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移植最後一刻遭遇「悔捐」,6歲女孩瞬間大哭!幸好已找到另一名全相合供者

2021-01-13 廣州日報


今年6歲的江西女孩心心(化名),才70天大的時候就被確診為重型地貧,從小就要接受定期輸血和去鐵治療。父母早早為心心在中華骨髓庫建檔,因為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癒的唯一希望。


2017年10月,心心在中華骨髓庫配型成功。但40萬元手術費用成了另一道坎。心心父母在向身邊親友借遍,又通過網絡平臺籌款後,終於籌到了大部分費用。一家人懷揣著希望來到了廣州,心心住進了廣州一家三甲醫院的移植倉,3月23日,開始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前的化療「預處理」。一旦進入此狀態,患者的免疫力就會下降到接近0,以利於造血幹細胞的植入。


捐獻的日子敲定在今年4月2日。但是,就在入院接受捐獻前一晚即3月28日,這名配型合適的志願者「悔捐」了。據媒體報導,當敏感的心心得知這個消息,瞬間哭了


最新消息,中華骨髓庫迅速啟動了應急處理預案,為其尋找第二名高分辨配型全相合的捐獻志願者,目前已經找到,相關後續配型再次確認、體檢、動員等工作正在緊張而有序的開展。「目前在落實中,」相關醫生表示,希望別再讓孩子失望了。


圖: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中華骨髓庫管理中心醫療服務部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記者確認,首位志願者原定於4月2日為欣欣捐獻造血幹細胞,按照採集技術規範,準捐獻者應於正式捐獻前5天入院,每天接受1到2次「動員劑」(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但在入院的前一晚,即3月28日,這位捐獻者「悔捐」。


記者了解到,最初確定的第一名骨髓捐獻志願者並不是在廣東分庫找到的,第二名志願者也是在廣東以外找到的。


由於捐獻者身份保密原則,醫生和心心的家屬並不知道頭一位配型成功者的悔捐原因。一名科室醫生對記者表示,或許是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難處,「但是這個人開始說推遲,再推遲,結果推遲了兩次,最後孩子都做了化療預處理了,才說不捐。孩子太可憐了。」


在造血幹細胞移植之前,醫生需要給患者作大劑量化療,以抑制免疫,有利於造血幹細胞的植入。因此在進入移植倉後經過「預處理」的患者,免疫力幾乎為0,假如在此狀態下等待下一位配型合適且願意捐獻的供者,感染風險極大。因此,醫生為心心採用自體回輸的方案,恢復到入倉前的狀態繼續等待。


記者了解到,去年底到現在,心心所在的醫院科室已經遭遇了兩例「悔捐」。此前的一例小患者,在骨髓庫配型到了「全相合」的供者,在供者悔捐之後「那個家庭都要崩潰了」。後來小患者用其母親的「半相合」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手術,遺憾的是,手術失敗了(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全相合」是最理想的供者)。


骨髓庫配型成功不易

志願者:珍惜配上的緣分

骨髓庫:申請時做到深思熟慮,捐獻時義無反顧


中華骨髓庫廣東分庫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前,由於造血幹細胞捐獻知識普及未充分,每年的捐獻個案又那麼多,確實無法避免臨時反悔的情況。不過,隨著捐獻工作逐漸深入民心,這種情況已經大幅減少,比如廣東分庫,近幾年都沒有出現捐獻反悔的情況。相關負責人指出, 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在登記入庫時,確實需要認真了解血液相關科學知識,熟悉捐獻流程,做好配偶與直系親屬的思想工作,儘量做到與患者配型相合時,捐獻能順利進行。


中華骨髓庫公布的數據顯示,至今為止,中華骨髓庫庫容總計2654636人份,捐獻造血幹細胞例數8171例。今年1月~3月,患者申請查詢人數79198人,捐獻造血幹細胞例數257例。


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夢辭(化名)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悔捐」的志願者只是很少數,申請查詢人數接近8萬人,成功捐獻257例,說明能配型上的比例還是很低的,「兩個人的造血幹細胞能配型上、有這個緣是不容易的,所以,加入骨髓庫需要謹慎,不要因為一時衝動而兒戲。你一旦配型上,就可能是唯一可以拯救一個生命的希望。讓患者和家屬看到希望後又毀滅這個希望,是很殘忍的。『預處理』後又得不到捐獻,對患者身體也有很大影響。」但她同時表示,捐獻造血幹細胞是基於自願原則,即使對悔捐者感到憤怒,也需要理智,避免道德綁架、網絡暴力的產生,「這也是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和被捐獻者之間要實現『互盲』的原因之一」。


當骨髓庫檢索到某位志願捐獻者與需要進行骨髓移植患者的HLA配型相合時,骨髓庫管理中心及其分支機構的相關工作人員,會迅速與配型相合的志願捐獻者聯繫,向其說明情況,若確認該志願捐獻者的身心狀況符合繼續履行捐獻承諾時,會向其開展再動員工作,並且說明捐獻和採集方法及採集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希望其繼續履行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承諾,並予以配合。「假如那段時間確實無法捐獻,希望是在骨髓庫人員找到你的時候就提出。」夢辭表示。


中華骨髓庫在官方網頁呼籲,申請時做到深思熟慮,捐獻時義無反顧:「世界上每個骨髓庫都存在著一定比例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臨捐時反悔和流失。降低流失率和反悔率有效的辦法是,每一位志願捐獻者的登記時要認真了解血液科學知識和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常識,熟悉捐獻流程,做好配偶和直系親屬的思想工作,再填寫《志願捐獻造血幹細胞登記表》,以保證有需要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與其配型相合時能夠義無反顧地實施捐獻。」


造血幹細胞捐獻,是出於人道主義向危急患者伸出援助之手,需要做到充分的知情同意,但要說明的是,捐獻可以動員,但不會「逼捐」,更不能進行道德綁架。出現臨時反悔,沒有懲罰規定,更不會追究其法律責任。


為了讓捐獻從配型至入院,最終實現捐獻與移植,儘量減少臨時反悔情況,廣東分庫與其他分庫一樣,都會有專門的志願者、工作人員一直跟進、陪伴與做好準備工作,隨時溝通。患者入院後,更是嚴防出現反悔。因為患者入院後,做好了移植準備,如果捐獻不能順利進行,對於患者心理、身體狀況都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不過,儘管少見,但臨時反悔確實可能發生,那能怎麼辦呢?廣東分庫相關負責人表示,公眾也無須過分擔心,每一次捐獻,其實骨髓庫、移植醫院都會有第二套方案以備應急的。此次事件迅速找到第二名捐獻志願者,正是這一應急方案奏效。


首先,移植醫院方面,當向骨髓庫提出申請時,就會被要求提交應急方案,一旦出現臨時反悔,醫院須做好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或者親緣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相應準備。前者至少能讓患者先期回到移植前狀況;後者一般是配型半相合,雖然移植效果沒有全相合那麼好,但也是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成熟方案。


其次,骨髓庫方面,也會有第二套方案。志願者入庫時,如今已經做到了高分辨配型,因此除了第一位捐獻者,第二位捐獻者也能迅速找到。需要第二位志願者「補位」捐獻時,只需要再次確認配型、體檢、捐獻動員等,這個流程也會加快進行。


比如,一般高分辨配型需要15天,這時可以加快至3、4天。體檢結果一般需要一周時間,B超等影像結果可立即出來,排查傳染病等結果需時長一點。


造血幹細胞移植可治療惡性血液病,骨髓功能衰竭,部分非血液系統惡性腫瘤,部分遺傳性疾病等近百種嚴重的致死性疾病。


其中包括白血病、重型地中海貧血、惡性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多發性骨髓瘤、急性放射病、骨髓纖維化、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自身免疫性疾病、實體瘤、先天性疾病或遺傳性疾病等。


根據造血幹細胞採集途徑不同,可分為骨髓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中華骨髓庫目前主要通過外周血採集造血幹細胞。


經過再動員確認志願捐獻者各方面的情況,均符合繼續履行捐獻條件,並願意履行捐獻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的承諾時,由專業人員負責再次抽取血樣,然後將血樣送到中華骨髓庫指定的高分辨檢測配型實驗室進行HLA高分辨配型複合檢測,當高分辨配型複合檢測確定該志願捐獻者的HLA與需要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的HLA配型相合,符合移植條件要求後,骨髓庫會請志願捐獻者籤訂捐獻同意書及捐獻協議書,並由資料庫管理中心及其分支機構安排到指定醫院進行採前體格檢查。


進過採前體格檢查、注射造血幹細胞動員劑後,就到了採集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的環節。和許多人想像的「抽骨髓」不一樣,現在骨髓庫大多採集的是外周血造血幹細胞


當外周血液中造血幹細胞的密度,達到了理想狀態時即開始(一般在注射造血幹細胞動員劑的第五天)採集。


採集造血幹細胞的過程,就象獻血時一樣,在捐獻者的手臂肘部靜脈血管上穿刺,然後對在血管中流動的血液進行分離,從中提取外周血造血幹細胞


其過程與捐機採血小板一樣,只是需要注射動員劑及針頭保留在血管中的時間比採機採血小板的時間更長一些(全過程約3小時~5小時),處理(分離)的血量更多一些


採集的數量根據患者和供者的體重和移植所需造血幹細胞的量而定。每次採集造血幹細胞混懸液大約200毫升左右。一般每個治療量造血幹細胞懸液內含5克~10克造血幹細胞。


採集結束拔針後,按醫生要求繼續觀察和休息,休息1個小時後無異常症狀即可在採血室周圍進行舒緩性活動。其它注意事項與捐獻機採血小板的注意事項基本相同。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伍仞、何雪華

編輯:廣州日報全媒體


相關焦點

  • 骨髓移植最後一刻遭遇「悔捐」,6歲女孩瞬間大哭!幸好已找到另一名...
    今年6歲的江西女孩心心(化名),才70天大的時候就被確診為重型地貧,從小就要接受定期輸血和去鐵治療。父母早早為心心在中華骨髓庫建檔,因為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癒的唯一希望。2017年10月,心心在中華骨髓庫配型成功。但40萬元手術費用成了另一道坎。
  • 骨髓移植最後一刻遭遇「悔捐」,6歲女孩瞬間大哭!幸好又找到新希望
    6年來,她的健康僅靠著每15天一次的輸血維持。今年3月,她終於等來了徹底治癒的機會。但……希望,突然又破滅了……▼戳視頻看看這個小女孩視頻最後,爸爸葉先生要欣欣勇敢堅持下去。欣欣笑了,笑的讓人心疼。這是一種遺傳性慢性血液病,治好有兩種方法:一是靠規律性的輸血和去鐵治療維持發育;二是找到配型相合的造血幹細胞提供者,進行同種異基因移植,從而擺脫對於輸血的依賴。
  • 6年盼來骨髓移植,最後一刻遭遇「悔捐」…女童大哭!幸好…
    今年6歲的江西女孩心心(化名),才70天大的時候就被確診為重型地貧,從小就要接受定期輸血和去鐵治療。父母早早為心心在中華骨髓庫建檔,因為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癒的唯一希望。2017年10月,心心在中華骨髓庫配型成功。但40萬元手術費用成了另一道坎。心心父母在向身邊親友借遍,又通過網絡平臺籌款後,終於籌到了大部分費用。
  • 供髓者中途悔捐,患者骨髓移植後變黑,這些案例反映了什麼?
    案例13月31日,廣州一位六歲的小女孩崩潰大哭,因為她急需骨髓移植,而與她配型成功的供髓者卻中途「悔捐」。也因為此,這則新聞受到了民眾的關注,大量網友留言攻擊和謾罵這位「悔捐」者,並認為應該讓他(她)受到處罰和法律制裁。案例22歲的王麓涵2018年被查出白血病,今年2月,爸爸為她移植骨髓,可之後女孩出現各種不適,1個月瘦了8斤,皮膚逐漸發黑,變成了「小黑人」。
  • 身患重病危在旦夕,突遭悔捐?骨髓移植的致命缺陷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根治本病的惟一臨床方法。 而骨髓移植,是最普遍使用的方法。 醫院做好了手術方案,欣欣也開始進行化療準備,馬上就要手術,只要成功,欣欣就可以回歸到正常人的生活,這是她祈盼了6年的手術呀。手術成功,就可以背上書包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學了。 然而,就在接受捐獻前四天,這名捐獻者,突然悔捐了。 如同晴天霹靂,擊碎了欣欣最後的希望。
  • 骨髓造血幹細胞「悔捐」調查:捐獻關鍵時刻近半志願者「脫逃」
    打了一針動員劑 卻一去不回江西一名患重型地中海貧血的6歲女孩欣欣,通過中華骨髓庫與一名志願者配型成功,且對方答應捐獻。然而,就在欣欣住進移植艙進行預處理之後,捐獻者卻突然中途「悔捐」。欣欣的遭遇不是個案。悔捐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卻又不時發生。有數據顯示,全世界範圍內,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最終「臨陣脫逃」的概率較高。2012年10月17日零時55分,5歲的可愛男孩帥帥在北京的一家醫院永遠地停止了呼吸。
  • 骨髓捐獻者臨時悔捐不能沒有負擔
    近日,據媒體報導,出生僅70天,江西女孩欣欣被確診為重型地中海貧血。今年3月,她終於等來了一次徹底治癒的機會。然而,在欣欣住進廣州市兒童醫院「移植倉」,為這次手術接受了6天化療之後,供髓者中途「悔捐」。廣州救助中心隊長黃明貴也稱,供者在入院之前反悔屬於正常現象。
  • 骨髓提供者突然悔捐 白血病患兒白白苦等4個月
    昨日,4歲的白血病患者程保羅的父母告訴記者,為了做骨髓移植手術,保羅多做了3次化療,苦等了4個月,投入了近30萬元的費用。然而,隨著骨髓捐贈者臨時反悔,希望的火苗被澆滅了…… 本報信陽訊 「為了等這份可以創造第二次生命的骨髓,保羅多做了3次化療,苦等了4個月,投入了近30萬元的費用。如今骨髓供者突然反悔。我們非常理解捐獻者,可前功盡棄,我們陷入絕境,現在該如何是好?」
  • 骨髓移植前遭悔捐,6歲男童命懸一線 臍帶血救助絕處逢生
    悄然而至的病魔敲碎了小家庭的平靜6歲的軒軒(化名)是黑龍江大慶市大同區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生活卻其樂融融。軒軒父母熱愛做公益,幫助很多家庭走出困境,一家人信奉「好人有好報,好人一生平安」,還教導兒子一定要心懷善意,相信美好和希望。
  • 骨髓捐贈者「悔捐」背後的誠信問題應正視
    文/房清江出生僅70天,江西女孩欣欣被確診為重型地中海貧血。今年3月,她終於等來了一次徹底治癒的機會,在中華骨髓庫中,有人和她配型成功,且答應捐獻。然而,在欣欣住進廣州市兒童醫院「移植倉」,為這次手術接受了6天化療之後,供髓者中途「悔捐」。
  • 12歲女孩為給爸爸捐骨髓 一天吃6餐14天增重10斤
    聽說父親患白血病,需要她捐出骨髓救命時,12歲的小姑娘毫不猶豫。然而,小周只有70多斤,體型偏瘦。為了更好地採集骨髓和造血幹細胞,她開始了增重計劃。她開始每天吃6餐,有時甚至吃到吐。「一想到爸爸的病,我就希望自己胖得再快一點,我早一天體重達標,爸爸就可能早一天康復。」14天內,她迅速暴增體重10多斤,順利為父親捐獻了骨髓。
  • 周蓬安:捐個骨髓怎成換命?無知的煽情將加重悔捐
    周蓬安:捐個骨髓怎成換命?無知的煽情將加重悔捐湖南永州,可馨和妹妹可愛是雙胞胎。2016年可馨被查出患白血病,家裡四處借錢花費約50萬治療。2019年1月,可馨白血病復發需移植骨髓。妹妹稱希望自己的骨髓能和姐姐匹配,就算用自己的生命都要換姐姐的命。
  • 男子手術前遭骨髓捐獻者悔捐 其母親隨後頂替
    昨天上午,當20歲的吳志輝體內緩緩注入母親吳瓊玲的骨髓時,他並不知道原本同意的捐獻者臨時悔捐。  為了挽救兒子的生命,吳瓊玲匆忙做了體檢和術前準備,由於她自身和吳志輝的配型屬於半相合,手術的風險和費用都要比完全配型要增加許多。  在空軍總醫院做完手術後,母子二人狀態均良好。
  • 7歲女孩骨髓移植失敗,再次手術前問媽媽:「我是不是會死掉?」
    「詩雅從中華骨髓庫找到了全相合的供者,但移植沒有成功。這次移植是我和她配型,雖說是半相合,可我們都抱著很大的期望。詩雅生病後,家裡各方面都陷入混亂,唯獨救她這個信念最堅定,從沒有動搖過。」2014年1月22日,當時1歲半的詩雅因肺炎感染住進陽春市婦幼保健院。入院時,詩雅的血紅蛋白過低,醫生進行了緊急輸血搶救。度過危險期後,醫生建議陳婷婷帶詩雅到廣州大醫院進一步診治,夫妻倆一刻也不敢耽誤,就奔赴廣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經檢查,小詩雅被確診為重型地中海貧血。圖為小詩雅的診斷書。詩雅確診後,一家人帶著她開始了漫長而又艱辛的輸血求醫路。
  • 骨髓捐獻者的悔捐權也應成為風險防控點
    堂吉偉德( 出生僅70天,江西女孩欣欣被確診為重型地中海貧血。6年來,這個農村家庭靠著每15天一次的輸血維持著她的健康。今年3月,她終於等來了一次徹底治癒的機會,在中華骨髓庫中,有人和她配型成功,且答應捐獻。
  • 12歲女孩為給爸爸捐獻骨髓 一天吃6餐14天增重10斤
    聽說父親患白血病,需要她捐出骨髓救命時,12歲的小姑娘毫不猶豫。然而,小周只有70多斤,體型偏瘦。為了更好地採集骨髓和造血幹細胞,她開始了增重計劃。她開始每天吃6餐,有時甚至吃到吐。「一想到爸爸的病,我就希望自己胖得再快一點,我早一天體重達標,爸爸就可能早一天康復。」14天內,她迅速暴增體重10多斤,順利為父親捐獻了骨髓。  值得高興的是,接受女兒骨髓捐獻的周先生手術非常成功。
  • 星爺捐骨髓變老了?說說骨髓移植那些事
    簡單來說就是要清除患者體內殘留的惡性細胞,為供者的造血幹細胞準備「空間」,抑制供者、患者雙方的免疫系統,避免排斥。目前用的清髓方法主要是大劑量的化療或者化療聯合全身放療。但這樣的治療具有很大的毒性,足以對多種器官造成嚴重損傷,嚴重者甚至會發生死亡。有些患者要化療很多次後才能達到移植的要求。
  • 骨髓捐獻者臨捐時反悔,網友熱議:「這是殺人!」
    對於6歲的欣欣來講,  她也希望發生的這一切只是虛驚一場。  出生僅70天,女孩欣欣被確診為重型地中海貧血,6年來,這個農村家庭靠著每15天一次的輸血維持著她的健康,如果想要根治,只有一種辦法——骨髓移植。
  • 12歲女孩1天吃6餐,14天暴增10多斤!背後原因讓人心疼
    骨髓移植是唯一可能徹底治癒該病的方法,擺在他面前的只有骨髓移植一條路。幸運的是,根據配型結果,12歲的女兒小周可以給爸爸捐骨髓。聽說父親確診白血病,12歲的小周偷偷哭過無數回。從醫生那得知,根據配型結果,只有她捐獻骨髓移植給父親作移植手術,父親才可能得救,小周絲毫沒有膽怯,催著媽媽帶她到醫院給父親捐獻骨髓。醫生告訴她,她的體重才70多斤,對於骨髓捐獻來說有些過瘦。
  • 女孩患重病家人阻姐弟捐骨髓:分給別人還能活嗎?
    前天下午,北京陽光骨髓庫幫助小林(化名)找到6名潛在骨髓供者。20歲的廈門姑娘小林,去年4月被確診為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最好的治療方法是骨髓移植,而最好的骨髓來源是同胞兄弟姐妹。可是,4個月大時就被父母送給他人撫養的小林,想要親人伸出援助之手時,卻遭到了拒絕。小林並未責怪自己的親人,她覺得他們也有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