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10000例!是10000多次用生命點燃生命。
9月15日,慶祝中華骨髓庫捐獻突破1萬例暨第六個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宣傳活動舉行。23歲的福建女孩林彬彬,正是第10000例捐獻者。
骨髓捐獻,即造血幹細胞捐獻,人們並不陌生。當化療等傳統治療手段無法發揮作用的時候,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白血病、淋巴瘤等病人最後的一線生機;而造血幹細胞捐獻,是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前提。獻造血幹細胞,與獻血液、獻人體器官組織「三獻」,是中國紅十字會面對的核心工作之一。
林彬彬,是四川省紅十字「三獻」的志願者。她記得,「2015年初,歌手姚貝娜身患重疾救治無效去世,她在生命的盡頭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將光明留在了人間。那一年,我18歲,決定要做姚貝娜一樣的人……」2017年,正值大學二年級的她加入中華骨髓庫,登記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入庫志願者。
今年6月,中華骨髓庫四川分庫接到通知,一位重症血液病患者與林彬彬初次配型成功,四川分庫工作人員立即聯繫到林彬彬。8月6日,她在四川省人民醫院完成了200ml造血幹細胞採集。
她說:「回想起來,能在幾年之內找到匹配的人,為他帶去生命的希望,是一件神奇的事。為此,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河南省紅十字會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服務大隊隊長、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黃偉,2014年、2016年兩次為白血病患者胡磊捐獻造血幹細胞和淋巴細胞,讓那即將凋零的生命重獲新生。中華骨髓庫第2223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主持人唐子人現身說法,力證幹細胞捐獻對健康沒有長遠影響:「我在2011年完成捐獻,捐給了蒙古族的一位母親,到現在已經9年了,如今我非常健康,還跑了馬拉松。」
血脈相連,愛心相髓。從1996年首例捐獻以來,我國281萬志願者加入造血幹細胞捐獻隊伍,成為世界第四大骨髓庫。2012年,我國加入世界骨髓庫,為28個國家的360名患者捐獻了造血幹細胞。中國的貢獻已經超越了國界。
對於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10000例,世界骨髓捐獻者協會主席Jeff Szer認為,「這是裡程碑意義的第10000例捐獻」。它代表的不僅僅是個數字,更體現了一種自願無償、高尚利他的捐獻精神和奉獻愛心、挽救生命的社會風尚,是對「人道、博愛、奉獻」紅十字精神的生動詮釋,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實踐。
根據中華骨髓庫的數據,當前中國等待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有100多萬。在第六個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即將來臨之際,希望有更多的人志願捐獻造血幹細胞,延續一份生命的火種,閃爍無盡的愛與期待。
林彬彬說,「生命傳遞的任務我完成了,可我知道還有很多人能夠和我一樣為生命護航。如果未來有人需要幫助,我希望能夠幫得上忙的那個人會是我,也是你,被別人需要是一種幸運,更是一種快樂和幸福。」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慕振東 文字 王嬋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