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國之重器」建成!給你的生活帶來這些改變→

2021-02-15 央視新聞

25日,「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工藝鑑定和驗收。這是中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衝型散裂中子源,它的建成填補了國內脈衝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

△中國散裂中子源靶心全貌

這是一臺什麼樣的科學裝置?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由中國科學院與廣東省共同建設的大科學裝置,它通過直線加速器和環形加速器將質子束增加至16億電子伏的能量後引出,撞擊鎢靶產生中子。中國科學院將該裝置比喻成「超級顯微鏡」,是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國之重器」。

中國散裂中子源將為我國材料科學技術、生命科學、資源環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強有力的研究手段

能給老百姓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這個頂尖的科學裝置又能給老百姓的生活帶去哪些改變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舉例說,1998年的德國高鐵意外出軌,導致101人死亡105人受傷,後經調查發現,事故的元兇是車輪老化和材料疲勞產生的裂紋。

△1998年德國高鐵出軌事故

事實上無論是高鐵的輪軌,還是飛機的渦輪、機翼裡面都有應力,它決定了高鐵和飛機使用壽命和安全性,但是這個應力看不到、摸不著,如何把它研究清楚,成了從根本上避免類似災難再次發生的關鍵。

德國高鐵的車輪後來被送到英國散裂中子源用中子散射研究,找到了金屬疲勞的規律,制定了保證車輪安全的技術措施。

建成後 將免費向國內外用戶開放

據悉,中國散裂中子源於2011年9月開工建設,工期6.5年,總投資約23億元。未來通過國家驗收後,散裂中子源將面對全國用戶開放實驗,只對一些涉及商業秘密研究、不能發表研究結果的企業收取少量費用。

△「國之重器」將免費對外開放

此前,中科院就已建立了一整套公平、公正的科學研究設備開放制度,由專家學者組成一個用戶申請委員會,去決定向哪些用戶開放,實驗時間有多長。

點擊視頻,

5分鐘看懂中國散裂中子源

↓↓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中國科普博覽、金羊網

監製/楊繼紅 主編/李浙

記者/帥俊全 編輯/江永韜

©央視新


相關焦點

  • 鄭麗香:用心守護數據,成就「國之重器」
    這個電子元器件數據平臺,能給「中國製造」帶來怎樣的改變?「我們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拓寬了元器件的數據管理。比如我們幫一家製造企業梳理其採購清單,這份清單中有7萬餘個元器件,但實際上這7萬多個元器件有不少是重複的或是已經停產的,這會對企業的採購工作帶來極大的負擔。通過我們平臺的梳理,可以把無效的採購信息排除,元器件的採購型號規格可以壓縮到兩三萬個。」
  • 「世界泵王」助力科學界「國之重器」——世界最大地震模擬設施建設
    「世界泵王」助力科學界「國之重器」——世界最大地震模擬設施建設 2020
  • 民族脊梁「國之重器」
    今天來聊聊我們國家哪些大學盛產為國貢獻的科學家,他們負責的項目都可以稱之為國之重器,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崛起離不開他們的奉獻和努力,以前總是有人說清華北大是美國人的,我還不信,今天終於信了。這些「國之重器」的負責人是中華民族真正的脊梁,也是祖國和民族的崛起做出了突出貢獻,就是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腰杆才硬,說話有底氣,他們有的來自全國頂尖名校,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有的來自「雙非」大學,如重慶交通大學、南華大學等,基本都是從這些學校王牌專業畢業的。
  • 中國研發出「國之重器」,各國爭相對中國拋出橄欖枝
    新研發出「國之重器」,很多國家也爭相向中國「拋出」橄欖枝。隨著科研人員的不斷努力,現在終於再次的有了重大突破,那就是我國新研發出了一款萬噸級的「國之重器」,就是一個垂向加載重量高達上千萬噸的大型工程結構實驗設備。
  • 服務「國之重器」!「顯微世界超級放大鏡」配套工程今開建
    為保障「國之重器」的運行,今天,在北京懷柔科學城,由北京建工六建集團承建的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配套綜合實驗樓和用戶服務樓項目破土動工,正式進入基礎施工階段。提起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用「國之重器」形容絕不為過。
  • (原創)<<華北克拉通破壞>>是「國之重器」?
    <<華北克拉通破壞>>哪裡是什麼「國之重器」,朱日祥院士進行「快樂科研」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獲獎。
  • 我國研製出「國之重器」,世界各國爭相對中國拋橄欖枝
    「文/小慄子 (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旅行的真諦,不是運動,而是帶動你的靈魂,去尋找到生命的春光。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經過一代代科研人員努力,現在有一個非常好的消息出現了,那就是我國現在有了技術上的突破,我國成功研製出「國之重器
  • 航空工業氣動院:赤子丹心 為「國之重器」保駕護航
    5月24日,隨著最後一次流場噪聲測量試驗結束,由航空工業氣動院自主研發的「國之重器」——FL-62風洞順利完成了首次型號試驗。試驗數據顯示,風洞的流場品質和標模測力試驗數據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指標。FL-62風洞作為國際上最先進的大型連續式跨聲速風洞之一,實現了我國大尺寸跨聲速風洞從暫衝式向連續式的跨越。
  • 被譽為「國之重器」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落戶廣東惠州
    圖為正在動工建設的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施工現場 宋秀傑 攝記者11月6日從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委宣傳部獲悉,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已落戶該縣稔平半島能源中心,目前已動工建設,預計在2026年建成據介紹,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為「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與「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HIAF)」,被譽為「國之重器」,是「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預計投資68億元,建成後將成為所在領域國際領先水平的大科學裝置,將吸引約1500名海內外科學家到惠州從事科研工作,在能源等領域產生大量的原創性科研成果。
  • 廣東惠州打造「國之重器」兩大科學裝置助力大灣區建設
    兩大科學裝置建成後,有望形成國際領先的核物理研究中心,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惠州辦公室主任、東江實驗室綜合辦公室主任王玥介紹,兩大科學裝置被譽為「國之重器」,是我國「十二五」期間優先安排的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
  • 他靠賣空氣,成為了國之重器
    其中最為腦洞大開,驚為天人的一招,非「賣空氣」莫屬。那是2012年的第一場霧霾過後,標哥宣稱,他要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開設專賣店,販賣新鮮空氣,每瓶售價4元至5元。賣新鮮空氣!這種不靠譜的項目也就只有標哥才能想得出來。可惜很多年過去了,標哥的空氣罐頭仍然是一個空氣項目,虛無縹緲。
  • 潛心鍛鑄「國之重器」 記巖土工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雲敏
    「我們團隊上下現在有這麼一股精氣神:這是我們整個科學生涯中至關重要的大事,一定要做好。」日前,在位於浙江大學的辦公室裡,巖土工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雲敏告訴記者。  這件大事,就是建設浙江省第一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CHIEF)。建成後,這一裝置能夠利用超重力的「時空壓縮」效應,模擬大自然在漫長時光中發生的巨變。
  • 國之重器,青銅器的鑄造與裝飾
    青銅器的鑄造與裝飾青銅器為國之重器,考古學者將早期人類文化的發展過程,根據生產工具和武器的材質,區分為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由此可見青銅的時代重要性。中國最早出現的青銅器是1975年甘肅東鄉林家馬家窯文化遺址出土青銅刀,碳14測定公元前2575~2500,樹輪校正公元前3100~3010青銅的鑄造工藝一、陶範法青銅鑄造的第一步是採冶
  • 懷柔區服務保障「國之重器」運行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配套項目開工
    為服務保障「國之重器」——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的運行,近日,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配套綜合實驗樓和用戶服務樓項目破土動工,正式進入基礎施工階段。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出席開工儀式並致辭。
  • 服務保障「國之重器」運行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配套項目開工
    圖為項目開工啟動現場為服務保障「國之重器」——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的運行,12月2日上午,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配套綜合實驗樓和用戶服務樓項目破土動工,正式進入基礎施工階段。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出席開工儀式並致辭。
  • 中國成功研發萬噸級「國之重器」,擁有3大傑出優勢
    但經過科研人員的不斷努力,現在也有一個非常好的消息,那就是我國現在有了一個技術上的突破,用了十年的時間,最終我們成功研發了一款萬噸級的國之重器。這一款就是一個垂向加載重量達上千萬噸的一個大型工程結構實驗設備。這款工程設備能夠在之後的發展方面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一些可能性,這樣就能夠避免我國在一些機械製造方面的尺寸問題,但是我們的研製時間比較多,但是實驗證明了這樣的等待是有所值得的。
  • 國之重器下水,成功讓我國向著海洋強國更進一步
    科研乃一國之大事,最重要的設備又怎能一直藉助外國的技術因此我國也一直沒有停止這些高精度的設備的研究和實驗,就如同我國也一直沒有停止北鬥系列的導航系統的研製一樣,終於在7月18日,承載著我國海洋強國之希望的「實驗六號」在廣州下水試航,宣布著我國的海洋探索拉開了新的篇章。
  • 惠州「國之重器」又有重大進展,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總部區開建
    惠州的兩個「國之重器」建設提速,繼裝置區去年底在惠東縣開工建設後,項目總部區今天在惠城區開工建設了。12月26日,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項目總部區暨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總部區工程開工動員會在惠州市惠城區河南岸街道河橋片區舉行。惠州市政府副市長馮起忠參加活動並宣布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項目總部區工程動工建設。
  • 一個世界最大的金屬呼啦圈,憑什麼被稱為「國之重器」?-虎嗅網
    一、什麼是國之重器首先我解釋解釋,什麼是國之重器。這有一個大的背景,當夜色降臨的時候,在繁華的城市當中,依然是一片燈火輝煌,這是人類在地球上創造的奇蹟。那麼類似地,我們這些國之重器這些大鍛件是否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成形呢?受這一思路的啟發,我們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材料加工技術叫金屬構築成形技術,這項技術是採用尺寸相對比較小冷速比較快的金屬坯。
  • 華科大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的「國之重器」 世界最好的脈衝強...
    湖北就有一座世界上最好的脈衝強磁場設施——位於華中科技大學的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它是教育部直屬高校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強磁場科學、技術及應用研究的國家級大科學平臺,是物理、化學、材料和生物醫學等多學科領域科學研究的「國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