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首例省內對接骨髓捐獻者 今日上午成功手術

2020-11-23 萬家熱線

程友勇,今年35歲,是安徽馬鞍山的一名公司職員。28日上午8時,他躺在安徽省立醫院造血幹細胞採集的床上,開始接受造血幹細胞捐獻。如果手術順利,當天救命骨髓會以最快速度交接給安慶的患者所在醫院,而他也成為安徽第22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同時也開啟了安徽「省內對省內」造血幹細胞的捐獻與接收的先河。

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程友勇

「能救一個生命 我願意」

28日中午時分,4個小時的造血幹細胞採集即將結束,採集物將被保存到放置冰塊的儀器裡。第一時間內,程友勇的造血幹細胞將被送往蘇州,移植進一名與他年齡相仿的安慶患者體內,完成這場生命的對接。「捐獻造血幹細胞對人體沒有多大傷害,還能救一條生命,挺激動的。」程友勇高興地說。

出生於1976年的程友勇是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操作工,安徽人。2006年開始獻血,2009年就報名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安徽造血幹細胞志願者隊伍的一員。今年6月份接到中華骨髓庫的電話,得知自己與一名安慶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配型成功,程友勇異常興奮,「對方問我願不願意捐獻造血幹細胞,我想能夠挽救一條生命,就毫不猶豫地說了聲『願意』。」

在接下來幾個月的等待時間裡,程友勇更加注重鍛鍊身體,希望以最佳的狀態進行造血高細胞的捐獻。

安徽省紅十字會的領導、員工前往安徽省立醫院探望、慰問捐獻者

精彩推薦:

國慶買汽車票暫不能用自助售票機 明年或可網上購汽車票

合肥肯德基早餐漲了1塊錢? 肯德基年內第二次上調價格

200多套衣服送到暢通一環工人手中 愛心軍服今天繼續送

10月份合肥公交IC卡流動服務車日程敲定 市民可擇點充值

 

妻子遠赴合肥為他「加油」

9月23日,程友勇來到安徽省立醫院,為捐獻造血幹細胞做好準備。28日上午7:40,程友勇的妻子也從老家馬鞍山坐車趕到合肥,陪在他的身邊,為他「加油」。

「他一個人在這邊,我和父母都有點不放心,所以過來看看他。」程友勇的妻子既心疼丈夫來肥「吃苦」也對丈夫的偉大行為感到驕傲,「我支持他,畢竟救人一命,只要他身體好就行了。」

據程友勇介紹,當他把捐獻造血幹細胞一事告知家人時,妻子始終支持著他,但是年邁的父母卻自此坐立不安,多次勸阻,擔心兒子的身體受影響。「他們對骨髓移植不太了解,所以不放心,後來跟他們解釋了幾次,最終才勉強答應。」程友勇說道。

「他平時就喜歡幫助人,心腸好。但是他是家裡的頂梁柱,父母的擔心也是能理解的。」程友勇的妻子進一步解釋道。

程友勇的妻子今晨趕到合肥陪伴他

安徽省第一例「省內對接」捐獻者

在造血幹細胞採集病房裡,不僅有程友勇和他的愛妻,還有安徽省紅十字會的領導和工作人員,他們為程友勇送去了鮮花和慰問金,安慰程友勇的親人,希望對方能放寬心,靜心等待程友勇完成造血幹細胞捐贈的那一刻。

此外,小編了解到,程友勇是安徽第22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也是今年省內的第7例造血幹細胞捐贈者,同時還是安徽省第一例「省內對接」捐獻者,填補了安徽省沒有「省內對省內」 血幹細胞的捐獻與接收的空白。

據安徽省紅十字會事業發展部的副部長姚衛東介紹,由於造血幹細胞配型成功機率非常低,約為萬分之一乃至更低。安徽省自2004年開展徵集造血幹細胞志願者的工作以來,已有2萬餘人加入到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

最後,姚衛東呼籲,希望有更多的市民加入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隊伍,為更多的患者創造生命的奇蹟。(胡豔平/文)

精彩推薦:

國慶買汽車票暫不能用自助售票機 明年或可網上購汽車票

合肥肯德基早餐漲了1塊錢? 肯德基年內第二次上調價格

200多套衣服送到暢通一環工人手中 愛心軍服今天繼續送

10月份合肥公交IC卡流動服務車日程敲定 市民可擇點充值

相關焦點

  • 幹細胞捐獻者手術前反悔 母親抽骨髓救兒
    大一學生吳志輝身患白血病,幸運地與中華骨髓庫兩名捐獻者配型成功,就在他已經做完預處理(經化療摧毀自身免疫力和造血功能)準備手術時,兩位捐獻者一個反悔一個未同意捐獻。為了挽救命懸一線的吳志輝,醫院決定抽取他母親的骨髓和造血幹細胞進行手術,但由於兩人配型屬半相合,隨之帶來的風險和康 復費用大幅增加。
  • 貧血女童手術前骨髓捐獻者失聯 弟弟降生配型成功
    昨日,原本是範明豔4歲女兒王嬌(化名)進行骨髓幹細胞移植手術的日子,但在大約一周之前,骨髓幹細胞捐獻者突然失聯,拯救女兒的希望破滅。不過,為了救女兒,範明豔在尋找捐贈者的同時,也於去年懷了二胎,並在今年5月產下了一名男嬰。如果姐弟間幹細胞配型成功,那么女兒的生命將重獲希望。  下午5:30,配型報告單的結果出來:配型成功!
  • 男子手術前遭骨髓捐獻者悔捐 其母親隨後頂替
    昨天上午,當20歲的吳志輝體內緩緩注入母親吳瓊玲的骨髓時,他並不知道原本同意的捐獻者臨時悔捐。  為了挽救兒子的生命,吳瓊玲匆忙做了體檢和術前準備,由於她自身和吳志輝的配型屬於半相合,手術的風險和費用都要比完全配型要增加許多。  在空軍總醫院做完手術後,母子二人狀態均良好。
  • 大馬3歲華裔兒童骨髓移植手術成功 家人謝捐獻者
    中新網3月27日電 據馬來西亞《光明日報》報導,馬來西亞去年7月患上罕見血液病的楊簾蒽,成功接受骨髓移植手術。  楊簾蒽於兩天前剛過生日,他成功接受骨髓移植手術後,身體機能恢復情況良好,目前已經從加護病房轉入普通病房。
  • 骨髓捐獻者的悔捐權也應成為風險防控點
    今年3月,她終於等來了一次徹底治癒的機會,在中華骨髓庫中,有人和她配型成功,且答應捐獻。然而,在欣欣住進廣州市兒童醫院「移植倉」,為這次手術接受了6天化療之後,供髓者中途「悔捐」。(4月3日《南方都市報》) 骨髓移植是造血幹細胞移植的一種,能重建患者正常造血與免疫系統,是根治重型地中海貧血病的不二之法。
  • 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志願者呼籲更多人加入中華骨髓庫
    央廣網銅陵9月19日消息(安徽臺記者蔡薇 銅陵臺記者劉少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9月19日是世界骨髓捐獻者日。這一節日設立的首要目的是感謝所有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和各骨髓庫志願捐獻者,同時擴大社會公眾和決策者對造血幹細胞捐獻事業的認知和支持。
  • 兩名骨髓捐獻者臨陣反悔 白血病大學生生命告急
    開頭似乎很完美,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與吳志輝骨髓配型成功的兩個捐獻者都臨時反悔,原定的移植手術被迫取消,讓醫院措手不及。  昨天,快報記者聯繫上北京空軍總醫院對外宣傳中心許主任。她說,由於吳志輝處於空髓期(自己的造血幹細胞全都抽出了),情況危急,醫院啟動應急狀態,用半相合骨髓移植技術和半相合幹細胞移植技術,進行緊急救治。
  • 淮師大研究生楊帆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為該校首例捐獻者
    淮師大研究生楊帆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為該校首例捐獻者 2020-11-26 21:49:17
  • 為何骨髓捐獻者和被捐者,一輩子不能相見,原來如此,讓人心寒!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骨髓捐獻吧,一般這些捐獻的骨髓都是用來救一些患有重病的人,而捐獻骨髓的那些人,一般來說也都是十分善良的人,就好比我們熟知的「星爺」就曾捐獻過骨髓,不過在骨髓捐獻上有一個規則或許大家還不知道,那就是捐獻者和被捐贈,一輩子都不能相見,那麼,為何會有這樣的規定呢?
  • 醫院不成文的規矩:骨髓捐獻者,1年內不能和病人見面,為什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在醫療行業,有這麼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骨髓的的捐獻者在1年以內是不能和患者見面的,而這也另不少不明情況的吃瓜群眾非常的不解,下面小編就來告訴大家,這是為什麼吧!原來,在當今醫學高度發達的時代,骨髓手術的移植配型成功率是非常的高了,但是如果不幸手術失敗,再次進行手術的配型成功率就會非常小了,但是這個時候,病人家屬們也需要第二次尋求捐獻者的幫助了。而這種情況下,肯定是會對捐獻者的正常生活有影響的。
  • 骨髓捐獻者臨捐時反悔,網友熱議:「這是殺人!」
    父母通過眾籌、問親借友等方式湊夠了40萬的手術費用,欣欣也為這次骨髓移植進行了6天的化療準備。  但就在入院接受捐獻的前幾天,這名配型合適的志願者「悔捐」了。    在捐獻過程中,會給捐獻者注射一種叫「動員劑」的藥物,把造血幹細胞們從骨髓「趕」到血液中去,然後循環抽取、回輸捐獻者的血。  整個捐獻過程並不是要做多大一場手術,甚至連麻醉藥都不用,全程身上就只會多幾個針眼。
  • 7年32人成功捐骨髓
    首例捐獻者吳雪瑩。大洋網訊 9月16日是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從2010年10月至今,7年來,東莞已經完成32例造血幹細胞捐獻,為中華骨髓庫送去了2000多人份的血液樣本。這個數據,在廣東全省地級市中排在第一位。
  • 骨髓捐獻者與被捐者,為何一年內不許見面?原因很現實!
    按照國際慣例,供者和患者在一年內不能見面.一年之後可以在中華骨髓庫的安排下進行見面,國際慣例,因為裡面涉及到倫理等很複雜的關係我們也經常能在電視中看見有些患此類疾病的人等待骨髓的片段。但一般而言,骨髓捐獻者和被捐獻者在一年內是不能見面的,而一年後,如果雙方都願意見面的話,醫院才會告知雙方信息,否則醫院會絕對保密。
  • 為什麼骨髓捐獻者與被捐者一年之內不能見面?說出來你都不敢信
    生活中,只要談及骨髓移植,想必大家都會想到白血病。雖然這些年來,白血病治癒的患者不計其數,但就這一疾病而言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非常可怕的,因為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匹配的骨髓,也不知道有沒有復發的危險,但是就我國目前的醫療水平來看,只要有合適的捐獻者,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的白血病患者被治癒的成功案例了!
  •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義大利呼喚骨髓捐獻者
    如果你想送出一份獨特的禮物,請加入骨髓捐獻者協會Admo,送上一份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禮物吧!對許多疾病(白血病、淋巴癌、骨髓癌和其它血液疾病)來說,骨髓移植是患者唯一的存活機會。然而,患者的親友當中只有兄弟姐妹才可能提供合適的骨髓,否則只能坐以待斃。目前義大利骨髓捐獻者協會擁有50萬會員,2019年新增近5萬會員,約280個會員為他人捐贈了骨髓,其中80例挽救了國外患者的生命。
  • 連雲港首例本地造血幹細胞採集成功
    【連網】昨日上午,在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病區幹細胞採集室內,歷經4個多小時,志願者許雲成功捐獻200毫升造血幹細胞。這也意味著我市首例本地採集造血幹細胞順利完成。採集完成後,這份「生命速遞」即刻啟程,幫助外省一位11歲血液病男孩戰勝病魔。
  • 為什麼骨髓捐獻者和被捐者,一年之內不能見面,真相出乎意料!
    白血病一直是人類史上最嚴重的的病症之一,雖然也有很多被治癒的患者,但是治癒的過程卻非常艱辛,我們知道治療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單不說手術有多難,只是找到匹配的骨髓都非常不易,其實在捐獻骨髓的時候,有一個明令禁止的規定,那就是捐獻者和被捐獻是不可以見面的,至少是一年之內不能見面,為什麼會有這項規定呢
  • 江西首例!博大耳鼻喉名醫團成功開展耳內鏡下中耳手術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近日,由江西省醫學科學院附屬博大耳鼻咽喉醫院鄧彬華博士領銜的手術團隊,成功完成全省首例耳內鏡下中耳手術,該技術最顯著的優勢在於切口在耳道內非常隱蔽,術後無明顯疤痕,具有創傷小、患者術後恢復快等特點,因此備受業界推崇。
  • 骨髓捐獻者悔捐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在6歲時,在中華骨髓庫,有人和她配型成功,然而,在女孩進入「移植倉」,化療之後,骨髓捐獻者又反悔了,當六歲的孩子聽到悔捐消息,瞬間哭了,全家人又進入了漫長的等待,孩子將面臨更大的痛苦。這樣的情形在2011年已經發生過,今日說法對雲南悔捐事件進行了報導,當時就引發了大家的討論,那麼骨髓捐獻者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本文試從現有法律及法理角度剖析事件中的法律問題。
  • 今年上海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是來自浦東的白衣天使!
    當時其實沒想太多,因為骨髓幹細胞捐獻匹配的機率還是比較小的,以為自己只是讓分母多一個數字而已。但是我也清楚地知道,一旦匹配成功,這對一個患者來說就是生的希望!」得知他要去捐獻骨髓,同事們主動給他排較為輕鬆的班,好讓他有多一點的時間休息調整,為捐獻做好準備;11月去發熱門診輪崗的計劃也因捐贈延後,由科室小夥伴共同為其分擔工作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