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重器下水,成功讓我國向著海洋強國更進一步

2020-07-26 木易機械科技
國之重器下水,成功讓我國向著海洋強國更進一步

無邊無盡的大海,是科學家們一直以來孜孜不倦的探索的「戰場」,大海之中承載了太多的奧妙,海流、微生物、自然資源等等,足以令海洋學家們窮盡一生的時間來研究。而人靠衣裳馬靠鞍,想能夠儘可能的多了解生命之母海洋的奧妙,那麼優秀的科研設備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而在高精度的研究設備上,我國一直以來都沒有處於國際領先的地位,大多數的研究用具還需要從國外進口,大大延緩了我國對海洋的探索進度,就以高清探頭為例,由於海洋深度導致的強大水壓,國內生產的探頭無法承載這樣大的壓力,因此就不得不耗費大量的資金去向國外採購。

國之重器下水,成功讓我國向著海洋強國更進一步

科研乃一國之大事,最重要的設備又怎能一直藉助外國的技術?因此我國也一直沒有停止這些高精度的設備的研究和實驗,就如同我國也一直沒有停止北鬥系列的導航系統的研製一樣,終於在7月18日,承載著我國海洋強國之希望的「實驗六號」在廣州下水試航,宣布著我國的海洋探索拉開了新的篇章。

國之重器下水,成功讓我國向著海洋強國更進一步

和以往的海洋探索船不同的是,實驗6採用了很多創紀錄的參數和全新的實驗器材,不僅整艘探索船長達九十米,排水噸數超過四千噸,更是配置了十幾個國際先進的實驗室,能夠確保實驗6在航行過程中採集到的實驗數據能夠第一時間的得到處理,而擁有這樣一艘國際技術領先的科考船,無疑讓我國的海洋探索的半徑能夠大大延展,探索更深程度的海洋奧秘。

國之重器下水,成功讓我國向著海洋強國更進一步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因此海洋的相關研究是地理學中的重中之重,而在陸地資源越發匱乏的如今,海洋中蘊含著的能源就具備了不一樣的戰略意義,摸清我國海洋周邊的狀況,也是為我國未來的發展上了一道保險。因此實驗6的研發成功以及下水試航對我國有著不一般的意義。

國之重器下水,成功讓我國向著海洋強國更進一步

一直以來我國在海洋探索上並不處於領先的地位,因為我國地大物博,無論是軍事,還是自然研究,都以陸地為主,然而海洋領土也是我國領土神聖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夠勘探清楚我國海洋資源,並且能夠促進我國對整個地球的地理知識的探索,實驗6號的成功讓我國向著海洋強國更進一步,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

相關焦點

  • 「實驗6」號成功下水!我國海洋科考又添利器
    南海海洋所造船辦公室總工程師蔡小陽對於「實驗6」號的成功下水,十分高興,「就像看到自己的兒子出世」。目前,我國在役各類海洋綜合科考船和專業調查船60餘艘,其中,加入國家海洋調查船隊37艘,遠遠少於美、俄、日等發達國家,滿足不了當前我國海洋事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尤其是科考船總體數量少、探測手段落後和探測能力低等因素,極大制約了我國海洋科學的發展,成為造成我國海洋科學長期落後的主要原因。
  • 「實驗6」號科考船成功下水,我國海洋科考又添利器
    7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下水暨命名活動在廣州舉行。南海海洋所造船辦公室總工程師蔡小陽對於「實驗6」號的成功下水,十分高興,「就像看到自己的兒子出世」。 下水現場。
  • 三千噸級海洋漁業調查船"藍海101"在上海下水
    據了解,作為我國海洋漁業科考船體系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的「藍海101」與東海水產研究所的「藍海201」(兩者「一型兩船」)兩艘調查船,被譽為「漁業航母」,是農業農村部迄今投資最多、噸位最大、設施最先進的科學調查船,也是我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國之重器」和「農業現代化標誌性工程」之一。
  • 我國研製出「國之重器」,世界各國爭相對中國拋橄欖枝
    ,我國成功研製出「國之重器」,世界各國爭相對中國拋出橄欖枝,實際上「國之重器」就是一個垂向加載重量達上千萬噸的一個大型工程結構實驗設備。我們國家有了這款機器就意味著能夠有更好的發展,萬噸級別的實驗設施在世界上都十分罕見,製造難度以及製造複雜程度讓許多國家望而止步,但我國卻創造出「奇蹟」,成功研製出大型工程結構實驗設備。
  • 航空工業氣動院:赤子丹心 為「國之重器」保駕護航
    中國航空報訊:「試驗圓滿成功!」5月24日,隨著最後一次流場噪聲測量試驗結束,由航空工業氣動院自主研發的「國之重器」——FL-62風洞順利完成了首次型號試驗。試驗數據顯示,風洞的流場品質和標模測力試驗數據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指標。FL-62風洞作為國際上最先進的大型連續式跨聲速風洞之一,實現了我國大尺寸跨聲速風洞從暫衝式向連續式的跨越。
  • 3000噸級海洋漁業科學調查船"藍海101"下水 是咱黃海水產研究所的
    半島記者 韓小偉9月12日,黃海水產研究所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號(與東海水產研究所「藍海201」號為「一型兩船」)在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正式下水。這標誌著我國最大的兩艘海洋漁業綜合科考船主體建造完成,進入舾裝階段,不久將以優良的船舶性能和強大的科考功能服務海洋漁業資源調查。據悉,此次在上海一同下水的還有東海水產研究所的「藍海201」號,兩艘調查船被譽為「漁業航母」,是農業農村部迄今投資最多、噸位最大、設施最先進的科學調查船,也是我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國之重器」和「農業現代化標誌性工程」之一。
  • 三千噸級海洋漁業調查船「藍海101」在滬下水—新聞—科學網
    3000噸級「藍海101」正式下水   9月12日上午,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
  • 「世界泵王」助力科學界「國之重器」——世界最大地震模擬設施建設
    「世界泵王」助力科學界「國之重器」——世界最大地震模擬設施建設 2020
  • 海洋「大國重器」集中亮相!與水下機器人彰顯中國實力
    海洋「大國重器」集中亮相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正在深圳舉行,一大批海洋「大國重器」及高新技術研發成果亮相。「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藍鯨1號」鑽井平臺、「海洋二號」衛星等海洋大國重器的集中亮相備受關注。由中集來福士設計建造的「藍鯨1號」是目前全球最新一代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我國首次成功試採可燃冰,「藍鯨1號」立下了汗馬功勞。
  • 5000噸國之重器,多國出高價購買被拒,卻免費送給該國使用
    眾所周知,儘管地球很大,但是真正供人類生存居住的面積並不大,因為絕大多數都是海洋,真正的陸地面積僅佔到地球總面積的不到3%,而70%以上的都是海洋面積,而且海洋地下還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因此世界各國這幾年的目光一直朝向海洋,但是在海洋地下勘測新資源,難度可想而知,如果沒有完善的技術,沒有大型的設備,這一切都是空談。
  • 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號上海交付使用
    半島記者 韓小偉7月1日半島記者從黃海水產研究所獲悉,日前,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號(與東海水產研究所「藍海201」號為「一型兩船」)在上海舉行交船籤字活動。這標誌著我國最大的兩艘海洋漁業綜合科考船正式交付使用,將以優良的船舶性能和強大的科考功能服務海洋漁業資源調查。
  •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數值天氣預報是「國之重器」 我國...
    天氣會商過程中,預報員們頻頻提及歐洲、日本以及我國GRAPES數值預報的結果。數值天氣預報是「國之重器」,我國近年來下大力氣研發GRAPES全球數值預報體系。在同臺競技中,GRAPES數值預報體系表現越來越出色。2017年,中國氣象局被世界氣象組織正式認定為世界氣象中心,成為全球9個世界氣象中心之一,擁有自主研發的GRAPES數值預報體系是最重要因素。
  • 中國成功研發萬噸級「國之重器」,擁有3大傑出優勢
    我國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由於早期的經驗不足以及技術方面的不支持,所以有很多是難以趕上的,為了能夠在這方面有一些好的能力提升,就會有多方面的一些東西出現,一直以來我們都有著很多方面的進程,但在一些機械製造上,還是比較難以趕超的。
  • 國之重器,湖南印記!
    11月27日0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並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
  • 鄭麗香:用心守護數據,成就「國之重器」
    《鄭麗香:用心守護數據 成就國之重器》視頻 她是海量數據的「採集員」「管理員」,她是同事眼裡的「空中飛人」,她是業界的「行業標杆」,她就是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數據中心數據工程部部長鄭麗香。上世紀90年代,我國電子元器件信息資源分散於各研製、用戶單位,沒有統一標準規範,更沒有數據交互能力,元器件信息與裝備設計師需求脫節。「很多裝備要求自主可控設計,但如果沒有國產元器件資源輸入,就如同無源之水。尤其是一些高端裝備除要求性能先進外,更需要高質量、高可靠,沒有元器件的基礎質量保障,則如建於沙漠中之大廈。」
  • 民族脊梁「國之重器」
    今天來聊聊我們國家哪些大學盛產為國貢獻的科學家,他們負責的項目都可以稱之為國之重器,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崛起離不開他們的奉獻和努力,以前總是有人說清華北大是美國人的,我還不信,今天終於信了。這些「國之重器」的負責人是中華民族真正的脊梁,也是祖國和民族的崛起做出了突出貢獻,就是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腰杆才硬,說話有底氣,他們有的來自全國頂尖名校,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有的來自「雙非」大學,如重慶交通大學、南華大學等,基本都是從這些學校王牌專業畢業的。
  • 又一「國之重器」建成!給你的生活帶來這些改變→
    中國科學院將該裝置比喻成「超級顯微鏡」,是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國之重器」。中國散裂中子源將為我國材料科學技術、生命科學、資源環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強有力的研究手段。能給老百姓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 「實驗6」號科考船成功下水,我國海洋科考又添重器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煥坤 通訊員 黃林叢 徐曉璐 7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下水暨命名儀式在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舉行。
  • (原創)<<華北克拉通破壞>>是「國之重器」?
    <<華北克拉通破壞>>哪裡是什麼「國之重器」,朱日祥院士進行「快樂科研」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獲獎。
  • 「中山大學」號今天下水了,又一大國重器取得突破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近日,多個大國重器接連取得突破:「天問」一號距地球已超1億千米,「玉兔」二號再刷行駛裡程紀錄,「鯤龍」海上首飛……而今天我國海洋科考船也迎來好消息!28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