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白血病的老婆骨髓移植當天,
配型成功的她二哥和三哥突然反悔了,
醫院門口我跪著求嶽父都沒有用。
近日,騰訊新聞所報導的《妻子骨髓移植當天倆哥哥反悔》一文一經發出,立刻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兩位哥哥因為顧忌到捐獻骨髓對人體的害處及手術不高的成功率,在本來該移植的當天選擇了放棄捐贈。
那麼,捐獻骨髓真的會對捐獻者的身體造成傷害或後遺症嗎?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血液科主任醫師 劉松山說:捐獻骨髓一般不會造成影響或留下後遺症。只不過需要預存400-600毫升自體血,在採集術後回輸,否則會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劉松山說道,骨髓移植一般抽取捐髓者600ml左右的髂後上棘和髂前上棘的骨髓幹細胞,裝入骨髓袋內,再如同輸血一樣,以點滴注射法通過靜脈注入病人體內。
骨髓位於身體的骨骼之內,它包含著造血幹細胞。造血幹細胞具有自我繁殖功能,是用於製造各種血液的母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 。
造血幹細胞可不斷分化成熟,隨時補充人體損耗的血液細胞。若骨髓細胞不正常,就會導致如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病人會產生貧血、發燒、感染或流血不止。
除化療及放療外,另一條治療這些嚴重血液疾病的方法可以試試骨髓移植,但需要找到合適的供者(捐贈骨髓的人)骨髓,移植至病人體內,希望通過重建正常造血機能和免疫功能來達到治療目的。
劉松山說道,骨髓移植一般抽取捐髓者400-600ml的髂後上棘和髂前上棘的骨髓幹細胞,裝入骨髓袋內,再如同輸血一樣,以點滴注射法通過靜脈注入病人體內。
現在一般會聯合用血細胞分離機採集外周血幹細胞,這個需要預先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動員骨髓幹細胞到外周血中去。
所有的醫療行為都會有所風險,捐贈時的抽取過程採全身麻醉,亦有其麻醉風險存在。
因此對心臟功能不好、年齡太大(65歲以上)、基礎疾病多(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的人慎重考慮。
一般考慮60歲以下健康供者,不然骨髓質量也不會太好,採集過程中出現休克症狀,對病人和家屬都會造成心理負擔。
捐贈前,還會進行確實的檢驗與醫生評估,保證排除高風險。
捐贈過程只需抽取捐贈者全身約1%-3%的造血幹細胞,捐獻後會很快形成新的骨髓,骨髓和血液都是可再生的。
女性供者需要避開生理期。總體來說,和獻血區別不大,只不過要多個局部麻醉的過程。
健康人士在捐贈後短時間內即可恢復,也不會減弱捐贈者的免疫及造血能力,基本上是沒有後遺症的。
麻醉醒來後,抽髓的髂骨部位會有酸痛感。一般而言,在捐獻者的骨盆處要有4到8個細小針眼。這些針眼非常小,不需要縫針,但需要在3—5天內禁止沾水,以防感染。
骨髓捐獻者在捐贈手術後幾天中、甚至更長時間內會有一些手術傷口疼痛,但大多數人在第二天即可減輕很多,只有非常少的情形疼痛會持續數天;同時,幾天後胸骨等處也可能會有疼痛,這是由於骨髓代償性快速增長所造成的。
凡年齡在18-55周歲,身體健康,經下列血液檢查合格者,都可以成為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40單位
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陰性
C型肝炎病毒抗體:陰性
愛滋病病毒抗體:陰性
梅毒試驗:陰性
二、健康者在多大年齡適合捐獻造血幹細胞?
年齡在18-45歲的符合無償獻血條件的健康者均可登記成為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18-55歲健康者可採集造血幹細胞。
三、怎樣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成為一名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
如果您適齡、身體健康(符合無償獻血條件)、志願捐獻造血幹細胞,可與各地紅十字會(或者中華骨髓庫分庫)的熱線電話聯繫報名、填寫志願捐獻書及有關表格,並抽取6~8毫升血液。
組織配型實驗室將會對您的血液進行HLA分型等檢驗,並把您的所有相關資料錄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計算機資料庫中。這樣您就成為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了。
四、志願者報名登記後,是否馬上就要捐獻造血幹細胞?
志願者報名登記後,首先要安排您抽取6~8毫升血液做HLA分型檢驗,數據儲存到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備查。
當某一位患者需要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時,由移植中心將患者的HLA分型數據傳送到資料庫,如果檢索結果得知您的HLA正好與患者吻合時,省級管理中心將通知您做捐獻的準備。
這個過程可能很短,也可能要等若干年。而大部分志願者可能沒有捐獻的機會。
五 、報名後否可以隨時改變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決定?
報名登記及捐獻都是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登記後資料庫會對您的自願性進行再確認,此期間您可以提出終止捐獻。
但因為檢測您的血樣 HLA 已經花費了骨髓庫有限的資金,為了用好寶貴的社會善款,若提出終止捐獻,請您慎重考慮。
但在移植前,尤其是籤署捐獻同意書後最好不要隨意改變捐獻決定,因為在這個時候,患者為準備移植已經進行大劑量的放療和化療,喪失了造血能力,此期間若您終止捐獻,再臨時尋找配型相合者已來不及,患者將有生命危險。
來源:四川名醫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
編輯:張紅
版權說明: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權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繫,將儘快處理。
公眾號:南京晨報喬醫生
微信號:njcbqys-xhby
內容合作,請致電:025—5868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