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歲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去世 曾參與臺兒莊等血戰

2020-12-05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楊力

老兵檔案

姓名:李聖言

年齡:103歲

原籍貫:四川簡陽

經歷:原國民革命軍第25軍140師839團2營5連,曾參與臺兒莊戰役中的禹王山戰鬥,後參與蘇北遊擊戰,抗戰中一直堅守一線作戰,全身多處負傷。2020年12月1日離世。

李聖言生前同戰友聊天

12月1日下午,曾在抗戰中成為日偽軍「噩夢」的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走過人生的第103個歲月後,在成都安詳離世。

「今後再沒有人可以那樣慷鏘有力地講抗戰故事了。」在四川眾多關心抗戰老兵的志願者眼中,李老雖年過百歲,但身體健朗,常常把拐杖往身前一杵,於聲調起伏之間,就呈現出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抗戰往事。

從臺兒莊的血戰,到蘇北敵後遊擊戰,雖然全身多處負傷,但他始終堅持著抗擊侵華日軍。尤其在敵後遊擊戰中,更是打出了川人威風。

「我們敵後作戰很少硬碰硬,就是要讓鬼子疲於奔命,睡不了一個安穩覺。」生前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李聖言曾說,他從不後悔當兵打鬼子,也很欣慰在晚年時,還有很多年輕一輩願意聽他講他和兄弟們一起打鬼子的事跡,「我們沒有被忘記。」

李聖言曾接受封面新聞專訪

103歲抗戰老兵離世

數百位志願者自發哀悼

「李聖言老兵『歸隊』了。」12月1日下午開始,一則關於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去世的消息,在四川各大志願者群裡轉發,數百位志願者通過線下和網上不同的方式進行了哀悼。

作為李聖言的孫女李清竹證實了這一消息。她說,爺爺是12月1日下午1點44分離世的,老人是右側橋腦急性腦梗死,從發病到去世太快,從面部來看就像睡著了一樣,走得安詳,「大部分親友都趕回來了,預計是在3日下午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很感謝志願者的幫助,讓爺爺在晚年找到了很多戰友。」她說,這些年各地的志願者給了老人更多關心,讓他同健在的抗戰老兵群體有了聯繫,老一輩聚在一起聊聊往事,老人每次都很開心,「今天看到這麼多人關心爺爺的消息,家人很感激,爺爺要在天上要是能看到,也一定會很欣慰。」

崢嶸歲月

曾血戰臺兒莊

提到李聖言,熟悉他的人都會浮現出這樣一個畫面:他把拐杖往身前一杵,腰杆筆直,目光如炬,在聲音起伏之間,那段硝煙瀰漫的抗戰往事就出來了。

1938年,徐州會戰爆發,山東戰事吃緊。李聖言所在的140師接到命令,前去支援作戰。「我們在運河邊上駐守,距離臺兒莊只有幾公裡。」 他記憶尤新的是,那個雨天,他們從運河往禹王山趕去,同王銘章率領的122師會面,一路上看到殘垣斷壁、隨處可見敵我軍人屍體,「那股腐爛的味道和著雨水,讓不少戰士聞著就吐了。」

同年4月,他所在部隊剛剛接替122師防守臺兒莊天然屏障——禹王山,就遭到日軍對陣地的狂轟濫炸,親眼目睹身邊大量的戰友當場犧牲,機槍、炮彈的聲音不斷,衝鋒和阻擊一次接一次,「所有人都精疲力竭,周圍好多戰友犧牲了,但我們最終守住了陣地,打退了鬼子的一次次衝鋒。」

李聖言(前排左三)曾與戰友一同參與重走抗戰路活動

赴蘇北打遊擊

讓敵人害怕

1938年,臺兒莊戰役結束不久,140師遭到日軍攻擊,李聖言帶領的勤務兵與部隊失散。「我當時帶著80多個兄弟轉移。」在轉移過程中為了救徐州西南地區的一個村莊,他們將村裡實施暴行的日偽軍趕走,還打死了6名騎兵,引起日軍關注,也讓時任魯蘇皖遊擊總指揮的李明陽對他們產生了興趣。

之後,在李明陽邀請下,李聖言加入他的隊伍,在蘇北打遊擊。李聖言被任命為魯蘇皖第二縱隊12中隊中隊長,負責聯絡臺兒莊戰鬥後流落到江蘇等地的士兵。當年年底,這支部隊由80多人發展到近200人,李聖言更是在這一帶打出不小的名氣,因作戰英勇被稱為「小蠻子」隊長。

鹽城、泰州、興化、東臺等地,都是他再熟悉不過的地方。只要日軍進村搶東西,他們就會組織人手埋伏,鬼子走近,他們就打槍偷襲,但很少硬碰硬,讓日偽軍找不到方向。

在數不清的戰鬥中,他的右手、頭部、大腿都曾負傷。在蘇北的7年遊擊裡,他率領的隊伍成了日偽軍十分頭痛的存在,曾幾次暗殺、圍剿、勸降都以失敗告終。

李聖言(前排右一)近期同戰友一同看抗戰題材電影

抗戰「活化石」的離去

是川人抗戰歷史的損失

當年340萬川人出川抗戰,付出64萬傷亡之慘烈代價。在上海蘊藻浜河畔,千裡奔馳的川軍在淞滬上空打響了四川抗戰的第一槍;在山西東陽關山頭,力阻日寇進攻,兩千川軍將士壯烈犧牲;在緬北、滇西密林中,至今還留有遠徵軍昔日的鐵血戰場和被歷史掩埋的墓碑……據相關統計顯示,目前健在的川籍抗戰老兵僅剩數百人,隨著時間推移,抗戰老兵「凋零」的速度越來越快。

「李聖言這樣高齡的抗戰『活化石』離去,是四川抗戰歷史的一大損失。」四川巴蜀抗戰史研究院秘書長張光秀說,李老見證了川人為民族、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歷史,英雄已逝,但希望他們那代的抗戰精神,能被更多年輕人所了解、學習。

此前口述報導:

97歲抗戰老兵李聖言:摸日軍「夜螺螄」鬼子死傷上千人

相關焦點

  • 《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揭曉 抗戰老兵作品獲獎引關注
    參加《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活動的抗戰老兵。  吳隆重 攝 人民網福州11月17日電 (吳隆重)歷時四個月的《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結果16日在福州揭曉,一些抗戰老兵親自撰寫的作品獲獎並引起關注,其中臺灣老兵劉止戈的《平凡的一生不凡的願望——止於幹戈兩岸和平》獲得特等獎,四川老兵李聖言的《讓日本鬼子懼怕的「小蠻子隊長」》獲得一等獎。
  • 抗戰老兵馬士弘辭世 102歲弟弟馬識途題輓聯記錄傳奇人生
    畢業於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從1937年開始,經歷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宜昌會戰、長江石牌要塞保衛戰等正面戰場上的六大會戰,他參與的大小戰役加起來有20多場。他曾冒著槍林彈雨衝鋒陷陣,也用妙計殲滅過日寇騎兵,還解救過500多名婦女。
  • 108歲甘肅籍抗戰老兵水青山昨日「歸隊」
    >4674600 2020-09-03 00:00:00.0 108歲甘肅籍抗戰老兵水青山昨日「歸隊」 2 437 甘肅新聞 http://www.lzbs.com.cn/zbxw/site2/20200903/A051599075702265_change_p18_b.jpg /enpproperty-->(資料圖片)張鵬偉
  • 111歲抗戰老兵傳奇人生:抗戰無愧卻對不起家人
    付心德,111歲,原遠徵軍七十一軍第二野戰醫院少校醫務主任,是迄今國內最年長的抗戰老兵,被譽為「抗戰活化石」前不久,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們穿過雲南龍陵縣城一條簡陋的巷道,找到了抗戰老兵付心德的家。28歲入伍前,付心德在當地基督教教會辦的醫院裡學習西醫醫術。1937年抗戰爆發後,他先後參加了1937年的「8·13淞滬抗戰」和「南京會戰」、1938年的「武漢會戰」、1939年的「長沙會戰」等戰役。1943年隨軍入滇。1944年7月4日,付心德隨部隊西渡怒江,開赴龍陵前線戰地醫院,參加滇西抗戰。
  • 記錄24位抗戰老兵
    該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記錄了24位抗戰老兵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個人悲歡,部分還原了桂柳戰役、臺兒莊戰役、老河口大撤退、桂林保衛戰及遠徵軍赴印緬作戰的慘烈史實。 作者劉玉表示,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鬥的人們大多已作古,有的正在老去,正在失去記憶。「時間正無情地將老兵帶走,唯有和時間賽跑,在他們的有生之年搶救珍貴的歷史文獻,以告慰中華民族之魂。」
  • 七旬成都老人騎行20年寫就120萬字川軍抗戰史
    騎行20年遍訪川渝抗戰遺址  9月2日上午,72歲的成都人何允中,翻看著手機微信,長舒了一口氣。此前,江蘇沛縣發現疑有川軍埋骨地,兩地川軍後人便開始聯動,如今事情也有了好的結果,當地民政部門表示,核實川軍埋骨遺址後,將建相關紀念設施。
  • 攝影師為120位抗戰老兵拍攝肖像,老兵不死!
    先金玉,83歲,54軍168師694團2營4連1排1班。鄰居們都知道他打過鬼子,對他特別尊敬。王俊傑(已故),100歲,黃埔軍校畢業後便投入了抗戰。他與老伴持榮譽證書合影,老伴剛剛去世。餘柱海,91歲,93軍10師 28團2營5連1排1班,戰後一直務農為生。
  • 最後的「虎賁」老兵去世 臨終留言:已沒有遺憾
    最後的「虎賁」老兵去世 臨終留言:已沒有遺憾 2016-02-25 18:53:48  最後一名「虎賁」師抗戰老兵金乃忠走完了97年不凡的一生,今天中午,在子女們的陪伴下,安詳離世。
  • 「四川造」《九條命》上映 百歲川軍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四川造」《九條命》上映 百歲川軍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九條命》海報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部「四川造」、聚焦川軍抗戰的電影,峨影集團聯合出品、導演與製片人都出自峨影、主角們說著一口地道的四川話,這些元素讓電影川味濃鬱。  11月5日,宋禹、郝星棋、張立主演,李幼斌、王挺、姜超特別出演的電影《九條命》在成都舉行「致敬英雄」首映儀式,導演錢路劼、製片人張國平、主演郝星棋等主創悉數到場,還有川軍老兵分享當年抗戰經歷,令人動容。
  • 92歲抗戰老兵被搶劫,心酸落淚……
    一位92歲高齡的抗戰老兵,這個曾經將日本侵略者按倒在地的身軀,卻被自己用鮮血和生命換回的和平社會養育出來的敗類按倒在自家的床上,並搶走了他賴以生計、賴以活命的一生積蓄約一兩萬元現金,何其的瘋狂、何其的喪心病狂!
  • 98歲抗戰老英雄劉永光去世,曾在黑門山與日軍鬼子肉搏
    1939年冬天,年滿18歲的劉永光剛結婚不久,還沉浸在新婚之喜時,就被國民政府軍抓去充軍。兩年後,家中妻子生產,劉永光向上級申請回鄉探親,但途徑貴州時,又被第八軍抓去擔任班長一職。1944年5月,緬北滇西戰役達到高潮,劉永光跟隨部隊一起追擊逃跑的日軍,還參加了黑門山追擊戰。在黑門山,劉永光不幸身負重傷,被送至芒市接受治療。
  • 91歲抗日老兵因住房失火去世 曾說不想老死病床
    本文圖均為浙江新聞客戶端圖原標題:這位傳奇老人躲過了槍林彈雨卻沒躲過今晨一場大火浙江新聞客戶端9月20日消息,9月19日凌晨5時,桐廬縣芝廈鎮,91歲的老人葉增炎因住房失火來不及逃離,不幸被大火包圍,殞命在房內,經桐廬縣公安局鑑定,老人為失火而亡。
  • 血戰高黎貢山老兵:最看重抗日勳章 死前只剩622元
    沒有鮮花、沒有哀樂、沒有靈堂和追悼會3月9日晚上7點,九龍坡龍居山殯儀館,90歲老兵周高福的送別會正在舉行。前來送行的,除兩名親屬外,還有一名民警、七個關愛老兵志願者。沒有靈堂,沒有哀樂,沒有追悼會,這場短暫的送別再簡單不過。在遺體交接廳,大家噙著淚水,向老人遺體三鞠躬。今天3月12日,是他90歲壽誕。
  • 濮陽這位抗戰老兵114歲了!全國各地誌願者來祝壽
    濮陽這位抗戰老兵114歲了!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14歲生日快樂
  • 61 名抗戰老兵相聚南京,憶崢嶸歲月訴戰友之情
    此次老兵聚會由南京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聯盟和現代快報主辦,從 2013 年首次重陽聚會算起,這已經是抗戰老兵第六年相聚南京了。這次參加聚會的老兵中,年齡最大的已經 104 歲,跟老戰友聊聊天、唱唱抗戰歌曲,大家格外高興,他們相約明年重陽節不見不散。
  • 河南退伍老兵,被譽為「抗戰活化石」,一生救國救民活到113歲
    「老兵不死,只是漸漸凋零!」這一句話曾感動了很多人,它成為老兵最後的「絕唱」。他是一個傳奇,活了113歲,被稱為中國「抗戰活化石」,也是中國最年長的抗戰老兵,他就是付心德。在抗戰期間,付心德最多的工作就是在野戰醫院裡搶救受傷的戰士,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救治他們。因為自己的工作性質,每次都會經歷各種生死時刻,每次面對自己戰友死亡的時刻,都是他最痛心的時候。與他私交很好的朋友高介軍,山東煙臺人,驍勇善戰,在一次戰爭中不幸犧牲,享年30歲。
  • 抗戰影視--中國電影的抗戰敘事
    在中國電影和中國抗日戰爭的平行線上,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抗戰敘事——雖然戰爭已經過去60年,但中國電影的抗戰敘事卻已經伴隨著中華民族的抗戰記憶成為永恆的影像。他們參與明星、聯華、藝華等影業公司的電影創作以及開闢電通影片公司作為中國電影文化運動的新陣地,一大批以反帝國主義反封建思想為主旨,以真實反映社會現實和揭露社會黑暗為題材,滲透著強烈的啟蒙與救亡精神的電影作品出現在當時的中國影壇。
  • 97歲抗戰老兵走進東大上了堂思政課
    97歲抗戰老兵走進東大上了堂思政課 2020-12-04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9·3閱兵抗戰老同志方隊乘車受閱 老兵平均年齡90歲
    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總參作戰部副部長曲睿介紹稱,這次閱兵我軍共編50個方(梯)隊,其中抗戰老同志乘車方隊2個,由國共抗戰老兵、抗日英烈後代、抗戰支前模範代表組成,其中抗戰老兵平均年齡90歲。 曲睿介紹,這次閱兵,我軍共編50個方(梯)隊。
  • 在天安門接受檢閱的抗戰老兵盧彩文(1/ 20)
    9月3日,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尤其對這位盧彩文老人來說,更是有著難以言說的意義,89歲高齡的他為了迎接這一天的到來早已做足了準備。憶往日崢嶸歲月雖然抗戰勝利已經過了70個年頭,再說起往日崢嶸歲月,盧老依舊滔滔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