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的兩個「國之重器」建設提速,繼裝置區去年底在惠東縣開工建設後,項目總部區今天在惠城區開工建設了。
12月26日,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項目總部區暨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總部區工程開工動員會在惠州市惠城區河南岸街道河橋片區舉行。惠州市政府副市長馮起忠參加活動並宣布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項目總部區工程動工建設。
總部區開工建設,意味著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項目取得又一重大進展。
總部區一期約5.2萬平方米
將建設科研辦公樓實驗樓
落戶惠州的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強流重離子加速器(HIAF)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是「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被視為「國之重器」。未來建成後,有望成為世界最先進的核物理研究裝置,形成國際領先的核物理研究中心。
作為國家大科學裝置,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總投資超過60億元,分為裝置區、總部區兩大部分。
其中,裝置區位於惠東縣黃埠鎮,HIAF項目已於去年12月底開工建設;總部區位於惠城區河南岸街道河橋片區,由廣東省和惠州市共同為兩大科學裝置配套建設,也是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總部的核心承載區。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長胡正國在接受南方日報、南方+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動工建設的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總部區一期總建築面積約5.2萬平方米,總投資近2億元,建設周期為一年半,計劃2021年中建成。
資料顯示,該總部區主要將建設科研辦公樓、科研實驗樓、學術交流中心、職工食堂、總部科研配套服務中心以及機動車地下停車庫等。
「國之重器」和省實驗室加持
惠州劍指大灣區能源科技創新中心
在距離總部區數十公裡之外的惠東縣黃埠鎮,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項目的裝置區正在加快建設。
胡正國介紹,項目建設周期為6-7年,未來建成後將集聚國內外約1500名科研人才,形成國際一流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將以兩大科學裝置為核心依託,由惠州市政府主建,採用「核心+網絡」模式,惠州市承建實驗室核心總部,陽江、佛山、雲浮、汕尾設立分中心。該實驗室將對標國家實驗室,著力突破先進能源領域重大科學問題與關鍵「卡脖子」技術,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隨著兩大科學裝置、能源省實驗室建設,通過吸引、培養和集聚一批國際一流人才及研發團隊,惠州將逐步打造國際核科學研究中心,劍指大灣區能源科技創新中心,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記者/攝影】周歡
【視頻剪輯】王昌輝
【作者】 周歡;王昌輝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