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捐獻能反悔嗎?

2020-11-23 人民網

  在白血病大學生吳志輝即將進行骨髓移植手術的關鍵時刻,兩個骨髓捐獻者都臨陣反悔,退出捐獻。而已進入移植倉的吳志輝,為了手術已接受大劑量化療,免疫系統已盡毀,如中途停止手術,將面臨生命危險。無奈之下,昨天中午,吳志輝的媽媽只好頂著風險與兒子進行半相合骨髓移植,成功率只有50%。

  尊重捐獻者的自由選擇

  有人譴責捐獻者的「臨陣逃脫」,從情感上來說這固然可以理解,但如果站在捐獻者的角度,我們何不寬容一下捐獻者呢?

  其實我們並不了解捐獻者臨時反悔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可能身體有恙,不適合在這個時間進行骨髓移植?又或者真的發生什麼變故,確實來不了?倘若捐獻者並沒有認識到他的反悔會對吳志輝帶來生命危險,那過分的譴責其實也是一種道德暴力!

  不管是出於鼓勵愛心,還是尊重個人,對捐獻者都應儘量多些保護、少些譴責,要「保護」捐獻者自由選擇的權利。美國媒體報導,全美的拒捐率高達50%,日本學者統計亞洲志願者中也有約60%最終拒絕捐獻。也正是因為此,世界骨髓捐獻組織也聲稱:「捐獻者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退出」,因而,捐獻者「臨時逃脫」也是他的個人權利,我們應當尊重他的選擇,而不是一味地譴責,更不該將其上升到「先給了他人生命,後又剝奪他人生命」的層面。(子在淵)

  捐獻者應有契約精神

  拒捐要早作決定,在白血病人自身免疫系統被全面摧毀、等待骨髓移植的緊要關頭退縮,無疑是將病人推入死亡的懸崖。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希望供體好人做到底,救吳志輝一命,功德無量。

  現代社會講究契約精神,臨陣逃跑顯然有違這種精神。事前沒有人強迫你籤訂捐贈協議,也不存在信息不對稱,完全基於公開、透明、自願的基礎之上簽訂的協議,應該得到彼此的尊重、履行。否則,便是失信的表現。人無信不立,出爾反爾,既讓準受捐者絕望,也有損自己的道德形象。

  當然,社會也可以通過一些引導,來降低捐贈者反悔機率。譬如新加坡,腎臟捐獻者將通過第三方得到一定數量的補償。「第三方」是指,捐獻器官的補償金會被直接從醫院或診所轉到慈善機構等,來行使補償的職能。為確保捐獻者將來不會後悔,他們有兩三個星期的冷靜期來思考自己的決定。捐獻者作出最後決定後,將會接受一系列的心理輔導和術後恢復課程等,並獲得超過2萬新元的保健補償。我們是否也考慮提供制度供給,動用社會力量給捐贈者作適度的補償? (連海平)

  醫院工作應更體貼細緻

  要減少因為捐贈人臨時反悔給病人造成的無可挽回的傷害,醫院完全可以做得比現在更好。從保護病患的角度來看,作為手術前最重要的骨髓來源都沒到位,醫院就開始對病人進行清髓,肯定會給手術帶來一些不確定因素。在手術準備期間,病人大劑量化療開始的時間與捐贈者前期需要抽血的時間差不多,可以提前安排捐贈者入院,讓其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足夠的適應時間,並在入院時就明確告知其權利義務,尤其要向其說明臨時退縮將給病人造成的致命後果。

  更重要的是,醫院要給捐贈人提供足夠的安全感和信心。許多人臨時反悔,是因為害怕骨髓移植會影響身體健康,醫院的工作可以更細緻,有條件的甚至可以帶其參觀取骨髓的全過程,並對捐贈者進行心理紓解,儘可能打消其顧慮,讓愛心捐贈者可以安心和放心。 (樂水)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骨髓捐贈緣何臨時反悔? 別讓捐獻行為「變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4日 10:52 來源:人民日報     過去4年,全國骨髓初配成功的有2000多例,但最後成功實施的僅有270例,其中20%因捐獻者臨時反悔。是捐獻志願者缺乏愛心,還是另有他因?
  • 妻子骨髓移植當天兩哥哥反悔,骨髓捐獻真的對身體有損害嗎?!
    >配型成功的她二哥和三哥突然反悔了,醫院門口我跪著求嶽父都沒有用。近日,騰訊新聞所報導的《妻子骨髓移植當天倆哥哥反悔》一文一經發出,立刻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兩位哥哥因為顧忌到捐獻骨髓對人體的害處及手術不高的成功率,在本來該移植的當天選擇了放棄捐贈。那麼,捐獻骨髓真的會對捐獻者的身體造成傷害或後遺症嗎?
  • 骨髓捐獻會影響健康嗎?
    近日,一則「倆哥哥拒絕捐獻骨髓」的新聞,引起熱議。「妹妹」患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兩位「哥哥」都配型成功,卻在節骨眼上反悔了。對於放棄捐獻骨髓的原因,兩位哥哥一方面覺得,骨髓移植的成功率較低,「只有20%~30%」,而且還有可能復發;另一方面,主要是擔心骨髓捐獻影響自己的健康,畢竟家裡還有老人孩子。
  • 兩名骨髓捐獻者臨陣反悔 白血病大學生生命告急
    前天(1月22日)20點41分,@新華視點發了一條微博:「北京空軍總醫院住院部15樓骨髓移植病房7號倉,白血病大學生吳志輝看起來乖巧、平靜。他不知道,原定下午進行的造血幹細胞移植,由於供體反悔已緊急取消。
  • 中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患者病情或因此雪上加霜
    2011-10-19 16:20:07 | 來源:京報網-北京日報 | 作者:何遠瓊   認捐骨髓是贈與承諾嗎
  • 捐獻骨髓不會影響健康
    近日,國內多家媒體報導了一位來自山西的白血病女性患者,等待兩個均配型成功的哥哥捐獻骨髓,臨近手術時兩個哥哥卻反悔了,原因是擔心捐獻骨髓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骨髓移植到底是怎麼回事,真的對身體有影響嗎?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
  • 闢謠特工隊|骨髓捐獻要刺骨穿髓嗎?
    作者 | 封聰穎編輯 | 朱莉插圖 | 藍娟音頻 | 宋姝穎 楊柳青 前段時間,一則關於骨髓捐獻的新聞引發網絡熱議——「患病妻子骨髓移植當天,配型成功的倆哥哥突然反悔,丈夫跪求嶽父」。據說哥哥反悔的原因是擔心骨髓移植之後,自己的身體會出現問題。和這兩位棄捐的男士一樣,說起骨髓捐獻,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刺骨穿髓」的場面,因此不免對骨髓捐獻產生恐懼感,認為一旦捐獻骨髓就會元氣大傷,甚至小命不保。事實上,骨髓捐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為了更好地推廣骨髓捐獻,現在已使用「造血幹細胞捐獻」這一更為專業的說法。
  • 中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患者因此面臨加速死亡
    認捐骨髓是贈與承諾嗎該事件讓骨髓捐獻者拒捐行為是否應承擔法律責任成為社會熱點問題,至今爭議不休。 我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中華骨髓庫已發展132萬餘名骨髓捐獻志願者,不過骨髓初配成功後,志願者的反悔率達20%。
  • 1/3骨髓捐獻者臨陣反悔 「入庫」要應深思熟慮
    2008年,骨髓捐獻者劉小璇上紀念郵票(資料圖)  中廣網濟南3月20日消息(記者桂園)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32分報導,中華骨髓庫山東分庫的統計數字顯示,有1/3骨髓捐獻者答應捐獻後又「臨陣反悔
  • 幹細胞捐獻者手術前反悔 母親抽骨髓救兒
    大一學生吳志輝身患白血病,幸運地與中華骨髓庫兩名捐獻者配型成功,就在他已經做完預處理(經化療摧毀自身免疫力和造血功能)準備手術時,兩位捐獻者一個反悔一個未同意捐獻。為了挽救命懸一線的吳志輝,醫院決定抽取他母親的骨髓和造血幹細胞進行手術,但由於兩人配型屬半相合,隨之帶來的風險和康 復費用大幅增加。
  • 妻子骨髓移植當天倆親哥反悔,老公跪求無果,真相是……
    骨髓移植,一般人看到這個名詞就會發抖。膚發血肉繫於骨上,骨的中心不就是骨髓嗎?這裡面有個宣傳的誤區,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絕大多數骨髓移植,即捐獻造血幹細胞,都是從外周血裡進行的。娟妹噗嗤一笑:「真是服了你,第一次聽說把捐獻骨髓比成空氣淨化器吸灰,不過的確很形象。這個過程到底對供者有沒有影響呀?」淼哥揉了揉肩膀:「造血幹細胞捐贈已經進行了幾十年,目前還沒有由於捐獻造成長期身體健康損害的事情發生。
  • 骨髓捐獻者臨捐時反悔,網友熱議:「這是殺人!」
    還有人說捐獻骨髓會留有「後患」,影響正常生活。  捐髓  真的有這麼可怕?    什麼是骨髓捐獻?  是,沒錯,  「骨髓」就是平時骨頭湯裡,  你最愛吸的那個。  這是因為,早期受技術所限,捐髓主要通過抽取骨髓來獲取造血幹細胞,於是「骨髓捐獻」這一說法一直延續至今。  捐髓對人有害嗎?
  • 骨髓捐獻亟待走出認識誤區
    對此,有專家指出,捐獻造血幹細胞在我國剛剛起步,一些群眾因缺乏全面了解而產生錯誤認識可以理解,骨髓捐獻事業亟待走出認識誤區。  何羽:只要能救人就好  據《海南日報》報導,2004年,何羽還在海口上學的時候,在一次無償獻血時,出於幫助他人的願望,籤下了捐贈造血幹細胞的志願書。
  • 捐獻骨髓,捐的是「髓」嗎
    原標題:捐獻骨髓,捐的是「髓」嗎(服務窗) 隨著醫學的進步,被診斷為白血病,不再像被判了死刑,超過70%的患者可以通過骨髓移植實現長期生存,而且骨髓移植能救治的疾病種類越來越多。但是,不少人存在誤解,一聽捐獻骨髓,就害怕不敢。骨髓移植,真的需要獻骨髓嗎?
  • 27歲女子需骨髓移植救命,配型成功的兩個親哥哥卻都反悔了
    範林俊稱,「醫生說還是要進行骨髓移植才能更好地活下來。」就這樣,帶著一絲希望,妻子的二哥和三哥做了骨髓配型。「比較好的是,配型非常成功,應該是有10個點都對得上,而且血型也一樣。」配型成功後,範林俊又帶著妻子到了航天中心醫院,準備接受骨髓移植手術。範林俊說,沒想到就在準備做手術前,王愛的二哥和三哥卻突然改變主意不願意給親妹妹捐獻骨髓。
  • 女子急需骨髓移植,配型成功的兩個親哥反悔,丈夫跪求嶽父
    近日,一則「患病妻子骨髓移植當天,配型成功的倆哥哥突然反悔,丈夫跪求嶽父」的消息引發網絡熱議。
  • 扒一扒:為什麼很多人拒絕捐獻骨髓?
    邊疆戰士魏子亮順利捐獻骨髓 願給患者帶來生的希望先來一張正能量 言歸正傳:經常看到有人配型成功,但是捐獻人又突然反悔的,主要出於什麼考慮呢?捐獻骨髓或造血幹細胞會對捐獻人造成什麼影響?
  • 骨髓造血幹細胞「悔捐」調查:捐獻關鍵時刻近半志願者「脫逃」
    前段時間,妻子骨髓移植當天倆哥哥反悔,丈夫磕破頭換來親人轉身離去的新聞被社會各界熱烈討論,並紛紛指責倆哥哥。但讓人痛心的是,雖然備受譴責,倆哥哥也沒有回心轉意。隨著初配成功的人數在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悔捐的人數也有增多,到了再動員環節,將近一半的人會失訪或不同意捐獻。
  • 骨髓捐獻者悔捐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在6歲時,在中華骨髓庫,有人和她配型成功,然而,在女孩進入「移植倉」,化療之後,骨髓捐獻者又反悔了,當六歲的孩子聽到悔捐消息,瞬間哭了,全家人又進入了漫長的等待,孩子將面臨更大的痛苦。這樣的情形在2011年已經發生過,今日說法對雲南悔捐事件進行了報導,當時就引發了大家的討論,那麼骨髓捐獻者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本文試從現有法律及法理角度剖析事件中的法律問題。
  • 宿州泗縣一男青年為一位16歲北京女孩兩次捐獻骨髓
    3月2日,楊子威再次捐獻骨髓。       楊子威在家是獨子,是父母掌上明珠,如今要捐獻骨髓救助一個陌生女孩,在家人眼裡,這根本就是在拿自己身體開玩笑。「外婆在家裡擔心得流淚,爸爸媽媽是強烈反對,還專程請假趕來武漢勸阻我,說把骨髓無償抽取給別人,那不是損害自己的健康嗎?留下後遺症怎麼辦?」楊子威回憶當時的阻力。       在重重阻力下,楊子威動員老師、同學、醫生合力公關,終於說服了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