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工藝鑑定和驗收。這是中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衝型散裂中子源,它的建成填補了國內脈衝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
△中國散裂中子源靶心全貌
這是一臺什麼樣的科學裝置?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由中國科學院與廣東省共同建設的大科學裝置,它通過直線加速器和環形加速器將質子束增加至16億電子伏的能量後引出,撞擊鎢靶產生中子。中國科學院將該裝置比喻成「超級顯微鏡」,是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國之重器」。
中國散裂中子源將為我國材料科學技術、生命科學、資源環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強有力的研究手段。
能給老百姓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這個頂尖的科學裝置又能給老百姓的生活帶去哪些改變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舉例說,1998年的德國高鐵意外出軌,導致101人死亡105人受傷,後經調查發現,事故的元兇是車輪老化和材料疲勞產生的裂紋。
△1998年德國高鐵出軌事故
事實上無論是高鐵的輪軌,還是飛機的渦輪、機翼裡面都有應力,它決定了高鐵和飛機使用壽命和安全性,但是這個應力看不到、摸不著,如何把它研究清楚,成了從根本上避免類似災難再次發生的關鍵。
德國高鐵的車輪後來被送到英國散裂中子源用中子散射研究,找到了金屬疲勞的規律,制定了保證車輪安全的技術措施。
建成後 將免費向國內外用戶開放
據悉,中國散裂中子源於2011年9月開工建設,工期6.5年,總投資約23億元。未來通過國家驗收後,散裂中子源將面對全國用戶開放實驗,只對一些涉及商業秘密研究、不能發表研究結果的企業收取少量費用。
△「國之重器」將免費對外開放
此前,中科院就已建立了一整套公平、公正的科學研究設備開放制度,由專家學者組成一個用戶申請委員會,去決定向哪些用戶開放,實驗時間有多長。
點擊視頻,
5分鐘看懂中國散裂中子源
↓↓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中國科普博覽、金羊網
監製/楊繼紅 主編/李浙
記者/帥俊全 編輯/江永韜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