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同胞無償捐獻的骨髓讓南通白血病患者重獲新生,南通網-中國...

2020-12-04 南通網

臺灣同胞無償捐獻的骨髓讓南通白血病患者重獲新生

2020-11-28 10:21:42 來源: 南通網

「願疾病遠離你,祝早日康復。加油!」27日一早,剛剛做完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的張女士一醒來,就看到了臺灣捐獻者寫給自己的祝福,這讓她久久不能平靜。

11月26日晚8點45分,在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血液內科層流倉內,來自我國臺灣同胞無償捐獻的骨髓正緩緩注入南通56歲患者張女士的體內,這份飽含同胞深情的「生命種子」讓她的生命得以延續。

張女士的女兒當場落淚,情不自禁地說:「臺灣同胞對媽媽的救命之恩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這也讓我們全家深深感受到了血濃於水、兩岸一家的骨肉親情。」

張女士的兩個小孫女畫下了一幅畫,取名《感恩》,並託前來護送造血幹細胞的中華骨髓庫志願者轉交給臺灣的「親人」叔叔。

今年的4月初,家住南通市通州區的張女士因身體不適到通大附院就診,檢查結果讓全家人傻了眼——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基因檢測結果屬高危型。隨即,張女士被安排住院治療,通大附院血液內科主任醫師黃紅銘、主任醫師徐瑞容、副主任醫師王信峰等人組成治療團隊,為張女士精心制訂了前期的化療方案。但大家都知道,造血幹細胞移植才是治癒該疾病的最佳方法。於是,在給張女士進行化療的同時,通大附院的治療團隊就緊鑼密鼓地為她尋找合適的造血幹細胞來源。

「為張女士尋找合適的造血幹細胞可謂一波三折。我們首先在張女士的直系親屬中未能找到適合張女士的骨髓來源,然後我們雖然在中華骨髓庫裡發現了初配成功的造血幹細胞志願者,但由於捐獻的志願者要麼定居國外因疫情無法回國,要麼是因體檢不合格而被迫放棄。」王信峰介紹說。

眼看著張女士與家人揪心地焦急等待,治療團隊決定不放棄,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就在今年10月底,在我國臺灣慈濟骨髓庫尋找到了配型成功的造血幹細胞,更讓所有人激動的是臺灣志願者的造血幹細胞完全適合,志願者的體檢也合格,這意外的消息讓患者和家屬再次看到了希望。

經過與臺灣慈濟骨髓庫的多次聯繫,最終確定了臺灣志願者的造血幹細胞採集時間是11月25日,張女士從11月16日就開始為移植手術做準備工作。但由於疫情防控的原因,治療團隊無法去當地採集志願者的幹細胞,因此幹細胞運輸成了最大的難題。治療團隊在第一時間聯繫了中華骨髓庫,決定由臺灣當地醫生完成幹細胞的採集,然後空運到上海,再由中華骨髓庫的志願者接收後第一時間送達醫院。

11月26日下午5點左右,載著來自祖國臺灣同胞造血幹細胞的航班降落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海關開啟綠色通道確保幹細胞快速通關,中華骨髓庫志願者接收到幹細胞後,直接送至通大附院。20點30分左右,造血幹細胞順利抵達醫院,志願者手捧裝有臺灣同胞幹細胞的保溫箱快速到達血液內科病房,此時在層流倉的張女士也已經做好了造血幹細胞移植前的所有準備。十幾分鐘後,臺灣同胞的幹細胞順利注入到張女士體內,整個過程實現了無縫對接。

隨著「生命種子」的移植,張女士的血液裡從此融入了臺灣同胞的血液,跨越海峽的愛心善舉在此交融。

「接下來張女士將經過抗排異和抗感染的治療,待造血幹細胞功能恢復正常,張女士就可以出院,重獲新生。」王信峰高興地告訴記者。

記者 李波

通訊員 邵勇林

一鍵分享至

相關焦點

  • 暖聞丨跨越海峽的骨髓捐獻!
    11月26日晚20時45分,來自臺灣同胞無償捐獻的骨髓正緩緩注入南通56歲患者張女士的體內,臺灣同胞「生命的種子」讓她的生命得以延續。跨越海峽的骨髓捐獻在南通尚屬首次。更讓所有人激動的是臺灣志願者的骨髓完全適合,志願者的體檢也合格,這意外的消息讓患者和家屬再次看到了希望。
  • 【投票】無償捐獻骨髓 詮釋人間大愛——記仙下大學生村官雷響捐獻骨髓歷程
    2013年4月,雷響被告知與一名寧夏籍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接到通知後,他二話沒說便同意為該名患者無償捐贈骨髓。2013年8月,前往天津第一中心醫院為患者捐獻骨髓,於8月7日下午6時完成了骨髓造血幹細胞的捐獻,重新點燃了患者生命的燭光。天津歸來,他又馬上投入到了為人民服務的村官崗位之中,紮根基層,讓愛在鄉間繼續流淌。
  • 央視東方時空:大陸骨髓庫首次捐獻臺灣患者骨髓
    臺灣慈濟骨髓庫為大陸白血病患者成功配對五百多例,大陸中華骨髓庫首次為臺灣白血病患者配對成功,兩岸愛心互動,請收看今日時空連線——  骨髓捐獻:大陸愛心送臺灣  主持人 張羽:  6年前一位臺灣青年捐贈了骨髓挽救了家在蘇州的大陸白血病患者陳霞,那是兩岸之間骨髓捐贈的第一次愛心傳遞
  • 青島首例在讀醫學博士赴濟捐獻造血幹細胞,又一白血病患兒迎來新生
    他將在濟南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1名白血病兒童的生命,成為山東省2021年度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作為青島市第102例捐獻者,同時是青島市首例在讀博士造血幹細胞捐獻者。2020年5月,西海岸新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聯繫王一休徵詢捐獻意願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同意捐獻!」當時,王一休正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西海岸院區攻讀醫學碩士,他明白自己的決定將給患者送去生命的曙光。
  • 錯誤觀念導致牴觸 新加坡華人多不願捐獻骨髓(圖)
    因為新加坡本地骨髓捐獻者的臨陣退縮,讓方麗芳期盼重生的希望一度破滅,她希望以自己的經歷向捐獻者證明,他們的付出是偉大的。(新加坡《聯合早報》/梁麒麟 攝)   中新網12月7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方麗芳(44歲,會計師)三年前罹患白血病,需接受骨髓移植手術。
  • 骨髓捐獻會影響健康嗎?
    近日,一則「倆哥哥拒絕捐獻骨髓」的新聞,引起熱議。「妹妹」患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兩位「哥哥」都配型成功,卻在節骨眼上反悔了。對於放棄捐獻骨髓的原因,兩位哥哥一方面覺得,骨髓移植的成功率較低,「只有20%~30%」,而且還有可能復發;另一方面,主要是擔心骨髓捐獻影響自己的健康,畢竟家裡還有老人孩子。
  • 志願者陳曉平捐獻骨髓 白血病患者寫來真摯感謝信
    今天(11月21日),來自鹽城市射陽縣的志願者陳曉平躺在南京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血液科的病床上,為北京的28歲白血病患者捐獻了患者所在醫院的醫生趕到中大醫院負責運送造血幹細胞,還帶來了患者給陳曉平的一封感謝信。患者在信中心說,「真心謝謝你感天動地的愛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病痛中的我看到了你帶給我生的希望。親愛的姐姐,採集完幹細胞一定要注意休息……」   1977年出生的陳曉平家住射陽縣城,目前是射陽一家超市的員工,丈夫董守江是貨車司機,夫妻兩人一直都很樂於助人。
  • 南通13258人加入中華骨髓庫 捐獻志願者達42例
    中國江蘇網5月4日訊 昨天上午,來自南通安利公司的青年志願者孟獻輝躺在東南大學中大附屬醫院的採集床上,歷經5個多小時,順利完成326ml造血幹細胞混懸液的採集,為遠方一名18歲的白血病少年獻上生命火種。
  • 兩岸生命接力 臺灣骨髓一日之內抵達大陸
    摘要:來自臺北的MF882航班前晚抵達福建廈門高崎國際機場,一名醫師手提醫用冷藏箱匆匆走下飛機,箱內裝的是臺灣同胞捐獻的骨髓幹細胞。與此同時,廈門機場檢驗檢疫工作人員迅速上前查驗並予以放行,將審批時間壓縮到1日內,這批「生命種子」隨即被送往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為1名白血病患者帶去康復的希望。
  • 臺胞捐骨髓救廈門花季女孩 妹妹因血癌去世
    蔡元斌帶著救命骨髓風塵僕僕趕到廈門。東快訊(記者金川通訊員管根榮龔裔蕻)28日晚上10時許,來自臺灣同胞的造血幹細胞抵達廈門。據了解,這是廈門患者首次接受臺灣同胞捐獻的骨髓,也是廈門口岸首次入境移植骨髓。在通關現場,廈門檢驗檢疫局開闢綠色通道,讓入境骨髓快速通關,有效確保了移植骨髓從臺灣供體採集到移植進大陸患者體內全流程的順暢銜接。接受此次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是一位剛剛大學畢業的女孩。患上再生障礙性貧血一年多來,她全靠輸血維繫生命。
  • 骨髓捐獻會影響健康?
    本文來自:北京科技報近日一新聞中,"妹妹"患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兩位"哥哥"都配型成功,卻在節骨眼上擔心骨髓移植影響自己身體健康,放棄了給妹妹捐獻骨髓。真相是怎樣的呢?白血病,亦稱作血癌,是一類造血幹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使正常造血受到抑制,臨床表現為貧血、出血、感染等症狀。對於白血病,骨髓移植是終極解決方案。對成年人來說,造血幹細胞主要存在於紅骨髓內,所以 20世紀90年代以前,骨髓移植真的要對骨髓下手,用針做骨髓穿刺,從捐獻者體內,抽取一部分骨髓。
  • 專家呼籲:破除傳統觀念 參與骨髓捐獻
    2013年8月26日,武漢市第十九中學體育老師郭卉第一次捐髓,讓上海一名白血病患者重獲生命。11月26號這天,距離上次捐髓時隔3個月,那名曾接受郭卉捐髓的白血病患者病情出現反覆,郭卉再次在同濟醫院血液科採集室進行捐髓,成為湖北省歷史上教育系統第一位進行二次捐獻的教師。
  • 骨髓捐獻會影響健康?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白血病,亦稱作血癌,是一類造血幹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使正常造血受到抑制,臨床表現為貧血、出血、感染等症狀。對於白血病,骨髓移植是終極解決方案。現在的骨髓捐獻,分為三個步驟:1.由於外周血內的造血幹細胞比較少,需要給捐獻者打「動員針」,讓捐獻者的外周血,在短時間內生成足夠數量的幹細胞;2.對患者進行一次徹底的全身治療,殺死患者體內所有的造血幹細胞。
  • 弟弟患白血病哥哥拒絕捐獻骨髓
    本報訊 (記者汪城) 正要為弟弟做骨髓配型檢查,但在檢查當天哥哥不辭而別。為找到哥哥捐獻骨髓,患白血病男子張成友前日在某論壇網發帖,希望能通過媒體呼籲跟哥哥見上一面。昨天,張成友哥哥稱其本人出於身體有病及家庭考慮,不得不放棄捐髓。
  • 中國已有超270萬人登記器官捐獻意願 9萬多患者重獲新生
    經濟參考報 圖譜寫生命交響:超270萬志願者登記捐獻,9萬多患者重獲新生「器官移植是目前唯一由國務院頒布法規進行管理的醫療技術。」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表示,「沒有器官捐獻,就沒有器官移植,公民自願器官捐獻是大愛的交響。」
  • 骨髓捐贈緣何臨時反悔? 別讓捐獻行為「變味」
    由於骨髓捐贈志願者臨時反悔,點燃她生命希望的火種半途熄滅了。這讓骨髓捐贈,特別是骨髓捐贈志願者反悔的現象,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據了解,我國等待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有100多萬,而中華骨髓庫的庫容只有40萬,每年有3萬多人因得不到相配的造血幹細胞死於白血病。在過去4年間,全國骨髓初配成功的有2000多例,但最後成功實施的僅有270例,其中20%是因為捐獻志願者臨時反悔。
  • 中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患者因此面臨加速死亡
    中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患者因此面臨加速死亡2011年10月19該事件讓骨髓捐獻者拒捐行為是否應承擔法律責任成為社會熱點問題,至今爭議不休。 我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中華骨髓庫已發展132萬餘名骨髓捐獻志願者,不過骨髓初配成功後,志願者的反悔率達20%。
  • 為什麼捐獻骨髓的人和生病被捐贈的人不可以見面?可算知道了
    但是一說到這個病,很多人是聽到都會覺得可怕的,要是身邊真的出現這樣子的問題,是很難解決的,唯一能夠解決的方法只能是找到適合的骨髓再去移植,就算是手術成功之後,還不知道後面還會不會有復發的現象。不然的話,也就不會出現那麼多白血病患者的出現了。但是現在通過移植這個骨髓也是治好了很多人。
  • 血脈相連易配對臺青捐骨髓救陸童 兩岸攜手克重症
    圖為臺胞在醫護人員照料下乘坐兩岸醫療包機返臺治療\資料圖片    作者:黃寶儀、蘇榕蓉    經歷34小時、跨越海峽2000公裡的「生命接力」,使三名患重病的大陸小朋友獲得三位臺灣同胞的骨髓捐贈而重煥新生。這是廣東東莞首例來自臺灣的非血緣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也是兩岸醫療資源對接、攜手攻克重症的縮影。
  • 臺灣同胞為博野幸運女職工趙娜捐獻造血幹細胞
    臺灣同胞為博野幸運女職工趙娜捐獻造血幹細胞2014-08-05 15:07     來源:燕趙都市網     編輯:馬迪「是董事長出巨資為我捐獻造血幹細胞的臺灣同胞才挽救了我的生命,我要把後半生全部貢獻給企業,以感謝他們對我的大恩大德」。  趙娜和丈夫馬浚朋是同一公司的後整理車間的職工。在2004年5月份的一次職工例行體檢中,該縣縣醫院和中醫院分別檢查出她的白血球比正常值高出了10倍,脾大2倍,是明顯的白血病症狀,後又經解放軍252醫院進一步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