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退伍老兵,被譽為「抗戰活化石」,一生救國救民活到113歲

2020-12-05 孤風婉史

「老兵不死,只是漸漸凋零!」這一句話曾感動了很多人,它成為老兵最後的「絕唱」。他是一個傳奇,活了113歲,被稱為中國「抗戰活化石」,也是中國最年長的抗戰老兵,他就是付心德。

付心德,出生於1900年,河南項城人,戰後在雲南省龍陵縣定居,原遠徵軍七十一軍第二野戰醫院少校醫務主任。家裡兄弟五個,他排行第二,家人都是莊稼人。在家的時候,讀過幾年私塾。後來,到山東濟南英國基督教傳教士開的學校免費學習醫學知識,之後就留在濟南的醫院實習

他在濟南親身經歷了很多令他痛心的事情。那時候的濟南,是滄桑的濟南,是毫無生氣的濟南,是讓人忍不住憐惜的濟南。每次在面對這種痛心的場景都深深刺痛付心德的內心。

先救國,才能救民於疾病傷痛

在這樣的環境中,付心德也只能無助的隨著人們四處逃難。在逃難的過程中突然間點醒了付心德的內心,面對現在這種局面,繼續待在醫院行醫救人已經行不通了,他和他的朋友們達成共識:「先救國,才能救民於疾病傷痛。」他從未如此堅定,目標明確。付心德決定參軍入伍,成為一名戰地醫生,從此開始了自己的不一樣的人生。

參軍之後,他作為一名軍醫一直跟隨部隊奮鬥在前線,雖然他只是一名軍醫,但他為軍隊後方做出的貢獻不可估量。

在抗戰期間,付心德最多的工作就是在野戰醫院裡搶救受傷的戰士,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救治他們。因為自己的工作性質,每次都會經歷各種生死時刻,每次面對自己戰友死亡的時刻,都是他最痛心的時候。與他私交很好的朋友高介軍,山東煙臺人,驍勇善戰,在一次戰爭中不幸犧牲,享年30歲。

當他看到自己的摯友不幸犧牲的時候,付心德的心理五味雜陳,有說不出的痛心,自己最親密的朋友就死在自己的面前,這對他來說是多大的打擊啊。戰場猶如一場生死局,刀槍無眼,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你會經歷什麼。

經歷了這麼多的戰役,付心德親眼目睹了無數慘烈的戰爭畫面,朋友的離去,戰友的犧牲,對他來說都是人生中的一個難以逾越的鴻溝,每每都在痛惜戰死的將士們,使他化悲憤為力量,越挫越勇,一往無前,這讓他更加堅定信心保衛祖國。

相差20年,卻為一生所愛

終於在1945年迎來勝利的曙光。之後,付心德在龍陵卸甲歸田,從那一刻他才真正地卸下了心中的重擔,在龍陵開始生活並認識了自己的一生所愛龍陵姑娘李竹芝,兩人一見鍾情,互生情愫,雖然年齡相差20歲,但年齡不是問題,不會成為相愛的人之間的阻礙,儘管有人反對李竹芝還是義無反顧地嫁給了這位抗戰英雄。婚後,他們育有六男一女。

之後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1950年,付心德因為自己的之前的身份被抓入獄,在獄期間他經歷了生死考驗,好在上天眷顧,僥倖未死。當時家中只剩下妻子和幾個孩子,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妻子李竹芝的身上,但不幸的是,在李竹芝生下老七後就癱瘓在床,這讓本來就很貧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無奈之下,李竹芝將自己的小兒子送人。

付心德回來後,不僅把自己的小兒子要了回來,還自己上山採藥幫助妻子治病,在他的精心呵護下,妻子的病慢慢轉好。付心德的一個兒媳說:「媽媽的癱瘓能被父親治好,這可能就是愛情的力量吧。

恬淡知足的田園生活

幾經波折之後,付心德的生活總算回歸平靜,他開始在龍陵開始自己的美好的生活,在當地當上了一名醫生,他會免費為那些窮苦百姓醫病,在當地人的心中樹立了很高的微信,這裡的人們都很信任他,他也不負所望,大部分經過他醫治的人都能夠痊癒。在他的心中一直有救死扶傷生的信念在,更是細心掛念著死去的戰友們,帶著他們的心願活在這個世界上,儘自己的所能幫助更多的人。

在生活中,他也嚴於律己,始終堅持三不原則:不吃肉、不喝酒、不宴請,過著恬淡知足的田園生活。這三不原則是他一直履行的原則,不吃肉,不僅是對之前生活的懷念,對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的緬懷,更是對每條生命的敬畏;

不喝酒,他想要保持清醒的意識,健康的身體,喝酒對肝臟不好,他是自幼習醫,對自己也是嚴格要求。不宴請,請大家到家裡吃飯必然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但是浪費糧食也是避免不了的,糧食的珍貴沒有人比他更了解,沒有人比他更清楚一份糧食意味著什麼。這是他這幾十年裡一直堅守的原則,從未動搖,這不僅僅是一個原則,更多地傳遞的是他對生活的態度。

2013年9月21日,付心德老人去世,享年113歲,被稱為「抗戰活化石」。在生命的最後,他享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過著田園隱居的老年生活,憑藉自己的能力救助他人,這是他想要的。他的一生沒有立過響噹噹的大功,卻一直在背後默默地付出,傾盡畢生所學。

他不慕名利,樂於奉獻,流血流汗不流淚,勇往直前不後退,不為功名與利祿,只為祖國與人民,把責任榮譽刻入心田。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和銘記。

我們現在的和平和繁榮的社會環境來之不易,沒有他們無盡的付出,就沒有現代的和平年代。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沒有凝聚力和精氣神的國家是散漫的,銘記這些革命先烈的故事,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我們要感謝和銘記這些在抗戰中做出貢獻的老兵們,因為有他們在歷史承擔保衛國家的責任,現在這個接力棒交到我們現代人的手裡,我們要繼續保衛我們的祖國,使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111歲抗戰老兵傳奇人生:抗戰無愧卻對不起家人
    付心德,111歲,原遠徵軍七十一軍第二野戰醫院少校醫務主任,是迄今國內最年長的抗戰老兵,被譽為「抗戰活化石」前不久,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們穿過雲南龍陵縣城一條簡陋的巷道,找到了抗戰老兵付心德的家。戰爭與愛情1900年,付心德出生於河南襄城縣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裡,父母都是莊稼人,他排行老二。28歲入伍前,付心德在當地基督教教會辦的醫院裡學習西醫醫術。1937年抗戰爆發後,他先後參加了1937年的「8·13淞滬抗戰」和「南京會戰」、1938年的「武漢會戰」、1939年的「長沙會戰」等戰役。1943年隨軍入滇。
  • 河南一114歲抗戰老兵壽宴,志願者紛紛趕來,熱鬧場面堪比過年
    根據媒體報導,在河南某個地方發生了一件事情,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河南有一位老人,被當地人稱為跨世界老人。在11月29日這天,是這一位老人的生日,他今年已經114歲了,他過生日的場面非常熱鬧,就像過年一樣,在他生日這天趕來了許多志願者。根據了解,這位老人是一位抗戰老兵。
  • 103歲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去世 曾參與臺兒莊等血戰
    在四川眾多關心抗戰老兵的志願者眼中,李老雖年過百歲,但身體健朗,常常把拐杖往身前一杵,於聲調起伏之間,就呈現出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抗戰往事。從臺兒莊的血戰,到蘇北敵後遊擊戰,雖然全身多處負傷,但他始終堅持著抗擊侵華日軍。尤其在敵後遊擊戰中,更是打出了川人威風。
  • 攝影師為120位抗戰老兵拍攝肖像,老兵不死!
    張義聲,100歲,抗戰前在美國學習飛行,抗戰中擔任美國第十八航空大隊(飛虎隊)的飛行員,駕駛B25轟炸機往來於駝峰航線,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楊樹藩,90歲。身份一直未得到認可,在作者幫忙下證實了老兵身份,老兵不停感激, 「…這下我可以死去了!」
  • 98歲抗戰老兵楊平:知識女性演繹傳奇人生 只因「國讎家仇」
    98歲抗戰老兵楊平:知識女性演繹傳奇人生 只因「國讎家仇」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2015年08月18日07:09 98歲抗戰老兵楊平講述她的傳奇人生。 「我今年98歲了,早把生死看淡。」這是近日人民網記者見到新四軍抗戰老兵楊平時,老人說的第一句話。老人說,之所以要講70年前的那些故事,是想讓現在的年輕人知道她們那一代人在民族危亡時是怎樣作出人生的選擇,以及為什麼要作出這樣的選擇。 在近兩個小時的採訪中,楊平思維清晰,記憶驚人。
  • 鼠年抗戰老兵福到
    春節將至,鼠年到,趕著年的氣息,今天一幫紅馬甲驅車200餘公裡,奔赴在店頭鎮,石門鎮,大興鎮,臨沭鎮所在地的13位抗戰老兵家裡,給老兵們送去了春節的慰問,和新春的祝福。每到一處愛心志願者與老人細心交談,詢問身體狀況,家裡冷不冷?
  • 濮陽這位抗戰老兵114歲了!全國各地誌願者來祝壽
    濮陽這位抗戰老兵114歲了!……11月29日,河南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團隊前往南樂縣,為河南680位抗戰老兵中的老大哥盧喜才祝壽。1933年,盧喜才離開家鄉,到距家不遠的河北省大名縣龍王廟當兵,兩年後就升為連長。抗日戰爭中,日軍開始大舉入侵大名縣,為抵抗日軍,他所在部隊與敵人進行了殊死拼殺。1938年,盧喜才加入由原國民政府河北省政府委員兼冀察戰區遊擊第一縱隊司令丁樹本建立的抗日獨立團,在部隊又多次與日本侵略者交戰,立下不少戰功。
  • 《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揭曉 抗戰老兵作品獲獎引關注
    參加《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活動的抗戰老兵。  吳隆重 攝 人民網福州11月17日電 (吳隆重)歷時四個月的《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結果16日在福州揭曉,一些抗戰老兵親自撰寫的作品獲獎並引起關注,其中臺灣老兵劉止戈的《平凡的一生不凡的願望——止於幹戈兩岸和平》獲得特等獎,四川老兵李聖言的《讓日本鬼子懼怕的「小蠻子隊長」》獲得一等獎。
  • 92歲抗戰老兵被搶劫,心酸落淚……
    一位92歲高齡的抗戰老兵,這個曾經將日本侵略者按倒在地的身軀,卻被自己用鮮血和生命換回的和平社會養育出來的敗類按倒在自家的床上,並搶走了他賴以生計、賴以活命的一生積蓄約一兩萬元現金,何其的瘋狂、何其的喪心病狂!
  • 在天安門接受檢閱的抗戰老兵盧彩文(1/ 20)
    9月3日,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尤其對這位盧彩文老人來說,更是有著難以言說的意義,89歲高齡的他為了迎接這一天的到來早已做足了準備。憶往日崢嶸歲月雖然抗戰勝利已經過了70個年頭,再說起往日崢嶸歲月,盧老依舊滔滔不絕。
  • 退伍老兵為重病患兒捐骨髓,他說:關鍵時刻老兵要頂得上!
    一名退伍老兵的另一場「戰鬥」「採集完成了嗎?採集的量夠那個孩子用嗎?有了這些造血幹細胞應該能救那個孩子了吧?」……1982年出生的嚴強今年37歲,四年前從部隊轉業後在湖南省華容縣操軍鎮司法所工作,退伍後的嚴強卻沒有脫下迷彩,軍政素質過硬的他同時擔任縣民兵應急連的排長,積極參加基幹民兵集訓,多次帶領民兵隊伍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任務,並在徵兵時被抽調擔任新兵役前訓練的教練班長,憑著在部隊培養出的吃苦耐勞和踏實好學的精神
  • 108歲甘肅籍抗戰老兵水青山昨日「歸隊」
    >4674600 2020-09-03 00:00:00.0 108歲甘肅籍抗戰老兵水青山昨日「歸隊」 2 437 甘肅新聞 http://www.lzbs.com.cn/zbxw/site2/20200903/A051599075702265_change_p18_b.jpg /enpproperty-->(資料圖片)張鵬偉
  • 抗戰老兵馬士弘辭世 102歲弟弟馬識途題輓聯記錄傳奇人生
    馬識途雖未像哥哥那樣直接上戰場殺敵,但身為共產黨員的他,組織過抗日敵後工作,向支援中國的美軍空軍士兵宣傳抗日路線,還擔任過戰地記者經歷九死一生……華西都市報訊(記者張杰)5月8日清晨,目前川內最長壽抗戰老兵,105歲的馬士弘因病搶救無效辭世,平靜而安詳地走完了他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生命。馬士弘是革命家、著名作家馬識途的哥哥。馬識途今年也已經過百歲。
  • 著名表演藝術家朱旭逝世,同時最長壽抗戰老兵楊昌文也與世長辭
    9月15日凌晨2時20分,著名表演藝術家朱旭因病逝世,享年88歲。而在9月14日凌晨2點57分,貴州省銅仁市111歲抗戰老兵楊昌文,在其老家江口縣閔孝鎮中練村的家中安詳去世。楊昌文老人戎馬一生,參加過中國抗日戰爭史上著名的淞滬會戰 、南京保衛戰及晉鄂地區等戰役,經歷大小戰鬥30餘次,四次身負重傷,在戰爭中榮立過一等功。2015年,楊昌文獲得政府頒發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 90歲抗戰老兵軍功章丟失,他來到博物館靠照片證明自己的身份
    一直到日本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其雄心壯志就是要摧毀中華民族,在這個民族生死攸關的時候,中國的革命先烈們進行了全力抵抗,最後保衛了我們的國土。經過艱苦奮鬥的歲月,戰鬥英雄們揮灑著熱血,許多人在戰爭中犧牲,還有許多人活下來了,他們過著平民百姓的生活,其中有一些抗戰老兵甚至不為外界所知他的真實身份,今天我們要談到一個90多歲的山西老人,他自稱是抗戰老兵,軍功章遺失,還有一張博物館的照片上還顯示他「清白」這位「失落」身份的老兵叫郝志全,是一位抗戰英雄。
  • 海馬體照相館為退伍老兵拍攝形象照
    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海馬體照相館(需求面積:120-200平方米)為退伍老兵拍攝了一組不折不扣的形象照,捕捉到他們十足的風採和尚未退卻的軍人神韻。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隨著國力強盛,炎黃子孫更不能忘卻那些開天闢地、開疆拓土的先行者們。
  • 台州唯一健在的抗戰女兵薛冽真:未殺敵一個卻救戰友無數
    大概是十六七歲的年紀,到底哪年我也記不清了,經常聽到外面打仗的消息,我一個很要好的同學兼好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閨蜜)找我商量件事。她說她也想去參加抗戰,而且她的男朋友能聯繫到部隊的人,可以介紹參軍。  當時一起去的,有好幾個年紀相仿的姑娘,我們一開始的目的地是延安,聽說那裡有新四軍。  一行人沿路北上,走到金華的時候,就遇到打仗了。
  • 61 名抗戰老兵相聚南京,憶崢嶸歲月訴戰友之情
    此次老兵聚會由南京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聯盟和現代快報主辦,從 2013 年首次重陽聚會算起,這已經是抗戰老兵第六年相聚南京了。這次參加聚會的老兵中,年齡最大的已經 104 歲,跟老戰友聊聊天、唱唱抗戰歌曲,大家格外高興,他們相約明年重陽節不見不散。
  • 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
    我這才注意到,坐在孔德寶對面滿面倦容的老人,身穿一身舊軍裝。「我是他大兒子孔維春,今年67歲,參加的是中國最能打仗的部隊。」身體狀況不如父親,因而滿面倦容,但提及自己的部隊,孔維春卻很自豪。38軍,因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表現出色,被譽為「萬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