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籲:破除傳統觀念 參與骨髓捐獻

2020-12-06 中華慈善新聞網

「但願可以幫到你,雖然我們相隔幾千裡。」郭卉在微博裡寫到。2013年8月26日,武漢市第十九中學體育老師郭卉第一次捐髓,讓上海一名白血病患者重獲生命。11月26號這天,距離上次捐髓時隔3個月,那名曾接受郭卉捐髓的白血病患者病情出現反覆,郭卉再次在同濟醫院血液科採集室進行捐髓,成為湖北省歷史上教育系統第一位進行二次捐獻的教師。

對於郭卉兩次捐贈骨髓的善舉,網友直呼她為「最美80後女教師」,在為她的善舉感動之餘,民眾可能會存有這樣疑慮:捐獻骨髓是否有礙健康。為此,中華慈善新聞網專訪了中華骨髓庫洪俊嶺主任。

「人體的細胞都是可以再生的,它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是不會影響身體健康的」

中華慈善新聞網:對於郭卉兩次捐骨髓的善舉感動了很多人,那麼,現在大家很擔心的一個問題是捐獻骨髓對人的身體是有損害的嗎?

洪俊嶺:因為人體的細胞都是可以再生的,所以捐出造血幹細胞來,人體自身的調節機能很快的就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就像我們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一樣它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我們的造血幹細胞也是一樣的,它是不斷的新生補充道血液裡面去,造各種各樣的血液細胞,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它不會因為你捐獻了造血幹細胞以後就會絕對丟失那麼多,它會有一個很快的補充,它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相互補充的這樣的一個過程,所以從理論上來講是不會影響的。

從實際上來講,從這個技術發展以後,實際上國際上已經有了100萬例的親緣關係和非血緣關係的來救治這些白血病的患者,所以這個實踐上也不會有問題。

從社會建設上來說,因為你捐獻了一些可再生的造血幹細胞,可以使一個破碎的家庭馬上團圓,使一個垂危的生命起死回生,這是功德無量的事,所以我們中華骨髓庫自2001年重新啟動以來,這種意識已經能夠被相當一部民眾所接受,目前的情況還是不錯的。像郭卉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捐過一次以後,如果這個病人還需要一次造血幹細胞,所以就可以在三個月以後再做一次單採,到目前為止,我國也有近百例的人做過這樣的第二次的捐獻。

雖然這個事不影響身體健康,但是卻需要一個人間的大愛,愛這些垂危的病人,想讓這些病人得到新的生命,所以就希望民眾能夠戰勝傳統觀念,拿出自己的再生造血幹細胞,那我們不管是社會和中國骨髓庫,還是病人都要感謝他。

「捐獻骨髓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符合獻血的條件就符合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條件」

中華慈善新聞網:我們經常聽到捐獻骨髓和捐獻造血幹細胞,這兩個概念它們的區別是什麼?

洪俊嶺:這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我們做的都是造血幹細胞的移植,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從骨腔裡採集,就需要骨腔穿刺。但是我們現在實際上用的不是這種骨腔穿刺,用的是外周血,外周血其實就像常規獻血一樣,但是要比獻血稍微複雜一些。真正捐獻造血幹細胞就是從血管裡採出的血,和獻血的方式是一樣的,採集的只不過是造血幹細胞,然後造血幹細胞是在骨髓裡邊的,所以習慣上就是稱為骨髓移植。

中華慈善新聞網:相信大家都有著一顆想挽救生命的心。請問骨髓移植是怎麼進行的?它對捐獻人有什麼要求?

洪俊嶺:最基本的要求是符合獻血的條件就符合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條件。首先,身體檢查要合格,年齡是在18-45歲期間,我們這個捐獻不是說捐獻了立馬就可以移植,從入庫到真正能捐獻是要時隔好多年,因為要在庫裡尋找配型,可能是好幾年後才能找到,其實大多數人都找不到,所以我們入庫的要求的就是在45歲以下,真正的捐獻可以達到55歲,但是一般有兩個和病人相符的,如果有年輕的同志,我們是一定要找年輕的了。

「捐獻造血幹細胞知識普及還不夠,希望給民眾傳達一個正確的捐獻理念

中華慈善新聞網:目前,我國在捐獻骨髓這一方面遇到了那些問題?與國際相比,我國目前的情況是怎樣的?

洪俊嶺:目前,咱們國家的問題就是知識普及還不夠,實際上我們做了這麼年,聲音還不是很大,(民眾)缺乏捐獻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基本常識,經費方面肯定是缺,但是比起知識的普及這方面應該是最缺乏的,如果大家都能消除恐懼心理,中華骨髓庫的造血幹細胞捐獻數量就會呈現出另外一個樣子了。

中華慈善新聞網:那麼如何改善這一狀況呢?

洪俊嶺:希望通過媒體,多多加以宣傳,給民眾傳達一個正確的捐獻理念,普及正確的捐獻造血幹細胞知識。(楊振榮)(中華慈善總會新聞界志願者慈善促進工作委員會供稿)

中華慈善新聞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華慈善新聞網」,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更多精彩請關注各大微博平臺@中華慈善新聞網

相關焦點

  • 醫院兩醫生捐獻骨髓 挽救生命義不容辭
    ■能救人一命 捐獻有痛苦也值得 8月上旬,市人民醫院特需醫療科的病房裡,曾慶往剛剛上完一個通宵夜班,下班後與梅州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一起趕赴廣州,為與他配型成功的患者捐贈骨髓。 「我大學的時候就開始獻血了,畢業來到醫院工作後,在一次獻血時,工作人員問我們願不願意加入中華骨髓庫,我想,也許有一天我的骨髓能與他人配上型,能夠救人一命,就加入了。」 曾慶往笑說,雖然自己是醫生,但他很長一段時間對捐贈骨髓都有著需要「鑽骨取髓」的舊觀念。「剛開始我以為捐獻骨髓要穿刺骨頭,穿刺之後會持續痛幾天。後面才知道它只是採外周血,不會有明顯痛苦。」
  • 「捐獻骨髓是很平常的事」
    「捐獻骨髓是很平常的事」  首例向外籍華人患者供髓配型成功者李安接受晶報記者採訪  自廣東省骨髓庫成立以來,李安是首例向外籍華人患者供髓配型成功的捐贈者。  昨日,記者通過廣東省骨髓庫聯繫到了李安。李安認為捐獻骨髓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市民應該多參與這樣的捐獻。
  • 在日中國留學生患白血病 華人呼籲為其捐獻骨髓【2】
    在日中國留學生患白血病 華人呼籲為其捐獻骨髓【2】 2013年12月16日10: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在日中國留學生患白血病 華人呼籲為其捐獻骨髓
  • 八成患者急待骨髓救命 廣東呼籲市民捐骨髓
    昨日廣東省紅十字會、廣州青年志願者協會呼籲市民「用獻血的方式捐骨髓」 八成患者急待骨髓救命  時報訊 (記者 王道斌 實習生 楊小粵 通訊員 宋忠雷 林豔芬) 昨日上午,廣東省紅十字會、廣州青年志願者協會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聯合舉辦「用獻血的方式捐骨髓」採集活動。
  • 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志願者呼籲更多人加入中華骨髓庫
    央廣網銅陵9月19日消息(安徽臺記者蔡薇 銅陵臺記者劉少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9月19日是世界骨髓捐獻者日。這一節日設立的首要目的是感謝所有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和各骨髓庫志願捐獻者,同時擴大社會公眾和決策者對造血幹細胞捐獻事業的認知和支持。
  • 骨髓捐獻為何拒絕外地人
    東方網2月20日消息:外地人怎麼就不能在上海捐獻骨髓?浙江來滬打工的小吳想不通。近日,當他致電中華上海骨髓庫表達捐獻意願時,卻被告知,由於他不是上海戶口,上海骨髓庫不能接受他的捐獻。據新聞晨報報導,在中華上海骨髓庫,像小吳這樣被拒絕的外省市捐獻者不在少數。
  • 弟弟患白血病哥哥拒絕捐獻骨髓
    本報訊 (記者汪城) 正要為弟弟做骨髓配型檢查,但在檢查當天哥哥不辭而別。為找到哥哥捐獻骨髓,患白血病男子張成友前日在某論壇網發帖,希望能通過媒體呼籲跟哥哥見上一面。昨天,張成友哥哥稱其本人出於身體有病及家庭考慮,不得不放棄捐髓。
  • 錯誤觀念導致牴觸 新加坡華人多不願捐獻骨髓(圖)
    然而,在找到三名幾乎百分百匹配的新加坡骨髓捐獻者後,他們卻臨陣退縮,不願捐出骨髓,導致手術無法如期進行。  後來在新加坡惟一一個骨髓捐獻登記處「骨髓捐贈計劃」(Bone Marrow Donor Programme)協助下,一名遠在臺灣的年輕捐獻者賦予了她新生的機會。在工作人員安排下,這名臺灣捐獻者的骨髓在短短八小時內就送抵新加坡。
  • 捐獻骨髓不會影響健康
    近日,國內多家媒體報導了一位來自山西的白血病女性患者,等待兩個均配型成功的哥哥捐獻骨髓,臨近手術時兩個哥哥卻反悔了,原因是擔心捐獻骨髓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骨髓移植到底是怎麼回事,真的對身體有影響嗎?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
  • 捐獻骨髓毫無危害 血液專家細釋緣由
    新華網消息 據江南時報報導,日前,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傳出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臺灣同胞捐獻的骨髓在江蘇「幸子」陳霞體內成活了。這鼓舞了更多的熱心人捐獻骨髓的信心,但有關捐獻骨髓的具體細節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謎。為此,記者專訪了南京市鼓樓醫院血液內科的歐陽健主任,請他細釋了捐獻骨髓的相關情況。  問:捐獻者的骨髓如何採集?
  • 骨髓移植、捐獻的真相,你真的知道嗎?
    鋪墊了那麼多,終於要講到骨髓了造血幹細胞是由骨髓這個工廠生產的(骨髓就是筒骨煲裡,你最愛吸的那個)骨髓移植需要健康人捐獻造血幹細胞然後輸注給病人來重建患者的血液及免疫系統 早期受技術所限要通過抽取骨髓來獲取造血幹細胞
  • 「現役軍人骨髓捐獻第一人」
    注射動員劑  荊楚網消息 記者姚啟慧報導:20日,駐澳部隊戰士鍾碧波走進協和醫院,開始接受為期4天的動員劑注射,他將成為湖北省骨髓庫「現役軍人捐獻骨髓第一人去年「五一」探親期間,來漢遊玩的他在佳麗廣場獻血車上獻血時,報名登記成為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的一名骨髓志願捐獻者。今年4月,他被確認與廣州軍區一名白血病戰友的骨髓配型成功。    昨日,鍾碧波從廣州飛抵武漢。經過一夜的調整,今日上午8時許,走進協和醫院血液科的病房。    在記者們的關注下,協和醫院血液科夏凌輝副教授,為鍾碧波進行了簡單的身體檢查。
  • 血液專家:關於獻血輸血與骨髓捐獻 你應該知道這些
    當人體血循環需要血液時,脾臟等"貯血庫"會不斷地釋放血液進入血管,參與血循環。人體骨髓有強大的代償功能,在一定的條件下,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造血幹細胞捐獻獻骨髓啊,會影響身體的健康嗎?捐獻幹細胞,幹細胞是什麼呀?原來骨髓捐獻是真的要在髂骨等部位抽取骨髓,抽取過程需要在手術室進行,捐獻者身上也要有很多個穿刺點,還是很痛苦的。
  • 骨髓捐獻亟待走出認識誤區
    對此,有專家指出,捐獻造血幹細胞在我國剛剛起步,一些群眾因缺乏全面了解而產生錯誤認識可以理解,骨髓捐獻事業亟待走出認識誤區。  何羽:只要能救人就好  據《海南日報》報導,2004年,何羽還在海口上學的時候,在一次無償獻血時,出於幫助他人的願望,籤下了捐贈造血幹細胞的志願書。
  • 中南大學醫學生為武漢少年捐獻骨髓
    新湖南客戶端12月9日訊(通訊員 高雯 李宜昕 李雲舒 記者 易禹琳)12月初,本該在外地醫院實習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2016級學生付美晶再度回到長沙,為武漢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獻骨髓。 「做這個決定其實內心想法很簡單,希望能夠盡己所能幫助別人,今後做醫生也是一樣。」付美晶說。
  • 捐獻骨髓,捐的是「髓」嗎
    原標題:捐獻骨髓,捐的是「髓」嗎(服務窗) 隨著醫學的進步,被診斷為白血病,不再像被判了死刑,超過70%的患者可以通過骨髓移植實現長期生存,而且骨髓移植能救治的疾病種類越來越多。但是,不少人存在誤解,一聽捐獻骨髓,就害怕不敢。骨髓移植,真的需要獻骨髓嗎?
  • 耗時6天完成骨髓捐獻!獅山人李景雄,好樣的!
    李景雄(左二)完成了骨髓捐獻6月28日,血液中的造血幹細胞濃度達到了捐獻要求,李景雄正式開始捐獻。四小時後,李景雄完成了捐獻,「針管拔出的那一刻,我鬆了一口氣。」在李景雄安心放下家庭和工作去醫院捐獻骨髓的背後,是家人和公司對他的支持。「會不會影響以後的身體的?」在給母親做了3次思想工作後,李景雄的母親和妻子選擇了默默支持兒子、丈夫的捐獻行為。
  • 骨髓捐獻會影響健康嗎?
    近日,一則「倆哥哥拒絕捐獻骨髓」的新聞,引起熱議。「妹妹」患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兩位「哥哥」都配型成功,卻在節骨眼上反悔了。對於放棄捐獻骨髓的原因,兩位哥哥一方面覺得,骨髓移植的成功率較低,「只有20%~30%」,而且還有可能復發;另一方面,主要是擔心骨髓捐獻影響自己的健康,畢竟家裡還有老人孩子。
  • 【投票】無償捐獻骨髓 詮釋人間大愛——記仙下大學生村官雷響捐獻骨髓歷程
    ,捐獻造血幹細胞。2013年4月,雷響被告知與一名寧夏籍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接到通知後,他二話沒說便同意為該名患者無償捐贈骨髓。2013年8月,前往天津第一中心醫院為患者捐獻骨髓,於8月7日下午6時完成了骨髓造血幹細胞的捐獻,重新點燃了患者生命的燭光。天津歸來,他又馬上投入到了為人民服務的村官崗位之中,紮根基層,讓愛在鄉間繼續流淌。
  • 骨髓捐獻會影響健康?
    本文來自:北京科技報近日一新聞中,"妹妹"患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兩位"哥哥"都配型成功,卻在節骨眼上擔心骨髓移植影響自己身體健康,放棄了給妹妹捐獻骨髓。真相是怎樣的呢?對於白血病,骨髓移植是終極解決方案。對成年人來說,造血幹細胞主要存在於紅骨髓內,所以 20世紀90年代以前,骨髓移植真的要對骨髓下手,用針做骨髓穿刺,從捐獻者體內,抽取一部分骨髓。但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技術進步,人們開始從外周血中篩選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使「骨髓移植」變得簡單易行、風險大為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