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骨髓庫呼喚「失聯」志願捐獻者,延續生命希望

2021-01-09 北晚新視覺網

從肘靜脈抽取8毫升血樣,相關人類白細胞抗原(HLA)檢測結果會存入資料庫,靜靜等待有移植治療需求的患者出現……

中華骨髓庫北京分庫工作人員深入高校、社區開展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的招募和宣傳活動

中華骨髓庫最新官方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31日,其庫容量已超281萬人份。這其中的每一份血樣,都是一份生命的火種,閃爍著志願者的愛與期待。有些期待已點燃了希望,目前,中華骨髓庫志願者捐獻造血幹細胞例數總計已達10125例,一些罹患血液病等惡性疾病的患者得以延續生命;有些期待則陷入「失聯」,由於通訊方式、工作地址變更等原因,部分志願者與中華骨髓庫失去聯繫,這意味著某些初配成功的血液病患者很可能與希望擦身而過。中華骨髓庫及各地分庫工作人員,正通過「造血幹細胞志願者保留項目」,積極回訪志願捐獻者,更新聯絡方式……

本周六是世界骨髓捐獻者日,中華骨髓庫藉助本報,呼喚「失聯」志願捐獻者,與中華骨髓庫取得聯繫,「髓」愛回家,延續生命希望。

為何失聯?

原因1

聯繫方式變更

回訪電話竟被識別為「騷擾電話」

「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保留項目」啟動於「十三五」期間,目的是對入庫志願捐獻者進行摸底調查和回訪,更新聯繫方式、通信地址等信息,並對其進行再動員、再激勵,讓庫容「活起來」,提高使用率。

但回訪,並不容易。

回訪前,中華骨髓庫北京分庫的工作人員會先給志願者們群發一遍簡訊,告知志願捐獻者近期將啟動回訪。可儘管如此,隨著電話撥打量的增加,仍有隨訪人員的電話被機主手機的安全軟體識別為「騷擾電話」,難以再撥通或是無人接聽。「遇到這種情況,隨訪人員會反覆撥打,有時甚至需要頻繁更換電話卡撥打。」中華骨髓庫北京分庫主任梁永清有些無奈。

回訪過程中,確有少部分志願捐獻者因聯繫不上而出現流失。梁永清表示,從入庫志願捐獻者來源看,街頭約佔70%,高校約佔25%,社區組織約佔5%。街頭採樣中,不少志願捐獻者是外地來京務工人員,流動性較大;也有一些志願者是來北京出差或旅遊,留了血樣就離開了。高校留存血樣的學生中有不少是外地生源,畢業後一部分人選擇離京就業或繼續求學。「造血幹細胞血樣採集完,等待配型成功的時間或長或短,有可能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都沒有配型成功的消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員流動,確實有一部分人在通訊方式變更時忘記通知骨髓庫,導致流失。」梁永清說,這種流失是一個共性問題,不僅北京,這是全國乃至全球骨髓庫都會面臨的現實問題。

除了電話回訪,每到志願者的生日或是節假日,骨髓庫都會發送簡訊予以問候。「我們每年給志願捐獻者們發送的簡訊息多達數百萬條。」梁永清表示,骨髓庫目前合作的簡訊平臺主要是移動、電信和聯通三大平臺,但平時發送過程中,確實難免出現個別簡訊被識別成垃圾簡訊而遭遇攔截。

目前,中華骨髓庫北京分庫已基本完成對15萬餘入庫志願捐獻者的回訪工作。「對於那些暫時失聯的志願捐獻者,我們仍在繼續尋找,不會輕易放棄。」梁永清說。中華骨髓庫北京分庫每次舉辦公益活動時都會主動邀請部分志願捐獻者參加,或是在一些公共宣傳平臺反覆提醒大家:「如果有聯繫方式變更,請及時聯絡骨髓庫」。

回訪的效果正在顯現,中華骨髓庫介紹,在「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保留項目」工作的推動下,志願捐獻者再動員效率、庫容有效率和出庫效率明顯加快,2019年捐獻量同比增長近60%。

原因2

生病、懷孕、家人反對……

多種因素致捐獻難以達成

即便取得聯繫、配型相合,也可能因為其他原因,導致造血幹細胞捐獻無法順利達成。

據統計,僅去年一年,北京分庫就有十幾例志願捐獻者在通過體檢且配型相合後,仍未能如願完成造血幹細胞的採集和捐獻。

「這裡面的原因非常複雜。」梁永清表示,有的志願捐獻者恰巧趕上懷孕或生病,不能捐獻。一般來說,患有B肝、A肝等傳染性疾病或惡性腫瘤的人,都不適宜捐獻造血幹細胞。此外,也有少數志願捐獻者臨時改變了捐獻意願,其中的確有家人反對的原因。

捐獻能否達成,還取決於患者和醫院的因素。例如,有的病人突然病情復發,無法再繼續進行移植治療;也有患者因疾病導致的經濟問題而無奈放棄移植治療。

此外,還可能出現同時有多名志願捐獻者與患者配型相合,但最終只能擇優選擇一位志願者達成捐獻。

例如,不久前,有一位患者同時跟12名志願捐獻者配型相合,且基本都是所有點全相合,這其中就有北京分庫的一位志願捐獻者。雖然最終沒能被患者和移植醫院選中,但這位北京志願捐獻者毫無怨言地全程配合了所有檢測、體檢項目。

北京分庫工作人員表示,影響捐獻能否達成的因素很多,而且移植前也需要各種準備和檢查,也理解「捐獻無法達成」、「檢查繁瑣」可能會影響部分志願者的積極性,「我們期望大家都能和這位北京志願者一樣,相互理解,耐心等候,因為這是一份關係到生命的承諾。」

如何呵護?

方式1設置「靜思期」

請志願者慎重選擇

目前,在北京分庫留存血樣後,每一位志願捐獻者在入庫前都有一周的考慮時間,也就是「靜思期」,在此期間,志願者可以選擇退出。「靜思期」過後,骨髓庫工作人員會發送簡訊與志願捐獻者聯繫,最後徵詢其捐獻意願。梁永清表示,志願者要儘可能徵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後再作決定。無論當事人最終作出怎樣的選擇,骨髓庫都會充分保護大家的個人隱私。

「我們希望大家在入庫時深思熟慮,捐獻時義無反顧。」梁永清說,希望大家能慎重考慮,因為每一份血樣的檢測費用都是由國家承擔的,應儘可能避免浪費這寶貴的經費。

方式2呼籲激勵措施

給志願者更多關愛

此外,骨髓庫還通過電子化,將紙質的捐獻者資料變成電子資料,錄入電腦,妥善保存。

同時,骨髓庫還希望設置一些激勵措施,呵護志願者的熱情。

志願捐獻者這種救人的大愛善舉應該得到更多的社會褒獎。梁永清希望未來可以聯合相關部門讓志願捐獻者能享受無償用血的優惠政策;可以憑相關證件免費遊覽政府投資主辦的公園、旅遊風景區等場所,或者是到政府舉辦的醫療機構就診免交普通門診診查費、免費乘坐城市公共運輸工具等更多優惠。

■成功案例

「只要找到你

所有努力都值得」

去年初,一位血液病患者的家屬在中華骨髓庫北京分庫進行檢索時,發現北京林業大學志願捐獻者小黎的血樣跟患者有十個點全相合。這個好消息,讓在疾病中痛苦掙扎的患者一家人欣喜不已。但在中華骨髓庫北京分庫的工作人員聯繫小黎時,發現資料中的固定電話、手機、QQ都已經聯繫不上……

「這位志願捐獻者已經入庫3年多,初配就有十個點位相合,真是非常難得,一定不能放棄……」北京分庫負責宣傳招募的工作人員說,小黎當年是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留存血樣的。依據這條線索,工作人員按照小黎登記的信息,一路輾轉找到了北京林業大學當年組織活動的校紅十字會負責人……就這樣,一步步找到了小黎所在的院系,和小黎取得了聯繫。當時,小黎已經臨近大四畢業,正在找工作,還沒有離開北京。

當小黎得知自己與一名遠方的患者初配相合時,特別開心,他第一時間同意捐獻。「報名加入中華骨髓庫,是源自我對參與公益的一份熱忱,感謝你們找到我,讓我有機會能兌現當年許下的承諾…… 」對於北京分庫工作人員的執著,小黎連連道謝。

2019年3月6日,小黎成功捐獻了造血幹細胞,成為中華骨髓庫北京分庫第337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截至目前,中華骨髓庫北京分庫已有入庫志願者15萬餘人,共建立區級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站十餘個,已有404名捐獻者成功捐獻了造血幹細胞。

在尋找志願捐獻者「回家」的過程中,面對無法撥通的電話、不再亮起的QQ頭像……工作人員從不輕言放棄,積極努力通過高校、部隊、社區、基層紅十字會工作站等多種途徑,接力尋找。「只要找到你,所有努力都值得!」中華骨髓庫北京分庫一位工作人員說。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劉歡

流程編輯:TF010

相關焦點

  • 機構:中華骨髓庫
    同年12月,中央編辦批准成立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統一管理和規範開展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的宣傳、組織、動員,HLA(人類白細胞抗原)分型,為重症血液病患者檢索配型相合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並提供移植相關服務等。由四顆紅心圍繞紅十字組成的註冊標誌,充分體現紅十字會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人道宗旨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博愛特徵。
  • 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志願者呼籲更多人加入中華骨髓庫
    央廣網銅陵9月19日消息(安徽臺記者蔡薇 銅陵臺記者劉少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9月19日是世界骨髓捐獻者日。這一節日設立的首要目的是感謝所有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和各骨髓庫志願捐獻者,同時擴大社會公眾和決策者對造血幹細胞捐獻事業的認知和支持。
  • 我縣開展「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宣傳活動 1200位志願者加入中華骨髓庫
    我縣開展「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宣傳活動 1200位志願者加入中華骨髓庫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18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蒼南新聞網9月18日消息:日前,縣紅十字會聯合縣衛健局、錢庫鎮、縣精神文明建設指導中心、縣血站,在錢庫鎮箱包市場舉辦慶祝第六個世界骨髓捐獻者日暨無償獻血宣傳活動。
  • 中華骨髓庫加入世界骨髓庫 首次上傳數據
    中新網北京7月30日電(曾利明)北京時間今天下午3時,位於北京的中華骨髓庫向荷蘭的世界骨髓庫首次正式上傳數據。世界骨髓庫的網站(www.bmdw.org)上,實時顯示了來自中華骨髓庫的5萬人份數據信息。由於人類基因的多態性,全球沒有任何一家骨髓庫可以為全部患者提供匹配的捐獻者,這就決定了骨髓庫事業與生俱來的跨國(境)屬性。
  • 淮安市一院成為中華骨髓庫外周血幹細胞備案採集醫院
    2012年加入中華骨髓庫的洪澤區某機關的魏先生這一等,就是8年。在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內科,經歷了5天的準備,打了4次動員劑,經過6個小時的採集後魏先生成功完成捐獻造血幹細胞。很快,那位正在與血液疾病頑強鬥爭的患者,將會收到這些「救命因子」,重燃生的希望。
  • 加入中華骨髓庫 再造生命的奇蹟
    【新聞連結】我國目前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將近百萬人,僅白血病患者每年就新增四萬人以上,想要徹底擺脫死神的折磨,這些白血病患者必須要經過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而要成功進行移植手術,捐獻者與患者之間的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要高度吻合,因此造血幹細胞庫的有效庫容量越大,患者找到配型的機率越大,生存的機會也就越大。
  • 中華骨髓庫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萬例,如何捐獻?影響健康嗎?
    2012年加入世界骨髓庫以來,中華骨髓庫已先後為28個國家和地區的360多名患者提供了造血幹細胞。 「加入中華骨髓庫時沒想太多。回想起來,能在幾年之內找到匹配的人,為他帶去生命的希望,是一件神奇的事。為此,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第一萬例捐獻者林彬彬在2017年大二時成為中華骨髓庫志願者,並於今年8月為一名重症血液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
  • 中華骨髓庫位居世界第四
    本報記者 甘南攝在今天舉行的慶祝中華骨髓庫捐獻突破1萬例暨第六個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宣傳活動中,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梁慧玲透露,經過近20年的發展,中華骨髓庫累計庫容量超過281萬人份,為臨床提供造血幹細胞10000
  • 中華骨髓庫就收費做說明:2萬系支付捐獻者費用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28日訊(記者劉延佶)針對網友在微博上對中華骨髓庫有關收費事宜的質疑,中華骨髓庫正式做出回應。該庫醫療服務部副部長張雷表示,中華骨髓庫對患者從檢索查詢到移植相關服務都是免費的,代收費兩萬元主要用於支付捐獻者的相關費用。
  • 中華骨髓庫捐獻突破一萬例
    光明日報北京9月15日電(記者田雅婷)中華骨髓庫捐獻突破一萬例暨第六個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宣傳活動15日在京舉辦,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梁惠玲代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向廣大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志願者、工作者表示敬意。
  • 營口人要加入中華骨髓庫,相關信息看這裡↓↓↓
    上個月我市志願者許力航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消息刷屏朋友圈很多小夥伴留言諮詢如何加入中華骨髓庫如果你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記者從營口市紅十字會了解到,目前,我市已為中華骨髓庫輸入造血幹細胞血樣
  • 中華骨髓庫國內捐獻工作已恢復正常 累計造血幹細胞捐獻量破萬
    在9月15日舉行的慶祝中華骨髓庫捐獻突破1萬例暨第六個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宣傳活動中,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梁慧玲透露,經過近20年的發展,中華骨髓庫累計庫容量超過281萬人份,為臨床提供造血幹細胞10000餘例;2012年加入世界骨髓庫,先後為28個國家和地區的360多名患者提供了造血幹細胞,在世界骨髓庫中,中華骨髓庫位列世界第四。
  • 廣州一企業近百員工,自願報名加入中華骨髓庫,網友:點讚!
    他們不是在體檢也不是獻血,而是參加公司組織的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報名採樣入庫活動。這企業的員工社會覺悟有點高啊。這家公司名字叫CVTE視源股份,採樣入庫活動就在公司大樓內的視源健康管理中心進行。志願捐獻者們在現場有序地諮詢登記、填寫個人信息、排隊採集血樣等等,之後他們的個人信息及血樣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分型檢測信息將被錄入中華骨髓庫資料庫,供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血液病人進行配對,一旦配對成功,將通知志願者進行捐獻。當天有近百名視源股份員工報名留血樣,成為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
  • 南通13258人加入中華骨髓庫 捐獻志願者達42例
    中國江蘇網5月4日訊 昨天上午,來自南通安利公司的青年志願者孟獻輝躺在東南大學中大附屬醫院的採集床上,歷經5個多小時,順利完成326ml造血幹細胞混懸液的採集,為遠方一名18歲的白血病少年獻上生命火種。
  • 深圳小夥成為廣東省第10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2019年2月,在一次無償獻血時,黃慶良了解到捐獻造血幹細胞可挽救白血病患者生命,當即報名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為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增生並釋放到外周血中,捐獻者需於採集前4天到醫院每天接受皮下注射動員劑。12月19日晚上11點15分,剛下晚班的黃慶良,從工作的餐廳趕到醫院開始注射動員劑,並於12月23日採集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經過3個小時的採集,飽含著愛心和祝福的「生命種子」由專人送到患兒所在醫院,移植入患兒體內,點燃患兒生命的希望。
  • 從0到10000,這個數字點燃生命
    是10000多次用生命點燃生命。9月15日,慶祝中華骨髓庫捐獻突破1萬例暨第六個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宣傳活動舉行。23歲的福建女孩林彬彬,正是第10000例捐獻者。骨髓捐獻,即造血幹細胞捐獻,人們並不陌生。當化療等傳統治療手段無法發揮作用的時候,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白血病、淋巴瘤等病人最後的一線生機;而造血幹細胞捐獻,是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前提。
  • 黃江市民歐碧池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能延續別人的生命,真的很...
    歐碧池是黃江第4例,也是東莞市今年第18例(總79例)、廣東第963例、全國第10338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歐碧池在2014年登記加入中華骨髓庫,於今年6月與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10月20日,歐碧池完成了造血幹細胞的採集,為素不相識的患者送去了重生的希望。當天,在東莞市紅十字會志願者的群內,歐碧池收到了許多祝福點讚。
  • 正能量:大一加入中華骨髓庫,大三兩次捐獻造血幹細胞!
    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也就是中華骨髓庫,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的中國非血緣關係骨髓移植供者資料檢索庫,骨髓庫的建立工作在2001年由中國紅十字會重新啟動,國家成立了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
  • 傳遞「生命火種命」 ——訪巴中市第3例造血幹細胞成功捐獻者郭號
    原來,2019年5月31日上午,正讀大一的郭號參加了達州市紅十字會在學校組織開展的造血幹細胞集中宣傳活動,在了解到捐獻造血幹細胞不僅對人體無傷害,而且可以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後,郭號很認真地填寫了《志願捐獻者同意書》,並現場捐獻了10毫升的血樣。從此,郭號成為了中華骨髓庫的一分子。
  • 胥女士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 成為河北省第500例捐獻者
    12月29日,經過四個多小時的等待,12時30分,隨著血細胞分離機停止運轉,來自定州市的胥女士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以下簡稱省二院)成功捐出202毫升「生命種子」,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愛。胥女士不僅將挽救一個生命和一個家庭,與此同時,她還成為河北省第500例捐獻者,河北省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500例!17年來,這不僅是我省造血幹細胞捐獻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更是一幅生命延續的精美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