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獻骨髓,捐的是「髓」嗎

2020-11-23 人民網甘肅站

原標題:捐獻骨髓,捐的是「髓」嗎(服務窗)

隨著醫學的進步,被診斷為白血病,不再像被判了死刑,超過70%的患者可以通過骨髓移植實現長期生存,而且骨髓移植能救治的疾病種類越來越多。但是,不少人存在誤解,一聽捐獻骨髓,就害怕不敢。骨髓移植,真的需要獻骨髓嗎?

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長張曉輝表示,骨髓移植,移植的核心不是骨髓,而是造血幹細胞。通過外周血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採血量甚至比獻一次全血還要少,對捐獻者自身的影響可忽略不計,對白血病患者而言卻可以拯救生命。

骨髓移植,在早期移植的就是骨髓血。骨髓存在於長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骨(如髂骨)的骨松質中。能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略呈紅色,稱為紅骨髓。造血幹細胞主要棲息於紅骨髓中,它就像種子一樣,雖然在骨髓中含量只有1%左右,卻可以生根發芽,不斷自我複製,並且可以分化成各種血細胞。為了獲取足夠的幹細胞,早期的移植需要對供者進行半身麻醉,從髂骨採集1000毫升左右的骨髓血,這對健康供者來說代價就太大了。

直到上世紀90年代,研究發現應用細胞動員劑可以將造血幹細胞動員入血中,通過採集血液就能獲得所需的幹細胞。這是移植歷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大大減少了幹細胞採集的風險。

張曉輝介紹,目前造血幹細胞主要來源於骨髓血、外周血、臍帶血。從外周血採集造血幹細胞簡單、方便,是中華骨髓庫捐獻造血幹細胞較多採用的方法。

在正常生理條件下,外周血的造血幹細胞數量少,不能滿足移植的需要,通過注射動員劑「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使外周血造血幹細胞增加20—30倍。據多年的臨床觀察,國內外至今還沒有發現其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和副作用。

捐獻造血幹細胞影響身體健康嗎?張曉輝表示,成年人(18—45歲)的骨髓量一般在3000克左右,大部分存在於骨髓腔。捐獻造血幹細胞一般採集約為200毫升的造血幹細胞懸液,在最高峰時採集造血幹細胞,採集次數最多不超過兩次,對捐獻者本身無不良影響。

全球迄今為止100萬例造血幹細胞移植案例證明,捐獻造血幹細胞安全、科學、無損健康。造血幹細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自我複製的能力。造血幹細胞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失血或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內,血液中各種成分可恢復到原來水平。適齡、健康的志願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後,由於血細胞數量減少,會促使骨髓把儲備的血細胞釋放,並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促使血細胞的生成。

(責編:王彤、邵蘭)

相關焦點

  • 中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患者因此面臨加速死亡
    認捐骨髓是贈與承諾嗎該事件讓骨髓捐獻者拒捐行為是否應承擔法律責任成為社會熱點問題,至今爭議不休。 我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中華骨髓庫已發展132萬餘名骨髓捐獻志願者,不過骨髓初配成功後,志願者的反悔率達20%。
  • 中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患者病情或因此雪上加霜
    該事件讓骨髓捐獻者拒捐行為是否應承擔法律責任成為社會熱點問題,至今爭議不休。  我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中華骨髓庫已發展132萬餘名骨髓捐獻志願者,不過骨髓初配成功後,志願者的反悔率達20%。據報導,美國的骨髓捐獻志願者拒捐率曾高達近50%,日本學者統計亞洲志願者中有約60%最終拒絕捐獻,這其中的主要因素就是家庭壓力。
  • 捐獻骨髓毫無危害 血液專家細釋緣由
    新華網消息 據江南時報報導,日前,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傳出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臺灣同胞捐獻的骨髓在江蘇「幸子」陳霞體內成活了。這鼓舞了更多的熱心人捐獻骨髓的信心,但有關捐獻骨髓的具體細節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謎。為此,記者專訪了南京市鼓樓醫院血液內科的歐陽健主任,請他細釋了捐獻骨髓的相關情況。  問:捐獻者的骨髓如何採集?
  • 骨髓捐獻者臨捐時反悔,網友熱議:「這是殺人!」
    父母通過眾籌、問親借友等方式湊夠了40萬的手術費用,欣欣也為這次骨髓移植進行了6天的化療準備。  但就在入院接受捐獻的前幾天,這名配型合適的志願者「悔捐」了。  還有人說捐獻骨髓會留有「後患」,影響正常生活。  捐髓  真的有這麼可怕?
  • 骨髓捐獻者臨時悔捐不能沒有負擔
    然而,在欣欣住進廣州市兒童醫院「移植倉」,為這次手術接受了6天化療之後,供髓者中途「悔捐」。廣州救助中心隊長黃明貴也稱,供者在入院之前反悔屬於正常現象。女孩獲病「重型地中海貧血」,不能稱為「正常現象」,而供髓者臨時反悔卻是「正常現象」。兩相對比間,自然能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無奈感。當然,我們不必用惡意猜測供髓者臨時悔捐的理由,也不必用道德綁架的言論指責供髓者。
  • 骨髓造血幹細胞「悔捐」調查:捐獻關鍵時刻近半志願者「脫逃」
    前段時間,妻子骨髓移植當天倆哥哥反悔,丈夫磕破頭換來親人轉身離去的新聞被社會各界熱烈討論,並紛紛指責倆哥哥。但讓人痛心的是,雖然備受譴責,倆哥哥也沒有回心轉意。隨著初配成功的人數在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悔捐的人數也有增多,到了再動員環節,將近一半的人會失訪或不同意捐獻。
  • 骨髓捐獻能反悔嗎?
    在白血病大學生吳志輝即將進行骨髓移植手術的關鍵時刻,兩個骨髓捐獻者都臨陣反悔,退出捐獻。而已進入移植倉的吳志輝,為了手術已接受大劑量化療,免疫系統已盡毀,如中途停止手術,將面臨生命危險。無奈之下,昨天中午,吳志輝的媽媽只好頂著風險與兒子進行半相合骨髓移植,成功率只有50%。
  • 捐獻骨髓不會影響健康
    近日,國內多家媒體報導了一位來自山西的白血病女性患者,等待兩個均配型成功的哥哥捐獻骨髓,臨近手術時兩個哥哥卻反悔了,原因是擔心捐獻骨髓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骨髓移植到底是怎麼回事,真的對身體有影響嗎?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
  • 供髓者中途悔捐,患者骨髓移植後變黑,這些案例反映了什麼?
    案例13月31日,廣州一位六歲的小女孩崩潰大哭,因為她急需骨髓移植,而與她配型成功的供髓者卻中途「悔捐」。我寫下這篇科普文章,希望公眾在對骨髓捐獻有更深的了解後,有更多的人加入志願捐獻的隊伍,也希望能減少一點「悔捐」的事件,減少類似上面令人悲嘆的事情發生。誰需要骨髓移植?
  • 骨髓捐贈者「悔捐」背後的誠信問題應正視
    今年3月,她終於等來了一次徹底治癒的機會,在中華骨髓庫中,有人和她配型成功,且答應捐獻。然而,在欣欣住進廣州市兒童醫院「移植倉」,為這次手術接受了6天化療之後,供髓者中途「悔捐」。(4月3日《南方都市報》)根據我國《公益事業捐贈法》及現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管理規範》,骨髓捐獻志願者在任何時候可以完全自願地選擇是否捐獻骨髓,其身份資料不得被洩露。
  • 妹妹得白血病,倆哥哥拒捐骨髓!背後的原因讓人心寒
    難道捐骨髓真的有那麼的可怕?   不願意捐,都是怕身體垮了   事件中的一位哥哥說,他並非見死不救,而是考慮到,自己是家裡的頂梁柱,有兩個小孩,如果自己出什麼事,咋辦?   「人家說,體質好的(捐骨髓後)也沒啥,但是體質不好的,以後就經常感冒咳嗽,或者是別人得病(好得快),你就那個啥。」
  • 扒一扒:為什麼很多人拒絕捐獻骨髓?
    邊疆戰士魏子亮順利捐獻骨髓 願給患者帶來生的希望先來一張正能量 言歸正傳:經常看到有人配型成功,但是捐獻人又突然反悔的,主要出於什麼考慮呢?捐獻骨髓或造血幹細胞會對捐獻人造成什麼影響?
  • 妻子骨髓移植當天兩哥哥反悔,骨髓捐獻真的對身體有損害嗎?!
    近日,騰訊新聞所報導的《妻子骨髓移植當天倆哥哥反悔》一文一經發出,立刻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兩位哥哥因為顧忌到捐獻骨髓對人體的害處及手術不高的成功率,在本來該移植的當天選擇了放棄捐贈。那麼,捐獻骨髓真的會對捐獻者的身體造成傷害或後遺症嗎?
  • 為捐髓救父 女孩吃胖十斤
    聽說父親患白血病,需要她捐出骨髓救命時,12歲的小姑娘毫不猶豫。然而,小周只有70多斤,體型偏瘦。為了更好地採集骨髓和造血幹細胞,她開始了增重計劃。她開始每天吃6餐,有時甚至吃到吐。「一想到爸爸的病,我就希望自己胖得再快一點,我早一天體重達標,爸爸就可能早一天康復。」14天內,她迅速暴增體重10多斤,順利為父親捐獻了骨髓。值得高興的是,接受女兒骨髓捐獻的周先生手術非常成功。
  • 星爺捐骨髓變老了?說說骨髓移植那些事
    翻了一下嚇一跳,認為「星爺顯得老是因為捐過骨髓」的評論比例著實有點高,截個屏看下。圖片來自網絡是網友相當然了,還是果真如此呢?筆者問了幾位醫生,回復基本一致:捐獻骨髓造血幹細胞不會影響身體健康。所以,捐骨髓會老的快這件事純屬老百姓的相當然。但這件事反倒讓筆者對骨髓捐贈和幹細胞移植產生了興趣。
  • 求女兒為母親捐骨髓卻被孩子父親狠心拒絕,網友:大難臨頭各自飛
    隨著骨髓移植的開展,獻髓工作也得到了越來越大多的人響應。但也有許多人不了解獻髓過程和缺乏這方面的知識,不免擔心獻髓會不會影響健康。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 我們體內許許多多各類血細胞都是來自同一祖宗—多能造血幹細胞。他不僅能不斷分化出子子孫孫,而且能複製出與它自己完全相同的細胞來。從而使得我們造血功能綿綿不絕。
  • 骨髓捐獻會影響健康嗎?
    近日,一則「倆哥哥拒絕捐獻骨髓」的新聞,引起熱議。「妹妹」患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兩位「哥哥」都配型成功,卻在節骨眼上反悔了。對於放棄捐獻骨髓的原因,兩位哥哥一方面覺得,骨髓移植的成功率較低,「只有20%~30%」,而且還有可能復發;另一方面,主要是擔心骨髓捐獻影響自己的健康,畢竟家裡還有老人孩子。
  • 骨髓捐獻者悔捐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在6歲時,在中華骨髓庫,有人和她配型成功,然而,在女孩進入「移植倉」,化療之後,骨髓捐獻者又反悔了,當六歲的孩子聽到悔捐消息,瞬間哭了,全家人又進入了漫長的等待,孩子將面臨更大的痛苦。這樣的情形在2011年已經發生過,今日說法對雲南悔捐事件進行了報導,當時就引發了大家的討論,那麼骨髓捐獻者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本文試從現有法律及法理角度剖析事件中的法律問題。
  • 那個拒絕給妹妹捐骨髓的哥哥,出來回應了!他這麼說……
    範林俊稱,「醫生說還是要進行骨髓移植才能更好地活下來。」就這樣,帶著一絲希望,妻子的二哥和三哥做了骨髓配型。「比較好的是,配型非常成功,應該是有10個點都對得上,而且血型也一樣。」配型成功後,範林俊又帶著妻子到了航天中心醫院,準備接受骨髓移植手術。範林俊說,沒想到就在準備做手術前,王愛的二哥和三哥卻突然改變主意不願意給親妹妹捐獻骨髓。
  • 身患重病危在旦夕,突遭悔捐?骨髓移植的致命缺陷
    欣欣能找到嗎? 他們苦尋六年,非常幸運,在中華骨髓庫中,終於,有人和欣欣骨髓配型成功,並答應捐獻。 孱弱的欣欣終於等到了希望,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