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明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智能汽車到底長什麼樣?提出概念公司很多,但拿出量產車的公司很少。
現在,長安汽車率先給出了答案。
3月5日晚間,長安直播發布新車型長安UNI-T,定位為「未來科技量產者」,與長安其他系列產品相比,整體造型看起來更加科幻前衛。
但其更大的變化還在於它可以實現的功能,已經超出了傳統汽車範疇:不僅能全方位實現車內場景化感知,還可以基於感知結果,為用戶提供更加精準的智能推薦、智能車控等服務。
車不再只是一個交通工具,而是一個有「溫度」的夥伴。
讓這一切變成現實,離不開它的「芯」——中國首款車規級AI晶片地平線徵程二代。
這使長安UNI-T成為首款搭載國產人工智慧晶片的智能汽車,而且也使它走在了世界前列,成為全球首款智能人機互動SUV。
智能汽車如何智能?
藉助直播,長安汽車全球設計總監陳政演示了長安UNI-T的智能功能。
在行車時,它能夠根據駕駛者視線注視,自動亮起車輛中控屏,來提供更加貼心的駕駛體驗。
不僅如此,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在媒體互動環節時透露,長安UNI-T也能接收車內語音數據,並自動進行「貼心」調整。
在「察覺」車內乘客有人接打電話的時候,它會主動調低車內音樂的音量,以免造成幹擾。
汽車就像有了「自主意識」,不需要任何操作,就能根據車內的情況,自動進行調整。
而且,不僅僅只有主動服務,還有很多「被動」服務,比如通過語音來拍照的功能:
但被動服務之後,就變成了「主動服務」——拍照完成之後,還能自動識別用戶年齡、性別、表情,增加趣味標籤,並將照片上傳到車載系統雲端,方便手機下載和分享。
總之就是一句話:能不動口,就不用動口,能不動手,就不用動手。
這樣車內空間,通常被稱為智能駕駛艙,在長安UNI-T上,由長安智能院和地平線聯合開發的NPU計算平臺驅動,能夠基於不同的場景信息,實現車內多模態交互。
它不僅能接收視覺感知數據(比如注視亮屏),也能夠接收語音數據(比如發現打電話自動降低音量),還可以深度融合視覺、語音多種感知數據,實現車內多模態交互(比如語音拍照),從而實現從交互對象、交互方式到交互邏輯的升級,讓「察言觀色」的主動式交互成為現實。
但想要實現車內多模態交互並不容易,除了有效的AI算法加持之外,還需要有強大的算力提供支撐。
這裡,就是地平線徵程二代發揮作用的地方。
首款國產車規級AI晶片的第一次前裝落地
地平線徵程二代,是長安與地平線聯合開發的智能駕駛艙NPU計算平臺的核心計算單元。
2019年8月,地平線正式推出徵程二代,並宣布其通過汽車電子可靠性標準AEC-Q100認證。
這意味著,徵程二代成為了國內首款車規級AI晶片,而且還是能夠量產、性能不輸國際巨頭Mobileye產品的那種。
據地平線介紹,徵程二代搭載其自主研發的計算架構BPU2.0(Brain Processing Unit),可提供超過4 TOPS的等效算力,典型功耗僅2瓦,配合高效的算法,每TOPS的算力可以處理的幀數可達同等算力GPU的10倍以上。
徵程二代不僅能處理多類AI任務,還能對多類目標進行實時檢測和精準識別,滿足語音識別、眼球跟蹤等智能人機互動的功能需求,賦能汽車智能化。
但從晶片的這些能力來看,搭載徵程二代的智能汽車還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此外,基於徵程二代,地平線還與合作夥伴聯合打造了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駕駛員行為監測系統(DMS),來滿足汽車安全需求。
地平線介紹稱,在ADAS關鍵算法指標上如車道線檢測、車輛分類檢測、測距精度等,數據表現已經達到或超過國際頭部企業。
DMS系統更是疲勞拯救者,能夠識別駕駛員眨眼和打哈欠的頻次,判定疲勞駕駛等級,採用語音提示進行疲勞預警,最大程度保障行車安全。
而在落地方面,地平線更是先行一步。今年6月,長安UNI-T就會量產上市,徵程二代將正式成為全球首個上車量產的邊緣AI晶片,「前裝量產第一芯」名副其實。
雖然這只是地平線和長安的一次合作落地,但對於整個行業來說意義不小,其意味著車規級AI晶片的前裝量產元年正式到來,同時也代表了自動駕駛核心技術的國產化。
自動駕駛核心技術國產化
與美國相比,中國自動駕駛行業的起步較晚是事實,但其正在迎頭趕上,甚至開始彎道超車。
根據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發布的《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報告(2019年)》,在北京進行路測的自動駕駛汽車,核心部件正在走向國產化。
這背後當然少不了地平線等公司的努力。今年CES期間,地平線展示出了這樣一張生態圖:
地平線已經將技術實力蔓延到了全球整個產業鏈,成為行業底層的賦能者,通過一層層的Tier 1(一級供應商)、自動駕駛公司、車廠,將技術實力灌輸到整個產業鏈中。
同時也在中國本土構建了強大的智能汽車朋友圈:
自動駕駛方案公司裡,地平線與領駿科技合作;
速騰聚創和禾賽這兩家國產雷達廠商都是地平線的合作夥伴;
物流自動駕駛方面,地平線加入了嬴徹科技主導的幹線物流創新中心;
網約車方面,地平線與首汽約車合作,探索AI晶片及算法解決方案的實際應用等等。
此次,地平線徵程二代「登上」長安UNI-T,是實現自動駕駛核心技術國產化的重大跨越。地平線成為中國首家、也是目前唯一實現車規級AI晶片前裝量產的公司。
今年2月底,美國加州車管局發布《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來自中國的自動駕駛公司正在大放異彩,按照平均接管指標全球Top 10中,中國佔據4家。
但這並不是中國在自動駕駛領域崛起的全部,在晶片領域、在ADAS和DMS領域,以及自動駕駛落地方面,中國企業都正在與世界一流的汽車零部件廠商展開競爭,同樣不容忽視。
中國力量正在搶佔技術高地,驅動自動駕駛落地,早已不是一句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