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女孩骨髓移植失敗,再次手術前問媽媽:「我是不是會死掉?」

2021-01-09 大河鄉土

「詩雅從中華骨髓庫找到了全相合的供者,但移植沒有成功。這次移植是我和她配型,雖說是半相合,可我們都抱著很大的期望。詩雅生病後,家裡各方面都陷入混亂,唯獨救她這個信念最堅定,從沒有動搖過。」5月6日,在廣東東莞臺心醫院,陳婷婷說起給女兒程詩雅治病的經歷,疲憊的眼中透著一股韌勁,她相信女兒還有救。圖為3月11日,陳婷婷在輔導病床上的女兒學習。

陳婷婷家住廣東陽春陂面鎮上河鄉,女兒程詩雅出生於2012年9月21日。「我還有一個大女兒,平時我和丈夫程大桓忙於打工,沒時間陪孩子,詩雅出生我們全家都很高興,想著她們兩姐妹是個伴,童年不孤單。」陳婷婷說,家裡並不富裕,她和丈夫、公公婆婆以及二哥二嫂一家同住一個屋簷下,過著簡樸平凡的生活。圖為2016年7月16日,程大桓帶著兩個女兒在鎮附近的小公園玩耍。

2014年1月22日,當時1歲半的詩雅因肺炎感染住進陽春市婦幼保健院。入院時,詩雅的血紅蛋白過低,醫生進行了緊急輸血搶救。度過危險期後,醫生建議陳婷婷帶詩雅到廣州大醫院進一步診治,夫妻倆一刻也不敢耽誤,就奔赴廣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經檢查,小詩雅被確診為重型地中海貧血。圖為小詩雅的診斷書。

詩雅確診後,一家人帶著她開始了漫長而又艱辛的輸血求醫路。陽春當地血庫不大,遇上血荒時,陳婷婷夫婦只能帶著孩子奔波於陽春和廣州兩地。但是,輸血只能緩解病情,若想根治必須要做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醫生說,孩子在5歲前做移植最佳,因父母配型一般為半相合,手術成功率低,建議先從兄弟姐妹中找配型,如果失敗了,再從中華骨髓庫中找全相合供者。圖為2018年12月11日,詩雅和姐姐坐在一起玩耍。

2014年3月5日,陳婷婷讓大女兒與詩雅做了骨髓配型,結果失敗了,她只得將希望寄托在中華骨髓庫裡。「2015年10月,醫院通知,一位愛心捐獻者與詩雅10點全相合。聽到這個消息,我們夫妻倆激動得拿上打工多年的10萬元積蓄和向親戚借的15萬元,帶著詩雅就來到費用相對較低的中山市人民醫院接受移植手術。」陳婷婷說,不幸的是,移植沒有成功。圖為今年3月14日,大女兒到病房看望妹妹詩雅。

殘酷的結果沒有讓陳婷婷夫婦向現實低頭,他們滿懷希望,繼續等待第二次的移植手術。為照顧孩子和生計,夫妻倆不再外出打工,在老家鎮上開了個小列印店,日子就這樣一直走到了2019年,已經7周歲的詩雅還是沒有合適的骨髓,但輸血量卻隨著年齡增長而越來越大。圖為今年3月29日,程大桓在列印店工作,大女兒在一旁寫作業。

「我們帶著一絲希望,決定用自己的骨髓與女兒嘗試配型。」陳婷婷說,2019年4月18日,夫妻倆把自己的血樣寄到一家檢測機構進行基因配型,2019年5月結果出來後,只有她配上了6個點(半相合),即便如此,她還是在2019年6月14日帶著詩雅到了東莞。圖為2020年3月9日,小詩雅在病房裡邊畫畫邊做鬼臉。

經醫生會診,確定詩雅的手術治療方案為:用媽媽的6個點幹細胞加9個點的血庫臍帶血移植。「聽了醫生的分析與建議後,我和丈夫考慮孩子的輸血量今後會越來越大,排鐵難輸血也難,加上之前全相合移植失敗後,也沒再找到新的全合供者,於是就決定用我的骨髓做半相合移植,為女兒進行第二次手術。」陳婷婷說。圖為2020年3月9日,陳婷婷在跟醫生溝通病情時,小詩雅靜靜地坐在病床上玩。

「從東莞回家後,我們為手術費用再次向親戚朋友求助。」陳婷婷介紹,籌措了10多萬元後,在今年3月6日詩雅住進了醫院,開始二次移植手術前的各項檢查治療。年幼的詩雅對各種檢查已習以為常,她問媽媽:「我是不是會死掉?我不想死,我還想一家人一起出去玩。媽媽,你會捨得我嗎?」聽了女兒的話,陳婷婷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圖為2020年3月17日,剃光頭髮的的詩雅在進行術前治療。

術前,陳婷婷和丈夫進行了分工,她在醫院負責女兒治療,丈夫在老家忙生計同時照顧大女兒。因擔心詩雅,女兒的舅舅特地辭掉工作從老家到東莞幫助母女二人。「她舅舅來了我更安心一些,可是這些年為了給詩雅看病,我們已經花費了30多萬元(含醫保報銷9萬元)。目前手術治療費用還缺30多萬。」陳婷婷說,因為錢不夠,孩子的手術時間一直未定。圖為2020年5月3日,詩雅的舅舅在餵她喝水。

相關焦點

  • 10歲女孩骨髓移植手術前想媽媽:能回來看看我嗎?
    (原標題:接受骨髓移植手術前 10歲女孩想媽媽:能再回來看看我嗎?)「想媽媽回來看看我,可怎麼也聯繫不上。」7月11日上午,患再生障礙性貧血病的10歲女孩羅新蓮正在家裡調養身體,不久後,她將到成都接受骨髓移植手術。在小蓮的記憶的,父母離婚後她一共只見過媽媽三次面,而且都是在自己生病之後,媽媽主動回來看望她。
  • 周口7歲女孩骨髓移植失敗 二次手術需近50萬
    本報訊 商水縣白寺鎮7歲女孩郭慧敏,不幸患了再生障礙性貧血病。然而更不幸的是,郭慧敏第一次骨髓移植手術失敗。目前,在骨髓移植倉中的郭慧敏,需要再做一次骨髓移植手術。今年7歲的郭慧敏家住商水縣白寺鎮郭小寨村。去年1月,在學前班上學的郭慧敏突然出現感冒、發燒、流鼻血等症狀。
  • 壽光8歲女孩捐髓救母續:母女倆進行骨髓移植手術
    玹玹和媽媽巴麗麗就要進行移植手了,醫生將抽取玹玹的骨髓血,輸入到母親巴麗麗的體內,8歲的女孩能實現救母親的願望嗎?  母女倆今天進行骨髓移植手術 玹玹:不緊張  6號下午,玹玹的爸爸肖大哥接到了玹玹的住院通知,玹玹在不慌不忙地和爸爸收拾起住院需要的東西,住院後就要進行手術抽取骨髓血了,玹玹就一點不害怕嗎?
  • 媽媽給兒子捐獻骨髓後微笑離世,兒子問爸爸:媽媽是不是不要俺了
    文青和阿欣是一對年輕的小夫妻,兩人婚後有了一個可愛的孩子,給他取名叫木木,可是他們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在木木5歲的時候被打破了,有一天,幼兒園突然對爸爸文青說,木木在課上暈倒了。
  • 農村媽媽罹患白血病骨髓移植失敗 臍帶血挽生命
    對於經歷了首次骨髓移植失敗、病情急危的劉慧芬來說,這次由臍帶血參與的第二次造血幹細胞移植,是她重獲新生的希望。  農村婦女為家操持半生,不料卻罹患重病47歲的劉慧芬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作為一名妻子與兩個孩子的母親,每天都為這個家不停地忙碌。因家中田地並不適合種植莊稼,夫妻二人一商量,便將田地承包了出去,兩個人外出打工賺取家用。
  • 7歲小女孩捐骨髓救母親:有點疼,但我忍住了
    原標題:7歲小女孩捐骨髓救母親:有點疼,但我忍住了30歲母親突發再生障礙性貧血幾天前,7歲的小女孩琳琳做了一個夢,在夢裡,媽媽的病好了,回家後帶著她去吃了她最喜歡的炸雞。「我希望媽媽病好後,能帶我去海灘玩。」這個眼睛大大的、笑容甜甜的小姑娘如此說道。140公裡之外的杭州,李月夜還住在無菌病房裡,因為嘴巴潰爛只能喝稀粥。
  • 鹽城小夥淋巴瘤骨髓移植失敗 單親媽媽盼愛心援助
    鹽城晚報讀者夏友幹16歲的兒子於2014年被確診患上了淋巴瘤,經過一系列的治療,孩子病情沒有好轉。由於第一次骨髓移植失敗,如今孩子要進行第二次骨髓移植,為了讓孩子能早日痊癒,夏友幹希望得到大家幫助。夏友幹是單親媽媽,為給孩子治病,她辭去了工作,失去了收入來源。
  • 8歲姐姐捐骨髓救4歲妹妹,媽媽剃光頭髮移植倉裡陪護
    ,記者見到了已經做完骨髓移植的薇薇。在經過一系列檢查過後,趙小強給出了最好的治療方案,就是進行骨髓移植,「好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一定要進行骨髓移植,因為她已經沒有造血功能,支持不了她最基本的生命需要。」趙小強介紹到,其實就像是一塊地不能生長出莊稼了,必須要將土質更換才好,而最適合進行骨髓配型的就是兄弟姐妹。
  • 媽媽血癌復發,12歲女孩再次捐獻骨髓:「我想做個有媽的孩子」
    「媽媽,我一定要救你!我的命都是你給的,為你捐兩次骨髓算什麼,十次我都不怕。」10月9日,在濟南軍區總醫院,12歲的曲慧婕用堅定的語氣對躺在病床上的媽媽曲小瑩說。曲小瑩艱難地拉著女兒的手,哽咽著說道:「對不起,媽媽沒用,沒能照顧好弟弟,還拖累你和爸爸。
  • 宿州泗縣一男青年為一位16歲北京女孩兩次捐獻骨髓
    (圖片由泗縣縣委宣傳部提供)       泗縣男青年為陌生女孩兩次捐骨髓,受捐者感謝他給了兩次生命       「媽媽給了我第一次生命,那麼這位好心人已經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現在又給了我第三次生命,我要好好地活著。」這是北京一位16歲女孩對兩次捐獻骨髓給她的「好心人」的感謝信。
  • 骨髓移植15例9死 死者家屬向珠江醫院索賠700萬
    [內容速覽]2005年7月21日,文女士3歲的女兒在珠江醫院進行骨髓移植手術,按醫生建議購用外購藥後死亡。2005年7月21日,文女士3歲的女兒萱萱在珠江醫院進行骨髓移植手術,按醫生建議購用外購藥後死亡。昨日,文女士向珠江醫院索賠死亡賠償費及精神撫慰金等共254萬元。多名同樣在珠江醫院遭遇喪子失女之痛的父母們坐在庭下旁聽。    據去年10月央視報導,2004年7月至2005年9月間,在珠江醫院進行骨髓移植的孩子一共有15個,經統計有9個孩子死亡。
  • 7歲女孩患「再障」病情嚴重被迫休學,哥哥捐獻骨髓,匹配率卻只有60%
    歲女孩被確診「再障」,整個家跌到深淵 2015年5月2日,7歲的梓雯突然發燒,在當地診所治療數日不見好轉,又轉到老河口市一院住院治療。 病情突然加重,靠急救挽回的生命面臨再次感染 在維持治療期間,趙玲玲和丈夫也沒放棄過希望。只要聽說哪裡能治好這種病,夫妻倆就一定會帶孩子去試試。長期的藥物治療,導致梓雯的抵抗力越來越差。
  • 女子患病父母年邁不能捐獻,7歲女兒忍痛抽骨髓血:媽媽我來救您
    那面小編給大家講講,女子患病父母拒絕捐獻,7歲女兒忍痛抽骨髓血:媽媽我來救您,的感人故事。這樣的病是可以通過骨髓移植的方式,給予新鮮的造血功能幹細胞,讓這些細胞在體內發揮造血的作用,可是一個人是的身體是會對不是自己的東西進行識別,識別不正確會相應的認為是不好的壞東西,從來進行消除這些東西,醫學界稱之為排斥反應。如何避免遮掩的排斥反應呢?
  • 9歲娃捐髓救父親:"奶奶不哭,我用我的骨髓救爸爸"
    揚子晚報記者採訪獲悉,興化男子付俊海患白血病後,根據醫院診斷,治療須骨髓移植,妹妹配型失敗後,9歲的付逸凡安慰奶奶:「奶奶不哭,我用我的骨髓救爸爸。」而捐獻骨髓後,付逸凡一直在感冒,為補上落下的課程,她在輸液的同時做作業。
  • 25歲白血病小夥經歷3次骨髓移植 因幾口粽子病危
    這名病患只有25歲,確診為白血病,在經歷了三次骨髓移植之後,他才得以存活。然而,這次卻因為吃了兩個粽子,導致感染,從而產生嚴重的排異反應。「目前只能依靠藥物,而且要用最好的藥,他才能活下來。」沈建平說。據了解,通過三次骨髓移植活下來的病例,這在浙江是第一例,在全國來說也是少之又少的。
  • 8歲女孩捐髓救母續 骨髓捐獻的條件是什麼
    日前,齊魯網報導了壽光8歲女孩玹玹想要捐髓救母的故事,很多網友都被這個堅強的小姑娘感動著,今日,記者再次趕往壽光了解母女倆的近況。經過9次化療後病情再次復發,醫生建議他們考慮骨髓移植,這讓巴麗麗和丈夫肖大哥很為難。幸運的是,經過配型,巴麗麗的女兒玹玹和母親有5個點相匹配,達到半相合,可以進行手術。  2008年巴麗麗在自己生日那天生下了女兒玹玹,母女倆同一天生日已經是莫大的緣分。可是巴麗麗沒想到,8年後,女兒會再給自己一次生的機會。
  • 八年前那次「失敗的骨髓捐獻」
    不想在三個月前,我突然收到一封郵件,說我可能和一個病人的特徵符合,問我是否願意進行下一步的血液檢測,我當時非常興奮,有一種中獎的感覺,當然說願意。後來知道他們在這一步會挑選多名可能的志願者進行檢測。處於保密,我只能知道病人是位三歲的小女孩,其它的信息一概不知,比如在哪裡,是不是中國人,得了什麼病之類的。很多信息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道。
  • 17歲女孩為救母親捐骨髓放棄高考,她的「考場」在病房
    今年3月初,河北衡水阜城門莊17歲高三女孩趙思琦的母親連秋香確診患上了急性白血病,只有趙思琦的骨髓才有可能挽救母親的生命。偏偏,移植手術的時間和高考體檢時間重合,為了救母親,趙思琦毅然放棄了高考體檢,而這也意味著,她放棄了參加今年高考的機會。15日上午,記者採訪時,身材瘦弱的趙思琦正在石家莊平安醫院的病房內照顧媽媽。
  • 白血病媽媽生下健康寶寶 將於9月進行骨髓移植手術
    25歲的張瑩今年6月確診急性非淋巴系統白血病時,懷孕已有25周。做化療難免影響肚裡的胎兒,她幾乎沒有猶豫就選擇了保孩子。令人欣慰的是,湘雅三醫院8月23日告訴記者,張瑩兩周前已經生下一個女兒,母女平安。她也找到了合適的骨髓配型,準備進行骨髓移植。
  • 父母為給重病女兒移植骨髓連生兩子均配型失敗
    爸爸已崩潰放棄對女兒的治療媽媽拖兒帶女在醫院奔波本報訊(記者任珊珊攝影報導)不到5歲的小菊珍出生10個月時被發現患有重症地中海貧血。為給她做骨髓移植,父母在醫生建議下生子救女,但弟弟和她配型失敗且患輕型地貧。媽媽不甘心,又懷一胎。