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移植前遭悔捐,6歲男童命懸一線 臍帶血救助絕處逢生

2021-01-09 遼寧省臍血庫

遼寧省臍血庫

2019年7月4日,在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血液科移植病房,一份承載著生命希望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在低溫中被喚醒,順利注入到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軒軒體內,又一個小生命因臍帶血而獲得重生機會。

悄然而至的病魔

敲碎了小家庭的平靜

6歲的軒軒(化名)是黑龍江大慶市大同區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生活卻其樂融融。軒軒父母熱愛做公益,幫助很多家庭走出困境,一家人信奉「好人有好報,好人一生平安」,還教導兒子一定要心懷善意,相信美好和希望。

天有不測風雲,就在今年3月,軒軒不明原因地發燒感冒,並發展到肺部感染,在哈爾濱醫院被查出得了急性髓系白血病,而且是高危型,轉到北京兒童醫院,再次確診了病情。在病魔和死神面前,生命是那麼渺小那麼無助……

骨髓移植術前遭毀捐

愛心臍帶血燃起新希望

在轉到北京京都兒童醫院進行治療期間,本來骨髓配型已經成功,但在接受治療前夕,遭遇了骨髓捐獻者的悔捐,軒軒命懸一線,全家人陷入了絕望……

面對骨髓移植無望,北京京都兒童醫院醫生團隊及時調整了治療方案,使用臍帶血造血幹細胞聯合父親半相合外周血來挽救軒軒的生命。軒軒的主治醫生說臍帶血對病人的配型要求低,且移植後免疫排斥率低,能幫助減少排異反應,增加手術成功率。

很快,找到了一份與軒軒4/6個位點配型相合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

2019年6月27日,小軒軒在媽媽的陪伴下進入了移植倉,7月4日,經過多方努力,軒軒的移植手術順利完成。7月19日,在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下,軒軒由移植倉轉入普通病房,軒軒的病情處較為平穩的狀態。這份臍帶血為軒軒燃起了新的生命希望。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髓系造血幹/祖細胞惡性疾病。以骨髓與外周血中原始和幼稚髓性細胞異常增生為主要特徵,臨床表現為貧血、出血、感染和發熱、臟器浸潤、代謝異常等,多數病例病情急重,預後兇險,如不及時治療常可危及生命。該病佔小兒白血病的30%。在分子生物學改變及化療反應方面兒童AML與成人(<50歲)相似。嬰幼兒比成人更易發生髓外白血病。

臍帶血醫療價值寶貴

80餘種疾病應用空間廣闊

臍帶血是繼骨髓、外周血造血幹細胞後的第三大造血幹細胞來源。與其它來源造血幹細胞相比,臍帶血屬於實體儲存,臨床如需緊急移植,如配型成功,復甦後即可立即移植使用。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管理規範(2017年版)》明確規定了臍血造血幹細胞的適應症,包括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多發性骨髓瘤等多種惡性疾病,以及再生障礙性貧血、重症放射病、重型地中海貧血等非惡性疾病。

除了血液系統和免疫系統疾病外,目前,臍帶血用於再生醫學的研究涉及疾病種類包括:腦癱、衰老、自閉症、缺血性腦卒中、腦損傷、糖尿病、糖尿病足潰瘍、角膜病變、視網膜病變、克羅恩氏病等,疾病種類超過35種,這為臍帶血的應用開闢了一個更加廣闊的前景。

目前,臍帶血移植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全球臍帶血應用已超過50000例。在我國移植成功案例超過12000例。相信臍帶血的接力還會繼續,為更多患兒帶去生命的奇蹟!

更多閱讀

盛京醫院黨委書記趙玉虹視察瀋北院區,察看了臍血庫

自己的臍血救自己,3歲男童造血幹細胞移植重獲新生

自存臍帶血移植成功 弟弟助地中海貧血姐姐重獲新生

本文新聞源來自北京臍血庫官方微信號。

相關焦點

  • 男子手術前遭骨髓捐獻者悔捐 其母親隨後頂替
    昨天上午,當20歲的吳志輝體內緩緩注入母親吳瓊玲的骨髓時,他並不知道原本同意的捐獻者臨時悔捐。  為了挽救兒子的生命,吳瓊玲匆忙做了體檢和術前準備,由於她自身和吳志輝的配型屬於半相合,手術的風險和費用都要比完全配型要增加許多。  在空軍總醫院做完手術後,母子二人狀態均良好。
  • 身患重病危在旦夕,突遭悔捐?骨髓移植的致命缺陷
    醫院做好了手術方案,欣欣也開始進行化療準備,馬上就要手術,只要成功,欣欣就可以回歸到正常人的生活,這是她祈盼了6年的手術呀。手術成功,就可以背上書包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學了。 然而,就在接受捐獻前四天,這名捐獻者,突然悔捐了。 如同晴天霹靂,擊碎了欣欣最後的希望。
  • 6年盼來骨髓移植,最後一刻遭遇「悔捐」…女童大哭!幸好…
    今年6歲的江西女孩心心(化名),才70天大的時候就被確診為重型地貧,從小就要接受定期輸血和去鐵治療。父母早早為心心在中華骨髓庫建檔,因為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癒的唯一希望。2017年10月,心心在中華骨髓庫配型成功。但40萬元手術費用成了另一道坎。心心父母在向身邊親友借遍,又通過網絡平臺籌款後,終於籌到了大部分費用。
  • 骨髓移植最後一刻遭遇「悔捐」,6歲女孩瞬間大哭!幸好已找到另一名...
    今年6歲的江西女孩心心(化名),才70天大的時候就被確診為重型地貧,從小就要接受定期輸血和去鐵治療。父母早早為心心在中華骨髓庫建檔,因為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癒的唯一希望。2017年10月,心心在中華骨髓庫配型成功。但40萬元手術費用成了另一道坎。
  • 骨髓造血幹細胞「悔捐」調查:捐獻關鍵時刻近半志願者「脫逃」
    前段時間,妻子骨髓移植當天倆哥哥反悔,丈夫磕破頭換來親人轉身離去的新聞被社會各界熱烈討論,並紛紛指責倆哥哥。但讓人痛心的是,雖然備受譴責,倆哥哥也沒有回心轉意。隨著初配成功的人數在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悔捐的人數也有增多,到了再動員環節,將近一半的人會失訪或不同意捐獻。
  • 周蓬安:捐個骨髓怎成換命?無知的煽情將加重悔捐
    周蓬安:捐個骨髓怎成換命?無知的煽情將加重悔捐湖南永州,可馨和妹妹可愛是雙胞胎。2016年可馨被查出患白血病,家裡四處借錢花費約50萬治療。2019年1月,可馨白血病復發需移植骨髓。妹妹稱希望自己的骨髓能和姐姐匹配,就算用自己的生命都要換姐姐的命。
  • 骨髓移植最後一刻遭遇「悔捐」,6歲女孩瞬間大哭!幸好又找到新希望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6年。與此同時,葉先生和妻子一直希望找到合適的供體,做骨髓移植手術,所以早早替女兒在中華骨髓庫建檔。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在出生時同樣背負了「拯救姐姐」的使命,可惜的是,這兩個孩子的骨髓並沒有配上。
  • 骨髓移植最後一刻遭遇「悔捐」,6歲女孩瞬間大哭!幸好已找到另一名全相合供者
    今年6歲的江西女孩心心(化名),才70天大的時候就被確診為重型地貧,從小就要接受定期輸血和去鐵治療
  • 骨髓捐獻者臨時悔捐不能沒有負擔
    然而,在欣欣住進廣州市兒童醫院「移植倉」,為這次手術接受了6天化療之後,供髓者中途「悔捐」。廣州救助中心隊長黃明貴也稱,供者在入院之前反悔屬於正常現象。女孩獲病「重型地中海貧血」,不能稱為「正常現象」,而供髓者臨時反悔卻是「正常現象」。兩相對比間,自然能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無奈感。當然,我們不必用惡意猜測供髓者臨時悔捐的理由,也不必用道德綁架的言論指責供髓者。
  • 幹細胞捐獻者手術前反悔 母親抽骨髓救兒
    為了挽救命懸一線的吳志輝,醫院決定抽取他母親的骨髓和造血幹細胞進行手術,但由於兩人配型屬半相合,隨之帶來的風險和康 復費用大幅增加。兩捐獻者手術前反悔去年7月21日,患有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大一學生吳志輝被父母送到北京空軍總醫院就診。
  • 供髓者中途悔捐,患者骨髓移植後變黑,這些案例反映了什麼?
    案例13月31日,廣州一位六歲的小女孩崩潰大哭,因為她急需骨髓移植,而與她配型成功的供髓者卻中途「悔捐」。也因為此,這則新聞受到了民眾的關注,大量網友留言攻擊和謾罵這位「悔捐」者,並認為應該讓他(她)受到處罰和法律制裁。案例22歲的王麓涵2018年被查出白血病,今年2月,爸爸為她移植骨髓,可之後女孩出現各種不適,1個月瘦了8斤,皮膚逐漸發黑,變成了「小黑人」。
  • 星爺捐骨髓變老了?說說骨髓移植那些事
    前幾天看到一個視頻,星爺和朱茵同臺,二者巨大的形象反差吸引了一大波評論。翻了一下嚇一跳,認為「星爺顯得老是因為捐過骨髓」的評論比例著實有點高,截個屏看下。圖片來自網絡是網友相當然了,還是果真如此呢?準確來講,幹細胞移植應該叫幹細胞移植,因為主要用的是幹細胞的造血功能,而幹細胞不僅來源於骨髓,還可以從外周血和臍帶血中獲取,由於骨髓中幹細胞含量高,是主要的幹細胞獲取來源,所以就有了骨髓移植的說法,直到現在大家依然習慣用骨髓移植這一說法。在醫學上,但凡涉及移植,必然要考慮供體和受體之間的匹配和融洽問題。
  • 兒子患白血病,媽媽:要捐骨髓先離婚……專家說這樣可避免
    這裡說的臍帶血是新生兒降生後殘留在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液,同骨髓一樣是造血幹細胞的重要來源,且有骨髓不具備的優勢:儲存臍帶血的臍血庫是實體庫,存放其中的造血幹細胞提取就能使用,不存在悔捐的情況;臍帶血是醫生從新生兒的臍帶中採集出來的,對嬰兒沒有任何傷害;患者等待一個合適的骨髓,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即使有兄弟姐妹,將骨髓進行配對與採集
  • 只需6步 輕鬆get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過程
    什麼是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指對患者進行預處理(就是將患者體內有問題的細胞全部消滅)後,將來源骨髓、外周血或臍帶血的造血幹細胞通過靜脈輸注到患者體內,使患者體內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等等,靜脈輸注??這是不是過於簡單粗暴?
  • 救人者「臨陣收手」 少年命懸一線怎麼辦?
    情節相通的故事發生在了15歲少年韓宇(化名)的身上。他是一名淋巴瘤患者。 「臨陣悔捐」,15歲少年被推到懸崖邊 去年5月,韓宇被查出患有淋巴瘤,造血幹細胞移植是他延續生命唯一的希望。
  • 骨髓捐贈者「悔捐」背後的誠信問題應正視
    然而,在欣欣住進廣州市兒童醫院「移植倉」,為這次手術接受了6天化療之後,供髓者中途「悔捐」。(4月3日《南方都市報》)根據我國《公益事業捐贈法》及現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管理規範》,骨髓捐獻志願者在任何時候可以完全自願地選擇是否捐獻骨髓,其身份資料不得被洩露。這也是全世界正規造血幹細胞捐獻配對組織的通行規定。
  • 造血幹細胞移植三大方式:骨髓、外周血、臍帶血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28日訊(記者 李春雨)「骨髓、外周血、臍帶血,這是目前治療白血病等系統所需造血幹細胞的三種來源,而存下臍帶血,就是一種保障,平時看起來沒什麼用,到關鍵時刻就是救命的藥。」近日,成都軍區總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主任劉芳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
  • 捐獻還是自存,你會為孩子留下臍帶血嗎?
    「我們這邊的醫院搞了個活動挺好,捐獻臍帶血給血庫,可以換0-2歲六次免費的兒保查體。」「這條路基本行不通」臍帶血存不存?存還是捐?家長們拿不準的還是它的效用。閆女士年僅10歲的女兒小晨(化名)四年前在某三甲醫院完成了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但並未使用臍帶血,而是用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幹細胞完成移植。小晨3歲時在醫院查出患有白血病,3年後又被確診是「二次癌症」,病情複雜。閆女士的第一反應是自己配型。「因為她是獨生子女,只能我和她爸才可以做配型。」 閆女士告訴央視網記者。
  • 骨髓提供者突然悔捐 白血病患兒白白苦等4個月
    昨日,4歲的白血病患者程保羅的父母告訴記者,為了做骨髓移植手術,保羅多做了3次化療,苦等了4個月,投入了近30萬元的費用。然而,隨著骨髓捐贈者臨時反悔,希望的火苗被澆滅了…… 本報信陽訊 「為了等這份可以創造第二次生命的骨髓,保羅多做了3次化療,苦等了4個月,投入了近30萬元的費用。如今骨髓供者突然反悔。我們非常理解捐獻者,可前功盡棄,我們陷入絕境,現在該如何是好?」
  • 小夥寫4000字家書說服父母捐骨髓 被救男童欲當面感謝卻再陷困境
    90後大學生小彭準備捐骨髓救一名男童,卻遭到家人反對,最後小彭寫了一封4000字的家書說服了父母,捐出了115毫升造血幹細胞,空運至上海營救男童。9歲的呂昊陽就是這名男童,在小彭的幫助下,他成功做了移植,然而小昊陽移植後因併發症2次住進ICU,8月16日再次進入ICU,本已負債纍纍的家庭,再也無法維持後續治療,呂昊陽最大的心願就是想當面感謝救他的小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