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觀念導致牴觸 新加坡華人多不願捐獻骨髓(圖)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因為新加坡本地骨髓捐獻者的臨陣退縮,讓方麗芳期盼重生的希望一度破滅,她希望以自己的經歷向捐獻者證明,他們的付出是偉大的。(新加坡《聯合早報》/梁麒麟 攝)

  中新網12月7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方麗芳(44歲,會計師)三年前罹患白血病,需接受骨髓移植手術。然而,在找到三名幾乎百分百匹配的新加坡骨髓捐獻者後,他們卻臨陣退縮,不願捐出骨髓,導致手術無法如期進行。

  後來在新加坡惟一一個骨髓捐獻登記處「骨髓捐贈計劃」(Bone Marrow Donor Programme)協助下,一名遠在臺灣的年輕捐獻者賦予了她新生的機會。在工作人員安排下,這名臺灣捐獻者的骨髓在短短八小時內就送抵新加坡。

  骨髓移植手術最終順利進行,方麗芳這兩年多來恢復良好,並在一年前重返工作崗位。

  她受訪時說,找到匹配的新加坡捐獻者時,本來以為自己很幸運,復原機會大,後來聽說他們無意捐出骨髓,頓時覺得人生一片黑暗,感到異常無助。

  「當時身處生死關頭時,我真的很希望別人能幫我。新加坡雖不大,但也不小,卻很難找到自願捐獻骨髓的人。但我也能夠理解,因為我在患病前對這些問題也一竅不通,所以不會責怪他們。」

  計劃負責人:願捐獻骨髓者難尋

  新加坡「骨髓捐贈計劃」屬非營利組織,平均每月收到約40個骨髓配對申請,其中有一半來自醫院。

  國大醫院和新加坡中央醫院受詢時說,如有病人要接受骨髓移植,院方會通過「骨髓捐贈計劃」尋找適合的捐獻者。國大癌症中心每年進行20至30起異體骨髓移植手術,中央醫院每年則有約80起,受惠者大多是新加坡病人。

  「骨髓捐贈計劃」負責人珍尼·普賴爾(Jane Prior)受訪時說,「今年我們在捐獻者中發現了72名可配對成功的潛在匹配者,這個人數比去年多出一倍,說明有更多血癌患者有機會獲救。這雖然是好現象,但在緊要關頭真正願意捐獻骨髓的人還是很少。無論是新加坡還是外國,鼓勵本國骨髓捐獻者挺身而出仍是一大挑戰。」

  普賴爾透露,今年已成功協助完成48起骨髓移植手術,付諸行動的新加坡捐獻者只有7人。而曾有數據顯示,在所有潛在匹配者中,總有約一半人數無法聯絡或拒絕捐獻。她認為,對骨髓捐獻的錯誤認識導致人們產生抗拒和恐懼感。

  她說:「一名中年男子在最近一次分享會上說,如果得病的不是他家人,他根本不屑捐出自己的骨髓。我無法認同這類觀點,人們不常接觸這些課題,因此無法意識到捐獻骨髓可以挽救另一個人的性命,這麼做的捐獻者其實都是社會上的無名英雄。」

  普賴爾一再強調,隨著醫學科技發展,骨髓捐獻的過程已大有改善,並不會影響捐獻者健康,而影視劇中演員在被抽取骨髓時呈現出的巨大疼痛感也是不實的。

  目前,注射荷爾蒙是較為普遍的抽取骨髓方式,荷爾蒙先刺激幹細胞大量形成,再以類似抽血的方式取得。「骨髓其實就像血液一樣,所需白血球在被抽取後,會再重新生長,因此對捐獻者身體不會有影響。」

  「骨髓捐贈計劃」目前有超過5萬名捐獻者,並計劃在接下來三年內招募2萬名新捐獻者。重獲新生的方麗芳說:「多一名捐獻者對患者來說,就是多一道生存的曙光,希望人們能保持開放心態,多了解骨髓捐獻的作用,幫助像我一樣有需要的人。」(楊漾)

相關焦點

  • 「捐獻骨髓是很平常的事」
    「捐獻骨髓是很平常的事」  首例向外籍華人患者供髓配型成功者李安接受晶報記者採訪  自廣東省骨髓庫成立以來,李安是首例向外籍華人患者供髓配型成功的捐贈者。  昨日,記者通過廣東省骨髓庫聯繫到了李安。李安認為捐獻骨髓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市民應該多參與這樣的捐獻。
  • 專家呼籲:破除傳統觀念 參與骨髓捐獻
    「人體的細胞都是可以再生的,它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是不會影響身體健康的」 中華慈善新聞網:對於郭卉兩次捐骨髓的善舉感動了很多人,那麼,現在大家很擔心的一個問題是捐獻骨髓對人的身體是有損害的嗎? 洪俊嶺:因為人體的細胞都是可以再生的,所以捐出造血幹細胞來,人體自身的調節機能很快的就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就像我們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一樣它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我們的造血幹細胞也是一樣的,它是不斷的新生補充道血液裡面去,造各種各樣的血液細胞,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它不會因為你捐獻了造血幹細胞以後就會絕對丟失那麼多,它會有一個很快的補充,它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相互補充的這樣的一個過程,
  • 周星馳:第一位捐獻骨髓的華人藝人
    周星馳:第一位捐獻骨髓的華人藝人網上流傳一句話:「有三個姓周的人左右了我們的青春:周杰倫的音樂、周星馳的電影、周樹人的朗讀並背誦全文。」美國《時代周刊》曾這樣評價:如果香港還有查理·卓別林的話,那就是周星馳。小編以為:周星馳是中國當之無愧的「喜劇之王。
  • 在日中國留學生患白血病 華人呼籲為其捐獻骨髓【2】
    在日中國留學生患白血病 華人呼籲為其捐獻骨髓【2】 2013年12月16日10: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一位在日本留學身患白血病的女孩牽動了各界在日華人的心。
  • 骨髓捐獻亟待走出認識誤區
    對此,有專家指出,捐獻造血幹細胞在我國剛剛起步,一些群眾因缺乏全面了解而產生錯誤認識可以理解,骨髓捐獻事業亟待走出認識誤區。  何羽:只要能救人就好  據《海南日報》報導,2004年,何羽還在海口上學的時候,在一次無償獻血時,出於幫助他人的願望,籤下了捐贈造血幹細胞的志願書。
  • 骨髓捐贈緣何臨時反悔? 別讓捐獻行為「變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4日 10:52 來源:人民日報     過去4年,全國骨髓初配成功的有2000多例,但最後成功實施的僅有270例,其中20%因捐獻者臨時反悔。是捐獻志願者缺乏愛心,還是另有他因?
  • 中南大學醫學生為武漢少年捐獻骨髓
    新湖南客戶端12月9日訊(通訊員 高雯 李宜昕 李雲舒 記者 易禹琳)12月初,本該在外地醫院實習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2016級學生付美晶再度回到長沙,為武漢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獻骨髓。 「做這個決定其實內心想法很簡單,希望能夠盡己所能幫助別人,今後做醫生也是一樣。」付美晶說。
  • 骨髓捐獻能反悔嗎?
    在白血病大學生吳志輝即將進行骨髓移植手術的關鍵時刻,兩個骨髓捐獻者都臨陣反悔,退出捐獻。而已進入移植倉的吳志輝,為了手術已接受大劑量化療,免疫系統已盡毀,如中途停止手術,將面臨生命危險。無奈之下,昨天中午,吳志輝的媽媽只好頂著風險與兒子進行半相合骨髓移植,成功率只有50%。
  • 醫院兩醫生捐獻骨髓 挽救生命義不容辭
    ■能救人一命 捐獻有痛苦也值得 8月上旬,市人民醫院特需醫療科的病房裡,曾慶往剛剛上完一個通宵夜班,下班後與梅州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一起趕赴廣州,為與他配型成功的患者捐贈骨髓。 「我大學的時候就開始獻血了,畢業來到醫院工作後,在一次獻血時,工作人員問我們願不願意加入中華骨髓庫,我想,也許有一天我的骨髓能與他人配上型,能夠救人一命,就加入了。」 曾慶往笑說,雖然自己是醫生,但他很長一段時間對捐贈骨髓都有著需要「鑽骨取髓」的舊觀念。「剛開始我以為捐獻骨髓要穿刺骨頭,穿刺之後會持續痛幾天。後面才知道它只是採外周血,不會有明顯痛苦。」
  • 捐獻骨髓是從骨骼把骨髓抽出來?醫生:真實過程其實跟獻血差不多
    什麼情況下需要捐獻骨髓?小編想大家第一個反應就是白血病吧,不管是影視還是生活中,都或多或少聽過誰誰誰白血病了,必須要有骨髓才能治療。那骨髓捐獻到底是怎麼一個過程,你知道嗎?
  • 8歲男童為救父親捐獻骨髓 稱抽多少都行(圖)
    8歲男童為救父親捐獻骨髓 稱抽多少都行(圖) 後來當地醫院診斷他是「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即骨髓細胞出現異常,這個毛病,被稱為白血病前期,因為是高危型,醫生預計,比白血病還要兇險。  曾有文獻報告統計,這種疾病,只有20%的患者能存活超過兩年。救命的辦法是做骨髓移植。那段時間,周先生一邊在省中醫院治療「拖時間」,一邊在中華骨髓庫尋找合適的造血幹細胞配型,爭取最短時間內做移植。
  • 骨髓捐獻會影響健康嗎?
    近日,一則「倆哥哥拒絕捐獻骨髓」的新聞,引起熱議。「妹妹」患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兩位「哥哥」都配型成功,卻在節骨眼上反悔了。對於放棄捐獻骨髓的原因,兩位哥哥一方面覺得,骨髓移植的成功率較低,「只有20%~30%」,而且還有可能復發;另一方面,主要是擔心骨髓捐獻影響自己的健康,畢竟家裡還有老人孩子。
  • 捐獻骨髓,捐的是「髓」嗎
    原標題:捐獻骨髓,捐的是「髓」嗎(服務窗) 隨著醫學的進步,被診斷為白血病,不再像被判了死刑,超過70%的患者可以通過骨髓移植實現長期生存,而且骨髓移植能救治的疾病種類越來越多。但是,不少人存在誤解,一聽捐獻骨髓,就害怕不敢。骨髓移植,真的需要獻骨髓嗎?
  • 骨髓捐獻會影響健康?
    本文來自:北京科技報近日一新聞中,"妹妹"患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兩位"哥哥"都配型成功,卻在節骨眼上擔心骨髓移植影響自己身體健康,放棄了給妹妹捐獻骨髓。真相是怎樣的呢?對於白血病,骨髓移植是終極解決方案。對成年人來說,造血幹細胞主要存在於紅骨髓內,所以 20世紀90年代以前,骨髓移植真的要對骨髓下手,用針做骨髓穿刺,從捐獻者體內,抽取一部分骨髓。但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技術進步,人們開始從外周血中篩選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使「骨髓移植」變得簡單易行、風險大為降低。
  • 為陌生人捐獻骨髓贏得尊敬,卻已滿頭白髮
    華人影壇中出現了眾多出彩的人物,有吼叫一聲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的李小龍,有拿到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成龍大哥,有手持雙槍意氣風發的小馬哥周潤發,更有華人喜劇界的驕傲周星馳。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我們華人界的卓別林!
  • 捐獻骨髓不會影響健康
    近日,國內多家媒體報導了一位來自山西的白血病女性患者,等待兩個均配型成功的哥哥捐獻骨髓,臨近手術時兩個哥哥卻反悔了,原因是擔心捐獻骨髓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骨髓移植到底是怎麼回事,真的對身體有影響嗎?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
  • 國內第一個骨髓捐獻的明星,56歲一頭白髮,網友:致敬星爺
    因其獨特「無釐頭」的個人演繹方式;透過他的喜劇影視作品,並被香港及海外的廣泛華人接受,聲名甚至遠達北美地區。其代表影視作品有《唐伯虎點秋香》、《大話西遊》、《國產凌凌漆》、《食神》、《喜劇之王》、《逃學威龍》等。2003年當選《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並獲選成為「亞洲英雄」的封面人物。2004年《功夫》創下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華語電影票房紀錄,並被《時代周刊》評為「2005年十大佳片之一」。
  • 【投票】無償捐獻骨髓 詮釋人間大愛——記仙下大學生村官雷響捐獻骨髓歷程
    2013年4月,雷響被告知與一名寧夏籍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接到通知後,他二話沒說便同意為該名患者無償捐贈骨髓。2013年8月,前往天津第一中心醫院為患者捐獻骨髓,於8月7日下午6時完成了骨髓造血幹細胞的捐獻,重新點燃了患者生命的燭光。天津歸來,他又馬上投入到了為人民服務的村官崗位之中,紮根基層,讓愛在鄉間繼續流淌。
  • 妻子骨髓移植當天兩哥哥反悔,骨髓捐獻真的對身體有損害嗎?!
    近日,騰訊新聞所報導的《妻子骨髓移植當天倆哥哥反悔》一文一經發出,立刻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兩位哥哥因為顧忌到捐獻骨髓對人體的害處及手術不高的成功率,在本來該移植的當天選擇了放棄捐贈。那麼,捐獻骨髓真的會對捐獻者的身體造成傷害或後遺症嗎?
  • 上海紅會:捐造血幹細胞不等於捐骨髓,許多捐獻者家屬有誤解
    本文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圖「在填報捐獻志願時,我的父母還以為是捐骨髓一度很反對我,經過紅會志願者專業的講解,他們消除了疑慮。」李建霖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上海市紅十字會志願者部張懿表示,血液的HLA配型嚴格,適配的概率只有四百至一萬分之一,即使是配上了,還需要多項條件符合,能配上非常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