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觀網|志願者反悔率這麼高,「捐骨髓」真的對身體有害?

2020-11-23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 文/陳雅莉】前幾日,一則「患病妻子骨髓移植當天,配型成功的倆哥哥突然反悔,丈夫跪求嶽父」的消息引發了網絡熱議。18號,新聞裡臨時反悔的兩個哥哥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放棄捐獻骨髓是因為覺得骨髓移植25%-30%的成功率太低,以及擔心對自己的身體有很大影響。

有讀者認為這兩個哥哥太過冷血無情。

月影解讀

白血病能有20%治癒的機會,居然都不去搏一搏!別說親兄妹,但凡是點頭之交,只要是認識相處過的人,當你有機會稍微犧牲一些,就能救人一命的時候,都很難無動於衷坐視不理。兩個親哥哥,居然都能選擇放棄。之前那個生四個女兒扔娃的新聞裡,還在說什麼家族責任,好像生個兒子能為國盡忠一樣,現在不如來看看,這家人有兩個兒子又如何?

但其實,在配型成功後放棄捐贈的人並不少。

在觀察者網12年的新聞中,在一個4歲的白血病患者在做完3次化療、苦等4個月並且花了近30萬費用來為骨髓移植手術做準備之後,捐贈者卻臨時反悔,讓這個小朋友陷入絕境。

4歲的白血病患者程保羅,圖自微博

安徽商報15年報導,一安徽女子被確診白血病,親弟弟配型成功卻不願捐獻骨髓,理由是「捐獻骨髓影響精子質量,將來無法生子」。

江蘇省紅十字協會相關負責人稱,造血幹細胞捐贈者中的反悔現象並不少見。

據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統計,全國骨髓初配成功後,志願者反悔率達20%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即使是在自己的親人患病的情況下都不願意捐獻骨髓?

有讀者認為,首先是因為「捐獻骨髓」這個說法容易誤導別人,讓人產生恐懼心理。

德爾塔解讀

現在還說是捐獻骨髓?讓不明真相的人聽起來很害怕,叫捐獻造血幹細胞不好嗎?

實際上,雖然說是捐骨髓,但並不是從脊椎中採骨髓。

=^_^=解讀

捐骨髓又不是直接抽到骨頭裡,而是抽血來濾出造血細胞,剩下的血又還回本人體內了,就這樣都不願意?可見這親情是基本上沒有了

以前捐獻骨髓是抽取骨髓血,所以叫捐獻骨髓。但現代造血幹細胞移植法採用的方法是從外周血中採集造血幹細胞:用科學方法將骨髓血中的造血幹細胞大量動員到外周血中,從捐獻者手臂靜脈處採集全血,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幹細胞,同時,將其它血液成份回輸捐獻者體內。

所以現在一般稱捐獻造血幹細胞,目的是為了避免誤導。

方法變了,那對捐獻者的傷害到底大不大?

有人覺得挺大的。

沉吟的歌者解讀

我記得過程遠比這個要複雜……首先要注射化學藥劑將幹細胞從骨髓裡逼到血液裡來,再抽取人的血液將幹細胞從血液裡過濾出來,剩下的輸回人體……這個過程對捐獻者的傷害其實也是非常大的。

不過有讀者不同意。

在親友互助的捐贈中可能會使用骨髓穿刺收集,這樣會比較痛一點,但不會對身體有很大傷害。

月影解讀

還有骨髓移植,當配型不完全吻合的時候,同時用外周血循環方式和骨髓穿刺收集造血幹細胞,成功率會大一些。但一般這種手術畢竟比較傷,只會使用在,親友互助的捐贈中。之前我看到一個自述,就是兒子救父親,過程當然還是比較痛苦的。但他也說了,有個辦法能救老爹,只是這樣辛苦一下,不算什麼大事。

重慶晨網16年4月10日報導,重慶一個19歲男孩為了給患白血病的爸爸捐獻造血幹細胞,放棄了時間重合的高考體檢。在他進入骨髓移植倉抽出部分骨髓後,曾疼得一宿未眠。

王澤源為救父親王德華,配合捐獻骨髓 圖自重慶晨網

對於非親友的捐贈,注射動員劑、使用血液分離機,並不會有什麼痛苦和傷害。

黃翔寧2011解讀

愚昧又自私的兩哥哥,太可悲了。
造血幹細胞通常不會出現在外周血中,否則就是血液病人了。
注射動員劑後,在外周血採集造血幹細胞,是減少捐獻者的不適,提高採集效果。過去是在扁骨上鑽孔抽取,採集量少而痛苦。如今是用血液分離機在上臂血管上採集,沒有什麼痛苦與傷害,就是要躺在椅子上六七個小時。
採集後反而能促進捐獻者造血系統的新陳代謝,就如定期無償獻血一樣。

今年9月,曾經在網上引起熱議的杭州一位捐骨髓志願者曾全程記錄了自己的捐獻過程。她首先是連續四天早晚打兩針動員劑,之後再正式採集。

志願者許艾菲,圖自微博

她說打針後並不痛,只是有點發熱,不過這種不適感因人而異。正式採集的過程有五個多小時,全程不能動,快結束時渾身都快麻了。

許艾菲正在做採集

沒有故事解讀


動員針造成的身體不適和永久性的傷害是兩個概念。
骨髓總量3000ml,採集的幹細胞為50ml~200ml,幹細胞造血能力極強,保留總量的1/10就能完成正常的造血功能,並在短期內恢復幹細胞數量。採集後一到兩周血常規各項指標都能回到基線水平。

動員針的副作用是有的,大部分反應為輕中度的頭痛、背痛,喉嚨痛等類似感冒的症狀,最嚴重有過痙攣反應。
另外,在採集外周血幹細胞時,捐獻者也可能會出現一過性的低鈣血症,手足麻木,一過性的血紅蛋白、血小板下降,偶有心悸、胸悶等表現。
以上這些症狀大多都能自行或在藥物輔助下恢復。大多數捐獻者在造血幹細胞捐獻後兩天內即可回復正常作息並在捐獻後第二天出院回家。

而且這些副反應都是短期、暫時的。捐獻者的癌症發生率、心血管事件發生率與正常人無異。

那麼捐獻造血幹細胞會影響生育嗎?

答案是否定的。

安徽省二院血液科專家江嘉義稱,「捐獻骨髓影響生育」一說是無中生有,無稽之談。

還有真的捐過的讀者來現身說法:完全沒問題啊~

YTX解讀

我還真捐過,其實開始抽骨髓的時候局部麻醉沒什麼感覺,就是手術做到後面感覺有東西在自己盆骨上面點脊椎附近有東西進進出出,會感覺很酸。。。做完其實沒什麼感覺的。
真正痛苦的是後面在那個什麼儀器上面循環全身血液提取白細胞,需要4、5個小時的時間,相當於要循環12000CC(可能不對,時間過去太久了)血液,開始還好後面雙手先是麻後面就是又痛又麻的又重感覺,護士會因為缺鈣而感到冷,我倒是沒出現這個情況,中途給我打什麼離子鈣(好像是叫這個)一打就一身燥熱出汗,到最後我個人真的有點熬不下去的感覺。。。現在已經過了4年了吧,雙方都活得好好的~,回想感覺還是蠻自豪的。

為這位善良的讀者鼓掌~

其實,當下骨髓移植的反悔率這麼高,也與相關科普沒有做到位,讓許多不了解內情的普通人有誤解有關。

據水母網今年5月11日報導,煙臺市自06年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到現在,在已經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35名志願者中,從醫人數14人,佔40%,其他有機關幹部6人,佔17.2%;教師4人,佔11.4%;企業職工7人,佔20%;普通市民4人,佔11.4%。

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說,從醫人數捐獻者佔了40%是因為醫療工作者對捐獻過程及對身體的影響更加了解,因而更願意去做。

而且,捐獻造血幹細胞完全是自覺行為,不受硬性約束。

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副教授邵曉瑩表示,由於醫療捐獻提倡的是「自願、無償」原則,之前籤署的「志願捐獻者同意書」並不具備法律效力,當志願者反悔時,除了盡力勸說別無他法。

因此,邵曉瑩也建議「建立對捐獻者的長期回訪制、物質精神回報制和社會關懷體系,減少他們的後顧之憂。」這樣更能降低志願者的反悔機率。

因為志願者中途退捐,對患者造成的傷害實在是太大了。

沒有故事解讀

當然不排除有個例需要較長時間靜養,或者聲稱自己捐獻過後身體變差的。
在決定捐獻之前搞明白所有的副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比起一開始就不捐,捐了一半再退出的,等同於間接性殺人。
因為一旦捐獻者答應捐獻並進入體檢程序後,患者就已經大劑量放化療,殺滅體內所有血細胞,等待新的幹細胞輸入,簡稱清髓。如果到時不能如期得到幹細胞,患者將馬上面臨生命危險。
所以,捐之前一定,一定,一定要想清楚。

目前,全國有400多萬白血病患者,每年有100多萬名患者等待移植,但配對成功率僅有萬分之一,血樣捐獻缺口極大,需要大量志願者捐獻血樣。

紅十字會每年都在呼籲能有更多愛心人士伸出友愛之手,奉獻愛心、挽救生命,做一名光榮的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

如何更好地做好科普宣傳、增加願意捐獻血樣的志願者以及降低捐獻者的反悔率,你怎麼看?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中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患者因此面臨加速死亡
    新聞背景 前不久,雲南省一名骨髓捐獻者在採集幹細胞的過程中遭遇醫院機械故障,在更換醫院二次採集時反悔拒捐,受捐者因此面臨加速死亡。該事件讓骨髓捐獻者拒捐行為是否應承擔法律責任成為社會熱點問題,至今爭議不休。 我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中華骨髓庫已發展132萬餘名骨髓捐獻志願者,不過骨髓初配成功後,志願者的反悔率達20%。
  • 我國骨髓移植志願者在初配成功後反悔率達20%
    今年7月14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主任洪俊嶺曾向媒體透露,全國骨髓初配成功後,志願者的反悔率達20%。洪俊嶺說,目前全國骨髓初配成功的有2000多例,但最後實施成功的只有270例。未實施成功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有20%是因為骨髓捐獻志願者中途反悔。
  • 中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患者病情或因此雪上加霜
    新聞背景  前不久,雲南省一名骨髓捐獻者在採集幹細胞的過程中遭遇醫院機械故障,在更換醫院二次採集時反悔拒捐,受捐者因此面臨加速死亡。該事件讓骨髓捐獻者拒捐行為是否應承擔法律責任成為社會熱點問題,至今爭議不休。  我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中華骨髓庫已發展132萬餘名骨髓捐獻志願者,不過骨髓初配成功後,志願者的反悔率達20%。據報導,美國的骨髓捐獻志願者拒捐率曾高達近50%,日本學者統計亞洲志願者中有約60%最終拒絕捐獻,這其中的主要因素就是家庭壓力。
  • 1/3骨髓捐獻者臨陣反悔 「入庫」要應深思熟慮
    骨髓捐獻的「反悔率」和「流失率」為什麼居高不下?  9歲的吳晟晨是一位天津的白血病患者,兩年前,山東省棗莊市的一位公務員徐光把自己的骨髓捐給了他,現在,吳晟晨非常健康。然而,目前我國近百萬的白血病人中像吳晟晨一樣得到骨髓捐獻又治癒的幸運兒卻不多。一些患者並不是沒有成功找到骨髓配型,而是由於骨髓捐獻者「臨陣退縮」,使他們失去了生命再來一次的機會。
  • 骨髓造血幹細胞「悔捐」調查:捐獻關鍵時刻近半志願者「脫逃」
    然而帥帥的的父親拒絕為其「捐獻骨髓」。不僅消失得無影無蹤,甚至在孩子彌留之際也未現身?為什麼骨髓捐贈者甚至是親人捐贈者都會在關鍵時刻反悔?這是因為骨髓移植有其致命的弱點:不僅抽血還要抽骨髓,對捐獻者身體和心理都造成很大的影響。
  • 捐骨髓真的要把骨頭鋸開取骨髓麼? 幹細胞能從哪裡獲得?
    捐骨髓真的要把骨頭鋸開取骨髓麼? 幹細胞能從哪裡獲得?時間:2018-05-03 14:49   來源:網際網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捐骨髓真的要把骨頭鋸開取骨髓麼? 幹細胞能從哪裡獲得? 每年都有很多人被確診為白血病,但同時也有很多志願者願意通過捐獻骨髓來挽救他們的生命。
  • 骨髓捐獻者臨捐時反悔,網友熱議:「這是殺人!」
    父母通過眾籌、問親借友等方式湊夠了40萬的手術費用,欣欣也為這次骨髓移植進行了6天的化療準備。  但就在入院接受捐獻的前幾天,這名配型合適的志願者「悔捐」了。  還有人說捐獻骨髓會留有「後患」,影響正常生活。  捐髓  真的有這麼可怕?
  • 今天都在說獻骨髓,我的親身經歷講一下吧
    首先聲明,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不一樣,以下只代表我個人的情況,說說流程和情況,謹供參考。我是一個曾經捐過造血幹細胞的人,目前身體無異常且比普通人要好。家裡有人在大醫院的血液科上班,小時候我經常過去玩,接觸到了很多得了血液病的患者和家屬的痛苦和絕望,那種沒經歷過的人很難體會到的一步步接近死亡的絕望。
  • 6年盼來骨髓移植,最後一刻遭遇「悔捐」…女童大哭!幸好…
    記者了解到,最初確定的第一名骨髓捐獻志願者並不是在廣東分庫找到的,第二名志願者也是在廣東以外找到的。由於捐獻者身份保密原則,醫生和心心的家屬並不知道頭一位配型成功者的悔捐原因。一名科室醫生對記者表示,或許是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難處,「但是這個人開始說推遲,再推遲,結果推遲了兩次,最後孩子都做了化療預處理了,才說不捐。孩子太可憐了。」
  • 為救陌生白血病人捐骨髓 捐骨髓對身體有害嗎
    人間到處都有大愛,一位捐獻幹細胞的女士,在四年後配對成功,當她得知這個消息也非常的開心,因為幹細胞陌生人配對的成功率很低,這次是為了挽救一個陌生的白血病的患者,而且,為了捐獻骨髓,這位陳女士還停掉了自己的生意,她很深情的說到: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是幹細胞將我們聯繫在一起,這也是一種緣分,而且,還給患病的人送去祝福。
  • 妻子骨髓移植當天兩哥哥反悔,骨髓捐獻真的對身體有損害嗎?!
    >配型成功的她二哥和三哥突然反悔了,醫院門口我跪著求嶽父都沒有用。近日,騰訊新聞所報導的《妻子骨髓移植當天倆哥哥反悔》一文一經發出,立刻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兩位哥哥因為顧忌到捐獻骨髓對人體的害處及手術不高的成功率,在本來該移植的當天選擇了放棄捐贈。那麼,捐獻骨髓真的會對捐獻者的身體造成傷害或後遺症嗎?
  • 上海紅會:捐造血幹細胞不等於捐骨髓,許多捐獻者家屬有誤解
    本文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圖「在填報捐獻志願時,我的父母還以為是捐骨髓一度很反對我,經過紅會志願者專業的講解,他們消除了疑慮。」李建霖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上海市紅十字會志願者部張懿表示,血液的HLA配型嚴格,適配的概率只有四百至一萬分之一,即使是配上了,還需要多項條件符合,能配上非常不容易。
  • 骨髓移植最後一刻遭遇「悔捐」,6歲女孩瞬間大哭!幸好已找到另一名...
    記者了解到,最初確定的第一名骨髓捐獻志願者並不是在廣東分庫找到的,第二名志願者也是在廣東以外找到的。由於捐獻者身份保密原則,醫生和心心的家屬並不知道頭一位配型成功者的悔捐原因。一名科室醫生對記者表示,或許是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難處,「但是這個人開始說推遲,再推遲,結果推遲了兩次,最後孩子都做了化療預處理了,才說不捐。
  • 八成患者急待骨髓救命 廣東呼籲市民捐骨髓
    昨日廣東省紅十字會、廣州青年志願者協會呼籲市民「用獻血的方式捐骨髓」 八成患者急待骨髓救命  時報訊 (記者 王道斌 實習生 楊小粵 通訊員 宋忠雷 林豔芬) 昨日上午,廣東省紅十字會、廣州青年志願者協會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聯合舉辦「用獻血的方式捐骨髓」採集活動。
  • 女孩患重病家人阻姐弟捐骨髓:分給別人還能活嗎?
    小林的親生母親則從外面找來偏方勸小林,「你不要住院了,和我回家吧。我們吃點藥試試看,不行就算了。」  小林前後請求黃國良幾次,這讓黃國良很反感,他發怒說:「你為什麼這麼怕死?捐骨髓是人家的自由,你為什麼一定要強迫姐姐弟弟給你捐骨髓。你這樣根本算不上我們家的人。」  小林的醫生得知後,開始給黃國良講解捐獻骨髓並非他想的那樣,並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 丈夫跪求,哥哥:捐獻骨髓對身體有害,母親:只有20%成功賭不起
    如果家裡人需要骨髓移植,而你正好匹配,你會選擇捐獻骨髓嗎?曾在網上看到一則事件,山西小王被診斷出白血病,而她的哥哥完全是配型成功,卻拒絕了骨髓移植,聲稱這是擔心對自己的身體有害。更為奇葩的是,小王的母親說,只有20%成功率賭不起,不能讓自己的兒子去冒險,讓人不由得唏噓!
  • 兩名骨髓捐獻者臨陣反悔 白血病大學生生命告急
    浙江分庫在全國所有骨髓庫的綜合評分中,排名前四,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指標是反悔率和流失率。反悔率是指供者進入中華骨髓庫後,有病人和他配型成功,但他不願意提供造血幹細胞了。  有資料顯示,全世界範圍內,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反悔的概率很高,美國媒體報導全美的反悔率近50%,日本學者統計亞洲志願者約60%反悔。中國血液方面的專家認為,中國的情況只多不少。
  • 我的骨髓和一個病人配上了 我捐還是不捐?
    血細胞分離機就像一個泵,起離心作用,幹細胞最重,會被甩出來,截留下來後,剩下的血液成分還會輸回我體內的。  幹細胞就像建樓用的鋼筋、水泥,是基礎材料,病人的造血功能異常或失去造血功能時,就需要移植他人正常的造血幹細胞。」  「難道不是用針插進腰裡,抽骨髓嗎?」李媽媽問。  周鬱鴻主任說,以前是這麼做的,因為幹細胞大多數存在骨髓中。
  • 骨髓捐獻者的悔捐權也應成為風險防控點
    然而,在欣欣住進廣州市兒童醫院「移植倉」,為這次手術接受了6天化療之後,供髓者中途「悔捐」。(4月3日《南方都市報》) 骨髓移植是造血幹細胞移植的一種,能重建患者正常造血與免疫系統,是根治重型地中海貧血病的不二之法。徹底治癒的過程,就是一個漫長的等待過程,因為骨髓移植的配型成功機率很低,也只有配型成功之後才有機會被推上手術臺,從而獲得走出病房獲得新生的機會。
  • 為生男孩當年把女兒送人,16年後要女兒為男孩捐骨髓,捐不捐?
    指望兒子繼承血脈,得了這種可怕的疾病,這不是要絕他們家的後嗎?不行,拼死也要救寶貝兒子。可是,經過一年多的輾轉治療,大夫都是說要骨髓移植,可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骨髓。他們知道血親骨髓配型成功率高,一家人都去做了,父母的不合適,兩個姐姐的也不合適。這時,母親突然想到被送出去的女兒,這成了一家人的又一線希望。於是他們找到了包養他們三女兒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