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號上海交付使用

2020-11-30 半島網官網

半島記者 韓小偉

7月1日半島記者從黃海水產研究所獲悉,日前,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號(與東海水產研究所「藍海201」號為「一型兩船」)在上海舉行交船籤字活動。這標誌著我國最大的兩艘海洋漁業綜合科考船正式交付使用,將以優良的船舶性能和強大的科考功能服務海洋漁業資源調查。

據介紹,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調查船是目前我國最先進的漁業科考船舶,建造技術難度非常大。

黃海水產研究所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號)建設項目於2014年4月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立項,2015年9月由702研究所開工設計,2017年9月由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開工建造,2018年9月12日成功進行了下水暨命名,2019年6月28日在上海舉行交船活動。「藍海101」號總長84.5米、寬15米、總噸2883、滿載排水量3289噸、續航力10000海裡、最大航速15節、自持力60天、定員60人,配備有國際先進的科學調查系統,技術水平和調查能力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藍海101」號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是我國海洋漁業科考船體系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漁業航母」,是農業農村部迄今投資最多、噸位最大、設施最先進的海洋漁業科學調查船,是我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國之重器」,也是「農業現代化標誌性工程」之一,今後將肩負著國家近海與遠洋漁業資源調查研究的重大任務,是全面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海上科學平臺,標誌著我國海洋漁業科學研究將從近海進一步走向遠洋深海。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黃海水產研究所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號交付...
    黃海水產研究所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號交付使用2019-07-01 1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號&nbsp(與東海水產研究所「藍海201」號為「一型兩船」)在上海舉行交船籤字活動。
  • 三千噸級海洋漁業調查船"藍海101"在上海下水
    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於9月12日在上海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船塢正式下水。據悉,這兩艘調查船是我國未來10年開展海洋漁業科學調查主力軍,投入使用後,通過與我國三大海區現有和待建的海洋漁業科學調查船相互補充,將形成完整的全國海洋漁業資源調查船網絡體系,進而顯著提升對深遠海的科研探索能力,為我國海洋漁業科學事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 3000噸級海洋漁業科學調查船"藍海101"下水 是咱黃海水產研究所的
    半島記者 韓小偉9月12日,黃海水產研究所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號(與東海水產研究所「藍海201」號為「一型兩船」)在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正式下水。這標誌著我國最大的兩艘海洋漁業綜合科考船主體建造完成,進入舾裝階段,不久將以優良的船舶性能和強大的科考功能服務海洋漁業資源調查。據悉,此次在上海一同下水的還有東海水產研究所的「藍海201」號,兩艘調查船被譽為「漁業航母」,是農業農村部迄今投資最多、噸位最大、設施最先進的科學調查船,也是我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國之重器」和「農業現代化標誌性工程」之一。
  • 三千噸級海洋漁業調查船「藍海101」在滬下水—新聞—科學網
    3000噸級「藍海101」正式下水   9月12日上午,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
  • ...漁政管理局張顯良局長一行調研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張顯良局長一行調研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建造2019-05-20 15:2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水產研究所        瀏覽量:、行業發展處處長王雪光,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崔國輝、院有關部門負責人等一行前往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調研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建造工作。
  • 漁業航母「藍海101」號完成科考抵達青島
    央視網消息:6月11日,國內最大的漁業科學考察船「藍海 101」(張進剛 範錫湘 攝) 央視網消息:6月11日,國內最大的漁業科學考察船「藍海 101」號,圓滿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渤黃海共享航次春季航次
  • 45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3」入列國家海洋調查船隊
    新華社廈門3月26日電(記者 付敏)26日,我國先進的45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3」船在廈門交付使用,併入列國家海洋調查船隊。據介紹,「向陽紅03」船總長99.6米,型寬17.8米,型深8.9米,設計吃水5.6米,設計排水量4800噸,續航力15000海裡,自持力60天,載員能力80人,電力推進,具備進行高精度、長周期的動力環境、地質環境、生態環境、大氣環境等綜合海洋環境觀測、探測以及保真取樣和現場分析能力,是一艘全球無限航區、集多學科、多功能、多技術手段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科考船。
  • 中國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建成抵上海
    上海海洋大學供圖。   中新網上海10月31日電 (屈琳琳 蔡霞 許婧)上海海洋大學31日宣布,中國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已建成並抵達上海蘆潮港,即將正式投入使用。
  • 遠海千噸級船達10艘 科學碩果壯大海洋科研力量
    ,有著眾多的海洋類科研院所和海洋專業人才,而在海洋科考船方面,從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專業海洋科考船「科學一號」到全球級先進的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1」,先後有6艘近海百噸級科考船、10艘遠海千噸級科考船「安家」青島,從而具備了從近海到遠海,再到大洋的科考能力。
  • 中國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開啟首輪科考之旅
    上海海洋大學供圖。   中新網上海11月8日電 (屈琳琳 蔡霞 許婧)中國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8日離開上海蘆潮港,開啟首輪科考之旅。  本次首航時間為11月8日至12月15日,行程將達數千海裡。首航的任務是開展漁業資源調查,並對「淞航」號的七大科考設備系統和三大漁撈系統進行試驗和驗收。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在青島建造啟動
    本次養殖工船建造啟動儀式是繼今年6月3日養殖工船建造籤約儀式之後,在青島市乃至中國深遠海工業化漁業養殖領域又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它標誌著全球首艘 10 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項目正式進入全面建造啟動階段。該船將於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攏、出塢下水並開展設備及系統調試,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
  • 江南造船開建國內最大海洋綜合科考船
    10月28日上午10時28分,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中山大學建造的60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在正式開工建造。中山大學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估算總投資8.5億元,建設周期不長於26個月;該船由中船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設計,總長約114.3米,設計排水量約6800噸,定員100人,入級中國船級社(CCS)和DNV GL,具備B3冰級加強,採用直流母排+蓄電池儲能技術,艉部配有兩套永磁電機驅動的齒輪全迴轉主推進裝置、艏部配有兩套輪緣永磁側推裝置,具備DP1動力定位能力。
  • 我國綜合性能最強海洋科考船「中山大學」號下水
    ◎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28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科考實習船命名剪彩,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求索的使命與擔當,承載起興海強國的光榮與夢想,挺進深藍,劈波斬浪,順利平安。
  • 「中山大學」號今天下水!中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好威水
    8月28日上午,「中山大學」號科考船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廠下水,其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據悉,「中山大學」號在2016年6月獲教育部批准立項後,經過項目可行性研究、船舶初步設計、承建船廠及科考設備招標等階段,於2019年10月正式開工建造。此次下水後將立即開展舾裝調試,預計2021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 海洋科考船綜合性能哪個強?「中山大學」號
    來源:科技日報圖集 近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科考實習船命名剪彩,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求索的使命與擔當,承載起興海強國的光榮與夢想,挺進深藍,劈波斬浪,順利平安。該船於2019年10月28日正式開工建造。此次下水後將立即開展舾裝調試,預計2021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 海洋科考船綜合性能哪個強?「中山大學」號!
    近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科考實習船命名剪彩,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求索的使命與擔當,承載起興海強國的光榮與夢想,挺進深藍,劈波斬浪,順利平安。  該船於2019年10月28日正式開工建造。此次下水後將立即開展舾裝調試,預計2021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 "科學"號赴南海給海底"量體溫" 計劃10月初結束
    (科研人員供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傑 報導  半島都市報9月13日訊 13日,記者從中科院海洋所採訪獲悉,我國新一代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科學」號在完成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航次並短暫休整後,於9月9日從三亞起航,執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熱帶西太平洋關鍵區域海洋系統物質能量交換」南海冷泉綜合考察任務。目前已成功布放多個深海探測設備,取回大量沉積物樣品。
  • 我國最大海洋科考船「中山大學」號命名下水
    圖說: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昨天在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
  • 犁萬裡波濤——我國海洋地質調查船「三劍客」初戰告捷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題:犁萬裡波濤——我國海洋地質調查船「三劍客」初戰告捷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2019年2月26日,我國「海洋地質十號」調查船完成印度洋科學考察,返抵廣州。該船總長75.8米,寬15.4米,排水量約3400噸,續航力8000海裡,可實施全球無限航區海洋地質調查工作,並填補了我國小噸位大鑽深海洋地質鑽探船空白,豐富了我國海洋地質調查船舶體系。  作為我國自主建造的全新一代高精度具有鑽探功能的綜合海洋地質調查船,「海洋地質十號」自2017年12月26日入列以來,累計海上作業262天,穩定航行57000千米,整體性能和調查設備得到全面檢驗。
  • 全國最大最強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下水
    28日,我國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英文名:「ZHONG SHAN DA XUE」)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廠下水。此次下水後,「中山大學」號將進入設備安裝、系統調試、內裝施工等階段,計劃於2020年年底試航,預計2021年年初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