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戰CES,國產晶片公司地平線的崛起與加速

2020-12-03 雷鋒網

美國拉斯維加斯的CES舞臺見證了太多成長。

對於邊緣人工智慧晶片企業地平線來說,四年來每一次的CES登臺都是實打實的印記。

2017年初亮CES時,地平線甚至沒有自己的展臺,而是以英特爾FPGA硬體平臺的嵌入式ADAS系統提供商的身份出現。

一年後,地平線擁有了獨立的展位,並帶來了主打自動駕駛市場的「徵程」系列處理器與瞄準AIoT邊緣計算市場的「旭日」系列處理器,正式向全球宣告地平線的晶片的從無到有。

以晶片為基礎,地平線找到了從技術過渡到產品的切入點。2019年CES上,地平線帶來的自動駕駛計算平臺Matrix,和基於Matrix的多個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包括Matrix視覺感知解決方案、NaviNet眾包高精地圖採集與定位方案、雷射雷達感知方案)就是最好的證明。

如果說,前三年地平線還在探索一家晶片公司能夠賦能行業的業務空間,那麼2020年CES上的地平線,很明顯已經找到並且堅定了自己的商業化道路。其技術在朝著更為縱深的方向發力時,也在打造著屬於自己的產業鏈生態。

CES 2020展會期間,地平線不僅展示了中國首款車規級 AI 晶片「徵程二代」,基於「徵程二代」推出的單目前視 ADAS 解決方案。同時,已經進行升級的自動駕駛計算平臺Matrix 2等產品方案也在展會上首次亮相。

此外,在今年地平線的展臺中央,地平線聯合合作夥伴展出了徵程二代賦能的ADAS、自動駕駛、眾包高精地圖、車內多模交互等多個合作落地產品和方案。

地平線展出與部分國際、國內客戶合作的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產品

晶片的從無到有、產品方案的從一到多,產品力的愈發縱深, CES的舞臺一路見證了地平線的崛起。地平線也用自己的方式在人工智慧賽道上走出了一條堅實的商業化道路。

車規級AI晶片填補國產空白

汽車電子晶片行業是個有潛力的市場。

用一個數字來表明:到2021年汽車電子晶片行業需求規模將達到約500億元。2020年全球使用車聯網的汽車數量將從目前的6000萬臺大幅增加至2.5億臺,到2035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將達2100萬輛。

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多年來汽車晶片領域一直被國際少數的大廠壟斷。隨著自動駕駛行業的火爆,國內新興的AI晶片公司也一直期望在這個領域能夠有所突破。

然而,汽車行業對於晶片有著車規級的嚴格要求。車規級的AI晶片需要滿足汽車電子可靠性標準AEC-Q100,需要經過嚴苛的研發、製造、封裝、測試和認證流程,產品開發周期長,難度大。其難度遠非消費電子級晶片和工業級晶片可比。

因此,國內多數涉足自動駕駛的初創企業,大多採用國外的車規級晶片和自身算法來提供不同場景下的ADAS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但在更底層的晶片上,是受制於國外晶片廠商的。

2019年8月,地平線正式推出了中國首款車規級人工智慧晶片徵程二代。據雷鋒網新智駕了解,這款晶片在8月份推出時就已實現流片和小規模量產。這款車規級AI晶片「徵程二代」的出現,補齊了國內汽車AI晶片產業鏈的關鍵空白。

此次CES地平線介紹道,率先搭載徵程二代車規級AI晶片及解決方案的量產車型最早將於2020年初上市。預計今年內,地平線將會陸續推出新一代車規級AI晶片,為自動駕駛的落地發展提供更多動力。

走出國門,秀國產實力

而此次徵程二代(Journey 2)選擇在CES 2020上展出,對地平線而言也是一次秀實力的機會。

這款晶片集成了地平線第二代BPU架構(伯努利架構),能夠提供4 TOPS的等效算力,典型功耗2瓦,能夠高效靈活地實現多類AI任務處理,對多類目標進行實時檢測和精準識別。

徵程(Journey)二代晶片

憑藉這款已經流片的AI晶片,地平線能夠實現諸多的行業賦能,包括自動駕駛視覺感知、眾包高精地圖與定位、視覺ADAS和智能人機互動等智能駕駛場景。

比如基於徵程二代推出的面向全球市場的單目前視 ADAS 解決方案就是典型案例。

得益於徵程二代的性能,地平線的單目前視 ADAS方案能夠在 100 毫秒延遲內有效感知車輛、行人、道路線、交通標誌、車牌、紅綠燈等六大類近百種目標的檢測和識別。

而針對ADAS行業痛點,其單目前視 ADAS 解決方案專門針對中國道路和場景進行了優化。這對國產ADAS廠商進入國內主流汽車供應鏈來說有望成為一股破冰之力。

地平線Matrix 2

CES 2020上,基於徵程二代車規級 AI 晶片的地平線自動駕駛計算平臺推出了Matrix 2版本。

與2018年發布的Matrix 1相比,Matrix 2在性能方面裝配有16TOPS的等效算力,而其功耗僅為原來的 2/3。在感知層面,Matrix 2可支持包括攝像頭、雷射雷達等在內的多傳感器感知和融合,低延時實現最多23類語義分割以及五大類目標檢測。

地平線在Matrix 2上實現的感知算法能夠應對複雜環境 ,即使在特殊場景或極端天氣的情況下也能輸出穩定的感知結果。

地平線表示,Matrix 2能夠滿足多個國家、不同場景下高級別自動駕駛運營車隊以及無人低速小車的感知計算需求。「2020 年,Matrix將在全球市場數千輛車上完成批量部署,應用到 ADAS、無人駕駛計程車、接駁巴士、卡車和運輸車隊等領域。」

隨著 Matrix 2上市,地平線在自動駕駛方向的商業化規模有望獲得進一步增長。

除了軟硬體結合,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完整解決方案,地平線還考慮到客戶自主開發和定製化的需求。在方案的提供上,地平線沒有採取國際供應商一貫採用的「黑匣子」模式,而是採取更為開放的合作模式。

客戶可以採用一整套的 ADAS 解決方案參考設計;或是使用地平線提供的AI 工具鏈OpenExplorer(天工開物)來進行完全自主的軟體算法開發。

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地平線OpenExplorer (天工開物)包含面向實際場景進行AI算法和應用開發的全套工具。模型訓練工具、檢查驗證工具、編譯器、模擬器、嵌入式開發包等。此外,工具鏈中還有參考模型樣例、參考整體軟體方案支持客戶快速產品落地。

可見,以「徵程二代」為圓心,在自動駕駛行業的細分場景之下,地平線一步步崛起,形成了自己的產品矩陣,並以「開放賦能「為半徑,不斷拓展自己的生態版圖。CES 2020 讓這些產品方案走出國門,也為地平線帶來了更大的業務想像空間。

紮根四年,地平線友圈生態漸顯

過去的四年,是地平線深度打磨技術的四年,同時也是其紮根行業建立生態的四年。

此前的技術積累,在2019年轉換成商業爆發。隨著2019年車規級「徵程二代」的量產並成功批量部署前裝定點,地平線國內外業務增長迎來了新拐點。

據了解,地平線與全球多家頂級Tier1s在ADAS、自動駕駛、多模交互等領域展開多維度合作,其智能駕駛業務年內訂單高達數億元。

(從左往右分別為:地平線副總裁兼智能駕駛產品線總經理張玉峰、地平線聯合創始人&技術副總裁黃暢、佛吉亞中國區總裁唐德福、佛吉亞歌樂汽車電子事業部中國區總裁班傑明)

CES 2020開展首日,地平線還公布了與全球領先汽車零部件科技公司佛吉亞的戰略合作,雙方合作範圍涉及高級輔助駕駛和智能座艙等多個領域。

此外,在地平線朋友圈的名單上,還包括福瑞泰克、英博超算、中科慧眼、大陸等Tier1;領駿、智行者等自動駕駛公司;SKT、Deepmap等地圖玩家;禾賽科技、速騰聚創等雷射雷達玩家。

地平線智能駕駛合作夥伴

地平線表示:隨著更多項目逐步落地,預計2020年前裝定點項目將達到兩位數,2022 年徵程系列晶片年出貨量將達到百萬級別。

總地來說,AI晶片作為自動駕駛領域的底層技術,玩家們在這條長賽道中要比拼的是耐力、創新力。憑藉著「算法+晶片+工具」的基礎技術平臺,地平線的成長速度肉眼可見,也逐漸得到了市場認可。

在市場和資本的篩選機制下,業內競爭將會更加劇烈。地平線如何保持技術的創新、商業化的持續探索,將是其成長為國產自動駕駛中堅力量的關鍵因素。

相關焦點

  • 市場要聞 | 地平線與豪威集團合作,國產汽車晶片挑戰幾何?
    11月30日,邊緣AI晶片企業地平線與中國半導體設計公司豪威集團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地平線成立於2015年,主要研發車規級人工智慧晶片,面向智能駕駛以及更廣泛的通用 AI 應用領域提供相關解決方案。豪威集團是中國半導體設計公司,主要提供圖像傳感器、觸摸顯示、高能效的電源管理以及接口管理等解決方案。
  • 地平線四度亮相CES,車規級AI晶片徵程二代引爆多項量產合作
    2019年,隨著徵程二代量產並成功批量部署前裝定點,地平線國內外業務增長迎來了新的拐點。作為商業化的關鍵一年,地平線與全球多家頂級Tier1s在ADAS、自動駕駛、多模交互等領域展開多維度合作,智能駕駛業務年內訂單高達數億元。四度參展CES,從零到一,地平線用自己的方式為人工智慧普惠大眾走出了一條堅實的商業化道路。
  • 地平線公司推出自動駕駛晶片 晶片國產化提速受資本關注
    地平線機器人計劃在未來2年內將所開發的晶片部署到數千萬臺智能攝影機中,由於技術開發和部署腳步迅速,此前順利籌得超1億美元的A+輪創投資金,投資者包括紅杉資本、中國建銀、嘉實基金管理和英特爾(Intel)。中金公司分析員張景松指出,目前,國內眾多公司投入了自動駕駛方案的研發,而堅持做軟硬一體化的公司則比較稀缺。
  • 地平線車規級AI晶片上車,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AI界「前裝量產...
    讓這一切變成現實,離不開它的「芯」——中國首款車規級AI晶片地平線徵程二代。這使長安UNI-T成為首款搭載國產人工智慧晶片的智能汽車,而且也使它走在了世界前列,成為全球首款智能人機互動SUV。智能汽車如何智能?藉助直播,長安汽車全球設計總監陳政演示了長安UNI-T的智能功能。
  • 地平線入選CB Insights中國晶片設計企業榜單
    根據CB Insights給出的入選理由,地平線作為專注於智能駕駛的AI晶片獨角獸,近年來在晶片研發和商業落地上取得了諸多進展。地平線2019年8月發布中國首款車規級AI晶片——徵程二代,集成了地平線第二代BPU架構,能夠提供4 TOPS的等效算力,典型功耗2瓦。
  • 地平線張玉峰:我們是最懂算法的晶片公司和最懂晶片的算法公司
    在會議間隙,人工智慧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地平線副總裁張玉峰也接受了包括第一電動網在內的多家媒體專訪,不僅對自動駕駛行業的現狀發表了意見,同時也介紹了公司接下來的發展規劃。我們希望我們不僅是在AI晶片,車規級AI晶片,在安全,功能安全和網絡安全上同樣能夠在一個領先市場這樣一個定位,也就是說引領這樣一個安全相關的技術發展趨勢。媒體:今年疫情,所以國家在供應鏈這一塊更希望實現一個國產化替代,在晶片這一塊,作為技術發展的一個大趨勢,這一塊您怎麼看待目前國內車規級晶片發展的現狀,如果想要實現自給自足的情況,我們還有哪些瓶頸需要突破?
  • 地平線榮獲 ASPENCORE 年度新銳公司和年度創新人物獎項
    11月7日,ASPENCORE第二屆"全球CEO峰會"在深圳舉辦,大會官方公布了全球電子成就獎名單,地平線與 ARM、英偉達、紫光展銳等優秀晶片企業榮獲該獎項。憑藉在邊緣 AI晶片領域的突出成就,地平線在本次峰會上榮獲兩項大獎——地平線公司榮獲年度新銳公司獎項、地平線創始人兼 CEO餘凱獲得年度創新人物獎項。
  • 地平線餘凱:智能汽車晶片的決賽已經開始了
    採訪整理|AI財經社 牛耕  編輯|趙豔秋  2020年,電動車和晶片成了最火熱的賽道。而地平線,作為一家聚焦車載AI晶片公司,已經成為同業中估值全球最高的獨角獸。從中關村擁擠的海龍大廈,搬到一棟頂部鑲嵌著公司logo的大樓,成為這家公司最直觀的外在轉變。
  • 地平線車規級AI晶片上車,成為中國AI界「前裝量產第一芯」
    讓這一切變成現實,離不開它的「芯」——中國首款車規級AI晶片地平線徵程二代。這使長安UNI-T成為首款搭載國產人工智慧晶片的智能汽車,而且也使它走在了世界前列,成為全球首款智能人機互動SUV。智能汽車如何智能?
  • 地平線造芯:量產後要在三年決勝期內躋身前二
    如果把智能汽車比作「四個輪子上的計算機」,那麼AI晶片無疑是這臺計算機的「大腦」。晶片公司「地平線」正在做的事——便是為車企打造智能汽車時代的「大腦」。這引發了資本的廣泛追捧。地平線方面表示,此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加速地平線車載人工智慧晶片和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研發和商業化進程,以及建設合作夥伴生態。聚焦賽道「智能汽車」地平線所聚焦的車載AI晶片,處於AI技術革命和汽車產業革命的交匯點上。繼PC和手機之後,智能網聯汽車被寄希望於引領科技史上的第三次智能化浪潮。
  • 地平線造芯:量產後要在未來三年內躋身行業前二
    如果把智能汽車比作「四個輪子上的計算機」,那麼AI晶片無疑是這臺計算機的「大腦」。地平線聚焦的正是AI晶片這一賽道,並引發了資本的廣泛關注。地平線方面表示,此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加速地平線車載人工智慧晶片和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研發和商業化進程,以及建設合作夥伴生態。聚焦賽道「智能汽車」地平線所聚焦的車載AI晶片,處於AI技術革命和汽車產業革命的交匯點上。繼PC和手機之後,智能網聯汽車被寄希望於引領科技史上的第三次智能化浪潮。
  • 中國首款車規級AI晶片「地平線徵程2」出貨量超10萬
    12月1日,國內人工智慧晶片公司地平線對外公布,中國首款車規級人工智慧晶片地平線徵程2出貨量已超10萬,搭載此款晶片的汽車實現了L2+級自動駕駛。在第七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這款晶片還入選「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
  • 地平線公司推出智能駕駛晶片:未來兩年內鋪開
    【 中關村在線新聞資訊】6月16日消息,CESAsia 2018亞洲電子消費展前夕,地平線公司正式推出了他們研發的新一代智能駕駛處理器徵程2.0架構,隨後他們也在展會上正式展出了這款產品。值得一提的是,徵程2.0是面向L3/L4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 晶片全景圖和國產數字晶片的機會
    所以,在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我國應加大攻克核心技術,大力發展國產晶片,加速晶片的國產替代,打造中國芯。 本文將對晶片做一個相對全面的介紹,包括晶片產業鏈、數字晶片、AI晶片、模擬晶片,以及世界晶片的主要格局及參與玩家,並試圖挖掘出國產晶片的機會。
  • 汽車晶片短缺致全球汽車巨頭減產
    該公司尚未發布有關減產的規模或時間框架的詳細信息,但正在調查缺乏半導體是否會影響其他車輛。12月,豐田公司的代表向日本的集團汽車零部件公司解釋說,該公司尚未確定是否能確保足夠的半導體晶片。通常情況下,豐田公司會解釋其來年的生產計劃。但全球晶片緊縮導致該汽車製造商難以正式制定計劃。日產汽車將在1月份將其旗艦車Note的產量減少5,000輛,這種減少可能會持續到2月份。
  • 國產晶片崛起,中微半導體CEO尹志堯:5nm蝕刻機已獲臺積電認可
    國產晶片的崛起之路可謂是艱辛,但是成果確實有目共睹的。除了在晶片上面有了不少成就,在製造元件上也已經有了很多的技術成果。中微半導體的蝕刻機就是其中之一。臺積電的工藝路線,明年第三季度就要試產5nm工藝,這一代工藝會全面應用EUV光刻技術。
  • 華為麒麟晶片的崛起,晶片行業走向多極化
    因此,咱還是主要談談安卓手機中的晶片。在Android中處理器也可以籠統的分為兩類:專門為手機廠商提供晶片的公司比如高通、聯發科;發布手機順帶自主研發處理器的比如三星、華為。其中,僅僅華為是國產廠商。在晶片這樣的技術要求很高的產業中,華為能夠躋身前列確實很不容易。
  • 【突圍】國產光刻膠之路任重道遠,三大細分市場加速突圍戰;
    【突圍】國產光刻膠之路任重道遠,三大細分市場加速突圍戰; 1.國產光刻膠之路任重道遠,三大細分市場加速突圍戰;2.三星、京東方等供應商長陽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3.神工股份科創板申請已獲上交所受理,募資11億元投建8英寸拋光片等項目;4.耐威科技2018年淨利潤升95.25%,瑞典MEMS產線產能利用率達98%;
  • 持續加注科技,雲鋒基金領投地平線C2輪融資
    C輪融資總額預計7億美元,將主要用於加速新一代 L4/L5 級汽車智能晶片的研發和商業化進程,以及建設開放共贏的合作夥伴生態。  作為全球首家基於深度學習技術的汽車智能晶片創業公司,地平線成為目前中國唯一實現車規級智能晶片前裝量產的科技企業,並已經形成覆蓋從 L2 到 L3 級別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晶片方案的完整產品布局。
  • 深度解讀晶片測試:三大機器貫穿全流程,國產設備突飛猛進
    國內廠商在分立器件測試機、模擬測試機和分選機等中低端領域實現或部分實現了國產替代,並在數字測試機、探針臺等難度較大的測試設備領域已有布局,但探針臺和高端測試機依舊由海外龍頭壟斷。在近來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半導體設備的國產替代進程或將加速,遵循先易後難的邏輯,國產測試設備有望在各種半導體設備中率先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