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系車在華滯銷,銷量從巔峰時期的近200萬臺,到如今的腰斬,從而讓很多國人開始鄙視韓國車,認為自主品牌已經趕超韓國汽車。事實上。這是坐井觀天的表現,韓國可是全球第四大汽車強國。
1、韓系車落寞?
自從2002年進入中國以來,韓系車在華順風順水。2016年北京現代銷量高達114萬輛,同比增長7.5%,連續第四年年銷過百萬;同年,東風悅達起亞實現銷量65萬輛,同比增5.5%。兩者合計,現代集團在華銷量近180萬輛。但是此後,因為薩德事件等地緣政治因素影響,韓系車在華斷崖式下跌,及至2019年,現代集團在華銷量僅為96萬輛,被吉利、長安、長城等自主品牌超越。由此,很多國人認為韓系車沒落了,開始看不起韓國汽車。
2、全球第四大汽車強國?
然而,鄙視韓國車的行為是坐井觀天。殊不知,韓國一直都是全球第四大汽車強國,這是很多國人不願承認的一個事實。眾所周知,德國、美國、日本是全球公認的三大汽車強國。德國是汽車的發明者,BBA等豪華品牌風靡全球;美國的福特汽車,是汽車流水線批量生產方式的開創者,與通用一起,將汽車普及開來;日本豐田、本田和日產,以經濟、可靠、耐用的車型,打開了全球的汽車市場。
而韓國則是名副其實的第四大汽車強國,這從銷量上就可見一斑。數據顯示,2019年,韓國現代起亞全球銷量高達720萬輛,僅次於大眾、豐田、雷諾日產和通用,高居第五位,而且銷量的85%是由海外市場實現的。同年,自主一哥吉利的銷量也才136萬輛,一個現代起亞等於五個吉利。即使吉利、長城、長安、傳祺、比亞迪、奇瑞等主流自主車企加起來,銷量也不過452萬輛,相差依舊甚遠。
3、韓系車為何這麼強大?
事實上,韓國現代汽車始於1967年,起步比我們的紅旗還要晚,但是韓國汽車行業堅持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終於成為汽車強國。首先,韓國汽車行業有完善的核心技術儲備,三大件均為自主研發生產。從2010年到如今的十年間,現代集團旗下共有12款發動機登上沃德十佳發動機榜單,涵蓋渦輪增壓、油電混動、純電動力、氫燃料動力等;此外,現代坦迪斯,被稱為韓國的「愛立信」,能夠自主研生產一流的變速箱。
其次,韓國汽車行業,有很多世界頂級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例如創辦於1977年的現代摩比斯,就是全球一流水準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巨頭,在全球十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中排名第七,業務廣泛,幾乎沒有不涉及的汽車零部件產品,能夠與德國博世並駕齊驅;此外, LG化學、三星SDI也都是世界著名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其中,LG化學的電池出貨量今年甚至超越了我國的寧德時代,成為全球第一。
最後,韓國汽車的質量,在世界範圍內也得到了權威的肯定。在J.D Power發布的2019年美國新車質量研究報告中,現代起亞旗下的三個韓系車品牌,再次包攬了前三名。其中,高端品牌捷恩斯已經連續兩年蟬聯冠軍寶座,而起亞和現代分別位列第二和第三名。美國J.D. Power公司關於汽車方面的研究報告,在全球工商界獲得較高認同。韓國汽車頻繁霸榜,說明質量肯定不差,不然現代集團也不會成為世界500強企業。
由此可知,雖然我國汽車工業這些年有了長足的進步,在部分領域可能追上了韓國汽車,但其實無論是在整體銷量上,還是在產業鏈零部件供應商,以及三大件核心技術方面,我們都有很大的差距。如果因為韓系車在華銷量的暫時下滑,而沾沾自喜、驕傲自大,這就是坐井觀天的短視行為。只有正視差距、面對現實,我們的汽車行業才有可能真正趕超韓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