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捐骨髓救韓國白血病患兒瀘州女子延後備孕

2020-11-23 中國青年網

  名詞解釋

  HLA

  HLA是指人類白細胞抗原,骨髓與器官移植是治療白血病、癌症等人類重大疾病的有效手段,而在移植過程中人類白細胞抗原(HLA),是決定移植排斥反應高低的重要因素。在進行骨髓和其他器官移植時,供者和受者之間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相容程度越高,排斥反應的發生率就越低,移植成功率和移植器官長期存活率就越高;反之,就越容易發生排斥反應。

  一個是沉默好靜的瀘州女子,一個是韓國白血病患兒,這兩人原本不可能有太多交集,卻因為一通電話,將兩個人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今年5月,29歲的瀘州女子範姣得知自己2009年留下的造血幹細胞與一名患者配型成功,範姣決定捐贈。本月5日,範姣得知她的HLA(人體白細胞抗原)與患者高配。本周五,範姣將進行體檢,通過後將於7月7日前往北京進行捐贈。

  如果捐贈成功,範姣將成為瀘州首例涉外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志願者,同時也是四川對韓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第一人。

  結緣

  6年前成為志願者

  6年後與韓國患兒配型成功

  2009年5月某天,範姣從瀘州市水井溝白塔附近經過,發現當地在宣傳造血幹細胞相關活動,她現場進行了採血和信息登記。不久之後,她獲得了由四川省紅十字會和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四川分庫頒發的《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榮譽證書》,成了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

  今年4月底,範姣父親突然接到四川省紅十字會的電話,說範姣的HLA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儲配成功。「當時留了自己和爸爸的電話,我的電話換過一次,所以就打到他那兒去了。」範姣說,經過一番考慮和遊說之後,範姣決定捐獻自己的造血幹細胞給韓國白血病患兒。

  「最開始還是有些猶豫的,畢竟類似的事情之前只在電視上看到過。」昨日,範姣告訴成都商報記者,自己最初對造血幹細胞捐獻了解並不多,尤其擔心是否有後遺症。經過一番查找資料後,她打消了這個顧慮。另一個她不了解的是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要持續多久,「我去年結婚,今年準備要娃娃,如果時間太長了肯定也不行。」

  通過了解和諮詢,她最終在同意書上籤下了名字。同時,她也和丈夫商量,將今年要娃娃的計劃延後,全心全意做好捐獻準備工作。

  幕後

  瀘州首例

  我省對韓捐獻骨髓第一人

  5月12日,瀘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帶著範姣到醫院進行了檢查,同時抽取了10管血液,6管留在醫院,4管寄往深圳。6月5日,範姣接到中華骨髓庫四川分庫打來的電話:「你的HLA和韓國白血病小孩高配成功,預計7月進行捐獻。」這個消息讓她既緊張又高興,緊張的是自己是第一次捐獻,高興的是她將可能挽救一個白血病患兒的生命。

  「本周五進行體檢,通過後將於7月7日赴京捐獻。」昨日,瀘州市紅十字會張映平說,5月12日主要是進行的傳染病方面的檢查,這次是身體全面的檢查,無問題後,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將陪範姣前往北京,「先要打幾天動員劑,如果順利將在7月13日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

  張映平介紹,瀘州紅十字會自2002年開展造血幹細胞捐贈工作以來,瀘州志願者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僅有幾例,而向這種涉外的捐獻,範姣是全市首例。中華骨髓庫四川分庫工作人員王淞也表示,涉外的造血幹細胞捐贈去年有兩例,分別是捐獻給美國和泰國的患者,今年有一例將捐獻給澳大利亞的患者,範姣如成功捐贈,將成為四川第四例,同時也是四川首個面向韓國的造血幹細胞捐贈的案例。

  傳遞

  給同事「科普」

  說服家人同意捐獻幹細胞

  今年29歲的範姣在四川醫科大學電教科從事維護工作,平常比較清閒,是一個比較靜的人。她雖然已工作四年了,但一直都比較「默默無聞」。要捐獻骨髓給一個韓國人,這讓範姣幾個偶然從報紙上得知消息的同事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對此,範姣便趁機給他們「科普」了一番。

  而在給同事「科普」之前,範姣還花了很多工夫說服家人。通過一番解釋,她首先說服了老公、父母和比較開明的外公,倒是以前是醫生的外婆不同意範姣捐獻,「主要是我小時候身體不好,外婆擔心捐獻會有後遺症。」對此,範姣耍起了「無賴」,說「我已經決定了,就是來通知您」,成功讓外婆閉嘴。而她遠在甘肅慶陽的公婆,她卻未提此事,主要是怕他們擔心。

  為了保證體檢和接下來的捐獻順利進行,她戒掉了「重口味」飲食,平常清淡飲食,也注意休息和適當運動。「7月7號,北京等著我。小思密達,等著我!」6月5日得知自己HLA與韓國患兒高配消息後,範姣在QQ空間寫下了這條心情,「希望一切都順利進行吧。」

  「誰都有生老病死,人要學會換位思考,能幫忙就儘量幫忙。」範姣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幾天前,她一個朋友的朋友因為白血病離開了這個世界,讓她特別感慨。「他是個很能找錢的老闆,但找不到適合的配型,再多的錢已然無用。」範姣說,韓國患兒能配型成功,也算是難得的緣分。

  上月22日,範姣老公白先生回到了甘肅慶陽的老家看望家人。昨日下午,記者撥通了他的電話,他對妻子的捐獻舉動很支持,「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畢竟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

  揭秘

  韓國患兒如何找到瀘州女子?

  中華骨髓庫四川分庫工作人員王淞介紹,如果有人患白血病住院,醫院一般會首先考慮親緣性配型,「親緣性配型成功機率大,一般雙胞胎配型可達百分之百,手術一般大型醫院即可進行。」如果無法實現親緣性配型,只能嘗試非血緣性配型,國內患者可通過醫院相關系統進入中華骨髓庫配型,如果還不成功,則只有向世界其他骨髓庫求助。

  據了解,非血緣關係的HLA相合率極低,一般為1/400至1/10000之間,而不同種族人群間的HLA相合率更低,達到幾十萬分之一甚至幾百萬分之一,甚至找遍全世界骨髓庫,也有可能找不到合適的配型。「韓國患兒與範姣HLA配型機率到底有多低不好說,但他無疑是幸運的。」王淞說,可以肯定的是患兒在韓國未能成功配型,才找到了中國這邊。

  科普

  造血幹細胞捐獻有後遺症嗎?

  造血幹細胞捐獻原來叫骨髓捐獻,顧名思義,很多人以為是要用針頭刺穿骨頭或軟骨提取造血幹細胞,因此怕得不得了,捐贈者也寥寥。這其實是一個誤區。

  王淞說,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項目啟動10多年來,都是從血液中提取造血幹細胞,並未直接從骨頭中提取過骨髓。「其程序與獻血差不多,通過血液提取造血幹細胞,因此並沒有什麼風險。」王淞說。唯一不同的是,捐獻之前需要給人體注射動員劑,將骨頭中的造血幹細胞動員到血液中來,再通過血液進行提取。

  「動員劑每天打一針,要連續打兩三天。」王淞介紹,人體注射動員劑後,會偶發性地出現類似感冒的輕微酸軟症狀,這種症狀過幾天就會好轉。中華骨髓庫通過對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跟蹤發現,中國骨髓移植10多年,未發現一例有後遺症症狀出現,世界範圍內也是如此。

相關焦點

  • 42歲大叔為白血病患兒捐骨髓 兒子:爸爸做的值
    4月29日,躺在醫院採集床上,鄭春福的血液順著透明的導管汩汩流向採集機,他的造血幹細胞將救治一位3歲白血病患兒。  鄭春福是中華骨髓庫吉林分庫第48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也是今年我省第二例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是中華骨髓庫第4877位捐獻者。  為3歲寶寶捐造血幹細胞  鄭春福今年42歲,身高1.82米,體重88公斤。
  • 送養妹妹拒為患白血病親姐捐骨髓 自稱"很害怕"
    20歲的姐姐侯幸患了白血病,需要做骨髓移植。從小被送人的妹妹配上了型。但是,妹妹害怕捐獻骨髓對自己身體不利而不願捐骨髓。  一方面,各方人士在為侯幸捐款,很多陌生人也自願接受檢查,願意為侯幸捐獻骨髓,另一方面,配上型的妹妹一家仍在猶豫。  在親情和道義之下,妹妹會捐出自己的造血幹細胞嗎?
  • 拒絕給白血病妹妹捐骨髓的哥哥 回應的原因讓人心寒
    作為一個哥哥,他的妹妹不幸患了白血病,需要他捐獻骨髓的時候,他會怎麼做?在山西有一名二十七歲的女子不幸患了白血病,需要進行骨髓移植,她的兩個親哥哥做了骨髓配型發現十分的成功,然而就在快要進行手術前,他的兩個哥哥突然反悔了。有人採訪他們,一個哥哥說自己身體不太好,而且他兩個孩子還小不能沒人照顧。另一個哥哥則是表示自己還未成家,不能讓身體出現問題。
  • 姐姐患白血病 弟弟配型成功拒捐骨髓
    如果你的家人正在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面臨死亡,你會怎樣選擇,是盡力去救還是袖手旁觀?相信在親情面前,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盡力而為,但總會有些例外。據《安徽商報》4月29日報導,來自安徽省蒙城的劉峰峰,半年前被確診為白血病,親弟弟配型成功卻不願意捐獻骨髓,理由是「捐獻骨髓影響精子質量,將來無法生子」。
  • 少年患白血病父親要捐骨髓 救兒子抽多少都行
    少年患急性白血病病房在西安交大二附院血液科一病區,飛飛在靠門的位置。昨天上午,他帶著口罩,眼睛盯著輸液瓶的點滴,偶爾長嘆一口氣。「爸,該放暑假了吧。」他轉過頭,和坐在旁邊凳子上的父親說話。父親戴著口罩,無精打採地點了點頭。
  • 東莞醫生捐骨髓救白血病男童,這封信讓人淚目……
    她從沒想過自己當時無心之舉,會在9年後拯救了一個兩歲的白血病男孩一開始願意捐獻事到臨頭後悔的也有一旦悔捐對患者及患者家庭◆ ◆ ◆ ◆ ◆家屬的感謝信,催人淚下得知王秀文要為自己的孩子捐獻骨髓孩子的父親給王秀文寫了一封感謝信信中的話語透露著深沉、真摯的感情,催人淚下患兒父親的感謝信全文
  • 妹妹得白血病,倆哥哥拒捐骨髓!背後的原因讓人心寒
    一位27歲的山西女子患了白血病,需移植骨髓。她兩個哥哥都配型成功了,可在臨近骨髓移植手術時,卻突然反悔。哪怕妹妹的丈夫下跪請求,他們都沒有回心轉意。   圖為女子的丈夫在醫院門前跪求嶽父   為啥兩個哥哥不願意給妹妹捐骨髓?
  • 骨髓提供者突然悔捐 白血病患兒白白苦等4個月
    昨日,4歲的白血病患者程保羅的父母告訴記者,為了做骨髓移植手術,保羅多做了3次化療,苦等了4個月,投入了近30萬元的費用。然而,隨著骨髓捐贈者臨時反悔,希望的火苗被澆滅了…… 本報信陽訊 「為了等這份可以創造第二次生命的骨髓,保羅多做了3次化療,苦等了4個月,投入了近30萬元的費用。如今骨髓供者突然反悔。我們非常理解捐獻者,可前功盡棄,我們陷入絕境,現在該如何是好?」
  • 女孩捐骨髓救哥哥 毫不猶豫地接受高風險的全身麻醉
    原標題:5歲女童捐骨髓救哥哥不喊痛 稱背上繃帶是勳章(圖)   中新網9月5日電 據外媒報導,美國伊利諾州5歲女童夏綠蒂為了救雙胞胎哥哥布萊德利,勇敢接受捐骨髓手術,甚至從來不抱怨傷口會痛,還把背上的繃帶當作勳章
  • 妹妹得白血病急需骨髓移植 姐姐配型成功卻拒捐
    此後,她的哥哥也拒絕了捐骨髓的要求。面對冷冰冰的親情,舒玉梅卻表示可以理解……  江陰打工查出白血病  快報記者 羅斯文  9月初,快報連續報導了白血病女孩劉胡平的故事,她的二姐義無反顧地將骨髓捐給小妹,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
  • 為救陌生白血病人捐骨髓 捐骨髓對身體有害嗎
    人間到處都有大愛,一位捐獻幹細胞的女士,在四年後配對成功,當她得知這個消息也非常的開心,因為幹細胞陌生人配對的成功率很低,這次是為了挽救一個陌生的白血病的患者,而且,為了捐獻骨髓,這位陳女士還停掉了自己的生意,她很深情的說到: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是幹細胞將我們聯繫在一起,這也是一種緣分,而且,還給患病的人送去祝福。
  • 姐患白血病 弟配型成功拒捐骨髓
    原標題:姐患白血病 弟配型成功拒捐骨髓 來自蒙城的劉峰峰,半年前被確診為白血病,親弟弟配型成功卻不願意捐獻骨髓,理由是「捐獻骨髓影響精子質量,將來無法生子」。4月27日,劉峰峰丈夫胡蘭濤打進本報熱線求助,稱全家連一次化療的錢都沒了,只好帶妻回家籌錢。「醫生稱如果再不做骨髓移植,耽誤治療,我老婆只有三個月生命了。」
  • 母親身患白血病讓兒子捐骨髓,兒子:打感情牌沒用!
    01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作為子女的,必須無條件的孝順父母,但是今天一則短視頻登上了熱搜,一位身患白血病的母親因為長期找不到骨髓供體,生命只有幾個月不到的時間了,為了繼續活下去,她發布視頻向兒子喊話,希望兒子能為自己捐獻骨髓,但是兒子卻回復稱:打感情牌沒用!
  • 17歲女孩為救母親捐骨髓放棄高考,她的「考場」在病房
    一頭是苦讀多年終於盼到的高考,一頭是身患急性白血病急需手術的母親,堅強的她做出了選擇——放棄高考捐髓救母:高考可以重來,媽媽的生命只有一次!為救母親 孝順女兒放棄高考對趙家父女來說,這是一個悲傷中帶著溫情的故事。今年3月初,河北衡水阜城門莊17歲高三女孩趙思琦的母親連秋香確診患上了急性白血病,只有趙思琦的骨髓才有可能挽救母親的生命。
  • 白血病都需要骨髓移植?
    核心提示:目前白血病患者相當部分的病人都可以治癒,特別是對於佔大多數群體的白血病患兒來說,和成人相比,白血病患兒規範化療的效果明顯好於骨髓移植,臨床治癒率可達到八成。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歐瑞明指出,目前白血病患者相當部分的病人都可以治癒,特別是對於佔大多數群體的白血病患兒來說,和成人相比,白血病患兒規範化療的效果明顯好於骨髓移植,臨床治癒率可達到八成。與此同時,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後,很可能面臨無法生育、繼發性腫瘤等遠期併發症等問題,也不代表將來不會復發。如何權衡?務必慎重。
  • 母親突患白血病四處求醫 女兒捐獻骨髓為母續命「只要能救媽媽,抽...
    恩施晚報訊(記者楊亞玲 實習生張海清)「只要能救媽媽,抽多少骨髓我都願意。」家住鹹豐縣高樂山鎮杉樹園村的21歲女孩張譽靚,以超乎尋常的勇氣抽骨髓,捐造血幹細胞,為苦苦與白血病抗爭的母親帶去生命的希望。張譽靚是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大四學生。近日,她在網上發起了滴水籌,只為救自己48歲的媽媽李秋香。
  • 為生男孩當年把女兒送人,16年後要女兒為男孩捐骨髓,捐不捐?
    經醫院檢查,竟然得的是一種可怕的疾病,白血病。這怎麼得了!指望兒子繼承血脈,得了這種可怕的疾病,這不是要絕他們家的後嗎?不行,拼死也要救寶貝兒子。可是,經過一年多的輾轉治療,大夫都是說要骨髓移植,可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骨髓。他們知道血親骨髓配型成功率高,一家人都去做了,父母的不合適,兩個姐姐的也不合適。
  • 2歲女童將為患白血病姐姐捐骨髓[圖]
    在接下來的一天裡,悅悅將禁水禁食,因為下午1點半,她要接受全麻手術,醫生抽取她體內的「種子骨髓」,注入患白血病的姐姐沁沁體內。據了解,悅悅是迄今為止中國年齡最小的骨髓捐獻者。  今天早上,沁沁和悅悅的爸爸也給大女兒捐出救命骨髓。六一兒童節前,沁沁收到了兩份珍貴的「生命禮物」。
  • 骨髓移植前遭悔捐,6歲男童命懸一線 臍帶血救助絕處逢生
    在病魔和死神面前,生命是那麼渺小那麼無助……骨髓移植術前遭毀捐愛心臍帶血燃起新希望在轉到北京京都兒童醫院進行治療期間,本來骨髓配型已經成功,但在接受治療前夕,遭遇了骨髓捐獻者的悔捐,軒軒命懸一線,全家人陷入了絕望……面對骨髓移植無望,北京京都兒童醫院醫生團隊及時調整了治療方案,使用臍帶血造血幹細胞聯合父親半相合外周血來挽救軒軒的生命。
  • 為捐骨髓救爸爸,山東9歲男童每天吃五頓飯兩個月增重12斤
    11月29日,馬子彥的父親終於做了骨髓移植,子彥的身體狀況也很不錯。33歲男子患白血病9歲兒子骨髓配型成功山東濱州鄒平市碼頭鎮的馬秋收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今年33歲,上有七旬老父母,下有三個幼子,妻子在家照顧孩子,他每個月3000多元的收入就是這個七口之家的主要經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