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近日,塞爾維亞共和國首次公開展示了接收的中國CH-92A無人機,總統武契奇出席並發表了講話,他表示已接收到了首批6架,同時接收了18枚FT-8C精確制飛彈藥,該飛彈射程達到9公裡。
去年塞爾維亞航空門戶網站Tango Six就曾報導:塞爾維亞副國防部長米洛拉多維奇稱,塞爾維亞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購買了CH-92A偵察/打擊無人機。CH-92A無人機最大航程超過250公裡,最大飛行高度為5000米,時速約200公裡。
塞爾維亞媒體此前還稱,中國正在幫助其設計一種類似的偵察打擊一體化無人機,而在2019年的一次展覽中,塞爾維亞曾展示了與CH-92A類似的國產「飛馬座」無人機,攜帶有中國FT-8A型精確制飛彈藥。
圖片: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視察新接收CH-92A的無人機部隊。
但是,關於這種無人機的具體身份,國內很多軍事媒體在報導中卻出現了偏差。
由於CH-92A與我們印象中的CH-3、CH-4、CH-5、CH-7等「彩虹」系列無人機都是CH前綴開頭,因此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一種「彩虹」系列無人機。
但實際上,CH-92A與航天科技集團十一院研發的「彩虹」系列無人機並沒有什麼關係,其原型是航天科技集團九院研發的「飛鴻」系列無人機。雖然同屬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但是就像同屬航空工業的成飛和沈飛一樣,九院的「飛鴻」與十一院的「彩虹」是兩種不同的系列。
那麼為什麼叫CH呢?
九院的無人機最初其實叫「長虹」,所以拼音縮寫就是CH,最近重新以「飛鴻」命名,所以拼音縮寫是FH,而出口可能是由於此前籤約的時候還是叫CH,因此國外都以CH-92A的名稱來稱呼了。
所以,CH-92A並非「彩虹」系列,而是「長虹」/「飛鴻」系列。真正的十一院「彩虹」家族,只有一個CH-902型手拋無人機,並無CH-92A的代號。
圖片:塞爾維亞軍隊接收的CH-92A無人機,背景是米格-29戰鬥機。
有意思的是,我軍最初裝備的無人機也叫「長虹」!
長虹-1無人機是由中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駕駛飛行器設計研究院研製,其前身是我軍擊落的美軍「火蜂」無人機。長虹-1無人機屬於高空多用途無人機,在軍內稱為無偵-5,英文DR-5。可用於軍事偵察、高空攝影、靶機或地質勘測、大氣採樣等科學研究。
長虹-1於1969年開始研製,1972年11月28日首飛,1980年定型正式裝備部隊。最初是由圖-4戰略轟炸機掛載發射,後改為運-8E特種機發射。
圖片:掛載在圖-4「公牛」戰略轟炸機機翼下的無偵-5/長虹-1無人機,這是第一種叫做「長虹」的無人機。
圖片:用於空中發射無偵-5/長虹-1無人機的運-8E特種作戰飛機。
我們回到塞爾維亞!
眾所周知,無人機雖然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機種,但是過去僅僅作為靶機或者是偵察機使用,1999年北約空襲南聯盟時,美國「捕食者」察打一體無人機橫空出世,為無人機賦予了攻擊屬性。
中國的無人機研製從上世紀研製的長虹-1、長空-1等無人機後,一直走的還是偵察無人機的老路,比如AN-206等中小型偵察/校射無人機等。直到1999年美國「捕食者」無人機的出現,我們各無人機研究團隊才開始探索察打一體無人機,並最終彎道超車趕上和超過了很多後知後覺的航空技術發達國家。
而鮮為人知的是,南聯盟(現塞爾維亞)當年在抗擊北約空襲時,不僅擊落了舉世矚目的F-117隱身戰鬥機,還曾經打下一架美軍「捕食者」無人機,目前仍然陳列在貝爾格勒的航空博物館中,講述著當年美國的暴行。
圖片:被南聯盟防空部隊擊落的美軍「捕食者」無人機。
圖片:在這方碑後面,中塞兩國旗幟下方寫有「鋼鐵友誼」四個大字。
從打下美軍無人機,到擁有自己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塞爾維亞人走了21年的光影。
剛才說了,這次出口的CH-92A無人機,和此前廣為人知的CH-3、CH-4、CH-5等「彩虹」系列無人機有較大的本質區別,雖然同屬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下屬,但CH-92A為航天科技九院所屬北京航天無人機系統工程研究所,後幾型「彩虹」則為航天科技十一院研製。
圖片:2年前珠海航展上的CH-92A無人機,此長虹非彼彩虹,這是航天科技九院的產品。
過去的「長虹」,現在的「飛鴻」,其實也是一個較為龐大的無人機體系,只是很多人只知道「彩虹」「翼龍」等出口型號,對於「長虹」/「飛鴻」了解不多,主要原因是「長虹」/「飛鴻」過去主要是我軍自用型號,有其軍方代號,所以對於設計代號知曉不多。
從官方報導中,我們可以看到: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所屬北京航天無人機系統工程研究所研製的「飛鴻」某新型無人機入列無人作戰模塊第一方隊,光榮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這是繼「飛鴻」系列某型無人機2015年「9·3」大閱兵入選信息保障方隊受閱後,又一新型無人機入列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接受檢閱。
受閱的 「飛鴻」某新型無人機是偵察無人機,而非察打一體無人機,主要承擔戰場偵察、目標定位、火炮校射、火力引導和打擊毀傷效果評估等功能。這種無人機是彈射起飛,滑橇起落架降落,與CH-92A的輪式起落架不同。
圖片:航天九院研製的「飛鴻」某型無人機,可以看成是小一號的CH-92A。
近年來,航天九院開發了「飛鴻」品牌超近程、近程、中遠程、巡飛作戰四大系列20餘型無人機產品,多型產品批量列裝部隊,並拓展應用於智慧物流、反恐處突、遙感測繪等領域,遠銷南美、東歐等國家。
2018年10月至今,該院研製的全球運載能力最大的飛鴻-98(FH-98)商業無人機先後成功完成了公開演示飛行及大載荷遠程戰略戰役支援保障實戰化演練任務,引領了國內大型貨運物流無人機領域發展。
此外,九院還研製了飛鴻-95(FH-95)中遠程察打一體無人機,與CH-92A類似,所以我們可以將FH-95與CH-92A看成是一個系列,或者是改進關係。
圖片:航天九院的飛鴻-98貨運物流無人機驗證機,原型是運-5運輸機。
關於飛鴻-95(FH-95)的報導,現在網上有的主要是民用領域。
2019年12月29日,由甘肅省臨澤縣政府、張掖市氣象局和航天九院無人機所等多家單位聯合開展的FH-95中大型人工增雨(雪)無人機首次試作業演示飛行,在張掖通航產業園內試飛成功。
FH-95中大型人工增雨(雪)無人機加裝大載荷增雨(雪)作業設備並經過無人機防結冰技術改造,具備在簡易跑道短距起降和7000m以上雲層高度開展增雨(雪)作業的能力,在大型無人機應用於人工影響天氣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從這個數據可以了解到FH-95無人機的飛行高度。
圖片:進行人工增雨(雪)作業的FH-95無人機,其外形與塞軍裝備的CH-92A應屬同一系列。
當然,FH-95無人機屬於多用途無人機,軍民兩用的發展方向是目前中國大中型無人機的必由之路。
而其官方視頻中也有FH-95無人機打飛彈的畫面,所以我們能夠判斷FH-95與CH-92A應屬同一系列。
圖片:九院研製的飛鴻-95中遠程察打一體無人機,正在投擲模擬彈藥。
我們回到塞爾維亞這次的無人機採購上,據塞爾維亞文網站politika的報導,中國無人機技術有助於塞爾維亞本土無人機的研製和發展。
2010年3月,根據塞爾維亞國防部戰術技術要求,塞爾維亞軍事技術科學院和一家叫做 「 BB Composite」的公司開始了國產無人機的研製,該機最初被稱為011號無人機。2011年6月底在防務展上首次公開露面,同年10月4日進行首飛,原定於2014年就投入使用。但由於塞爾維亞自身航空技術能力不足,這種後來被命名為「飛馬座」的無人機並沒有達到實用標準。
不過,在最近的一次航空展示中,「飛馬座」無人機帶上了中國產的FT-8A精確制導炸彈,這是專門為無人機研製的一種精確制飛彈藥,從而看出了中塞在無人機方面的合作。
圖片:CH-92A察打一體無人機CG圖。
圖片:可以掛載中國制飛彈藥的塞爾維亞國產「飛馬座」無人機。
由於「飛馬座」無人機的外形尺寸和功能類似於CH-92A無人機,因此塞爾維亞航空愛好者認為,塞方引進CH-92A無人機的技術將與「飛馬座」無人機進行融合,最終完善這種國產無人機。
其實,塞爾維亞在東南歐具有很強的航空技術實力。
在南斯拉夫時代不但研製了不少輕型教練機、攻擊機,還曾經和法國達索公司等合作研製第三代戰鬥機,這種被叫做「Novi Avion」的戰鬥機外形與殲-10戰鬥機幾乎如出一轍,相似度比「獅」式戰鬥機有過之而無不及!
圖片: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合作研製的J.22輕型攻擊機。
圖片:南斯拉夫女飛行員,實際上是1968年代表南斯拉夫參加環球小姐選美的佳麗達裡波卡·斯託伊奇。
圖片:貝爾格勒航空博物館中收藏的「Novi Avion」戰鬥機模型,與殲-10幾乎一模一樣。
所以,很多軍事評論家分析,CH-92A進入塞爾維亞不僅僅能夠增強其空軍的作戰能力,相信有了CH-92A無人機的技術支持,塞爾維亞的「飛馬座」無人機研製將進入快車道,甚至兩者可能合二為一,成為塞爾維亞軍隊未來的察打一體無人機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