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8 10:21:42 來源: 南通網
「願疾病遠離你,祝早日康復。加油!」27日一早,剛剛做完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的張女士一醒來,就看到了臺灣捐獻者寫給自己的祝福,這讓她久久不能平靜。
11月26日晚8點45分,在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血液內科層流倉內,來自我國臺灣同胞無償捐獻的骨髓正緩緩注入南通56歲患者張女士的體內,這份飽含同胞深情的「生命種子」讓她的生命得以延續。
張女士的女兒當場落淚,情不自禁地說:「臺灣同胞對媽媽的救命之恩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這也讓我們全家深深感受到了血濃於水、兩岸一家的骨肉親情。」
張女士的兩個小孫女畫下了一幅畫,取名《感恩》,並託前來護送造血幹細胞的中華骨髓庫志願者轉交給臺灣的「親人」叔叔。
今年的4月初,家住南通市通州區的張女士因身體不適到通大附院就診,檢查結果讓全家人傻了眼——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基因檢測結果屬高危型。隨即,張女士被安排住院治療,通大附院血液內科主任醫師黃紅銘、主任醫師徐瑞容、副主任醫師王信峰等人組成治療團隊,為張女士精心制訂了前期的化療方案。但大家都知道,造血幹細胞移植才是治癒該疾病的最佳方法。於是,在給張女士進行化療的同時,通大附院的治療團隊就緊鑼密鼓地為她尋找合適的造血幹細胞來源。
「為張女士尋找合適的造血幹細胞可謂一波三折。我們首先在張女士的直系親屬中未能找到適合張女士的骨髓來源,然後我們雖然在中華骨髓庫裡發現了初配成功的造血幹細胞志願者,但由於捐獻的志願者要麼定居國外因疫情無法回國,要麼是因體檢不合格而被迫放棄。」王信峰介紹說。
眼看著張女士與家人揪心地焦急等待,治療團隊決定不放棄,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就在今年10月底,在我國臺灣慈濟骨髓庫尋找到了配型成功的造血幹細胞,更讓所有人激動的是臺灣志願者的造血幹細胞完全適合,志願者的體檢也合格,這意外的消息讓患者和家屬再次看到了希望。
經過與臺灣慈濟骨髓庫的多次聯繫,最終確定了臺灣志願者的造血幹細胞採集時間是11月25日,張女士從11月16日就開始為移植手術做準備工作。但由於疫情防控的原因,治療團隊無法去當地採集志願者的幹細胞,因此幹細胞運輸成了最大的難題。治療團隊在第一時間聯繫了中華骨髓庫,決定由臺灣當地醫生完成幹細胞的採集,然後空運到上海,再由中華骨髓庫的志願者接收後第一時間送達醫院。
11月26日下午5點左右,載著來自祖國臺灣同胞造血幹細胞的航班降落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海關開啟綠色通道確保幹細胞快速通關,中華骨髓庫志願者接收到幹細胞後,直接送至通大附院。20點30分左右,造血幹細胞順利抵達醫院,志願者手捧裝有臺灣同胞幹細胞的保溫箱快速到達血液內科病房,此時在層流倉的張女士也已經做好了造血幹細胞移植前的所有準備。十幾分鐘後,臺灣同胞的幹細胞順利注入到張女士體內,整個過程實現了無縫對接。
隨著「生命種子」的移植,張女士的血液裡從此融入了臺灣同胞的血液,跨越海峽的愛心善舉在此交融。
「接下來張女士將經過抗排異和抗感染的治療,待造血幹細胞功能恢復正常,張女士就可以出院,重獲新生。」王信峰高興地告訴記者。
記者 李波
通訊員 邵勇林
一鍵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