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患者病情或因此雪上加霜

2021-01-09 中國法院網

2011-10-19 16:20:07 | 來源:京報網-北京日報 | 作者:何遠瓊

  認捐骨髓是贈與承諾嗎

  新聞背景

  前不久,雲南省一名骨髓捐獻者在採集幹細胞的過程中遭遇醫院機械故障,在更換醫院二次採集時反悔拒捐,受捐者因此面臨加速死亡。該事件讓骨髓捐獻者拒捐行為是否應承擔法律責任成為社會熱點問題,至今爭議不休。

  我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中華骨髓庫已發展132萬餘名骨髓捐獻志願者,不過骨髓初配成功後,志願者的反悔率達20%。據報導,美國的骨髓捐獻志願者拒捐率曾高達近50%,日本學者統計亞洲志願者中有約60%最終拒絕捐獻,這其中的主要因素就是家庭壓力。

  保證捐獻「自願」、「無償」一直是器官移植遵循的基本原則,各國有關器官捐獻的法律、政策都非常注重保護捐獻者。美國國家骨髓捐獻者資料庫一再申明,骨髓捐獻永遠是自願的,志願者應該被告知在實施骨髓移植手術前的最後一分鐘都可以撤銷同意。世界骨髓捐獻組織也聲稱捐獻者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退出。

  然而,由於骨髓移植受捐者要「清髓」,也就是摧毀自身免疫造血系統,才能接受捐贈的新的幹細胞,捐獻者在患者「清髓」後拒捐,必然使患者病情雪上加霜。因此,各國普遍要求在受捐者「清髓」後,捐贈者應該不再反悔,而患者「清髓」前志願者的反悔拒捐,不僅沒有法律責任,在道義上也不應受到譴責。

  骨髓在法律上不視為財產

  在我國,公益事業法、獻血法對骨髓捐獻並無明確規定,而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規定「從事人體細胞和角膜、骨髓等人體組織移植,不適用本條例」。可以說,截至目前,有關骨髓移植的立法相對空白。現實中,往往是初配成功的志願者在中華骨髓庫屬地管理中心籤署《高分辨檢測知情同意書》後,做捐獻前體檢,體檢正常的再籤署《捐獻造血幹細胞同意書》。志願者與患者是雙向匿名,整個工作流程所發生的高分辨檢測費、供者體檢費、造血幹細胞採集費、運輸費以及捐獻者誤工費等,由中華骨髓庫通過主管醫生通知患者分別交納。如果志願者在高分辨檢測、體檢合格後反悔拒捐,不僅給患者帶來從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傷害,而且實際造成了因治病往往已經負債纍纍的患者的財產損失。

  早在2006年就有捐獻者因臨時反悔被患者告上法庭的案例。由於骨髓捐獻是一種公益行為,在捐獻知情書、同意書上沒有關於捐獻者反悔行為應當承擔什麼責任的條款,因而無法追究志願者的法律責任。而且,即使受捐者與捐獻者籤訂合同明確權利義務,也因為我國合同法針對的是財產,而法律上並不把人體器官視為財產,不能說因此形成了一份贈與合同。由於沒有有關骨髓移植的相應法律規定,這份合同可能因沒有法律保障被認定為無效。

  況且,除具有救災、扶貧和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得撤銷外,當事人都可在贈與支付之前反悔。因而如果當事人在骨髓移植手術之前改變捐贈態度,沒有任何法律規定可以追究其法律責任。

  骨髓捐獻者沒有約定義務

  在受捐者「清髓」後,捐贈者因為機器故障反悔,拒絕重新繼續採集捐獻,這在全國還是首例。儘管骨髓移植手術主要受到捐獻者中途反悔影響,但捐獻者反悔行為主要是由於採集醫院的醫療設備出現故障引起的。醫院是否應該承擔法律責任呢?按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通過醫療事故鑑定就能確定。但捐獻者是否需要對患者承擔法律責任,始終是個繞不過去的問題。

  事件發生後的一段時間,許多網友指責捐贈者,建議患者家屬告上法庭追究捐贈者法律責任。因為有關骨髓移植的法律規定相對空白,捐獻者沒有具體的法定義務,同時由於骨髓在法律上不視為財產,捐獻者的捐獻承諾並不適用合同法,捐獻者也沒有約定義務。況且,儘管連續兩天採集外周血造血幹細胞在一些國家的規定中屬於「同一次」捐獻,但在該事件中,捐獻者事前並未被告知需要連續兩天採集,捐獻者躺在手術臺上配合醫院採集已是踐行捐獻的承諾。

  法律應謹守自己的邊界

  捐獻者在患者因其同意捐獻而「清髓」之前的反悔行為,目前普遍認為是一個道德問題而非法律問題。捐獻者在患者「清髓」之後的拒捐行為,除非法律有明確規定,從行為的性質上無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即使在道德層面,也有許多人認為捐獻者的反悔行為不應受到道德的譴責,因為除非有特定義務,人們沒有權力要求任何人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助另一個人,而雲南這名捐獻者躺在手術臺上進行了一次捐獻,已經體現了公益之心和奉獻之勇。

  儘管捐獻者在患者「清髓」後拒捐,給患者帶來精神和財產上的損失,但為了激勵更多人志願捐獻,在當下以及將來出臺有關骨髓移植的法律規定時,法律應謹守自己的邊界,儘量保護捐獻者而不是過多地把道德上的義務轉化為法律義務,增加捐獻者的法律責任。

  延伸閱讀

  器官自由買賣一直有爭議

  骨髓移植是器官移植的一種,自其成為治療造血功能異常、免疫功能缺陷、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有效療法以來,非血緣關係的異體骨髓移植一直供求不平衡。我國目前有將近100萬等待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而平均一萬人中才有一人捐獻骨髓,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患者在等待無望中離世。

  著名經濟學教授加裡·貝克爾和著名法學教授理察·A·波斯納認為應當允許器官自由買賣,可以有效解決器官供體不足的問題。但更多的學者指出,器官買賣自由交易存在明顯的負外部性,包括價高者得的分配不正義、對貧窮者的剝削、器官質量趨於劣化、盜取他人器官惡性案件的增加、消減社會的利他美德等等,就連主張器官移植市場化的一些學者也同樣認為在短時間內法律不應該放開器官的自由買賣。因此,自1986年美國成立國家骨髓捐獻者資料庫以來,很多國家都在政府有關部門支持下成立國家骨髓捐獻者資料庫,統一管理和規範志願者募集、患者檢索配型、移植相關服務等事項,我國也在2001年由中國紅十字會重新啟動了建設骨髓捐獻者資料庫的工作。(北京大學慈善、體育與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 何遠瓊)

相關焦點

  • 中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患者因此面臨加速死亡
    中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患者因此面臨加速死亡2011年10月19該事件讓骨髓捐獻者拒捐行為是否應承擔法律責任成為社會熱點問題,至今爭議不休。 我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中華骨髓庫已發展132萬餘名骨髓捐獻志願者,不過骨髓初配成功後,志願者的反悔率達20%。
  • 我國骨髓移植志願者在初配成功後反悔率達20%
    今年7月14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主任洪俊嶺曾向媒體透露,全國骨髓初配成功後,志願者的反悔率達20%。洪俊嶺說,目前全國骨髓初配成功的有2000多例,但最後實施成功的只有270例。未實施成功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有20%是因為骨髓捐獻志願者中途反悔。
  • 我要上觀網|志願者反悔率這麼高,「捐骨髓」真的對身體有害?
    在觀察者網12年的新聞中,在一個4歲的白血病患者在做完3次化療、苦等4個月並且花了近30萬費用來為骨髓移植手術做準備之後,捐贈者卻臨時反悔,讓這個小朋友陷入絕境。,親弟弟配型成功卻不願捐獻骨髓,理由是「捐獻骨髓影響精子質量,將來無法生子」。
  • 1/3骨髓捐獻者臨陣反悔 「入庫」要應深思熟慮
    2008年,骨髓捐獻者劉小璇上紀念郵票(資料圖)  中廣網濟南3月20日消息(記者桂園)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32分報導,中華骨髓庫山東分庫的統計數字顯示,有1/3骨髓捐獻者答應捐獻後又「臨陣反悔
  • 骨髓捐贈緣何臨時反悔? 別讓捐獻行為「變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4日 10:52 來源:人民日報     過去4年,全國骨髓初配成功的有2000多例,但最後成功實施的僅有270例,其中20%因捐獻者臨時反悔。是捐獻志願者缺乏愛心,還是另有他因?
  • 央視東方時空:大陸骨髓庫首次捐獻臺灣患者骨髓
    ,從那時到現在大陸的白血病患者一共接受了500多例臺灣的骨髓捐贈,6年以來這種骨髓的愛心傳遞的路線一直從臺灣到大陸,今年在7月20號,這種骨髓捐贈的愛心傳遞再次出現了,不過路線是從大陸到臺灣。她2004年就報名成了志願者,在2005年她就和臺灣這位患者配型成功,由於患者的病情有變化而被迫終止。當她知道自己有機會再次捐獻骨髓給這位患者的時候,感到非常地高興。  杭女士 志願者:  真的很有緣,應該說2005年到這一次一年多的時間,實際上我內心有的時候會想到她,為她感到惋惜,當我知道,她現在的病情穩定了,可以移植了,我是很高興的。
  • 幹細胞捐獻者手術前反悔 母親抽骨髓救兒
    中華骨髓庫和天津的捐獻者聯繫後,對方同意捐獻,吳父還給天津匯款供血採集費3萬元。吳志輝1月14日進入骨髓移植艙做手術前的預處理,準備22日移植手術。「預處理就是通過大劑量的化療,摧毀患者原有的免疫力和造血功能,等捐獻者的造血幹細胞輸入體內。」王志東說。讓王志東沒想到的是,18日,中華骨髓庫忽然通知說,就在他們去接天津這名捐獻者注射術前動員針時,對方不同意捐獻了。
  • 兩名骨髓捐獻者臨陣反悔 白血病大學生生命告急
    前天(1月22日)20點41分,@新華視點發了一條微博:「北京空軍總醫院住院部15樓骨髓移植病房7號倉,白血病大學生吳志輝看起來乖巧、平靜。他不知道,原定下午進行的造血幹細胞移植,由於供體反悔已緊急取消。
  • 【投票】無償捐獻骨髓 詮釋人間大愛——記仙下大學生村官雷響捐獻骨髓歷程
    2013年4月,雷響被告知與一名寧夏籍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接到通知後,他二話沒說便同意為該名患者無償捐贈骨髓。2013年8月,前往天津第一中心醫院為患者捐獻骨髓,於8月7日下午6時完成了骨髓造血幹細胞的捐獻,重新點燃了患者生命的燭光。天津歸來,他又馬上投入到了為人民服務的村官崗位之中,紮根基層,讓愛在鄉間繼續流淌。
  • 造血幹細胞可拯救地貧患者?「骨髓」捐獻,真的沒有那麼可怕
    地中海貧血是一種遺傳性的紅細胞先天性疾病,在中國,地貧發病主要集中在廣東、廣西及周邊省份,如湖南、湖北、江西等。在廣東,幾乎每6人中就有1人攜帶地中海貧血基因。輕型的地中海貧血的危害較小,可能只是在體檢時發現的,不需要特殊治療。
  • 骨髓捐獻會影響健康嗎?
    近日,一則「倆哥哥拒絕捐獻骨髓」的新聞,引起熱議。「妹妹」患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兩位「哥哥」都配型成功,卻在節骨眼上反悔了。對於放棄捐獻骨髓的原因,兩位哥哥一方面覺得,骨髓移植的成功率較低,「只有20%~30%」,而且還有可能復發;另一方面,主要是擔心骨髓捐獻影響自己的健康,畢竟家裡還有老人孩子。
  • 造血幹細胞捐獻變卦後續:白血病患者找到新捐獻者
    原標題:造血幹細胞捐獻變卦後續:白血病患者找到新捐獻者   《造血幹細胞捐獻變卦風波》後續  白血病患者又找到合適幹細胞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周偉武患者家屬供圖  昨日,本報刊發報導《造血幹細胞捐獻變卦風波》後,引起社會共鳴。讀者對志願者的突然變卦,各抒己見。目前,那名變卦志願者仍未「回心轉意」。但中華骨髓庫廣西分庫的工作人員又找到另一名捐獻者,兩人的造血幹細胞很匹配,手術雖然比預定時間推遲了3天,但不會給患者身體帶來太大影響。
  • 骨髓捐獻亟待走出認識誤區
    一位澳門白血病患者急需造血幹細胞移植,經檢索後發現與海南萬寧籍志願者何羽(化名)配型相符合,何羽有心捐髓,卻遭到父母的極力反對,有關工作暫時擱淺。對此,有專家指出,捐獻造血幹細胞在我國剛剛起步,一些群眾因缺乏全面了解而產生錯誤認識可以理解,骨髓捐獻事業亟待走出認識誤區。
  • 小夥為血癌患者捐獻骨髓 渝滬兩地上演生命接力
    眼看著孩子病情一天天惡化,他們把唯一的希望寄託於通過中華骨髓庫找到相配的造血幹細胞。但在無血緣關係的人群中尋找到合適幹細胞供者的機率僅有十萬分之一,很多患者等待了兩三年也沒能等到合適的造血幹細胞。想要如願以償,談何容易。兩個孩子是不幸的,但他們又是幸運的。在十萬分之一的配型成功率中,中華骨髓庫在重慶分庫中成功找到了與他們骨髓配型相和的志願者苟林和沈海。
  • 闢謠特工隊|骨髓捐獻要刺骨穿髓嗎?
    據說哥哥反悔的原因是擔心骨髓移植之後,自己的身體會出現問題。和這兩位棄捐的男士一樣,說起骨髓捐獻,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刺骨穿髓」的場面,因此不免對骨髓捐獻產生恐懼感,認為一旦捐獻骨髓就會元氣大傷,甚至小命不保。事實上,骨髓捐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為了更好地推廣骨髓捐獻,現在已使用「造血幹細胞捐獻」這一更為專業的說法。
  • 捐獻骨髓不會影響健康
    近日,國內多家媒體報導了一位來自山西的白血病女性患者,等待兩個均配型成功的哥哥捐獻骨髓,臨近手術時兩個哥哥卻反悔了,原因是擔心捐獻骨髓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骨髓移植到底是怎麼回事,真的對身體有影響嗎?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
  • 臺灣同胞無償捐獻的骨髓讓南通白血病患者重獲新生,南通網-中國...
    臺灣同胞無償捐獻的骨髓讓南通白血病患者重獲新生 2020-11-28 10:21:42 來源: 南通網 「願疾病遠離你,祝早日康復。加油!」
  • 骨髓捐獻為何拒絕外地人
    東方網2月20日消息:外地人怎麼就不能在上海捐獻骨髓?浙江來滬打工的小吳想不通。近日,當他致電中華上海骨髓庫表達捐獻意願時,卻被告知,由於他不是上海戶口,上海骨髓庫不能接受他的捐獻。據新聞晨報報導,在中華上海骨髓庫,像小吳這樣被拒絕的外省市捐獻者不在少數。
  • 專家呼籲:破除傳統觀念 參與骨髓捐獻
    2013年8月26日,武漢市第十九中學體育老師郭卉第一次捐髓,讓上海一名白血病患者重獲生命。11月26號這天,距離上次捐髓時隔3個月,那名曾接受郭卉捐髓的白血病患者病情出現反覆,郭卉再次在同濟醫院血液科採集室進行捐髓,成為湖北省歷史上教育系統第一位進行二次捐獻的教師。
  • 暖聞丨跨越海峽的骨髓捐獻!
    11月26日晚20時45分,來自臺灣同胞無償捐獻的骨髓正緩緩注入南通56歲患者張女士的體內,臺灣同胞「生命的種子」讓她的生命得以延續。跨越海峽的骨髓捐獻在南通尚屬首次。張女士旋即被安排住院治療,醫院的治療團隊為她制定了前期的化療方案,但骨髓移植才是完全治癒該疾病的最佳方法。因此,在給張女士進行化療的同時,治療組就著手為她尋找合適的骨髓來源。 尋找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