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兩醫生捐獻骨髓 挽救生命義不容辭

2021-01-09 梅州日報數字報

對於白血病、重度地中海貧血及一些惡性血液病,骨髓移植往往是挽救生命的方法,但對患者而言,想要找到配型成功的捐贈者,簡直如同上蒼的眷顧。

近日,梅州市人民醫院有2名加入了中華骨髓庫的醫生分別與2名患者配型成功,當捐贈骨髓的通知送到了他們手裡時,他們信念只有一個,「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

■能救人一命

捐獻有痛苦也值得

8月上旬,市人民醫院特需醫療科的病房裡,曾慶往剛剛上完一個通宵夜班,下班後與梅州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一起趕赴廣州,為與他配型成功的患者捐贈骨髓。

「我大學的時候就開始獻血了,畢業來到醫院工作後,在一次獻血時,工作人員問我們願不願意加入中華骨髓庫,我想,也許有一天我的骨髓能與他人配上型,能夠救人一命,就加入了。」

曾慶往笑說,雖然自己是醫生,但他很長一段時間對捐贈骨髓都有著需要「鑽骨取髓」的舊觀念。「剛開始我以為捐獻骨髓要穿刺骨頭,穿刺之後會持續痛幾天。後面才知道它只是採外周血,不會有明顯痛苦。」

■踐行醫生救人天職

捐獻後再告訴家人

曾慶往沒有猶豫。不過,為了避免家人擔心,他在接到通知後決定先瞞著家人,等捐贈完骨髓後再與家人解釋。「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面對患者的希望,作為醫生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退縮。」

與曾慶往同一時間收到配型成功通知書的,還有在市人民醫院乳腺外科委培的醫生謝杰新,他告訴記者,在接到梅州市紅十字會通知後,他便開始積極準備了。

為了給患者提供更健康的骨髓,謝杰新嚴格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注意飲食方面比較清淡,也比較注意休息。」

即便需要自己受一點痛苦,能夠幫助別人,給別人一個重生的希望,也是一件很值得的事。

全市累計捐獻20例骨髓移植,除了同卵雙生兄弟姐妹的相合率為100%外,非同卵雙生或親生兄弟姐妹間的相合率僅為25%,在非血緣關係中相合率非常低,通常為五千分之一,罕見類型的為十萬分之一,所以,要找到相合型的捐獻者很不容易,能找到配型成功的捐贈者那簡直可以說是「中頭獎」了,正因為如此,骨髓捐獻顯得愈發珍貴。

據悉,此次曾慶往醫生將為我國一名白血病患者帶去生的希望,而謝杰新醫生捐贈的骨髓將會挽救一名5歲的重度地貧男童。他們將成為我市第19和第20例捐獻者。

■採外周血無明顯痛苦

呼籲更多大愛行動

骨髓移植是移植骨髓血、外周血、臍帶血中的造血幹細胞。捐贈骨髓只需要採外周血,也就是全血通過機器分離造血幹細胞後再回到體內,並沒有痛苦。

我國等待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有100多萬,僅白血病患者每年就新增4萬人以上,其中大部分是青少年和兒童,骨髓捐獻對這些患者來說是一次新生的希望。

「捐獻造血幹細胞能夠挽救、延續重病患者的生命 ,意義重大。」市紅十字會呼籲和動員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積極參與捐獻造血幹細胞,奉獻一片愛心!

相關焦點

  • 小夥為血癌患者捐獻骨髓 渝滬兩地上演生命接力
    渝滬上演生命接力 兩小夥捐出「生命種子」兩名志願者昨日為上海兩名血癌患兒捐獻骨髓空運到上海,配型成功率只有十萬分之一本報訊(記者 葉惠娟)兩名重慶小夥,兩名上海再生障礙性貧血患兒,兩顆「生命種子」將素昧平生的雙方緊緊相連。昨日上午,我市兩名志願者沈海(化名)和苟林(化名)同時在新橋醫院進行了造血幹細胞採集。
  • 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患者生命
    「很慶幸我能與患者配型成功,我願意為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幫助他恢復健康。」6月18日下午,在市紅十字會舉行的歡送孫劉洋赴鄭州捐獻造血幹細胞儀式上,孫劉洋說出了自己的捐獻誓言。據了解,6月19日,孫劉洋到鄭州為一名素不相識的6歲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
  • 【投票】無償捐獻骨髓 詮釋人間大愛——記仙下大學生村官雷響捐獻骨髓歷程
    2013年4月,雷響被告知與一名寧夏籍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接到通知後,他二話沒說便同意為該名患者無償捐贈骨髓。2013年8月,前往天津第一中心醫院為患者捐獻骨髓,於8月7日下午6時完成了骨髓造血幹細胞的捐獻,重新點燃了患者生命的燭光。天津歸來,他又馬上投入到了為人民服務的村官崗位之中,紮根基層,讓愛在鄉間繼續流淌。
  • 以生命重啟生命丨中國骨髓捐獻量破萬例 讓絕望中的人看到希望
    我不到半周的時間,大概三四天就找到了骨髓,而且跟我是全相合,我當時真的覺得生命太神奇了。非血緣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黃偉:2014年5月末,當時我接到商丘市紅十字會的通知,他說你和一個患者配型成功,你是不是願意繼續完成捐獻?
  • 「面對親人的生命,我別無選擇」 成都女孩義無反顧為河北表姐捐骨髓
    得知消息後,家人都非常積極地去醫院進行骨髓移植配型,想盡一切努力把她挽救回來。本來彭婷的父親配型適合的指數更高,醫生已經準備抽取父親的骨髓進行移植,可誰知,彭婷的父親卻沒能過身體檢查這一關。這讓已經緊鑼密鼓開始籌備的手術停了下來,彭婷的病情也突然惡化,情況十分危急。一聲呼喚,背後是一條年輕生命求生的渴望。
  • 山西一巡警捐獻造血幹細胞 盼挽救他人生命
    山西一巡警捐獻造血幹細胞 盼挽救他人生命 2019-08-27 19吳瓊 攝   中新網太原8月27日電 (吳瓊 李庭耀)「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希望能挽救另一個人的生命」,27日,在妻子秦韶嬋的陪同下,來自山西長治的巡警王先生在太原捐獻造血幹細胞,為遠方一位陌生的患者帶去生的希望。
  • 宿州泗縣一男青年為一位16歲北京女孩兩次捐獻骨髓
    (圖片由泗縣縣委宣傳部提供)       泗縣男青年為陌生女孩兩次捐骨髓,受捐者感謝他給了兩次生命       「媽媽給了我第一次生命,那麼這位好心人已經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現在又給了我第三次生命,我要好好地活著。」這是北京一位16歲女孩對兩次捐獻骨髓給她的「好心人」的感謝信。
  • 骨髓捐獻:「生命的守護者」挽救垂危病人生命
    中國網4月9日訊 據法國《費加羅報》網站4月7日報導,法國骨髓捐贈周7日拉開帷幕。這是一個重要的、但是約束力相對較低的承諾,骨髓捐贈可以拯救那些重病患者。目前,法國骨髓捐贈註冊表中一共有22.1萬人,但是法國生物醫療局希望在2015年之前能達到24萬人次。這些骨髓捐贈者都是「生命的守護者」。
  • 妻子骨髓移植當天兩哥哥反悔,骨髓捐獻真的對身體有損害嗎?!
    >配型成功的她二哥和三哥突然反悔了,醫院門口我跪著求嶽父都沒有用。近日,騰訊新聞所報導的《妻子骨髓移植當天倆哥哥反悔》一文一經發出,立刻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兩位哥哥因為顧忌到捐獻骨髓對人體的害處及手術不高的成功率,在本來該移植的當天選擇了放棄捐贈。那麼,捐獻骨髓真的會對捐獻者的身體造成傷害或後遺症嗎?
  • 央視東方時空:大陸骨髓庫首次捐獻臺灣患者骨髓
    臺灣慈濟骨髓庫為大陸白血病患者成功配對五百多例,大陸中華骨髓庫首次為臺灣白血病患者配對成功,兩岸愛心互動,請收看今日時空連線——  骨髓捐獻:大陸愛心送臺灣  主持人 張羽:  6年前一位臺灣青年捐贈了骨髓挽救了家在蘇州的大陸白血病患者陳霞,那是兩岸之間骨髓捐贈的第一次愛心傳遞
  • 骨髓捐獻者和移植者為什麼不能見面?醫院真是良苦用心
    對於白血病患者來說僅有少數人可以從自體移植中受益,絕大多數患者都需要做異體移植,通俗來說就是從他人身上移植骨髓,這是對於中高危白血病的根治性手段。異體移植的骨髓資源主要來自於志願者自願捐獻骨髓,而千千萬萬人也許只有一個志願者的骨髓與白血病患者相似,可以進行移植。
  • 門頭溝區基層醫生捐獻造血幹細胞 用愛延續生命
    2020年2月27日,門頭溝區某醫院的基層醫生小青(化名)成功捐獻了骨髓造血幹細胞,為一名8歲女孩和她的家庭帶去生命的希望,成為該區第一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也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首個非親源捐獻者。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她的這次捐獻變得非常特殊,沒有親友陪伴,沒有媒體採訪。她安靜地躺在病床上,默默聆聽著機器採集幹細胞的聲音,認真注視著那汩汩的紅色液體緩緩移動。採集完成後的幹細胞和用心寫下的祝願卡一同被送往女孩所在醫院。回想起從報名到捐獻的八個年頭,每個細節都歷歷在目。40多歲的她是一名基層醫生。
  • 暖聞丨跨越海峽的骨髓捐獻!
    11月26日晚20時45分,來自臺灣同胞無償捐獻的骨髓正緩緩注入南通56歲患者張女士的體內,臺灣同胞「生命的種子」讓她的生命得以延續。跨越海峽的骨髓捐獻在南通尚屬首次。張女士旋即被安排住院治療,醫院的治療團隊為她制定了前期的化療方案,但骨髓移植才是完全治癒該疾病的最佳方法。因此,在給張女士進行化療的同時,治療組就著手為她尋找合適的骨髓來源。 尋找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
  • 捐獻骨髓是從骨骼把骨髓抽出來?醫生:真實過程其實跟獻血差不多
    什麼情況下需要捐獻骨髓?小編想大家第一個反應就是白血病吧,不管是影視還是生活中,都或多或少聽過誰誰誰白血病了,必須要有骨髓才能治療。那骨髓捐獻到底是怎麼一個過程,你知道嗎?
  • 我捐骨髓有條件 就想知道她是誰
    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訊 :  本報記者 楊傑 實習生 劉坤 攝影 李祥雲  「我無償捐獻出來的骨髓是不是真的送給了別人救命,我的骨髓到底救了誰的命……我十分疑惑!」27歲的成都小夥子唐光輝願意捐獻骨髓,以挽救一名22歲南京白血病女孩的生命。
  • 捐獻骨髓不會影響健康
    近日,國內多家媒體報導了一位來自山西的白血病女性患者,等待兩個均配型成功的哥哥捐獻骨髓,臨近手術時兩個哥哥卻反悔了,原因是擔心捐獻骨髓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骨髓移植到底是怎麼回事,真的對身體有影響嗎?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
  • 捐獻骨髓後會留下不良反應?幫你打消顧慮,別以耳代目
    根據我國的人口政策與狀況,造血幹細胞移植的代者只有從非血緣關係到的人群中去尋找,由此可見,公民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意義十分重大。然而,目前仍有很多人對於骨髓捐獻持有懷疑的態度,認為骨髓移植就是要直接抽取骨髓,甚至擔心捐獻骨髓之後會留下一些「後遺症」,從而造成了大部分人對骨髓捐獻敬而遠之的局面。那麼,骨髓移植究竟是怎樣做的,對骨髓捐獻者又有怎樣的影響呢?
  • 捐獻骨髓如同「捐命」?拯救陌生患癌女孩兩次,捐獻者告訴你真相
    2014年,湖北武漢「80後」女孩胡磊患上了T母淋巴細胞淋巴瘤,醫生告訴她,想要活下去只有做造血幹細胞移植。但茫茫人海,和她配型相合的好心人在哪裡呢?就算找到一位同型供者,作為一個陌生人,他或者她會願意為自己捐獻骨髓嗎?
  • 宜都一醫生赴武漢捐獻骨髓
    原標題:宜都一醫生赴武漢捐獻骨髓   2020年11月28日,宜都市王家畈鎮中心衛生院的康復醫生周濤在武漢為一病人捐獻骨髓。
  • 骨髓造血幹細胞「悔捐」調查:捐獻關鍵時刻近半志願者「脫逃」
    悔捐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卻又不時發生。有數據顯示,全世界範圍內,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最終「臨陣脫逃」的概率較高。2012年10月17日零時55分,5歲的可愛男孩帥帥在北京的一家醫院永遠地停止了呼吸。2011年8月初,帥帥突然低燒、流鼻血,在人民醫院查出得了急性雙表型白血病,只能通過骨髓移植才可能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