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無償捐獻骨髓 詮釋人間大愛——記仙下大學生村官雷響捐獻骨髓歷程

2021-01-13 仙下鄉人民政府

我鄉樂於助人、熱心公益的大學生村官雷響同志,於2013年8月遠赴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為一名寧夏籍白血病患者捐獻骨髓,捐獻造血幹細胞。他用愛心讓生命之花重新綻放,用行動把生命之燭再次點燃,愛心救人,傳播正能量。


此次入選「於都好人」評選榜可謂實至名歸!

快拉到文末點擊「閱讀原文」為14號雷響投上一篇吧!!!



雷響,男,26歲,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人,現為于都縣仙下鄉大學生村官。雷響同志樂於助人,熱心公益,每年都堅持獻血。2013年4月,雷響被告知與一名寧夏籍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接到通知後,他二話沒說便同意為該名患者無償捐贈骨髓。2013年8月,前往天津第一中心醫院為患者捐獻骨髓,於8月7日下午6時完成了骨髓造血幹細胞的捐獻,重新點燃了患者生命的燭光。天津歸來,他又馬上投入到了為人民服務的村官崗位之中,紮根基層,讓愛在鄉間繼續流淌。

 

2013年4月,一名白血病患者在中華骨髓庫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從180萬造血幹細胞自願捐獻者資料庫中搜索到江西省于都縣雷響的血型與其相合。中華骨髓庫江西分庫馬上給雷響打來電話,說他的血樣與一名白血病患者相配,並希望他進行捐獻。


  原來,雷響一直有無償獻血的習慣。在2012年的一次獻血中,聽說了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資料庫的事情之後,雷響毫不猶豫的將自己的造血幹細胞樣本留給了贛州中心血站,加入了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從而成為了我國造血幹細胞自願捐獻者之一,成為了贛州市第八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一年不到,竟真有患者與自己配型吻合。雖然感到突然,但是在接到電話的一刻他還是立即就同意了無償捐獻。為保證骨髓捐獻的順利進行,雷響積極配合贛州紅十字會進行複查體檢,補充鈣質,並堅持加強體能鍛鍊,以積極的心態和最佳的狀態迎接骨髓移植的那一刻。


老天似乎故意在考驗他奉獻的決心。因病情嚴重,時間緊迫,醫院決定在8月初對病人進行骨髓移植手術,志願者必須馬上趕赴天津準備骨髓捐獻,雙方協定時間後病人已送入無菌室進行殺菌處理,骨髓一到馬上要進行手術,刻不容緩。2013年7月29日,就在雷響去天津捐獻骨髓的前兩天,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他62歲的媽媽在做家務時不慎摔了一跤,動彈不得,經診斷為腰椎壓縮性骨折,必須臥床休息一個月。

 

面對急需照顧的媽媽和生命垂危的患者,面對家人突然的反對和病人渴望的眼睛,他撥通了贛州紅十字會的電話。電話裡,他難過但堅定的說,天津是一定要去的,只是請求會長幫忙做通爸爸的思想工作,因為爸爸是家裡的主心骨,但是讀書不多的他迷信的認為這是不祥的預兆,堅決不同意兒子去獻骨髓。同樣是母親,自己的母親至少還有姐姐照顧,而那位母親,早已生命垂危,危在旦夕了,他是這個世上唯一一個可以挽救她生命的人,如果他不去了,他放棄了,就等於放棄了一條生命,一條剛剛看到希望又變成絕望的生命。這樣的事情他是絕對不能做的,哪怕理由是躺在病床上的親生母親。如果這樣做了,那他以後的人生將會在愧疚中度過,負罪的陰影將籠罩他一輩子。所以他只能捨棄小我,放下病中的母親,去救另一位母親。


 

8月1日,雷響在家人及贛州紅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前往天津。8月7日,在天津第一中心醫院,雷響通過無償捐獻骨髓,成功挽救了一名寧夏籍白血病患者(女性,49歲)的生命。

  初次看見雷響,這個25歲的小夥子,中等身材,他憨厚的臉上掛著樸實的笑容。


2013年9月,他響應國家號召,成為了于都縣仙下鄉的一名大學生村官。自從來到基層,他就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吃苦,意味著奉獻,意味著責任,意味著在他的青春畫卷上將留下泥土的氣息!工作中,他為群眾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幫助村民排憂解難。艱苦的生活造就了他堅強的毅力和勇氣。

 


2014-2016年他先後協助鄉黨委政府完成了寧安高速公路、仙澄公路縣道升級的徵地、拆遷、丈量和補償工作,一步一個腳印,頂著烈日驕陽,攜著冰雨寒霜走了過來,2017年將繼續為做好仙馬公路縣道升級工作而努力。

 

他說:「我是一名大學生村官,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需是我的本職,能夠用自己的骨髓來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我非常高興,我只是做了一件應該做的事。同時,我希望全社會熱心人士都行動起來,在獻血的同時多捐獻10毫升血樣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可以挽救更多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現在,他依然堅持獻血。他還時常鼓勵他人去獻血、加入中華骨髓庫。他說獻血不僅能幫助他人獲得健康,還可以促進自身新陳代謝,提高造血功能,只要身體裡有造血幹細胞,就可以源源不斷的提供新鮮的血液,而哪怕是捐獻少量的骨髓,依然不影響自身的造血功能,對身體無害,所以加入中華骨髓庫,捐獻骨髓,捐獻造血幹細胞,不僅無害還能救助他人的生命,如此平凡又偉大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雖然他外貌平凡,做人也很低調,但他捐獻骨髓、無償救助他人的行為和他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努力為民辦實事的態度卻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擁有一顆純樸而善良的心,長期紮根在基層一線,勤勤懇懇,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在國家推進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大時代下,在於都建設美麗幸福仙下的小夢想裡,扎紮實實的奉獻自己的光和熱,這就是龔自珍式平凡而偉大的精神。

 


  愛,是人類最美好的語言,愛會帶給你無限溫暖。雷響就是這樣一位播撒愛心的普通青年。平凡的生活、純樸的笑容,仿佛就是一個和你相識已久的鄰家男孩。他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他只是在為做好本職工作而無私地奉獻著,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名鄉村大學生村官的奉獻精神。

 

關注「于都縣仙下鄉人民政府」

掌握仙下最新動態

了解仙下第一手熱聞

快點關注吧!



相關焦點

  • 骨髓捐獻會影響健康嗎?
    近日,一則「倆哥哥拒絕捐獻骨髓」的新聞,引起熱議。「妹妹」患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兩位「哥哥」都配型成功,卻在節骨眼上反悔了。對於放棄捐獻骨髓的原因,兩位哥哥一方面覺得,骨髓移植的成功率較低,「只有20%~30%」,而且還有可能復發;另一方面,主要是擔心骨髓捐獻影響自己的健康,畢竟家裡還有老人孩子。
  • 骨髓捐獻亟待走出認識誤區
    對此,有專家指出,捐獻造血幹細胞在我國剛剛起步,一些群眾因缺乏全面了解而產生錯誤認識可以理解,骨髓捐獻事業亟待走出認識誤區。  何羽:只要能救人就好  據《海南日報》報導,2004年,何羽還在海口上學的時候,在一次無償獻血時,出於幫助他人的願望,籤下了捐贈造血幹細胞的志願書。
  • 專家呼籲:破除傳統觀念 參與骨髓捐獻
    11月26號這天,距離上次捐髓時隔3個月,那名曾接受郭卉捐髓的白血病患者病情出現反覆,郭卉再次在同濟醫院血液科採集室進行捐髓,成為湖北省歷史上教育系統第一位進行二次捐獻的教師。 對於郭卉兩次捐贈骨髓的善舉,網友直呼她為「最美80後女教師」,在為她的善舉感動之餘,民眾可能會存有這樣疑慮:捐獻骨髓是否有礙健康。為此,中華慈善新聞網專訪了中華骨髓庫洪俊嶺主任。
  • 骨髓捐獻會影響健康?
    本文來自:北京科技報近日一新聞中,"妹妹"患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兩位"哥哥"都配型成功,卻在節骨眼上擔心骨髓移植影響自己身體健康,放棄了給妹妹捐獻骨髓。真相是怎樣的呢?對於白血病,骨髓移植是終極解決方案。對成年人來說,造血幹細胞主要存在於紅骨髓內,所以 20世紀90年代以前,骨髓移植真的要對骨髓下手,用針做骨髓穿刺,從捐獻者體內,抽取一部分骨髓。但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技術進步,人們開始從外周血中篩選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使「骨髓移植」變得簡單易行、風險大為降低。
  • 「捐獻骨髓是很平常的事」
    「捐獻骨髓是很平常的事」  首例向外籍華人患者供髓配型成功者李安接受晶報記者採訪  自廣東省骨髓庫成立以來,李安是首例向外籍華人患者供髓配型成功的捐贈者。  昨日,記者通過廣東省骨髓庫聯繫到了李安。李安認為捐獻骨髓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市民應該多參與這樣的捐獻。
  • 捐獻造血幹細胞是要抽骨髓嗎 大學生直播捐獻全過程
    捐獻造血幹細胞是要抽骨髓嗎   90後大學生直播捐獻全過程      「捐獻造血幹細胞,沒想像中那麼恐怖,根本不是抽骨髓,現在都是採外周血……」近日,在某社交平臺,來自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工程力學專業的90後大學生王向東,開始直播自己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
  • 暖聞丨跨越海峽的骨髓捐獻!
    11月26日晚20時45分,來自臺灣同胞無償捐獻的骨髓正緩緩注入南通56歲患者張女士的體內,臺灣同胞「生命的種子」讓她的生命得以延續。跨越海峽的骨髓捐獻在南通尚屬首次。據通大附院血液內科副主任醫師王信峰介紹,他們在直系親屬中未找到合適的骨髓來源,在中華骨髓庫雖然找到了初配成功的骨髓,但捐獻的志願者要麼定居國外,要麼因疫情原因無法回國,要麼就是生活在國內的志願者也因體檢不合格而作罷。 看著張女士與家人揪心的等待,治療團隊更加努力尋找,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就在今年10月底,在我國臺灣慈濟骨髓庫尋找到了配型成功的骨髓。
  • 妻子骨髓移植當天兩哥哥反悔,骨髓捐獻真的對身體有損害嗎?!
    近日,騰訊新聞所報導的《妻子骨髓移植當天倆哥哥反悔》一文一經發出,立刻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兩位哥哥因為顧忌到捐獻骨髓對人體的害處及手術不高的成功率,在本來該移植的當天選擇了放棄捐贈。那麼,捐獻骨髓真的會對捐獻者的身體造成傷害或後遺症嗎?
  • 醫院兩醫生捐獻骨髓 挽救生命義不容辭
    ■能救人一命 捐獻有痛苦也值得 8月上旬,市人民醫院特需醫療科的病房裡,曾慶往剛剛上完一個通宵夜班,下班後與梅州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一起趕赴廣州,為與他配型成功的患者捐贈骨髓。 「我大學的時候就開始獻血了,畢業來到醫院工作後,在一次獻血時,工作人員問我們願不願意加入中華骨髓庫,我想,也許有一天我的骨髓能與他人配上型,能夠救人一命,就加入了。」 曾慶往笑說,雖然自己是醫生,但他很長一段時間對捐贈骨髓都有著需要「鑽骨取髓」的舊觀念。「剛開始我以為捐獻骨髓要穿刺骨頭,穿刺之後會持續痛幾天。後面才知道它只是採外周血,不會有明顯痛苦。」
  • 宜都一醫生赴武漢捐獻骨髓
    原標題:宜都一醫生赴武漢捐獻骨髓   2020年11月28日,宜都市王家畈鎮中心衛生院的康復醫生周濤在武漢為一病人捐獻骨髓。
  • 捐獻骨髓,捐的是「髓」嗎
    原標題:捐獻骨髓,捐的是「髓」嗎(服務窗) 隨著醫學的進步,被診斷為白血病,不再像被判了死刑,超過70%的患者可以通過骨髓移植實現長期生存,而且骨髓移植能救治的疾病種類越來越多。但是,不少人存在誤解,一聽捐獻骨髓,就害怕不敢。骨髓移植,真的需要獻骨髓嗎?
  • 耗時6天完成骨髓捐獻!獅山人李景雄,好樣的!
    從電話中,李景雄得知,自己的血液和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相匹配,同時,對方告知他捐獻骨髓的相關風險和複雜流程。「我願意。」沒有多想,李景雄就答應了這事兒,「當初入庫目的就是這個(能幫助到人)。」5月,李景雄馬不停蹄地完成了骨髓高解析度配型、體檢等流程。6月23日,他正式住院,在醫院完成了核酸檢查、再次抽血檢查。
  • 捐獻骨髓毫無危害 血液專家細釋緣由
    新華網消息 據江南時報報導,日前,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傳出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臺灣同胞捐獻的骨髓在江蘇「幸子」陳霞體內成活了。這鼓舞了更多的熱心人捐獻骨髓的信心,但有關捐獻骨髓的具體細節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謎。為此,記者專訪了南京市鼓樓醫院血液內科的歐陽健主任,請他細釋了捐獻骨髓的相關情況。  問:捐獻者的骨髓如何採集?
  • 骨髓捐獻會影響健康?
    對於白血病,骨髓移植是終極解決方案。對成年人來說,造血幹細胞主要存在於紅骨髓內,所以 20世紀90年代以前,骨髓移植真的要對骨髓下手,用針做骨髓穿刺,從捐獻者體內,抽取一部分骨髓。但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技術進步,人們開始從外周血中篩選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使「骨髓移植」變得簡單易行、風險大為降低。
  • 骨髓捐獻能反悔嗎?
    在白血病大學生吳志輝即將進行骨髓移植手術的關鍵時刻,兩個骨髓捐獻者都臨陣反悔,退出捐獻。而已進入移植倉的吳志輝,為了手術已接受大劑量化療,免疫系統已盡毀,如中途停止手術,將面臨生命危險。無奈之下,昨天中午,吳志輝的媽媽只好頂著風險與兒子進行半相合骨髓移植,成功率只有50%。
  • 中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患者因此面臨加速死亡
    中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患者因此面臨加速死亡2011年10月19 新聞背景 前不久,雲南省一名骨髓捐獻者在採集幹細胞的過程中遭遇醫院機械故障,在更換醫院二次採集時反悔拒捐,受捐者因此面臨加速死亡。
  • 中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患者病情或因此雪上加霜
    該事件讓骨髓捐獻者拒捐行為是否應承擔法律責任成為社會熱點問題,至今爭議不休。  我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中華骨髓庫已發展132萬餘名骨髓捐獻志願者,不過骨髓初配成功後,志願者的反悔率達20%。據報導,美國的骨髓捐獻志願者拒捐率曾高達近50%,日本學者統計亞洲志願者中有約60%最終拒絕捐獻,這其中的主要因素就是家庭壓力。
  • 宿州泗縣一男青年為一位16歲北京女孩兩次捐獻骨髓
    這個好心人就是楊子威,宿州泗縣人,現在在武漢上大學,他在去年和今年兩度捐獻骨髓給同一個女孩。       無償獻血紀念「成人」       「18歲生日那天,第一次去獻血後,一夜沒睡好覺!」
  • 捐獻骨髓不會影響健康
    近日,國內多家媒體報導了一位來自山西的白血病女性患者,等待兩個均配型成功的哥哥捐獻骨髓,臨近手術時兩個哥哥卻反悔了,原因是擔心捐獻骨髓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骨髓移植到底是怎麼回事,真的對身體有影響嗎?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
  • 臺灣同胞無償捐獻的骨髓讓南通白血病患者重獲新生,南通網-中國...
    臺灣同胞無償捐獻的骨髓讓南通白血病患者重獲新生 2020-11-28 10:21:42 來源: 南通網 「願疾病遠離你,祝早日康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