容易的決策。

  Q:你剛才提到對大趨勢的判斷要對,你在地平線創立的起伏中,歸納幾個最重要的決策,你覺得是什麼?

  A:你看一開始的時候,我們要從軟體算法背景去做晶片,這個是對的吧?第二,我們不做雲端晶片,做車端晶片。因為雲端晶片的生態已經形成了,你要打就很難,基本上沒有市場。第三個就是聚焦在車上。

  Q:有沒有覺得2020年跨過了一個坎?之前都是創業公司,到今年出貨量爆發,估值也比較高了。

  A:節奏其實要在路上不停地看,既看儀錶盤(你手裡面還有多少錢),然後又要看前面的路況。如果2020年特斯拉沒有起來,我覺得那幾個新造車勢力也不會那麼好,然後我們的日子也慘兮兮的,還在蟄伏。

  我們肯定永遠都是創業公司的心態。但是我確實覺得,過去五年都是在黑暗中去摸索,從黑暗到黑暗,從失敗到失敗,一直堅持內心信仰的大方向。然後到了某個時間點,不知道什麼契機就贏了。

  智能汽車創新還要看中國

  Q:你接觸的新造車勢力和傳統主機廠有什麼不同?

  A:新造車勢力的話,他們學特斯拉更激進一點,對軟體的追求、智能化的追求更激進,更加創新。傳統主機廠相對來講,還是跟隨、保守一點。當然傳統主機廠現在也都開始積極地跟進。

  Q:但量大的還是傳統主機廠。

  A:對。但傳統主機廠現在大部分都是在15萬元以下的車型,新造車勢力的都在30萬元以上,所以它的創新空間就不一樣了。你一旦把利潤率給拉高的話,你就有很大的空間去創新。傳統主機廠還是需要再跑的步子更快一點。

  Q:2020年主機廠對自動駕駛功能,尤其是L3,似乎沒那麼熱情了。博世就說L3應用比預想的要慢,奧迪乾脆就越過L3不做了,覺得L3的功能定義有問題。

  A:我覺得在智能時代,還要看中國和美國,而且在美國也只有特斯拉。中國的車企,無論是傳統車廠還是新造車勢力,整體都比德國和日本更加創新。

  Q:你觀察到中國車企對你們的晶片,渴望程度有多高?

  A:他們非常積極,超過我的想像。今天的車載智能化,如果類比PC,還相當於是286 的水平,跟用戶期待是有差距的。到了徵程3代,是前視+環視(攝像頭),是在L2+到L3之間級別。徵程5代是L3-L4 級別,是PK特斯拉的FSD這款晶片的,也是旗艦級的。

  車載晶片的升級速度非常快。以前英特爾Mobileye的輔助駕駛功能,只需要幾個TOPS的算力。到今天,特斯拉FSD晶片有72TOPS的算力。我們到徵程5 代有96TOPS的算力。2021年特斯拉據說算力又要增長3~5 倍,我們拭目以待。

  Q:2019年B輪融資以後,地平線變成全球估值最高的AI晶片獨角獸。市場上有一些質疑的聲音,覺得地平線產品都沒有落地,就有這麼高的估值。這會困擾你嗎?

  A:我們在成長歷史上一直都帶著爭議的。絕大部分人一眼能看穿的東西,都不是好東西。

  其實老實說,時間會證明,中國的這些技術型企業裡面,地平線肯定是最有價值的企業。我們比大部分企業更加長期主義,對於產業發展的格局趨勢思考更多,相反我們不願意去拋頭露面。

  Q:車規級AI晶片是一門怎麼樣的生意,為什麼賣得這麼便宜?像英特爾的CPU就賣得很貴。

  A:首先,當英特爾在賣第一代CPU的時候也很便宜。越來越貴,是因為對計算的需求增加了,晶片越來越重要。

  從汽車的輔助駕駛,到變成高等級的自動駕駛,它是一個需求在不斷增加的過程。晶片以前對汽車行業來講都沒所謂的,不重要。在整個半導體行業裡,車載晶片是大概10%的份額。你一定要去思考趨勢,做明天的大生意。因為今天大生意也跟你沒關係,你衝進來也晚了。

  Q:你說過將來地平線是人工智慧時代的英特爾?

  A:我們是要做機器人時代的英特爾,跟機器人無關的晶片我們不做的。未來汽車只是機器人的一個品類而已。機器人都會具有環境感知、人機互動和決策控制的能力。所以地平線從車載AI晶片這個領域切入,把它給擊穿,然後未來成為機器人時代的 Intel。

  我們很信仰我們未來的方向。這個世界未來一定有個位置,是一個千億美元級的企業,留給做成了機器人時代的Intel公司。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帳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End—

相關焦點

  • 地平線創始人餘凱:為智能終端設備裝上「大腦」—新聞—科學網
    餘凱在地平線人工智慧晶片發布會上。
  • IC China 2020大咖來了|餘凱——地平線公司創始人兼CEO
    >餘凱博士,地平線創始人兼CEO,國際知名機器學習專家,致力於邊緣計算智能駕駛晶片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應用。餘凱博士擁有德國慕尼黑大學博士學位,南京大學碩士和學士學位。企業概況地平線是邊緣人工智慧晶片的全球領導者。得益於前瞻性的軟硬結合理念,地平線自主研發兼具極致效能與開放易用性的邊緣人工智慧晶片及解決方案,可面向智能駕駛以及更廣泛的通用AI應用領域提供全面開放的賦能服務。
  • 地平線公司推出自動駕駛晶片 晶片國產化提速受資本關注
    5月10日,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告訴經濟觀察網,目前新一代自動駕駛處理器徵程2.0正在研發中,而未來在軟硬體的進一步協同優化後,徵程2.0處理器將可實現更強大的自動駕駛性能。餘凱表示,「我們正在開發基於自己晶片的ADAS產品,目前已經與國內外客戶在合作導入我們的產品。」據記者了解,地平線ADAS產品星雲即將實現量產,該產品支持L2級別ADAS功能。
  • 地平線創始人餘凱:再過15年,我們就將迎來自動駕駛時代
    【記者/觀察者網 王一鳴】 自動駕駛這個話題近年來已是炙手可熱,而地平線機器人因其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一舉一動都吸引這無數業內的目光。這家由前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負責人餘凱創立不到兩年的公司,已經獲得了晨興、高瓴、金沙江、線性資本等一系列的重量級投資者的青睞。
  • 地平線欲5年內成「行業前二」 最快2年內尋求科創板上市
    在汽車因為晶片缺少而停產的背景下,人工智慧晶片企業地平線近期受到的關注頗多。12月22日,地平線(北京地平線機器人技術研發有限公司)宣布,公司已啟動總額預計超過7億美金的C輪融資。地平線上一輪融資在2019年2月完成,獲6億美元B輪融資,估值升至30億美元(近200億人民幣)。地平線未透露其在C輪融資之後的估值數字。但在與經濟觀察網記者交流時,該公司高層確認,已經開始交付產品的地平線已經具備了造血能力,在接下來的發展中,該公司將有兩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其一是繼續擴張市場;其二是尋找機會,最快在2年內於科創板上市。
  • 地平線公司推出智能駕駛晶片:未來兩年內鋪開
    【 中關村在線新聞資訊】6月16日消息,CESAsia 2018亞洲電子消費展前夕,地平線公司正式推出了他們研發的新一代智能駕駛處理器徵程2.0架構,隨後他們也在展會上正式展出了這款產品。值得一提的是,徵程2.0是面向L3/L4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 地平線B輪融資6億美元,成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工智慧晶片公司
    2月27日,人工智慧創業企業地平線(Horizon Robotics,以下簡稱「地平線」)公告公司完成了6億美元左右的B輪融資,此輪融資由SK中國、SK Hynix以及數家中國一線汽車集團(與旗下基金)聯合領投。
  • 專訪地平線創始人:國內首款車規級AI晶片是如何煉成的?
    國內AI晶片的先行者2015年,餘凱卸任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DL)負責人創立地平線時就認準了AI晶片賽道,他在業內率先提出聚焦邊緣人工智慧晶片方向,並表示地平線要成為「機器人時代的英特爾」。在AI晶片的設計理念上,餘凱從創業之初就倡導軟體和硬體的高度協同,「這跟我自己的出身背景有關。
  • WICV2020 |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車載AI晶片,智能汽車的數字...
    旨在打造全球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內規模最大、級別最高、影響力最大的世界級平臺,持續引領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全面開啟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新徵程。下面是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在本次論壇上的發言:大家早上好,感謝主辦方這樣的場合讓我們有機會交流,向大家匯報地平線在車載人工智慧晶片方面做的工作以及未來的想法。
  • 地平線聯合中興子公司 開發智能駕駛方案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近日,專注於人工智慧晶片和邊緣人工智慧計算的初創企業地平線與中興通訊旗下英博超算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合作開發L1-L4級別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ADAS),並計劃於2020年在量產車型上適配。
  • 地平線造芯:量產後要在三年決勝期內躋身前二
    餘凱對財經網汽車表示,自己看到這些機遇和挑戰後,選擇「出走」百度,在2015年7月創立了北京地平線機器人技術研發有限公司,開始面向智能汽車等場景研發邊緣人工智慧晶片及解決方案。這也使其成為國內外最早進軍汽車AI晶片的公司之一。前裝量產「靴子落地」公司成立之後,晶片的研發和量產就需提上日程。
  • 百度IDL傑出科學家徐偉加入地平線機器人
    來源:本文內容來自於網絡整理,謝謝今天凌晨,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IDL)傑出科學家徐偉宣布離職百度,其還稱將加入地平線機器人PaddlePaddle經歷了三年的研發,現可用於搜索排名、定向廣告、圖像識別、機器翻譯和無人駕駛汽車等多個方面。據媒體報導,徐偉還在微信朋友圈當中對其離職去向做了更為詳細的說明。根據其說明內容,徐偉在入職地平線機器人擔任通用AI首席科學家後,還計劃在矽谷建立通用AI實驗室(General AI Lab),終極目標是以小而精的團隊做出接近人類學習能力的AI機器。
  • 地平線造芯:量產後要在未來三年內躋身行業前二
    餘凱對財經網汽車表示,自己看到這些機遇和挑戰後,選擇「出走」百度,在2015年7月創立了北京地平線機器人技術研發有限公司,開始面向智能汽車等場景研發邊緣人工智慧晶片及解決方案。這也使其成為國內外最早進軍汽車AI晶片的公司之一。前裝量產「靴子落地」公司成立之後,晶片的研發和量產就需提上日程。
  • AI風口:地平線完成超5億美元C輪融資,將加速汽車智能化落地
    對於人工智慧賽道上的玩家,幫助各界更快地進行數位化轉型和創新的同時,也將會有望獲得人工智慧發展機遇。需要指出的是,各行各業數位化轉型升級大背景下,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為產業智能轉型提供支撐,這主要得益於計算能力、數據和算法上的突破。晶片則是其中算力提升的核心,以英偉達為例,全球科技巨頭均採用其GPU方案來訓練人工智慧系統,使得英偉達在資本市場備受投資者青睞,市值超3300億美元。
  • 地平線出貨超10萬
    12月1日,艾問資本從被投企業地平線官方得到消息,截止11月,【2020全球創始人大會·最具創新力創始人榜單】上榜人物餘凱博士帶著他創立的地平線研發的中國首款車規級人工智慧晶片-地平線徵程2出貨量已超10萬。
  • 市場要聞 | 地平線與豪威集團合作,國產汽車晶片挑戰幾何?
    11月30日,邊緣AI晶片企業地平線與中國半導體設計公司豪威集團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地平線成立於2015年,主要研發車規級人工智慧晶片,面向智能駕駛以及更廣泛的通用 AI 應用領域提供相關解決方案。豪威集團是中國半導體設計公司,主要提供圖像傳感器、觸摸顯示、高能效的電源管理以及接口管理等解決方案。
  • 寧德時代聯合領投地平線C2輪融資 摘下智能汽車「皇冠上的明珠」
    《科創板日報》(上海,研究員 思坦)訊,本周四(7日),國內AI晶片龍頭地平線公告完成C2輪4億美元融資,由Baillie Gifford、雲鋒基金、中信產業基金、寧德時代聯合領投。至此,地平線計劃中的7億美元C輪融資已經完成5.5億美元。根據公告,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加速新一代L4/L5級汽車智能晶片的研發和商業化進程。
  • 上汽智己汽車全球品牌發布,地平線徵程2助力搭建智能數字架構
    2021 年 1 月 13 日,「智能時代出行變革的實現者」智己汽車舉行全球品牌發布會,發布高端智能純電轎車和智能純電 SUV,新車型智能數字架構選用地平線徵程 2。根據規劃,智己汽車的首款量產版車型,將於 2021 年 4 月上海車展期間接受全球預訂,屆時將帶來更多值得期待的產品細節和用戶體驗方案。智己汽車是由上汽集團聯合浦東新區、阿里巴巴推出的高端汽車品牌。地平線與上汽集團在 2020 年 8 月成立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在智能駕駛技術領域展開全面深度合作,共同進行前瞻性技術研究,打造具有上汽集團品牌特色的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人工智慧終端應用。
  • 人工智慧領域的獨角獸公司地平線和商湯科技有什麼不同?
    地平線:晶片+算法 7月24日,地平線又收穫一員大將——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傑出科學家徐偉宣布離開百度,加入地平線公司。他擔任地平線通用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帶領團隊在矽谷建立通用人工智慧實驗室,打造一個小而精的團隊專注於通用人工智慧的研究,這是地平線繼南京、上海、深圳研發中心後,成立的第四個研發中心。
  • 四戰CES,國產晶片公司地平線的崛起與加速
    CES 2020展會期間,地平線不僅展示了中國首款車規級 AI 晶片「徵程二代」,基於「徵程二代」推出的單目前視 ADAS 解決方案。同時,已經進行升級的自動駕駛計算平臺Matrix 2等產品方案也在展會上首次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