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年有數萬人罹患白血病,而在非血緣關係的人群中,相匹配的概率極低,只有萬分之一到十幾萬分之一,等待配型成功並不容易。2012年加入中華骨髓庫的洪澤區某機關的魏先生這一等,就是8年。
在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內科,經歷了5天的準備,打了4次動員劑,經過6個小時的採集後魏先生成功完成捐獻造血幹細胞。很快,那位正在與血液疾病頑強鬥爭的患者,將會收到這些「救命因子」,重燃生的希望。此次也是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成為中華骨髓庫外周血幹細胞備案採集醫院後首例骨髓庫無關供者(非血緣關係)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淮安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楊冬梅(右二)和淮安市政協副主席、市一院黨委書記、院長孫曉陽前來看望魏先生
兩年前的一天,魏先生第一次接到了紅十字會通知,有個患者和他配型差不多,問他是否考慮捐獻造血幹細胞。「我第一反應是很驚訝,因為都忘記了之前加入中華骨髓庫的事,但是想到能夠幫助一個患者,我還是盡己所能」。沒有過多猶豫,魏先生同意了捐獻,在紅十字會的安排下,他做了進一步的檢查。中途因為患者病情不穩定的變化,中斷2次。直到今年4月又一次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他還是毫不猶豫的就答應捐獻。有了之前的經驗,這一次魏先生沒有過多的緊張和擔心,接下來的各項身體檢查也都進行得十分順利。他的家人也都十分支持他的選擇。
魏先生的妻子在讀受捐者寫的感謝信
魏先生的妻子十分支持他的義舉
魏先生的義舉,不光是給患者生的希望,也是給他的家庭一個希望。當魏先生妻子讀著受捐者女兒的感謝信中這樣寫道,「由於不知道您的姓名就用內心而生的恩人代替吧!您的出現讓我們全家人看到了希望,感謝您的無私奉獻,給我父親帶來了生命的希望,也給我的家庭帶來了希望…」魏先生很慶幸自己有能力去幫助一個生命,也希望更多人能夠了解、理解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意義。
頒發捐獻造血幹細胞榮譽證書
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內科主任王春玲介紹說,如果您年齡在18-45歲,身體健康(符合無償獻血條件),可以和所在地紅十字會聯繫,在採集8毫升血樣,經HLA(人類白細胞抗原)分型檢測,把相關資料錄入到中華骨髓庫的數據中,就可以成為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捐獻造血幹細胞是救人的善舉,捐獻者不用承擔任何費用,也不會對捐獻者的健康造成影響。推動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我們希望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用熱血延續生命,以愛溫暖人間。(劉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