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老兵為重病患兒捐骨髓,他說:關鍵時刻老兵要頂得上!

2020-12-04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為了以最好的身體狀態捐贈造血幹細胞,嚴強又憑藉著當兵時搞體能訓練的毅力,每天堅持跑步鍛鍊,這一跑就是整整3個月,體重也降了30斤,用他的話說:「這也是去迎接一場戰鬥!」。

一名退伍老兵的另一場「戰鬥」

「採集完成了嗎?採集的量夠那個孩子用嗎?有了這些造血幹細胞應該能救那個孩子了吧?」

11月27日下午2點

經過近六個小時的手術後

一袋仍帶著溫度的造血幹細胞

終於採集完成

來不及休息

嚴強就急切的打聽

什麼時候能將造血幹細胞移植到患兒的身上

……

1982年出生的嚴強今年37歲,四年前從部隊轉業後在湖南省華容縣操軍鎮司法所工作,退伍後的嚴強卻沒有脫下迷彩,軍政素質過硬的他同時擔任縣民兵應急連的排長,積極參加基幹民兵集訓,多次帶領民兵隊伍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任務,並在徵兵時被抽調擔任新兵役前訓練的教練班長,憑著在部隊培養出的吃苦耐勞和踏實好學的精神,在單位很快就被提升為副所長。

早在嚴強服役與空軍某部時,單位組織獻血活動中就加入了中華骨髓庫志願捐獻配型隊伍,這麼多年過去,他自己都快忘記這件事了。

今年9月,正在處理案件的嚴強突然接到紅十字會的電話,原來嚴強與正在上海治療的一名8歲的白血病患兒初配成功,詢問他是否願意捐獻造血幹細胞。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嚴強的骨子裡卻依然流淌著軍人的熱血,聽說能夠救人,毫不猶豫地立即答應了。

不久紅十字會又打來電話,經過高分辨配型,另外有一名捐獻者比他更匹配,所以不需要嚴強捐獻了,嚴強當時還開玩笑說:「好不容易等到個英勇救人的機會卻又錯過了,但是這個孩子能夠得到更好的配型肯定能恢復得更好,我也有個8歲的兒子,那名患兒真不應該這麼小的年紀就遭這麼大的罪。」

可是兩天後傳來消息,高度匹配的另一名捐獻由於個人原因拒絕捐獻,抱著最後的希望,紅十字會再次找到了他,嚴強還是那句話「救人的事,老兵要上」

當天下班回到家,嚴強用自己在醫生和網絡上所了解到對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知識和信息,打消了家人的顧慮和擔心,善良的家人們同樣支持嚴強捐髓救人,救治那位素不相識的患兒。

為了以最好的身體狀態捐贈造血幹細胞,嚴強又憑藉著當兵時搞體能訓練的毅力,每天堅持跑步鍛鍊,這一跑就是整整3個月,體重也降了30斤,用他的話說:「這也是去迎接一場戰鬥!」。

翻看嚴強的微信朋友圈,滿是一名老兵對部隊的感情、對自己曾是一名軍人身份的自豪,手術後的嚴強嘴角上揚著對小編說:「咱們老說退伍不褪色,關鍵時刻老兵要頂得上,咱這次沒給老兵丟臉!

來源:中國民兵微信公眾號

作者:吳維、郭柱

相關焦點

  • 高碑店這位抗美援朝老兵把紀念章捐了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並為抗美援朝老兵頒發捐贈證書。趙福全說,在5年的軍旅生涯裡,他擔負著軍醫的職責。在殘酷的戰場上,簡陋的醫療環境下,他救助過許多受傷的戰友,為贏取戰爭勝利貢獻了自己的熱血和青春。
  • 憶崢嶸歲月,拍「最美軍裝照」,中山西區為退伍老兵送拍攝禮物
    南都訊 記者侯玉曉 實習生李倩姸 通訊員遊玉華7月17-19日,中山西區武裝部、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聯合轄區社會工作服務,給轄區退伍老兵送上一份充滿心意的節日禮物——以「憶崢嶸歲月,敬退伍老兵」為主題的軍裝拍攝活動。
  • 退伍季——老兵的「軍種符號」
    八年、十二年、十六年......總是說退伍遙遙無期在軍營的大熔爐裡,從稚嫩到剛強,從逃避到擔當,歲月的磨痕給臂章增添了些許滄桑,領花被時光雕刻得愈發精緻,平凡的「軍種符號」見證了老兵們不平凡的軍旅生涯。回頭再看看這些「軍種符號」,仿佛在訴說老兵的光榮與奉獻。
  • 海馬體照相館為退伍老兵拍攝形象照
    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海馬體照相館(需求面積:120-200平方米)為退伍老兵拍攝了一組不折不扣的形象照,捕捉到他們十足的風採和尚未退卻的軍人神韻。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隨著國力強盛,炎黃子孫更不能忘卻那些開天闢地、開疆拓土的先行者們。
  • 那個拒絕給妹妹捐骨髓的哥哥,出來回應了!他這麼說……
    妻子患病等待骨髓移植在熱傳的一篇文章中,範林俊妻子王愛身患重病。王愛的兩個哥哥配型成功可以進行骨髓移植,卻在關鍵時刻放棄捐獻。範林俊稱,「醫生說還是要進行骨髓移植才能更好地活下來。」就這樣,帶著一絲希望,妻子的二哥和三哥做了骨髓配型。「比較好的是,配型非常成功,應該是有10個點都對得上,而且血型也一樣。」配型成功後,範林俊又帶著妻子到了航天中心醫院,準備接受骨髓移植手術。範林俊說,沒想到就在準備做手術前,王愛的二哥和三哥卻突然改變主意不願意給親妹妹捐獻骨髓。
  • 骨髓造血幹細胞「悔捐」調查:捐獻關鍵時刻近半志願者「脫逃」
    2011年8月初,帥帥突然低燒、流鼻血,在人民醫院查出得了急性雙表型白血病,只能通過骨髓移植才可能康復。夫妻倆做完配型檢查後,醫生作出「無合適非血緣供者,無合適臍帶血,首選父親供者」的診斷。然而帥帥的的父親拒絕為其「捐獻骨髓」。不僅消失得無影無蹤,甚至在孩子彌留之際也未現身?為什麼骨髓捐贈者甚至是親人捐贈者都會在關鍵時刻反悔?
  • 「暖氣醫生」:「80後」退伍老兵的地下「找茬」生活
    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新華社大連2月9日電 題:「暖氣醫生」:「80後」退伍老兵的地下「找茬」生活  白湧泉、高春雨、李雪婷  2月1日22點,室外零下14攝氏度。  遼寧省大連市交通動脈西南路中央,一股白色的水汽從井蓋眼兒中躥出,足足有兩層樓高。
  • 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
    他的同鄉孔繁明是火箭筒射手,邢壽保在他身後負責裝填炮彈。美軍一發炮彈打來,彈片切過孔繁明的脖子。「我用急救包往他脖子上按,血一直往外噴。他當場就犧牲了。」邢壽保不願意說自己的立功表現,只在緬懷戰友。我在老人珍藏的發黃髮黑的《功臣簡歷》上,找到了他的戰鬥故事。「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八日,立三級戰功一次。
  • 攝影師為120位抗戰老兵拍攝肖像,老兵不死!
    劉志成,92歲,新六軍22師獨立炮兵指揮部2營, 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去一次北京。易俊良,89歲,軍政部學兵總隊工兵營3連4排。 退伍後回到老家,他最珍貴的收藏是一塊戰時保留下來的指南針。先金玉,83歲,54軍168師694團2營4連1排1班。鄰居們都知道他打過鬼子,對他特別尊敬。
  • 農村退伍老兵,該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我們走在大路上,你去看一下你能看得出來誰是農村戶口,誰是城市戶口嗎?其實這個成功與不成功,和農村城市戶口沒有任何的關係。尤其是現在戶口可以說根本就影響不了你什麼,和你的成功更加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四、作為退伍兵,更應該自力更生 作為名退伍老兵
  • 高三男生突發罕見病 9歲妹妹要為他捐骨髓
    他在病魔手中勉力掙扎,就連9歲的妹妹都想為他捐骨髓。而他所在的學校,給了最強有力的回應:眾籌20萬,治病!男孩叫劉江林,是鄞州職教中心學校高三數控班的學生,罹患重病而無錢醫治。10月12日,全校師生總動員,為其眾籌「生機」,救命錢正在緩緩匯攏。
  • 泗陽76歲老兵義務守英魂:烈士有個安息地方,我也就放下心了!
    退伍後,他退伍不褪色,通過近二十年的追尋、奔波,讓很多無名烈士有了安息的地方。   青蔥翠柏守英魂,年近八旬的程興國拿著剪刀正在程道口烈士陵園修剪松柏。   1964年,程興國在廣州空軍服役了五年,退伍以後回到泗陽縣郵電局工作。2001年退休以後,程興國捐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在他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無名烈士墓得以修復。
  • 鼠年抗戰老兵福到
    來到徐老家裡,正好二個兒媳婦給老人們送年禮,還帶著重孫子來的,農村家裡冷,燒著爐子忙得不亦樂乎,急忙拽著志願者的手,快進來暖和,中午吃完飯在走。劉老的耳朵有點背,眼睛也看不見,聽到聲音,一直問你是哪個?聽到聲音有點熟,但想不起來了,當我們走進,拉著爺爺的手,說了句日語米西米西,開路以馬絲。
  • 89歲老兵治癒,出院前決定「百年」後捐獻遺體!
    近日一位老兵的新聞刷屏了張振文老人是一名退役老兵1月下旬他和老伴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經過在火神山醫院一個多月的精心治療張振文和老伴治癒出院了老兩口做了一個決定——百年之後捐獻他們的遺體對兩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來說
  • 退伍老兵:大學生報名參軍,近視原來還有這辦法
    我是一名剛剛轉業不久的老兵,目前從事武裝徵兵類的工作。 很高興解答你的問題。 目前當兵視力要求左眼4.5,右眼4.6達不到的肯定要手術。 首先不當兵也有很多人做雷射手術矯正視力,目前國家是允許近視人群做完近視雷射半年以上視力穩定後參軍入伍。
  • 70歲退伍老兵被醉漢街頭踹後腦勺17腳,目前仍在搶救
    圖片由李紹武之子提供李紹武之子介紹,李紹武是一名參加過對越反擊戰的退伍老兵,上過戰場。李紹武之子痛心的說:「沒想到他在戰場上沒事,反而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正該安享晚年的時候,被人毆打成這樣。」
  • 守護老兵,初心永擎——龍牙戰術服裝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國內老牌軍事網站鐵血網旗下的龍牙戰術服裝品牌,積極參與抗擊疫情工作,利用自己在功能性服裝方面的專業優勢,分別為第一批進駐火神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和部分武漢一線民警送去物資保障
  • 為捐骨髓救韓國白血病患兒瀘州女子延後備孕
    今年4月底,範姣父親突然接到四川省紅十字會的電話,說範姣的HLA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儲配成功。「當時留了自己和爸爸的電話,我的電話換過一次,所以就打到他那兒去了。」範姣說,經過一番考慮和遊說之後,範姣決定捐獻自己的造血幹細胞給韓國白血病患兒。  「最開始還是有些猶豫的,畢竟類似的事情之前只在電視上看到過。」
  • 一個電話就答應給陌生小孩捐骨髓,這個湖北小夥讓人敬佩
    經過3個半小時的採集,18日,來自黃岡的彭先生捐出128毫升造血幹細胞懸浮液,將從武漢送至上海,輸入一名血液病患兒體內,為其點燃生命的火種。  彭先生是一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今年30歲。兩年前,一次義務獻血時,他填寫了自願捐獻骨髓申請書,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 抗日老兵這個動作說明了一切
    說實話,感覺還是寫我們自己的抗日老兵接地氣,那種豪邁、艱苦、卓越,和戰後對人生的思考,讓混沌如我的年輕人,一下能變成洞破紅塵的明眼人。比如今天說的這位老兵,向德興,他一開始也是個怕死的弱兵,是怎樣成為一人單挑13個日本鬼子的無敵老兵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