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捐獻者手術前反悔 母親抽骨髓救兒

2020-11-23 騰訊網

醫生從43歲的吳瓊玲身上抽出骨髓,然後輸入到她患有白血病的兒子吳志輝體內。

大一學生吳志輝身患白血病,幸運地與中華骨髓庫兩名捐獻者配型成功,就在他已經做完預處理(經化療摧毀自身免疫力和造血功能)準備手術時,兩位捐獻者一個反悔一個未同意捐獻。為了挽救命懸一線的吳志輝,醫院決定抽取他母親的骨髓和造血幹細胞進行手術,但由於兩人配型屬半相合,隨之帶來的風險和康 復費用大幅增加。

兩捐獻者手術前反悔

去年7月21日,患有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大一學生吳志輝被父母送到北京空軍總醫院就診。

吳志輝的主治醫生王志東說,經過中華骨髓庫比對,天津和廣東各有1名捐獻者和吳志輝配型成功,屬於全相合。中華骨髓庫和天津的捐獻者聯繫後,對方同意捐獻,吳父還給天津匯款供血採集費3萬元。

吳志輝1月14日進入骨髓移植艙做手術前的預處理,準備22日移植手術。「預處理就是通過大劑量的化療,摧毀患者原有的免疫力和造血功能,等捐獻者的造血幹細胞輸入體內。」王志東說。

讓王志東沒想到的是,18日,中華骨髓庫忽然通知說,就在他們去接天津這名捐獻者注射術前動員針時,對方不同意捐獻了。中華骨髓庫趕緊聯繫廣東的捐獻者,對方也沒有同意。據了解,此次臨時悔捐者也是一名在校大學生。

臨時改用母親幹細胞

王志東介紹,由於吳志輝已做了預處理,自身的免疫力和造血功能正在一步步喪失,如果此時再不進行手術,很快就會因感染出現併發症並導致死亡。「捐獻者同意捐獻後又放棄,這是我們醫院第一次遇到。從醫學上分析,如果吳志輝不做手術,他的生命最多能維持兩個禮拜。」

18日下午,空軍總醫院緊急通知吳勝為夫妻倆趕緊去做血液檢查配型。經過檢查,吳勝為和吳瓊玲均為配型半相合,但吳勝為有肝炎,吳瓊玲患有缺鐵性貧血,比較之後,醫院決定用吳瓊玲的骨髓和造血幹細胞給吳志輝做手術。

王志東介紹,從手術角度,半相合和全相合的手術成功率差不多,都在50%上下,但半相合移植還需抽取骨髓造血幹細胞,而且患者術後免疫重建能力 會大幅降低,排異可能性也更大。從術後康復來看,全相合手術康復期約為6個月,半相合手術康復期會達到8個月,康復費用也會大幅增加。

■ 現場

母親勸醫生「多抽點」

昨日上午10時,吳瓊玲進入骨髓移植艙。醫生從她的骨髓中抽出700毫升骨髓,隨後一邊抽一邊輸入到吳志輝的體內。約40分鐘後,吳瓊玲出了移 植艙,由於她打了麻醉針,需要到病房休息6個小時。截至下午兩點,所有的幹細胞都輸入到吳志輝體內。醫生介紹,手術很成功,今日需要再抽一次造血幹細胞。

吳瓊玲身材矮小,看上去很是瘦弱,而且體檢發現她缺鐵性貧血比較嚴重。不過,昨日手術前,她一再叮囑醫生:「多抽點,為了我兒子多抽點。」醫生表示會根據手術需要採集。

吳志輝的父親吳勝為介紹,為兒子的手術考慮,夫妻倆沒告訴兒子悔捐的事,一直說是好心人捐獻的幹細胞,「我們做父母的,就是希望兒子儘快好起來。」

造血幹細胞捐獻是人道主義救助,我們提倡捐獻者兌現承諾。但沒必要也沒有權力責備悔捐者。吳志輝已做了術前預處理,悔捐者的行為給患者、醫院和家屬都造成了不良影響。希望全社會就此引發反思,傳遞正能量。 ——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陶鳴

■ 困境

手術費仍缺15萬

今年剛滿22歲的吳志輝是福建泉州石井鎮人,前年他考上了福建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專業。去年7月份,他連續高燒不退,被確診為患急性粒細胞白血病。吳志輝的父親在石材廠打工,母親幫別人做飯,妹妹剛上高中,家裡還有75歲的奶奶,一時間花光了家裡的積蓄。

「醫生告訴我,造血幹細胞手術至少要40萬元,光術前押金就得25萬元,愛心人士東拼西湊也只湊了18.6萬元。」吳勝為透露,根據病友推薦,他聯繫了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求助,該基金會設有專門救助白血病大學生的「思源·骨髓基金」。

前日,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陶鳴趕到醫院,送上首期善款6.4萬元。他表示,「思源·骨髓基金」的資助對象是在中華骨髓庫配型成功 的、非親緣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在校貧困大學生。吳志輝的情況原本符合條件,如今雖然因捐獻者悔捐,但該基金會徵得捐資人同意破例提供救助。按醫院介紹吳志輝 目前剩餘的缺口還有15萬元,下一步基金會會繼續想辦法,為吳志輝募捐術後的康復費用。

■ 相關新聞

中華骨髓庫:捐獻反悔率達20%

悔捐者多擔心影響自身健康,提前告知手術反應可促進捐獻

2005年,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華骨髓庫)主任洪俊嶺曾公布一個數據,骨髓捐獻的反悔率為20%。7年過去了,洪俊嶺坦言,這個數據仍然沒變。

洪俊嶺認為,解決臨捐反悔問題,根本辦法在於提高人們對科學知識的認知水平和提升人們的愛心。一般拒絕捐獻,主要還是擔心對自身健康的影響。盡 管捐獻造血幹細胞過程中有一些暫時的疼痛、不舒適的反應,但這些可以用自己的愛心去彌補這一塊,「想到自己的付出,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一個家庭,那有什 麼比這個更光榮自豪的事情呢?」

洪俊嶺說,為了防止臨捐反悔個案的出現,中華骨髓庫會提醒醫院的醫生在配型過程中要有風險意識,除了從中華骨髓庫中尋找配型,還要對病人家屬做好配型的準備,甚至提議他們在臍帶血庫尋找配型,但這只是屬於亡羊補牢的方法。

同時,中華骨髓庫工作人員在進行動員時,把宣傳教育和說服工作的程序提前了。現在工作人員會把所有捐獻者可能認為是負面的東西都提前講透徹一 點,這個還是起了一定的效果,至少反悔率沒有提升。「前期多做一些工作,後期就少擔一份風險,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義無反顧地捐獻。」

在降低反悔率的過程中,洪俊嶺說,中華骨髓庫是在跟落後思想、傳統觀念做鬥爭,這也是普及科學、提升愛心,讓人們真正盡到公民社會責任的過程。

■ 疑問1

能否先採血後手術?

如果先對捐獻者進行造血幹細胞的採集,然後再做患者的預處理,這樣能否減少吳志輝的困境?空軍總醫院副主任醫師王志東介紹,這種方法不可行,如果先採集幹細胞,然後再做患者的術前預處理的話,這期間有時間差,需要對造血幹細胞進行冷凍。這對幹細胞的活性有很大的影響。

■ 疑問2

悔捐會否受到制裁?

中華骨髓庫主任洪俊嶺表示,悔捐可能是因為捐獻者邁不過心理坎,這是一種社會現象,人的思想總是會有各種變化的。中華骨髓庫堅決反對悔捐,但單 純的反對沒有太多意義。針對這種悔捐行為,不會有法律制裁,只能是一種道德上的譴責,尤其是患者已做預處理後的臨捐反悔,這也是中華骨髓庫最頭疼的事情。 作為管理機構,中華骨髓庫一直在想辦法降低反悔率。

相關焦點

  • 兩名骨髓捐獻者臨陣反悔 白血病大學生生命告急
    北京空軍總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王志東,在接受新華視點記者採訪時說,「醫院安排吳志輝1月14日住進骨髓移植無菌艙,做了周密的術前準備,包括用化療手段摧毀吳志輝體內原有免疫系統。若無排異反應,農曆蛇年春節前,可轉入普通病房進行後期的康復治療。」  開頭似乎很完美,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與吳志輝骨髓配型成功的兩個捐獻者都臨時反悔,原定的移植手術被迫取消,讓醫院措手不及。
  • 男子手術前遭骨髓捐獻者悔捐 其母親隨後頂替
    昨天上午,當20歲的吳志輝體內緩緩注入母親吳瓊玲的骨髓時,他並不知道原本同意的捐獻者臨時悔捐。  為了挽救兒子的生命,吳瓊玲匆忙做了體檢和術前準備,由於她自身和吳志輝的配型屬於半相合,手術的風險和費用都要比完全配型要增加許多。  在空軍總醫院做完手術後,母子二人狀態均良好。
  • 1/3骨髓捐獻者臨陣反悔 「入庫」要應深思熟慮
    2008年,骨髓捐獻者劉小璇上紀念郵票(資料圖)  中廣網濟南3月20日消息(記者桂園)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32分報導,中華骨髓庫山東分庫的統計數字顯示,有1/3骨髓捐獻者答應捐獻後又「臨陣反悔
  • 骨髓捐獻者臨捐時反悔,網友熱議:「這是殺人!」
    父母通過眾籌、問親借友等方式湊夠了40萬的手術費用,欣欣也為這次骨髓移植進行了6天的化療準備。  但就在入院接受捐獻的前幾天,這名配型合適的志願者「悔捐」了。    網友熱議:「這是殺人」  但也有人站在捐獻者的這方,懷疑捐獻者是不是突然發現自己身體出了問題,所以才臨時反悔。
  • 骨髓捐贈緣何臨時反悔? 別讓捐獻行為「變味」
    由於骨髓捐贈志願者臨時反悔,點燃她生命希望的火種半途熄滅了。這讓骨髓捐贈,特別是骨髓捐贈志願者反悔的現象,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據了解,我國等待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有100多萬,而中華骨髓庫的庫容只有40萬,每年有3萬多人因得不到相配的造血幹細胞死於白血病。在過去4年間,全國骨髓初配成功的有2000多例,但最後成功實施的僅有270例,其中20%是因為捐獻志願者臨時反悔。
  • 貧血女童手術前骨髓捐獻者失聯 弟弟降生配型成功
    昨日,原本是範明豔4歲女兒王嬌(化名)進行骨髓幹細胞移植手術的日子,但在大約一周之前,骨髓幹細胞捐獻者突然失聯,拯救女兒的希望破滅。不過,為了救女兒,範明豔在尋找捐贈者的同時,也於去年懷了二胎,並在今年5月產下了一名男嬰。如果姐弟間幹細胞配型成功,那么女兒的生命將重獲希望。  下午5:30,配型報告單的結果出來:配型成功!
  • 骨髓捐獻者臨時悔捐不能沒有負擔
    然而,在欣欣住進廣州市兒童醫院「移植倉」,為這次手術接受了6天化療之後,供髓者中途「悔捐」。廣州救助中心隊長黃明貴也稱,供者在入院之前反悔屬於正常現象。女孩獲病「重型地中海貧血」,不能稱為「正常現象」,而供髓者臨時反悔卻是「正常現象」。兩相對比間,自然能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無奈感。當然,我們不必用惡意猜測供髓者臨時悔捐的理由,也不必用道德綁架的言論指責供髓者。
  • 妻子骨髓移植當天兩哥哥反悔,骨髓捐獻真的對身體有損害嗎?!
    >配型成功的她二哥和三哥突然反悔了,醫院門口我跪著求嶽父都沒有用。近日,騰訊新聞所報導的《妻子骨髓移植當天倆哥哥反悔》一文一經發出,立刻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兩位哥哥因為顧忌到捐獻骨髓對人體的害處及手術不高的成功率,在本來該移植的當天選擇了放棄捐贈。那麼,捐獻骨髓真的會對捐獻者的身體造成傷害或後遺症嗎?
  • 骨髓捐獻能反悔嗎?
    在白血病大學生吳志輝即將進行骨髓移植手術的關鍵時刻,兩個骨髓捐獻者都臨陣反悔,退出捐獻。而已進入移植倉的吳志輝,為了手術已接受大劑量化療,免疫系統已盡毀,如中途停止手術,將面臨生命危險。無奈之下,昨天中午,吳志輝的媽媽只好頂著風險與兒子進行半相合骨髓移植,成功率只有50%。
  • 骨髓捐獻與被捐獻者,一輩子都不能見面,原因讓人心寒
    器官的捐獻,前提就是捐獻者與需要者,捐獻者需要根據自己的意願為前提,世界上沒有任何的一個人可以強迫其他人來進行捐獻器官。捐獻者與被捐獻者是不能見面的,大家可能會想,捐獻人救回患者患者的性命,雙方見不見面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 拒絕給白血病妹妹捐骨髓的哥哥 回應的原因讓人心寒
    作為一個哥哥,他的妹妹不幸患了白血病,需要他捐獻骨髓的時候,他會怎麼做?在山西有一名二十七歲的女子不幸患了白血病,需要進行骨髓移植,她的兩個親哥哥做了骨髓配型發現十分的成功,然而就在快要進行手術前,他的兩個哥哥突然反悔了。有人採訪他們,一個哥哥說自己身體不太好,而且他兩個孩子還小不能沒人照顧。另一個哥哥則是表示自己還未成家,不能讓身體出現問題。
  • 中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患者病情或因此雪上加霜
    新聞背景  前不久,雲南省一名骨髓捐獻者在採集幹細胞的過程中遭遇醫院機械故障,在更換醫院二次採集時反悔拒捐,受捐者因此面臨加速死亡。  保證捐獻「自願」、「無償」一直是器官移植遵循的基本原則,各國有關器官捐獻的法律、政策都非常注重保護捐獻者。美國國家骨髓捐獻者資料庫一再申明,骨髓捐獻永遠是自願的,志願者應該被告知在實施骨髓移植手術前的最後一分鐘都可以撤銷同意。世界骨髓捐獻組織也聲稱捐獻者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退出。
  • 6年盼來骨髓移植,最後一刻遭遇「悔捐」…女童大哭!幸好…
    父母早早為心心在中華骨髓庫建檔,因為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癒的唯一希望。2017年10月,心心在中華骨髓庫配型成功。但40萬元手術費用成了另一道坎。心心父母在向身邊親友借遍,又通過網絡平臺籌款後,終於籌到了大部分費用。一家人懷揣著希望來到了廣州,心心住進了廣州一家三甲醫院的移植倉,3月23日,開始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前的化療「預處理」。
  • 我要上觀網|志願者反悔率這麼高,「捐骨髓」真的對身體有害?
    【觀察者網 文/陳雅莉】前幾日,一則「患病妻子骨髓移植當天,配型成功的倆哥哥突然反悔,丈夫跪求嶽父」的消息引發了網絡熱議。18號,新聞裡臨時反悔的兩個哥哥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放棄捐獻骨髓是因為覺得骨髓移植25%-30%的成功率太低,以及擔心對自己的身體有很大影響。 有讀者認為這兩個哥哥太過冷血無情。
  • 造血幹細胞捐獻變卦後續:白血病患者找到新捐獻者
    患者家屬供圖  昨日,本報刊發報導《造血幹細胞捐獻變卦風波》後,引起社會共鳴。讀者對志願者的突然變卦,各抒己見。目前,那名變卦志願者仍未「回心轉意」。但中華骨髓庫廣西分庫的工作人員又找到另一名捐獻者,兩人的造血幹細胞很匹配,手術雖然比預定時間推遲了3天,但不會給患者身體帶來太大影響。
  • 骨髓移植最後一刻遭遇「悔捐」,6歲女孩瞬間大哭!幸好已找到另一名...
    父母早早為心心在中華骨髓庫建檔,因為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癒的唯一希望。2017年10月,心心在中華骨髓庫配型成功。但40萬元手術費用成了另一道坎。心心父母在向身邊親友借遍,又通過網絡平臺籌款後,終於籌到了大部分費用。一家人懷揣著希望來到了廣州,心心住進了廣州一家三甲醫院的移植倉,3月23日,開始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前的化療「預處理」。
  • 妻子骨髓移植當天倆親哥反悔,老公跪求無果,真相是……
    11月16日,北京一醫院重症病房前,範某蹲在門口無助地流淚。一滴精十滴血,一滴血十滴油,擼管太多都會頭暈眼花腿打哆嗦,這把骨髓抽出來,那還不得耗淨元陽呀!這裡面有個宣傳的誤區,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絕大多數骨髓移植,即捐獻造血幹細胞,都是從外周血裡進行的。
  • 骨髓移植最後一刻遭遇「悔捐」,6歲女孩瞬間大哭!幸好已找到另一名全相合供者
    ,準捐獻者應於正式捐獻前5天入院,每天接受1到2次「動員劑」(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但在入院的前一晚,即3月28日,這位捐獻者「悔捐」。後來小患者用其母親的「半相合」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手術,遺憾的是,手術失敗了(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全相合」是最理想的供者)。
  • 骨髓造血幹細胞「悔捐」調查:捐獻關鍵時刻近半志願者「脫逃」
    然而,就在欣欣住進移植艙進行預處理之後,捐獻者卻突然中途「悔捐」。欣欣家人承擔了捐獻者高分辨配型、體檢和採集幹細胞等一系列費用約5萬元,這下不僅錢打了水漂,孩子也只能先回輸她自己的造血幹細胞,回到原始狀態,等待下一個合適的供體。欣欣的遭遇不是個案。悔捐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卻又不時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