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銅陵9月19日消息(安徽臺記者蔡薇 銅陵臺記者劉少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9月19日是世界骨髓捐獻者日。這一節日設立的首要目的是感謝所有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和各骨髓庫志願捐獻者,同時擴大社會公眾和決策者對造血幹細胞捐獻事業的認知和支持。目前捐獻狀況如何?記者19日採訪了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和紅十字會工作人員。
今年36歲的江敏是安徽省銅陵市首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2018年9月26日,她成功接受造血幹細胞捐獻手術,幫助河南一位6歲小女孩重燃生命之光。談起這段捐獻經歷,江敏仍記憶猶新:「提前五天入院的,早晚各打一針動員劑,把骨髓裡面的造血幹細胞逼到外周血。我本身沒有什麼不適,可能會感受到一點點疲倦,腰有一點酸。到捐獻的那天早上,就跟正常抽血一樣,大概時間長一點,兩個小時,就是把你的造血幹細胞提取出去,血液還是正常回到自己體內。捐獻完以後,這種腰酸的不適感就完全沒有了。」
江敏表示,捐獻造血幹細胞能夠挽救一個鮮活的生命,非常有意義。她說:「我這個造血幹細胞提取出來以後,由銅陵這邊紅會的工作人員親自送到河南去。我當時一直在等他們的消息,晚上大概十點多鐘把我的造血幹細胞輸入到了小女孩的體內。他們給我發來這個信息的時候,我心情還是挺激動的。」
在成功捐獻後,江敏正式成為一名紅十字「三獻」志願者,經常走街串巷向公眾普及造血幹細胞捐獻知識。江敏表示,一方面,捐獻造血幹細胞相對專業甚至冷門;另一方面,宣傳工作沒有及時跟上,公眾除了不了解,有很多人還認為「捐骨髓」非常痛苦,會影響身體健康。事實上,類似擔心完全是多餘的。「現在大家可能思想上還沒有接受造血幹細胞捐獻,還不理解。包括我捐獻以後,我身邊很多人都問我,『你疼不疼啊?痛苦不痛苦啊?還要從腰那裡穿,穿到骨髓裡面,危險不危險啊?』其實這都是很老的一個思想了。現在去捐獻造血幹細胞就跟抽血一樣,因為獻血現在已經很普遍,很多人都知道去獻血,其實捐這個造血幹細胞跟獻血是一樣,只不過你要提前打動員劑。」江敏說。
在江敏的影響帶動下,她的丈夫和弟弟都成為了中華骨髓庫志願捐獻者。今年8月18日,銅陵市110例造血幹細胞樣本送達中華骨髓庫安徽分庫樣本庫。這些志願捐獻者將隨時為配型成功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的「種子」。江敏說:「加入中華骨髓庫是一種對自己自身沒有傷害,而且還能挽救別人生命的一個行為。現在全國已經突破1萬例捐獻了。我相信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我們這個骨髓庫。」
安徽省銅陵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唐永斌介紹,中華骨髓庫起步晚,庫存資料少,導致造血幹細胞配型相合率低。我國每年有400多萬患者等待造血幹細胞移植。僅就白血病而言,全國每年新增4萬多人,每年有3萬多患者因缺乏有效治療而失去寶貴的生命。唐永斌說:「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治療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已在臨床治療中得到不斷地推廣應用。目前,造血幹細胞採集是從外周血中採集造血幹細胞,不是傳統觀念中的『採集骨髓』。捐獻者不需要手術,通過血液分離機採集即可,過程與機小板相類似,是國際上通用、安全、科學的採集方法,無損志願者的身體健康。在此,我們呼籲更多健康適齡的朋友加入中華骨髓庫,為救助更多的患者和家庭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