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一院成為中華骨髓庫外周血幹細胞備案採集醫院

2020-12-04 晨光播報

我國每年有數萬人罹患白血病,而在非血緣關係的人群中,相匹配的概率極低,只有萬分之一到十幾萬分之一,等待配型成功並不容易。2012年加入中華骨髓庫的洪澤區某機關的魏先生這一等,就是8年。

在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內科,經歷了5天的準備,打了4次動員劑,經過6個小時的採集後魏先生成功完成捐獻造血幹細胞。很快,那位正在與血液疾病頑強鬥爭的患者,將會收到這些「救命因子」,重燃生的希望。此次也是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成為中華骨髓庫外周血幹細胞備案採集醫院後首例骨髓庫無關供者(非血緣關係)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淮安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楊冬梅(右二)和淮安市政協副主席、市一院黨委書記、院長孫曉陽前來看望魏先生

兩年前的一天,魏先生第一次接到了紅十字會通知,有個患者和他配型差不多,問他是否考慮捐獻造血幹細胞。「我第一反應是很驚訝,因為都忘記了之前加入中華骨髓庫的事,但是想到能夠幫助一個患者,我還是盡己所能」。沒有過多猶豫,魏先生同意了捐獻,在紅十字會的安排下,他做了進一步的檢查。中途因為患者病情不穩定的變化,中斷2次。直到今年4月又一次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他還是毫不猶豫的就答應捐獻。有了之前的經驗,這一次魏先生沒有過多的緊張和擔心,接下來的各項身體檢查也都進行得十分順利。他的家人也都十分支持他的選擇。

魏先生的妻子在讀受捐者寫的感謝信

魏先生的妻子十分支持他的義舉

魏先生的義舉,不光是給患者生的希望,也是給他的家庭一個希望。當魏先生妻子讀著受捐者女兒的感謝信中這樣寫道,「由於不知道您的姓名就用內心而生的恩人代替吧!您的出現讓我們全家人看到了希望,感謝您的無私奉獻,給我父親帶來了生命的希望,也給我的家庭帶來了希望…」魏先生很慶幸自己有能力去幫助一個生命,也希望更多人能夠了解、理解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意義。

頒發捐獻造血幹細胞榮譽證書

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內科主任王春玲介紹說,如果您年齡在18-45歲,身體健康(符合無償獻血條件),可以和所在地紅十字會聯繫,在採集8毫升血樣,經HLA(人類白細胞抗原)分型檢測,把相關資料錄入到中華骨髓庫的數據中,就可以成為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捐獻造血幹細胞是救人的善舉,捐獻者不用承擔任何費用,也不會對捐獻者的健康造成影響。推動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我們希望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用熱血延續生命,以愛溫暖人間。(劉佳鑫)

相關焦點

  • 機構:中華骨髓庫
    中華骨髓庫作為中國紅十字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信守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的「人道、公正、中立、獨立、志願服務、統一、普遍」七項基本原則,動員和呼喚全社會奉獻愛心,拯救患者的生命。自1996年,上海志願者孫偉成為中華骨髓庫首位捐獻者,到2019年10月,中華骨髓庫累計捐獻造血幹細胞突破9000例。
  • 中華骨髓庫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萬例,如何捐獻?影響健康嗎?
    【熱點解答】如何成為捐獻志願者?中華骨髓庫:年齡在18至45周歲、身體健康、符合無償獻血條件的公民,都可以加入中華骨髓庫。要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需要在常住地獻血點填寫《志願捐獻者同意書》,然後留取約8毫升血樣。血樣的HLA分型數據會被錄入到中華骨髓庫資料庫,每天參與患者檢索。
  • 骨髓造血幹細胞和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_鄭大中科博生
    我國於1992年成立了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即中華骨髓庫),2002年初,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衛生部聯合制定並下發了《關於加強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華骨髓庫)及分庫建設的通知》,標誌著中華骨髓庫正式全面重新啟動。目前,中華骨髓庫庫存資料有30 000例,資源不足、捐贈者流動性大、資金不足等因素嚴重製約了骨髓庫的建設和發展。
  • 浦東可以採集造血幹細胞了!仁濟醫院完成浦東首例
    快和小布一起來看看吧7月2日,35歲的史女士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血液科完成造血幹細胞採集,成為該院完成的首例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這也是浦東地區首例、上海第497例造血幹細胞採集。2019年3月,她主動報名成為了中華骨髓庫幹細胞捐獻的志願者。這次接到中華骨髓庫配型成功的通知後,史女士迅速完成體檢,並安排好工作和家庭,於6月28日入住仁濟醫院血液科,移植組沈莉菁等醫生進行了相關治療,護理組進行了全方位的精心護理。7日2日上午,仁濟東院血液科病房按時進行了造血幹細胞採集。
  • 如何申請報名加入中華骨髓庫? - 吉安市人民政府
    報名加入中華骨髓庫流程:   前提:適齡、身體健康、志願捐獻造血幹細胞,了解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全過程。   1、與當地紅十字會的熱線電話聯繫報名或者直接到無償獻血車或獻血屋登記報名,吉安市紅十字會報名電話:8229464。
  • 南通13258人加入中華骨髓庫 捐獻志願者達42例
    中國江蘇網5月4日訊 昨天上午,來自南通安利公司的青年志願者孟獻輝躺在東南大學中大附屬醫院的採集床上,歷經5個多小時,順利完成326ml造血幹細胞混懸液的採集,為遠方一名18歲的白血病少年獻上生命火種。
  • 中華骨髓庫國內捐獻工作已恢復正常 累計造血幹細胞捐獻量破萬
    在9月15日舉行的慶祝中華骨髓庫捐獻突破1萬例暨第六個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宣傳活動中,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梁慧玲透露,經過近20年的發展,中華骨髓庫累計庫容量超過281萬人份,為臨床提供造血幹細胞10000餘例;2012年加入世界骨髓庫,先後為28個國家和地區的360多名患者提供了造血幹細胞,在世界骨髓庫中,中華骨髓庫位列世界第四。
  • 中華骨髓庫第106例向香港捐獻造血幹細胞在杭州完成採集
    新華社杭州10月22日電(記者 魏董華)22日,在浙江省中醫院造血幹細胞採集室裡,一位1993年出生的安徽小夥畢昌林靜靜地躺在床上,身旁運行著幹細胞分離器。4個小時後,他成功為香港特別行政區一位20多歲的血液病患者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採集。
  • 造血幹細胞移植三大方式:骨髓、外周血、臍帶血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28日訊(記者 李春雨)「骨髓、外周血、臍帶血,這是目前治療白血病等系統所需造血幹細胞的三種來源,而存下臍帶血,就是一種保障,平時看起來沒什麼用,到關鍵時刻就是救命的藥。」近日,成都軍區總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主任劉芳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
  • 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志願者呼籲更多人加入中華骨髓庫
    談起這段捐獻經歷,江敏仍記憶猶新:「提前五天入院的,早晚各打一針動員劑,把骨髓裡面的造血幹細胞逼到外周血。我本身沒有什麼不適,可能會感受到一點點疲倦,腰有一點酸。到捐獻的那天早上,就跟正常抽血一樣,大概時間長一點,兩個小時,就是把你的造血幹細胞提取出去,血液還是正常回到自己體內。捐獻完以後,這種腰酸的不適感就完全沒有了。」
  • 深圳小夥成為廣東省第10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2019年2月,在一次無償獻血時,黃慶良了解到捐獻造血幹細胞可挽救白血病患者生命,當即報名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為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增生並釋放到外周血中,捐獻者需於採集前4天到醫院每天接受皮下注射動員劑。12月19日晚上11點15分,剛下晚班的黃慶良,從工作的餐廳趕到醫院開始注射動員劑,並於12月23日採集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經過3個小時的採集,飽含著愛心和祝福的「生命種子」由專人送到患兒所在醫院,移植入患兒體內,點燃患兒生命的希望。
  • 壯麗70年 奮進新時代|我國首例非血緣外周血造血幹細胞捐獻和移植...
    同年8月,在中國第一家紅十字醫院——上海醫科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施行了我國第一例非血緣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術。20多年來,累計已有265萬人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實現捐獻8000餘例。圖說:醫院現在的設備26歲上海人救11歲男生外周血造血幹細胞捐獻,是通過體外循環的方式採集供者血液裡的造血幹細胞,移植給患者以挽救其生命。
  • 央視東方時空:大陸骨髓庫首次捐獻臺灣患者骨髓
    解說:  7月20日上午,在北京道培醫院舉行的一場特殊的交接儀式,中華骨髓庫主任洪俊嶺把藍色的恆溫儲運箱交到來自臺灣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副主任楊國梁的手中,這個儲運箱就成了這次儀式的主角,因為裡面裝的是首先由大陸志願者向臺灣患者提供的造血幹細胞。
  • ...醫院首例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在綦江區人民醫院成功出倉
    7月26日,綦江區「首例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順利出倉,該項技術是重慶市區級三甲醫院以及重慶(渝)貴州(黔)邊界區縣醫院首例,也是綦江區人民醫院實施「健康扶貧」計劃中的一次重大實踐。
  • 為生命續航,15位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在商丘市立醫院完成血樣採集
    11月20日上午,商丘市立醫院攜手商丘市紅十字會開展造血幹細胞志願者血樣採集活動,共有15位愛心志願者加入到造血幹細胞血樣採集活動中來
  • 日本ips幹細胞的特點與移植現狀
    造血幹細胞可以從外周血、骨髓和臍帶血中獲得。 造血幹細胞是能夠產生身體所需的各種血細胞的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將細胞取出體外,用輸液移植到患者體內。造血幹細胞不僅能夠製造這些血液細胞,而且能夠為移植者產生新的造血幹細胞,並能夠持續維持造血系統。
  • 董家鴻院士工作站 在淮安市一院揭牌成立
    本報訊 10日下午4點,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董家鴻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舉行。董家鴻院士是目前國內肝膽外科的領軍人。通過建立院士工作站,淮安市一院將與董家鴻院士專家團隊在醫療技術、醫療服務、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研、教學培訓、遠程會診等方面進行全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